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探究
摘要: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双语教学在计算机本科生教学中四年不断线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怀疑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实施计算机双语教学不断线的课程体系。<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双语教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国际化;课程体系<br> <br> 1引言<br> <br>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有些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效果产生怀疑。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设想。<br> <br> 2目前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br> <br> 严武军将双语教学划分为简单渗透型、穿插型和全外语讲授型三种模式,但他并未研究教材和授课语言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实现最佳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根据教材和授课语言,将目前高校中的双语教学分为以下三种模式:<br> 中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这种模式类似于上述的简单渗透型。国内培养的教师容易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他们用英语和PowerPoint等软件做出课件,在讲课时注重概念的解释。但这种教学很难将目前国际上的学科进展和知识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br> 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中英文混合授课。这种模式类似于上述的穿插型模式。在英语国家有一定工作和学习经历的教师往往采用这种形式,使学生一步进入英语和汉语混合的教学环境,也弥补了现实中全英语授课学生听不懂的缺陷。但这种双语教学不利于学生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能力的有效提高。<br> 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这种模式类似于上述的全外语讲授型双语教学模式。在英语国家学习和工作多年然后回国的学者容易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他们甚至将自己在国外使用的英文教材和讲稿直接应用到国内的双语教学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步到位进入英语的教学环境,但由于中文在大学校园里占统治地位,学生遇到一点学习困难,听不懂、学不会,便会开始抱怨。这可能也是双语教学在有些高校难以为继的一个原因。<br> 应该指出,不管是严武军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是我们提出的模式都忽略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实际上,在“导论”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来制作英文课件,将国际上“导论”的有关最新进展有机地加入到课件和双语教学中,并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将真正缩短我们在教学上与英语国家的差距。<br> <br> 3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探讨<br> <br> 首先,学生听不懂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学生必须听下去。实际上,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教师更多地投入,对学生也有同样的要求。这种投入首先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大一属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一般所开课程相对较少,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宽裕;同时这一时期学生考级、考研、就业的压力较小,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之中。<br> 另一突出的问题是双语教学因人而设,教学计划制定时并没有把双语教学纳入统一的系统发展中,虽然丁学钧等研究了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系统模式,并做了一定的实践。因此,在这种因人而设的双语教学中,学生不能系统地用双语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的相关知识,高校也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正是如此,近两年双语教学正在我们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请中逐渐消失,这也可看作人们对双语教学效果怀疑的直接后果。同时,这也可看作是没有建立计算机双语教学体系的直接后果。<br> 第三个突出的问题是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关系。既然是双语,那么就应该合理地同时使用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使二者互为辅助和补充。例如,在“导论”的双语教学中,我们以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作为选择英文教材和通过互联网选取国际上最新的教学资源的基础,参考了10本原版或影印版英文教材和1本中文教材。实际上,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教材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部分课程的教材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证明,没有完整的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我国双语教学教材的建设也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br> <br> 4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r> <br>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算机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计算机的技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以英文为载体的媒介(含书籍),我们的教材基本上是对这些媒介内容的加工和处理。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大学英语时,很少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例如,我们的一些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不知道“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虽然他们已学了C++ 程序设计语言。而且,大部分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的,这给学生更好的利用软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及时实施计算机双语教学,以便让学生直接学习当代以英文为载体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是必要的。<br> 英语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学生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能达到“能够阅读本课程所涉及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语文献资料,而且能够用英语口语和书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处理和交流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事务和信息”。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建立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将双语教学课程从一入学开始安排,然后每个学期逐渐展开,以形成一个初期打基础、间接动力推动到后期高层次、直接兴趣推动的连贯的、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br> 张萍等老师对生物系和物理系实施的双语教学的调查表明,连续两个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的进步显著。赵艳红和邵定宏在探讨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时也注意到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应具有连贯性,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并建议“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开设一到两门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低年级双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英文教材的使用上,逐步实行课堂中英文讲授。专业课鼓励教师学生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课程中逐步增加全英文讲授比例”。他们也建议程序的开发环境应是英文的操作界面,尽可能不使用汉化后的开发工具。<br> <br> 5建设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想<br> <br> 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和培养“面向世界”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必要条件,它还是建设双语教学教材完整体系的必要前提。因此,讨论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发展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双语教学是很有意义的。<br> 一般来讲,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其与计算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和衔接性,同时又要避免学科内容的无效重复,不能像计算机专业外语那样。具体来说,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应贯彻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双语教学的精神。这一文件颁布已七年了,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达到所开课程的10%。这意味着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至少包含4门计算机课程的双语教学,如果在计算机本科生的四年的教学计划中,每年能够至少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双语教学,就基本上实现了“双语教学不断线”的思想。<br> 目前大多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因此,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应涵盖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而且,双语教学课程应覆盖本科生大学四年的每个学年,我们的计算机双语课程教学体系至少应包括在一年级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在二年级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例如“Java 程序设计”,在三年级开设的“软件工程”和在四年级开设的“人工智能”。其中两门是必修课,两门是选修课。<br> </p> <p> <p>选择上述课程作为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不仅吸收了国内同行的双语教学经验,而且基于下列考虑:<br> (1) 凡是国内教材与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具有较高内容一致性的课程;或者,课程所用的国内教材基本上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子集,均可较容易地用于双语教学。“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属于这种情况。<br> (2)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本科生一年级的入门性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应从这里开始。如果说计算机的学习应该“从娃娃开始”,那么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应该从“导论”开始。<br> (3) 我们已成功地实施了“计算机科学导论”和“Java程序设计”的双语教学。本文的第一作者曾实施“人工智能”的双语教学。<br> 我们还将实施“软件工程”的双语教学,因为“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成功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他们用双语直接了解掌握最新软件工程的原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改善他们在软件开发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促进我国软件工业的国际化。<br> 同时,我们的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还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原理”两门课程,使之达到“用双语授课课程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因此,我们的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就包括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15门核心课程中的6门课程。<br> 最后,我们将在本科生的四年级开设三门双语教学选修课程“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和“Web智能和工程”,学生可选修其中一门。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必须阅读和引用1~2本英文著作,2~3篇英文期刊论文,3~5篇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这可看作是为学生将来用英语发表研究成果所做的必要训练。<br> <br> 6结束语<br> <br> 本文探讨了目前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讨论与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有关的若干问题,研究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建设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
摘要:“操作系统”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概念多等特点。本文通过内存分区算法与内核机制演示系统,展示内存管理的最佳适应法、最差适应法、首次适应法以及伙伴算法的动态模拟实现。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内存管理的分配算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br> 关键词:虚拟存储;伙伴算法;日志;动态数据<br> G642<br> <br> 1引言<br> <br>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用于控制、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随着操作系统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操作系统”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操作系统”课程具有概念多、抽象、内容广、更新快的特点,对老师授课和学生掌握难度都较大,如何将“操作系统”课程中抽象的原理与具体繁琐的操作系统实现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比较直观的、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的形式展现出来,一直是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关心与探讨的一大问题。<br> <br> 2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br> <br>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br> 课程的时代化要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本课程教学实例分析与实验平台均已采用目前流行的Linux 操作系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包括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了“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辅助演示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学辅助演示系统将一些较抽象的原理,诸如:内存空闲分区的记载与分配回收的过程、虚地址到实地址的动态转换、存储管理伙伴算法等,用课件动画,生动形象地揭示、演绎抽象原理的实现。本系统程序开发平台为Visual C++6.0,主要功能由图1描述。<br> <br> 3伙伴算法( Buddy)分析<br> <br> 管理存储器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等。本设计针对分区存储管理,通过分区表格记载内存空闲区,进行分配与回收管理并作模拟演示。采用的算法有最佳适应法、最差适应法、首次适应法和伙伴算法。<br> <br> 3.1Linux伙伴算法思想<br> Linux虚拟存储技术,通过多级页表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采用位图和链表方式管理内存页。<br> 伙伴策略:将主存划分成块,块大小为2幂次页(块组):1页,2页,4页,8页,16页,32页。块内页连续存储于MEM,当分配一个空闲区:S=2k时,若空闲组链中2k链非空:分配出去。若2k链空:则找2 k+1链,不空:分成2个2 k。一个分配,一个进2 k链。2 k+1 链空 :继续找2 k+2 链。<br> 3.2伙伴算法模拟<br> 伙伴算法有效地分配和回收页块。页分配使用2的幂次大小的块。这意味着可以分配1页大小,2页大小,4页大小的块,依此类推。只要系统有满足需要的足够的空闲页,模拟分配代码就会在 free_area中查找满足需要大小的一个页块。free_area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描述自身大小的页块的占用和空闲情况的位图。<br> (1)BLOCKDATA结构<br> <br> typedef struct _BlockData<br> {int ID;//块组号<br> int StartAddr;//块首地址<br> int BlockSize; //块大小<br> CString USDFlag;//块属性标志<br> // 已分配True或未分配False<br> } BLOCKDATA;<br> <br> 描述当前某个块组首地址、大小、空闲标志。所有块组的BLOCKDATA结构被动态记录在与此关联的数据库的动态数据集中。<br> (2) 系统界面<br> 本系统为空闲分区算法与内核机制演示系统,系统初始主界面见图2所示 。主窗口中间16*16网格区,每小格代表一个基本主存页块。用绿色小方格表示该页为空闲,用红色小方格表示该页为忙。初始时,设256个页面均为空闲。当前内存使用率通过网格区右侧方框图显示。主窗口右方,提供一组“初始化”、“分配”、“淘汰”、“演示”动作按钮。右下区记录了对本系统进行的所有操作,即操作日志。被记载在日志文件中。故当再次启动本系统时,可以再次见到退出系统时的状态。<br> <br> (3) 分配过程<br> 当分配一个长度为prosize,即2k块组时,查动态数据集中有否该长度块组处于空闲(False标志),有则将该记录标志改为True,示作成功分配。否则,调用函数,采用递归方法将块组size =2k+1(若存在),分解为一对伙伴(2k 、2k),分别以二个块组记录进动态数据集。分配流程见图3所示。<br> (4) 窗口同步展示<br> 图2、图4 分别为程序初始界面窗口与数据集初态。点击“分配”按钮,可进入分配界面,选择内存分配算法(伙伴算法)、输入分配大小要求,执行动态分配过程。若首先分配4页,动态数据集中将256个连续页块作递归分割,并将第一个4页作分配(True),另一个4页的伙伴空闲(False)。若随后再分配16页,空闲区大小的页块和首地址的变化见图5,内存分布状态见图6所示。任何时候,都可选择“淘汰”按钮,将内存空间作回收及合并,执行淘汰处理。由于每次所作的内存分配与回收操作,都被记录在日志文件中,并通过主窗口显示。动态过程一目了然。<br> <br> 4结论<br> <br> 通过类似Buddy算法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较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并且从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开始、运用教学辅助演示系统的教学手段,以比较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br> <br> 本文出自: 大学生论文网<br>参考文献:<br> [1] 李善平,陈文智.边干边学——Linux内核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br> [2] 孟庆昌.Linux 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br> [3] 陈莉君.Linux 操作系统内核分析[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br> </p> <p> </p> <p>
</p>
摘要:本文介绍了魔灯的主要功能,以及如何利用魔灯来构建高职高专院校网络教学平台。<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魔灯;构建主义;高职高专;网络教学 <br> <br>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IT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有着它的优越性,例如:教师发布课程以后,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而学生则可以跨时间,跨区域,甚至跨学科的自主学习。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开通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可以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更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只有少数高职高专院校开通了网络教学平台,而其使用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多为商业版本,一是价格昂贵,二是不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对系统进行修改。针对这些不足,笔者使用开源软件魔灯(Mood1e)来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它操作简单,开放源代码,弥补了以往在线学习软件的不足,并且它的模块化设计使教师能够轻松创建新的课程,添加一些内容,使得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本文介绍的网络教学平台魔灯,是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下基于IIS+ MySql+ PHP环境开发完成的。<br> <br> 1魔灯概述<br> <br> 魔灯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该系统是基于建构主义,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Moodle 这个词是英文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魔灯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网站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资源模块、聊天模块、论坛模块、投票模块、作业模块、测验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专题讨论模块等11个模块构成。各个模块都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要求。<br> 该系统允许教师利用网络自主创建和管理在线课程。在系统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创建在线课程;课程内容也可以重复使用;教师和学习者能够共同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对在线学习者的注册和管理也变得更加可靠和简便;学习者可以利用“Wiki”功能就课程中的某些问题与其他学习者或老师展开谈论等等。<br> 魔灯是免费的开源软件。它遵守GPL协议(即GNU Public License),这意味着魔灯虽然有版权,但是用户仍然有很大的自由度来使用它。只要在不修改和删除原有的许可协议和版权的前提下,用户可以使用、拷贝和修改魔灯。<br> <br> 2系统的实现<br> <br> 2.1下载魔灯<br> 魔灯是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基于数据库服务的动态网站程序。可以从http://moodle.org/mod/ resource/view.php?id=8下载最新版本。下载后解压到D:\下即可。魔灯支持多种语言,如果用户需要使用其他语言环境,可以从http://download.moodle.org/lang16下载最新的语言包。<br> 2.2搭建魔灯的运行平台<br> 魔灯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在多个平台下,笔者采用Windows 2003 + IIS6.0 + PHP 5.2.0 + MySql 5.0.27的环境来运行魔灯。<br> 2.2.1安装MySql 5.0.27<br> 将MySql 5.0.27安装在D:\ MySql目录下,并配置MySql数据库密码。启动命令行,进入D:\ MySql\bin目录,输入“create database moodle;”和“set password for ‘root’@‘localhost’=old_password (‘密码’);”命令,完成moodle数据库的创建。<br> 2.2.2安装PHP 5.2.0<br> 将PHP 5.2.0安装在C:\php目录下。在PHP的安装目录下找到php.ini-dist文件,改名为php.ini并打开它,按照系统的需求进行配置。<br> 2.2.3配置IIS<br> 在IIS的站点属性的“ISAPI筛选器”选项卡,添加一个名称为PHP的筛选器,可执行文件选择C:\php\php5isapi.dll。然后在“主目录”选项卡设置本地路径为:D:\moodle,并打开“配置”选项添加扩展名为.php的应用程序扩展,其可执行文件依然选择C:\php\php5isapi.dll。添加一个默认主页index.php,然后在 Web服务器扩展里面添加一个扩展名是.php的Web服务扩展,要求的文件为C:\php\php5isapi.dll,设置扩展状态为允许。<br> 2.3安装魔灯平台<br> 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打开魔灯的安装界面。选择语言为“简体中文”,在安装过程中系统会提示用户下载中文语言包,并自动更新系统语言。魔灯的安装过程十分简单,用户只需要根据提示,就可以轻松地完成魔灯的安装。<br> <br> 3创建网络课程<br> <br> 3.1添加用户<br> 魔灯平台下有六种拥有不同权限的角色,分别为管理员、课程创建者、教师、无编辑权教师、学生和访客。其中管理员可以对站点内的所有课程执行任何操作;课程创建者可以创建新课程,并且可以任教;教师可以在负责的课程中做任何事,包括更改活动和为学生评分;无编辑权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教授和给学生们打分,但是可能无法改变活动;学生们在课程中通常拥有较少的特权;访客拥有最小的权限,而且通常不能在任何地方输入文本。添加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注册实现,也可以由管理员来添加。由管理员来添加用户时,魔灯还支持从文件导入用户,这样极大的方便了批量用户的上传。<br> 3.2创建课程<br> 系统安装完成以后,用户就可以在此平台下来发布创建课程。不过魔灯只允许拥有管理员和课程创建者身份的用户创建课程,其他权限的用户如果希望创建课程,则需要向管理员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课程的创建。<br> 3.3添加课程内容<br> 在已经创建好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添加不同的活动或资源来丰富自己的课程。魔灯支持的文件格式有:Word、Excel、PowerPoint、PDF等,这些文件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供学生浏览。除此之外,用户还以将一些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以插入网页的形式加入进来,以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使用每周概要来发布本周的教学内容或要求。<br> 3.4学习者(学生)管理<br> 在魔灯系统下管理员可以设置学习者注册时的身份验证方式和用户注销方式,这使得学习者的注册和管理变得更加可靠和简便。学习者的注册申请得到确认以后,就可以登录魔灯,选择学习课程,利用教师添加的各种活动或资源,比如讨论区、课件文件、主题纲要、wiki、作业、测验等,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就某个问题利用讨论区或发布wiki来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br> 3.5作业<br>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魔灯允许学习者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作业提交以后学习者将不能直接对作业进行修改,但魔灯允许学习者重新提交正确的作业,并且自动覆盖掉原来的作业。系统只保留学习者最后一次提交的作业。<br> 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批注、打分,而学习者可以及时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反馈,从而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学习。<br> 3.6测验<br>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需要对学习者进行测验,以便考查一段时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魔灯的测验模块功能相当完整,可选题型包括选择、是非、问答、配合、克漏字、看图说明等,试卷的题目也可以随机组合。魔灯的试题既可以在线编辑,也支持从文件导入。魔灯支持多种试题格式,包括:GIFT格式、Aiken格式、Missing Word 格式、AON格式、Blackboard格式、Blackboard V6+格式、WebCT格式、Course Test Manage格式r、完形填空格式、Learnwise格式、Examview格式、Moodle XML格式等。<br> <br> 4结束语<br> <br> 在传统教育中,通常教师是主体,是中心。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书本,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利用魔灯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对于学习者而言,这种模式提供一套工具以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环境,并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建构性一合作式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评价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应用该环境的创设工具则可以迅速地建立一门课程,轻松存放课程资料,并让学习者登陆访问到这些课程资料。因此,它可以使教师能够进行教学管理,对学习者进度进行跟踪。<br> 魔灯是一款优秀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且它技术门槛低,又是免费的开源软件,便于用户对它进行二次开发,因此非常适合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目前,我校的魔灯平台已经运行了一段时
间,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访问。另外,我校高职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魔灯的测验模块来完成,效果比较理想。 <br> <br> 参考文献:<br> [1] Martin Dougiamas. 用户手册与系统文档. [2006-9-1]. http://www.moodle.org<br> [2] 兰青,严超. 魔灯(Moodle)在网络探究式学习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教育,2006(12).<br> </p> <p> </p> <p>
</p>
<P>基于ORACLE MAPVIEWER的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研究</P>
<P> 关键词:WebGIS;MapViewer;Spatial;ADF;地价动态监测 <BR>摘要:土地价格的监测主要通过对相近等级区域中的典型离散监测点的信息收集与跟踪来完成。ORACLE MapViewer作为一个WebGIS服务,可直接将Spatial数据引入高效地生成GIS应用,这为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P>
<P><BR> 一、引言 <BR> 土地价格是指在一定基准日、设定用途、设定土地利用状况为城市平均容积率、设定土地使用权年限为法定最高年限、设定土地开发程度为城市平均土地开发程度条件下的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地价动态监测是指应用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和多源数据对土地资源与土地各要素时空变化进行的监视与探测。 <BR> 地价动态监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运用与实施主要通过建立对区域性土地具有代表性的离散监测点的数据模型来完成。对该数据模型的建立与使用涉及到海量数据收集、智能数据分析、结论信息的多形式呈现等问题。因此,选用正确的技术框架与数据模型将决定着本应用实施的成功与否。 <BR> 二、地价动态监测系统中的Web应用 <BR> 当前主流的Web应用主要分为.net技术和java技术两大类。技术对于应用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决定因素:1.开发效率:开发效率决定着应用的成本,是应用选择技术的第一因素;2.技术稳定性与通用性:技术的稳定性决定着产品的质量,通用性同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3.多种技术的可融性:复杂的应用往往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体,不同技术间的协同运行同样是产品成败的关键;4.技术的延续性: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决定着产品的命运,没有技术的延续就没有产品的升级与再使用。 <BR> 就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设计工作来说,本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有:Web应用技术、空间地理数据库技术、GIS系统、数据仓库、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本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海量数据:由于地价监测工作是通过多个监测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价格波动来得到结论性数据,因此本系统中将涉及海量的数据采集。且数据的采集由多个终端协同完成,应采用基于浏览器的Web应用;2.空间地理数据结构:本系统中将涉及监测点的80西安坐标、不同级别地域的面积与边界等各项信息、道路或河流的地理分布等等多种地理信息,涉及到地理数据的处理;3.数据分析:本系统的核心即是将采集的海量数据经由建立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加工与处理来得到有关于土地价格的结论性信息。在智能数据挖掘、数据提炼与数据分析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4.GIS系统:本系统不管是基础数据还是结论性数据,除用文本形式、图表形式、对比图形式等表现之外,最直观与最完整的表现形式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BR> 综合以上各项要求,本文系统基于ORACLE MAPVIEWER的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主要采用J2EE技术,所有相关技术产品均来源于ORACLE公司。ORACLE公司的各项技术产品主要优势体现在:1.ORACLE公司的数据库产品是业界的领头军,ORACLE数据库在性能、存储、网络等各方面均是最有实力的数据库产品;2.ORACLE数据库提供空间地理数据类型,是多数GIS系统必不可少的数据后台解决方案;3.ORACLE公司已收购SUN公司,JAVA全线产品已属于ORACLE公司;4.就J2EE技术来说,ORACLE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相关框架产品ADF,ADF框架可以高效、全面地实现J2EE;5.J2EE经由多年的发展,已在各技术领域形成了丰富的资源库,多种框架、算法与功能模块均可找到可以借鉴的案例;6.ORACLE公司针对自己的SPATIAL数据类型推出了自己的WebGIS服务器MapViewer。MapViewer可基于XML、JAVA等多种实现形式,最大效率地实现了地图服务应用。 <BR> ORACLE公司的多个产品,有效地将空间地理数据类型、J2EE、WebService、WebGIS等多种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这些技术集来源于同一个公司,在技术接口与技术融合上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对于同一家公司的多线产品即可全面满足本系统的需求这一点来说,选用ORACLE的J2EE技术与MapViewer服务器无疑是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工作的最佳方案。 <BR> 三、小结 <BR> 地价地态监测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一个合适的产品能够让该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ORACLE公司的多元化产品,有效地将空间地理数据类型、J2EE、WebGIS、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多项技术的无缝链接提供了开发保障。 <BR> 本文分析了基于ORACLE MAPVIEWER的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WebGIS实现与解决实施方案,为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BR> 参考文献: <BR> [1]余志文.四层分布式Web GIS机构体系[J].测绘通报,2005,3:23-25 <BR> [2]Oracle.Oracle Spatial User’s Guide and Reference[M].2009 <BR> [3]韦波,靖娟利,李景文.基于Oracle 10g SDO网络的GIS网络Web GIS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 <BR> [4]韦波,李景文.基于Oracle 10g拓扑数据模型的空间管网信息系统WebGIS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6,1 </P>
<P> </P>
</p>
近几年来,世界上和我国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每秒数十万亿次乃至数百万亿次计算能力的高端并行机已相继研制成功。同时,廉价的PC机群、多CPU(多核)的桌面系统和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使得今日的并行计算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价廉的桌面式并行系统中,有多个处理器可供使用,迫使人们必须学习并行计算,才能有效地利用手边的丰富资源。这就为并行计算的教学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也对于并行计算系列课程的建设与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条件下,为了适应高性能并行计算迅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计算学科在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在高校中普遍开设高性能并行计算之类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之相应的,配合该学科发展的课程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br> 2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并行计算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逐渐形成了并行计算系列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团队的建设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希望可以有助于并行计算课程的推广,并为其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br> <br> 1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br> <br> 本节先简要介绍并行计算系列课程的特色,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教学团队的结构和特点,然后介绍20多年来该团队的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br> 1.1并行计算系统课程特色<br> 并行计算系列课程包括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并行程序设计等课程,力图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的宽口径、通才、适应性强的高等人才的需要,定位于全国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全国普通高校中计算机专业,兼顾全国高校中面向计算型的非计算机专业。系列课程将“并行计算机”、“并行算法”和“并行编程”融为一体,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融为一体,将“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融为一体,将“基础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为一体,努力沟通“计算机科学”、“计算科学”和“计算型应用科学”。 <br> 1.2团队的结构及特色 <br> 在并行计算系列课程长期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团队成员中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年轻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br> 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专业蕴含了并行算法、并行机体系结构和并行程序设计等领域。每门课程都配备至少两位教员,以便轮流执教。通过在职培养和短期出国进修,进一步拓宽团队成员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br> <br> 1.3团队形成和发展历程 <br>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开展了并行算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