1、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本课知识,了解常识,积累文言词句,阅读理解,比较阅读,背诵默写。2、培养学生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教学重点:复习本课相关知识点,形成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比较阅读,联系课内知识进行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复习归纳1、学生根据过往复习方法自主归纳。2、教师检查。二、课堂合作研究重点:1、师生合作呈现重点。完成课内知识考查:(1)本文作者 ,名 ,字 , (时期)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他“ ”的傲骨一直为后人称道。 、 是我们学过的作品。(2)理解性背诵:a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b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
2、好的句子:c表明桃花源中人来这里原因的句子:(3)解词:缘: 缤纷: 俨然: 属: 阡陌: 具: 要:叹惋: 延: 扶: 向: 志: 及: 诣: 遂: 规: 津:(4)古今异义:交通: 妻子: 无论: 不足: 绝境: (5)一词多义: (6)通假字:(7)句子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三、对人物、事件简单作出评价: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
3、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四、链接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皆叹惋。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乂():安定。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
4、(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附答案: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4示例1:我认
5、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附: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仓库的盔甲兵器,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的盔甲兵器难道不够吗?他终究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反思:这篇文章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把握故事情节及句子翻译。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学生掌握也很好。对于世外桃源寄托作者怎样的理想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理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