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消逝的仙湖-罗布泊.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29028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逝的仙湖-罗布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消逝的仙湖-罗布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看题目:    1、分析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    2、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三、请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全文,要求:    1、用笔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在书上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看能否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3、理出各内容在书中出现的次序。     (此问题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明确:2、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同样的悲剧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4、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目的。   四、请学生齐读12、13段,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12、13段)——造成了罗布泊的消逝深层原因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是两次改道和四个“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在此处理一下文章行文的思路)   五、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六、拓展延伸:    1、请你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    2、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3、热合曼是一个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假如你也是一个百岁老人,你该怎样向人讲述罗布泊的沧桑?     提示:A“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B“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C从出生到20岁,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用拟人化的口吻最好。        D从20—60岁,紧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E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        F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的养育。    七、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板书:            昔日     罗布泊      现在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  形象  抒情   教后: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所以课堂多采用提问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阅读较好,并且对环保问题较为关注,所以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显著,而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使所有学生得到练习,今后的课堂学习将会在这一方面加强。   课外拓展延伸设计较好,学生课后完成兴趣及质量较高,类似的课以后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