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寿宁一中物理组郑岑青教案2024-12-22
第19课时:观察水的沸腾
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目标
1. 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
2. 知道沸腾的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初步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初步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索法、观察归纳法
教学用具
烧杯、热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实验课
教 学 步 骤
提问引入
1. 什么叫汽化现象?有几种方式?
2. 蒸发有什么特点?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新课教学
1. 实验指导
本实验的目的?要观察什么?
实验器材有哪一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酒精灯该如何使用?
要记录哪一些实验数据?从何时开始记录数据?
怎样绘制液体的沸腾图象?
● 重点讨论第2、3、4、5个问题
这个实验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有一个小烧杯,内装有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去,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待水沸腾时,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 学生分组实验
清点器材,报告情况;
点燃酒精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左右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作好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利用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沸腾图象;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3. 沸腾
水沸腾的现象是怎样的?(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汽泡,汽泡越来越大,同时上升,当汽泡上升到水面时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放出来。
沸腾的条件:
问题1:水是一开始加热就沸腾吗?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何?(结合图象回答)
学生: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
问题2:水在沸腾过程中你们是否在继续对水加热?
学生:继续加热,即水沸腾时吸热。
归纳:水要沸腾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而且还要继续对水加热。
沸腾和蒸发的比较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蒸发是缓慢的,而沸腾是剧烈的。
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是100℃
指导学生看沸点表
5. 小结
什么是沸腾现象?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作业
节后练习1、2;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二、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要继续吸热
三、沸腾与蒸发的区别联系
第五节 实验 观察水的沸腾
一、什么是沸腾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教后记
-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