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901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6 7 2-2 6 9 8.2 0 2 3.0 3.0 0 4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贾明胜(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 2 1 0 0 4)摘要:普职协调是在普职分流的表述已不符教育环境的实际下出场的,其内涵包括柔性确定普职比、创建中间样态学校以及确保普职间学历和机会等值。同时,普职协调并没有否定普职分流,它属于更高层次的分流和更深层次的融通。推进普职协调,应当重述分流的重要性,创新分流机制,确保地方拥有柔性确定普职比的自主权,构建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关键词:普职协调;普职分流;普职融通;职业教育中图分类

2、号:G 7 1 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 2-2 6 9 8(2 0 2 3)0 3-0 0 1 7-0 5 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 职业教育法)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普职分流”表述进行了调整。此项表述被修改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分流”字眼不再,“协调发展”应运而生。那么,普职协调有什么新的意蕴?普职协调又与普职分流以及普职融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实现普职协调发展?这些都需要系统的研究。一、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界定普职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协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将协调解释为“同心协

3、力”“配合得当”。1 牛津哲学词典 将“协调”解释为各方利益相一致的状态以及使各方利益都得到满足的手段。2归纳起来看,协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手段。协调是一项与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并列的管理要素,目的是为了保持组织整体平衡,建立部门间良好的配合关系,以利于发挥整体功能。二是作为一种状态。协调可以体现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在功能与目标上和谐融洽的关系。教育是一个宏观的系统,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其中的两个子系统。普职协调发展是指两个子系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共同发展的状态。纵向上看,普职协调发展要求普职教育系统不断提高综合发展水

4、平;横向上说,普职协调发展要求普职比例不断优化,注重各要素间的协同与匹配,实现优势互补。结合新 职业教育法 的内容文本,普职协调发展应包括三个层面:规模协调,普职生源比不再“一刀切”,要谋取优质均衡发展;结构协调,创建中间样态学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予不同学力和兴趣的学生更多的选择;结果协调,谋求普职学历和机会均等。(一)规模协调:柔性确定普职比普职大体相当的政策是否是合理的?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众多学者各抒己见。有学者认为应慎重考虑“大体相当”政策的长远推进。3也有学者认为应坚持“普职大体相当”的基本原则,允许不同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4还有学者认为

5、“普职大体相当”的政策急需调整。5那么,普职规模处于什么样的比例才是协调的?应依据什么调整?调整后是否又要长期不变?考虑到经济发展、人才结构和公众需求的差异,各地应当允许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职业教育占总体教育的比例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比例已经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适度控制;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占教育总体比例则达到了经济发展需要的拐点,需要进一步增加。6有的地区对于职教生的需求已经饱和,有的地区则还存在缺口。继续执行一致的普职规模比例可能会导致新的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普职比例也71第3 6卷第3期2 0 2 3

6、年5月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Q i n g d a o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V o l.3 6 N o.3M a y 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3-0 2-2 1 作者简介:贾明胜(1 9 9 8-),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必须严格遵循唯一标准。各地确定的差异化的普职比例不宜是固定的,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柔性调整。(二)结构协调:创建中间样态学校结构协调直接影响结果协调,结构是部分的秩序,功能是过程的秩序。7“非普即职”的办学方式限制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自主发

7、展。选择普通高中意味着脱离技能培训,而接受中职又距离学术素养渐行渐远,这是一种结构性损失。高中阶段教育应是一个入口多元、出口多元、普职融通、体制灵活、与高等教育密切衔接的“立交桥”式教育体系。9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应在传统意义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创建一些“具备更强普通教育功能的职业学校和具备更多职业教育特色的普通学校”,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中间样态学校以综合高中为代表。关于综合高中,许多地区过去进行了试点,但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一些学者据此认为短时间内不宜推广。9然而,随着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的渗透,中间样态学校的价值日益凸显。山东省通过开展新一轮的

8、综合高中试点,创新招生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职纵深发展中的招生“一刀切”、分流不科学、课程难综合等问题。1 0此外,创建中间样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普职分流难以满足大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优化普职分布格局,弱化普职替代关系,通过课程形式完成普职传递,促进两者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价值的选择。1 1(三)结果协调:普职学历及机会等值受教育功利化、工具化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用孩子的学习表现、考试成绩等外在成就标榜自己的价值,孩子只能疲于奔命,用分数来获得家长的认可。落脚在普职问题上,许多家长谈“职”色变,认为职教生

9、在学习成绩、社会认可、职业发展等方面与普高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将普通教育作为积累人力资本的唯一途径。以“树”为喻,普通教育长期被视为树的主干,居于主体地位;而职业教育被视为细枝末节,是普通教育的衍生物,依附于普通教育。只有在普通高中招生人数饱和的情况下,中职学校才会被学生及其家长考虑。新 职业教育法 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这意味着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升学方面,教育部在2 0 1 3年即已印发 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陆续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中职升学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对职

10、业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层次的探索渐渐提上日程。以山东省为例,2 0 1 6年中职毕业生有2 5 8 7 7 1人,升学人数占比2 8%。到了2 0 2 1年,升学人数占比突破了6 0%。就业方面,新 职业教育法 明确要求“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二、普职协调与普职分流、普职融通的逻辑关系普职协调的表述是普职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它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并未否定分流。相反,它与分流和融通一脉相承,属于更高层次的分流、更深层次的融通。作为一种人才分类的手段,分流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成长

11、空间和通道。融通更像是一个“转换器”,可以厘清分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协调是指通过分流与融通的手段使两种类型的教育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无论是分流、融通,抑或是协调,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为导向。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并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具体见图1。图1普职分流、普职融通与普职协调的关系(一)普职分流是普职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生源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没有分流,职业教育缺乏生源,办学基础无从谈起。进而言之,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流,是社会需求决定的。“职业指导外适于社会分工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81

12、2 0 2 3年第3期学报征;苟社会分工制度一日不废,而人类才性一日不齐,职业指导虽永远存在可也。”1 2有学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分流政策为实践能力较强而理论学习较弱的学生开辟了成长成才的新路径。1 3从补偿视角看,分流给予了理论学习较弱的学生又一次站在起跑线的机会,简言之“二次机会公平”。取消普职分流,每个学生都可以读高中,这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本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则,课程标准需要大幅修订,普通高考的试卷难度需要大幅降低,不利于高水平大学选拔有优秀的学术潜力的人才。而从学生层面考虑,到了初中后期,学生学业水平已有了明显的差别。如果不实施分流,不具备接受高中知识能力的学生进

13、入普通高中,身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消极影响。天下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一生的真正事业,或未能发现他已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陷入了不合志趣的职业。1 4(二)普职融通是普职协调发展的保障手段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增进个人的知识才能,更重要的,乃在于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助其完成社会化的进程。教育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既有强制的一面,又有自由的一面。1 5分流某种程度上是带有强迫性质的。目前的招生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僵硬、刚性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相对独立性。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前提是对学生平等权利的充分尊重,实质是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的平等享有。1

14、6围绕分流的争议,主要在于过早分流可能会否定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可塑性,使得晚熟的学生遭遇不当的评价。学生在初中后期显现出理论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时,已经鲜有转轨的机会和可能。新 职业教育法 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对于分流后个人潜力尚未开发的学生来说,融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学生有“回流”的机会。融通是双向的系统融通,不仅仅是指中职生面向普高生的单向融通。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较好,进入普通高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逐步下滑,继续在普通高中的场域中挣扎,高考后往往也会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轨道,不如提前转轨到职业高中,

15、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相较于分流,融通是灵活的,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试错空间,学生第一次选择出现偏差时有机会进行第二次选择。(三)普职协调是普职分流与普职融通的指向 中国教育现代化2 0 3 5 提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这是我国首次在政策层面对高中阶段“协调发展”作出规定。新 职业教育法 又从法律层面对“普职协调发展”提出要求。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正在成为主流。在输入-过程-结果的框架体系中,结果是事物发展所要达到的状态,协调是分流和融通的目标指向。把协调视为一种状态,分流和融通就是达到这种状态所要采取的前置手段。处于输入端的分流在一定

16、程度上是为了整合人才分类,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需要,这本身就是协调的初始状态。由于等级不高,门槛简单,分流后的机制不健全,协调浮于表面,无法进一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分流的入口在短期内无法改善时,融通就显得至关重要。引入组织文化的结构划分逻辑,可以清晰地表达普职协调的层次状态以及分流与融通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组织文化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潜层次的精神层是一种内隐的、潜在的意识形态,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表层次的制度层是一种结构性的、不易受外界干扰的、由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体现为具有组织文化特色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显层次的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人们最易感

17、知的部分。1 7可以看出,从物质层到精神层是由表征到内涵递进的“洋葱模型”。如图2所示,将该结构应用到普职协调领域,可以将协调状态划分为三个层次。显层次的规模协调关注普职比例,通过分流的手段来实现。这种协调是浅显的、表面的,从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并未把学生作为综合考量的中心。表层次的结构协调关注办学结构。两种类型的教育不只在各自的教育轨道内运转,而是通过沟通和交流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说明的是,普职沟通并不等于普职融通,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1 8这种协调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全面发展作为重点,强调制定多样化的课程。潜层次的结果协调是基于等值的结果协调,类似于组织文化的精神层,在

18、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演变为人们内在的观念认知。它对规模协调和结构协调都会带来促进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教育选择。结果协调不仅仅瞄准教育公平,更指向了社会公平。职教生并不低人一91学报2 0 2 3年第3期 等,在社会上也不会被人另眼相待,他们与普高生享有平等的升学、就业机会。图2普职协调的层次状态总之,普职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场域,协调是通过分流和融通两个环节的联系和互动决定的。本质上,普职协调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连续体。高质量的分流可能不需要通过融通就能达到协调,融通也未必是通往协调的唯一路径。按照这样的逻辑,普职协调不仅仅是指普职规模比例上的协调,更是指普职系统互相交流、互相配合的良性教育

19、生态。三、普职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一)重述普职分流的重要性,创新分流机制从上述的框架结构看,分流是根本,协调是枝叶,根深才能叶茂。没有分流,协调就像无根之草、无本之木。作为一个载体,分流在整个框架体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目前,初中后期的分流方式依然带有强制性、筛选性、淘汰性的色彩,尚未形成自由选择的机制。例如:有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中职,原因是分数低的孩子才去中职,认为中职学习风气不好。1 9主要按照成绩划分普职的入学门槛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阻力。良性的分流应是遵循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分流,是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的分流,是自然的、尊重个人特质与个性发展需求的分流,而不是学生智力、分数、等级

20、的分化。改进当前的分流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家长的意愿以及教师的建议,合理分配各要素作为分流参照的比例,不再固守“优等生进普高,后等生进中职”的方案。其次,加强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建设,通过打造特色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再次,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选择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后,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出口质量。只有解决了中职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问题,保证中职生和普高生一样学有所得,才能在源头上保障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拥有同样的录取机会。单纯提高中职教育的入学门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职业教

21、育拥有了竞争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才有保证,对学生未来的升学或者就业才会产生正向影响。(二)发挥地方自主权,柔性确定普职比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不仅跨越了企业与学校,而且跨越了工作与学习,跨越了职业与教育。职业教育必须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战略,不能只是在“围城”中办学。2 0从新 职业教育法 中“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表述可以看出,普职比例的确定不再“一刀切”,而是为地方发挥自主权保留了政策实施弹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综合考量职业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人力资本再生产的推动

22、作用,灵活设置普职比例。(三)重视融通,构建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体系教育应是一个人终生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各类教育流畅的互转与衔接,工作与学习的便利交替,这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也能体现“教育即生长”的价值取向。在实现协调的过程中,融通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横向融通上,普职学校应加强校际合作,重视课程体系的融合,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两种教育类型间转换,实现学习者的适性发展与终身发展。其次,在内外融通上,企业方面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实习基地,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选择夯实基础,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品质。再次,在纵向融通上,职业教育要打破学历“天花板”的限

23、制,建立并完善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一整套的升学流程,让职教生看得见,够得着,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此外,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体系的构建要从融通资格框架体系切入,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搭建可等值、可对比、可转换、可衔接的桥梁,实现不同教育类型的学习成果在一个框架体系之内的对比和转换。参考文献:1 李行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 0 0 4:1 4 4 0.2 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J.学术交流,2 0 0 9(3):1 0 1-1 0 5.3 刘丽群,周立芳.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规模“大02 2 0 2 3年第3期学报体相当”政策分析

24、J.中国教育学刊,2 0 1 7(8):2 5-3 0.4 石伟平,李鹏.“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多重逻辑、实践困境与调整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1(1 2):4 2-4 7.5 王星霞,牛丹丹.论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的调整J.教育研究与实验,2 0 2 0(5):4 1-4 6.6 王奕俊,赵晋.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与质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 0 1 7(1):2 0-3 4.7 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意,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8 7:3 4.8 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

2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0:1 2 3.9 刘丽群,林霞.我国暂不宜大规模推广综合高中J.中国教育学刊,2 0 1 5(1 2):6-1 0.1 0 潘海生,袁文超,宋亚峰.普职协调发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选择 基于综合高中的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2 2):2 1-2 8.1 1 曹妍,唐珊珊.普职分流与阶层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各地区分阶层入学机会指标的再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 0 2 1(4):1 6 4-1 8 3.1 2 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C/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9 4:2 1 6.1 3

26、胡瑶,吴琼,林克松.中考普职分流的实践阻力及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 0 2 2(5):3 5-4 0.1 4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3 2 7.1 5 劳凯声.受教育权新论J.教育研究,2 0 2 1(8):2 3-3 4.1 6 杨小微.为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寻找合适的“尺度”J.探索与争鸣,2 0 1 5(5):8-1 0.1 7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9:3 9 8-3 9 9.1 8 韦幼青,孙振东.“普职融通”的出场语境及价值向度J.贵州社会科学,2 0 2 2(2):1 2 0-1

27、 2 6.1 9 赵志群.普职分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 0 2 2(6):6 6-6 9.2 0 姜大源.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0 1 3:1 9 7.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P a t h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28、h o o lJ I A M i n g s h e n g(S c h o o l o f E d u c a t i o n,Z h e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h u a,Z h e j i a n g 3 2 1 0 0 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29、 o l c a m e i n t o b e i n g w h e n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t h e s e p a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 w a s n o l o n g e r i n l i n e w i t h t h e r e a l i t y o f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

30、 e n t.I t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i n c l u d e s f l e x i b l e r a t i o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t h e c r e a t i o n o f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c h o o l s,a n d t h e e q u a l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q u a l i

31、 f i c a t i o n s a n d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o f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 d o e s n o t n e g a t e t h e i r d

32、 i v i s i o n,w h i c h b e l o n g s t o a h i g h e r l e v e l o f d i v i s i o n a n d a d e e p e r l e v e l o f i n t e g r a t i o n.T o a d v a n c e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w e s h o u l

33、 d r e s t a t e 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 o f t h e d i v e r s i o n,i n n o v a t e t h e d i v e r s i o n m e c h a n i s m,e n s u r e t h a t l o c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s h a v e t h e a u t o n o m y t o f l e x i b l y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r a t i o,a n d b u i l d t h e n a t i o n a

34、 l c r e d i t b a n k s y s t e m.K e y w o r d s: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t h e d i v i s i o n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t h e a c c o mm o d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o r d i n a r y h i g h s c h o o l a n d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 s c h o o l;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责任编辑 朱令军)12学报2 0 2 3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