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分类含义,掌握计数方法。
教学难点:会记录表达分类整理的结果,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糖?
生:牛奶、草莓、巧克力······
师:今天李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糖。现在就按你们喜欢的口味分一分这些糖果。这节课,表现最棒的同学、合作最好的小组就能把自己喜欢的糖带回家。
2、师邀请2为同学把糖果进行分类。
师:你们能和老师一起把这些糖果按不同的口味放进不同的盒子里吗?
3、师:像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过程就叫做分类。(板题:分类)
二、新授
(一)、学习例1 分类整理
1、探究分类的表现方法。
师:除了糖果,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气球(出示气球图片)。提问:你能把它们分类吗?(生:能)可以按什么分?(生: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颜色分)。(板书:形状 颜色)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我们可以按气球的形状分类,也可以按颜色分类。如果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并把每种气球的个数清楚地记录下来,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写一写)
2、动手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并尝试记录分类结果(2人一组进行)。
3、展示各种形式的记录结果。
(1)先分再数
师:你分了几类?(生:3类)每类有几个气球?(3个,4个,5个)
(2)象形统计图
师:刚才的同学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刚才的同学把气球分成了一堆一堆的,这位同学排成一列一列的,你们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师:用这样用一一对应的排列方法来展示数量,你们能一眼看出谁最多吗?(生:圆形气球最多。)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一列最长。)
师:还能从哪看出来?(生:下面写的数字。)
师:这一行写的是每种气球的数量。像这样的图我们称之为象形统计图,它更加整齐、清楚、便于我们观察。(板书:图)
(3)表格记录法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的记录方式你们能看明白吗?
师:上面一行表示的都是形状,下面一行表示的是每种形状的气球有几个。现在老师在他的记录上画上几条线,这样不仅整齐清楚,而且还很简洁。
3、明白什么是整理
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按照形状将这些气球正确的分为3类,而且还用了不同的方法把数量记录了下来,有的用图来表示(板书:图),有的用表来记录(板书:表),你们可真了不起!像这样用图或表来表示分类的结果,就是对分类进行了整理(板题:整理)。
(二)深入探究,运用演练
1、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现在能用自己喜欢的整理方式,将这些气球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吗?(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展示作品,学生评价
(三)对比体会分类标准
师:这两次我们都是在分气球,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一次按形状分,一次按颜色分)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吗?(生:都是分类;总数不变)
师(小结):同学们表达的真准确!看来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时候,所记录的结果是一样的。而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分类结果,但最后的总数还是一样的。
(四)感悟提升(根据图表找信息,提问题)
师:看到这4幅图、表,你能清楚的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小结):你们不仅能看懂这些图和表中的信息,还能根据图、表提问并解答!用图、表不仅能整齐有条理的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还能让我们很容易的找到各种信息。
二、 快乐运用、体验
(一) 基础达标 完成课本练习七第2题。
(二) 拓展延伸(再创情境,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1、设疑:如果再加一个梨,这个表应该怎么变?如果增加一个草莓呢?
2、展示对比。
3、师:都是增加了一个水果,为什么图表的变化不一样呢?
4、师(小结):同学们能清楚的说出图表的变化和原因,说明你们是真的理解了。
四、生活中的数学
师:分类与整理不仅存在于我们今天的课堂上,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分类与整理。(观看图片)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1题。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分类标准 图 表
形状
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