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89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0 卷 第 4 期 2023 年 7 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30 No.4J u l.2 0 2 3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梁大为14(华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摘 要:高校在助力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中承担重要使命,体育人才培养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实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方法,运用差异化教学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论,探究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本硕学生特质差异化分

2、析基础上,提出建立本硕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本硕教学考核管理制度、探索本硕科研创新联动模式的实践路径。同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实践,从“三力”教学改革、师生互助机制、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遴选制度 4 个维度提出本硕融合培养的对策建议,期望提高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 键 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融合培养;高校学生;华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098-08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bachelor an

3、d master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ANG Dawei(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helping th

4、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 education,beauty and labor,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realizing a healthy China and a leading sporting nation.By using t

5、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and using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do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bachelor and master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

6、inary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ble path of establish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7、,standardizing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and exploring the linkage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At the same time,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8、postgraduate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a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training a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dimensions,including three-force teaching reform,mechanism of mutual assistance be

9、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and tutor selection system,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Keywords:ordinary universitie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bachelor and mas

10、ter;university students;South China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23-01-06 作者简介:梁大为(1976-),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管理。E-mail: 第 4 期 梁大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有学者强调体育发展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

11、模式,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实现输送高素质人才2。高等学校作为青年培育的先行地,需要聚焦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创新教育理论、开拓教学模式,如何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同属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也存在较大区别,然而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本硕学生融合培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种融合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竞争力,促进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从而建立更为紧密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

12、术成长。因此,研究聚焦体育这一学科中学生不同特质的差异性,深入剖析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逻辑,以体育服务教学发展,为探索具体化、科学化、实践化的普通高校学生本硕融合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1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学生特质差异化分析 1.1 体育专业本硕学生运动技能差异较大 体育本科专业学生,高考招生方式主要分为体育单招考试、体育特招考试即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招生和体育统招考试 3 个类别。其中,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单招考试招收学生,多为能在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为国家、省市、学校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学生入校后,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需要持续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将所

13、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以期能继续提高自身专项技能水平2。除了已具备的专项能力,还要学习其他体育项目,掌握各类项目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运动训练规律及科学训练方法,注重专项运动技能水平提升。体育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其中,体育学硕有一定比例跨专业学生报考,学生不具备运动技能或运动技能水平较低;体育专硕在招生时需要考察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但大多数学生本科专业为社会体育、体育教育等专业,不属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接触专项体育技能时间短,没有运动等级证书,少部分学生属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行列,具有运动等级证书和运动技能基础。1.2 不同层次学生文化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尤其是

14、高水平运动员和运动训练专业招收的学生,运动技能较为突出,但文化基础薄弱,尤其在英语、数理统计等学科上表现较为欠缺。学生入校前,多为各省、市体育专业队的运动员,学习文化课时间少,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入校后,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转换思想,厘清文化学习与专项训练的权重关系,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就读期间经常代表省市、学校外出比赛,日常训练时间长、任务重,导致文化课的学习时长明显少于普通学生。体育学硕有一定比例跨专业学生,学生文化基础好,拥有较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效率高,已形成较为完善鲜明的个人学习风格,并可以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和学习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具备较高执行力。体育专硕学生在运

15、动技能与实践能力两方面的表现较好,具备较好自我表达和学习能力,具有对其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在思想上有创新意识,但同体育学硕学生相比,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1.3 本科、专硕、学硕学生科研素养参差不齐 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阅读期刊论文、学术报告少,缺乏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学生参与的研究项目少,老师提供给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名额少,使得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机会大大减少。同时,本科阶段针对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专业课程较少,学生在读期间难以借助外出调研或论文撰写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体育学硕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科研素养培养,通过社会

16、科学研究、数理统计研究、专业理论课程等内容不断强化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育学硕士导师多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通过学生参与项目撰写以及外出调研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相较之下,体育专硕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实践能力提升,导师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也在于运动技能与实践能力两方面,这使得体育专硕学生的科研能力学习较为有限。1.4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学生融合培养价值 促进本硕学术交流与合作。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在不同学术阶段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本科生可以从硕士学习过程中学到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硕士生则可以通过指导本科生的学术项目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指导能力。这种交流

17、和合作有助于加 100 体育学刊 第 30 卷 强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融合培养可以为体育专业本科生提供更丰富的学术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本科生可以参与到硕士生的研究项目中,了解科研的全过程,从问题提出到解决方案实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促进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硕士生具有更专业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可以将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本科生,从而帮助其更好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同时,本科生作为新鲜血液,也能为学术领域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推动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与实践经验。融合培

18、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养路径,既注重学术理论的探究,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可以通过参与硕士生的研究项目,获得实践经验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硕士生则可以通过指导本科生的学术项目,锻炼科研领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依据 2.1 差异化教学理论 差异化教学主张适应学生的个体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从个体差异角度因材施教,强调学生个人的自主性,满足其学习需求。同时,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教师主动做出调整,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纳入教学组成要素,根据学生差异制定有区别的教学方案3。这一理论着重体现“以学生为本”原则,尊重和包容学

19、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结合差异化理念,针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与理论课程的差异化内容,可以将第一课堂学习和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将体育专业本硕学生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方面完成理论学习,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参与兴趣小组。在导师指导下,小组成员参与项目研究和专项技能训练,既完成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丰富了“第三课堂”的内涵4。同时,可以创造性挖掘多样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从专项选择、技能动作练习、训练计划制定、专项技能培训等环节入手,在教练指导下,本科生对研究生给予运动技能指导;研究生则从选题、撰写立项、制定研究计划再到开展科学研究、结题的各个环节

20、给予本科生引导。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硕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适时修正教学内容、思考程序以及考量标准,促进体育专业本硕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学习效果的双重提升。最后,将同学帮助、教学管理、平台资源、学习环境等支持系统相结合,促进本硕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2.2 “教学做合一”理论“教学做合一”理论是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经典教育理论,即“教”“学”“做”三者应当同实际生活方式相结合,突出了教育目标的重要性5,主张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做促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学导教

21、”,在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围绕学的方法来教,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教与学都应当围绕做为中心,做才能够让学生们综合提升知识能力6。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模式,将“教学做合一”理念融入教学培养过程,从理论学习、运动技能、科研学习、创新素养等方面,注重本硕学生之间的融合培养。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进行互相渗透,由于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录取方式和培养方案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通过学生之间学业、运动技能、学术科研等方面的融合培养,能够让彼此取长补短,减少学习上的“木桶效应”7。本硕融合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得好”,更加注重“如何教”,

22、在“知行合一、文体兼修”的培养理念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导师的连接枢纽作用。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在保持运动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显著提高;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资源和导师帮助下能够有效完成硕士培养方案,实现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同时,清晰设计本硕融合培养的目标规划,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以提升本科生的文化课水平,以提高读研深造比例和促进本硕学生就业为目标,增强研究生专业技术能力,利用导师多学科的资源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在培养计划中设置校外实习或实践活动,增强本硕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本硕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做合

23、而为一”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学习能力。3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过程分析 3.1 主体关系 1)导师主体。导师指导下学生间助学互研。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本科阶段老师的指导作用,本硕融合培养模式下指导老师可以在其本科阶段指导该学生参 第 4 期 梁大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101 与学科竞赛、开展科研任务、撰写论文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为学生提前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提供机会8。通过与导师合作,本科生可以深入了解学术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为硕士阶段学习做好准备。其次,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本科生可选择与硕士阶段研究方向相关的选题,

24、从而保障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科研的延续性,为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能力和论文质量水平提高奠定基础。这种学生间的互研合作不仅促进知识的传承与交流,还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学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2)学生主体。本硕学生特长的能效转换。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学生融合”为出发点共同开展各类学术活动、运动竞赛等,实现优势互补。运动技能方面,本科生有巨大优势,同时对专业技能知识掌握也更加全面、深入,可以帮助研究生掌握运动技能。科学研究方面,研究生经验更加丰富,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更加透彻、系统,可以帮助本科生提高文化课水平。因此,本硕学生双方在融合交流期间可以互帮互助,实现特长的能效转换。3.2 能力要求

25、 1)理论学习。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获取文献、筛选有效信息能力,包括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学术期刊和在线数据库等,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文献检索技巧,分析文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估学术信息的能力。其次,需要通过课堂讲授、讲义、教材等方式,介绍学科的核心理论和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的框架结构9。讲述学科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演变过程和前沿动态。2)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需要在本硕融合培养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成立以专项教练牵头、本科生为主导、研究生为主体的运

26、动技能小组,在教练指导下,从运动专项选择、技能动作练习、训练计划制定、专项技能培训等环节,本科生对研究生给予引导和帮助10。在此过程中,本科生既是训练者又是指导者,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既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授课能力,同时也进一步磨炼追求卓越、奋勇拼搏的意志品质。对于研究生而言,在自身运动技能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拓宽体育领域学术研究的切入点。3)科研素养。以本硕融合形式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以指导教师牵头、研究生主导、本科生为主体的科研小组。从选题设立、研究计划制定到开展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研究生可以给本科生引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研究生既是研究者又是指导者,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为自身争取到了更多的科

27、研机会,同时也进一步磨炼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意志品质。对于本科生而言,其科学文化素养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4)创新思维。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整合,避免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内容的重复,保证本硕融合培养的连贯性,也确保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延续性。通过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可以确保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相互补充,本科阶段注重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生阶段则注重深入学术研究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本硕融合培养模式将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有机连接起来,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过渡到研究生阶段,并不断深化和拓展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在参与学科竞赛、开展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

28、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通过学科竞赛和科研任务的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3 实现路径 1)建立本硕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平台,打造本科体育专业教育特色,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和辅修第二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有特色的体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体育专业近年招入的研究生中,跨考生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本硕课程互选,让研究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提升研究生运动专业水平和体育教学能力;让本科生通过研究生课程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课水平,提前探索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能力

29、和论文质量水平。2)构建本硕学生培养激励机制。对参与本硕学生融合培养项目的教师提供教学、科研等经费支持与奖励,包括资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究访问,提供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并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给予肯定和奖励。其次,把教师的工作情况和贡献纳入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评选的指标当中,使参与本硕融合培养项目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11。同时,鼓励本硕学生参与,提供参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调研的机会。3)规范本硕教学考核管理制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教材、师资队伍、考试考核“一体化建设”,这样可以为教学提供明确指导,同时也为考核和评价提供基础。其次,实施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考试考核的一体化建设。学

30、校可以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一系列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102 体育学刊 第 30 卷 规范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12。在教学实际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估本硕教学取得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不断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4)探索本硕科研创新联动模式。本硕融合过程中,研究生可以担任本科生课题研究的导师角色,带动本科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指导他们进行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通过与研究生的互动与指导,本科生可以学习到科研方法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同时,研究生也可以从指导本科生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同时,本科生

31、激发研究生对专项运动的兴趣和技能,并带动研究生参与到实际运动中,提升研究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能力。此外,本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活动。3.4 条件保障 1)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及指导能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教学指导。2)平台保障。一方面,开设选修课进行本硕课程互选,对于研究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

32、如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以提升他们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专项运动技能。本科生则可以提前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如体育学硕士课程和专业硕士课程,以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水平和学术素养。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使本硕学生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参与学术交流和讲座,本硕学生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议题,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3)经费支持。加大对本硕学生融合培养项目的支持力度,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教材和学术资源,以提供学生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其次,在学术活动举办方面,可以提供资

33、金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为本硕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学术成长和学科交叉合作。4)政策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以保障本硕学生融合培养模式的有序实施。一是学校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本硕学生融合培养体系,明确本硕学生融合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确保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资源互通。明确教师的指导职责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成果的质量。二是建立教师考评和职称晋升激励政策13,把教师在本硕学生融合培养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和贡献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评选的一个依据,这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本硕学生融合培养项目,提高参与

34、热情和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三是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本硕学生融合培养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本硕学生融合培养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并为其不断完善提供指导和支持。4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专业本硕学生融合培养教学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层次为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其中,本科是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包括体育学学术型硕士和体育教学专业学位硕士。本科运动训练专业,国家一级运动员及健将以上学生约占 80%,普遍专项运动技能突出,专业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硕士研究生中,跨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多,有较多跨专

35、业的考生如经济、管理、英语等,此类学生在学业文化知识上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在专项运动技能上存在短板。针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现实需求与诉求,结合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特质差异,开展本硕学生融合培养教学模式。4.1 融合培养的过程分析 本着“知行合一、文体兼修”为人才培养理念,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依托丰富的优秀运动员资源和不断发展的教学科研平台,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科研、专项锻炼的良好氛围。本硕融合培养过程主要包括培养的理念、成员选拔、专业导师指导及过程驱动等。不同学历、年级学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由于大一、大二、大三运动训练的本科生和研一学生,在录取方式和培养方案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综

36、合素质良莠不齐。通过学生之间学业、运动技术、学术科研等方面的融合培养,能够让彼此取长补短,减少因“木桶效应”对学生带来的焦虑和不安。自愿报名结合导师的选拔确定小组成员。本硕融合培养小组成员,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筛选、导师面试等流程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对象主要为大一、大二、大三运动训练的本科生和研一学生,每个年级的学生各 2 位,共 8 位成员。学院通过对学生的报名意愿、学业压力、运动技术水平、科研能力水平等方 第 4 期 梁大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103 面进行筛选,之后由导师面试确定名单。导师与学生采取双选的机制,学生和导师都具有一定主动权。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一位

37、导师指导日常的学习和督促学习目标的完成。任务驱动模式下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导师将科研项目实施与学生任务驱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主体协作能力。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是起到项目指导和答疑作用,学习小组共同实现任务完成。4.2 融合培养所取得成效 本硕融合培养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水平明显提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学院教师队伍水平有所提高,授课与科研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此外,体育学院师生利用本身融合培养平台,运用优势资源,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涉及学科竞赛、专项竞赛、科研项目、科研论

38、文等方面,提高了学生思想力、学习力和行动力。在思想力方面,体育学院本科生曾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任 20182019 年度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2019 年参加“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计划,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进行实习。在学习力方面,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生双学位获得率达到 15.5%,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参与学校SRP 项目 30 余项,全院师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在行动力方面,本硕融合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运动技能、良好的科研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国际化视野,除少量学生毕业后自行创业外,大多应聘到各类学校、

39、国家机关、体育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产业运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得到用人单位良好评价。近 3 年本科毕业生年均就业率 98.25%。5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优化对策 5.1 加强“三力”教学改革 面对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更迭,学生教育不仅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进行完善,更应让学生掌握学习力、行动力和思想力。这就需要在方式和方法上进行转变,从教师主讲、学生被动输入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从强调复制、记忆和应用为主的方式向注重启发、讨论和合作为主的模式转变14,锻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1)定期开展组内活动

40、培养学习力。学习小组成立后,成员与指导教师需要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以及学年计划等。计划内容必须包含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动技能的练习;与其他小组联合开展活动的次数原则上不少于 2 次,走出校门实地调研次数不少于 1 次,每次活动后需要认真做好总结。学院根据活动计划内容划拨支持资金。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以监督机制为保障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互相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实践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建立严格奖惩机制引导行动力。通过建立量化考评制度,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考评,如学生英语等级成绩、学术会议参加次数、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比赛成绩获奖名次等。在小

41、组成立后,取得各种成就的学生应该给予奖励。每周的组内活动都需要制定一份活动计划表,交由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活动计划监督每周的活动是否执行到位,对活动表现积极者也应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建立集中汇报制度,每个小组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向学院汇报学习进度和取得成果。对于表现不积极或不合格的小组成员导师有权利将其清理出去,把表现优异、主动性强的学生吸纳进来,确保小组成员的主动性。3)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增强思想力。本硕融合培养过程中导师、本科生和硕士生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资源的融合作用,在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理论传授与实践贯通,培养学生成熟的思维能力。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了

42、解新时代学生的真正想法,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借鉴。5.2 构建学生能力互助机制 1)做好信息收集与分类工作。建立互助小组之前首先要做好调查工作,在学院内部发放问卷调查,本科生主要填写自己的运动特长与本学期想要在哪一方面取得进步(如英语、辩证思维能力、期末高分等)的意愿,研究生主要填写自己擅长哪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想要学习的运动技能。在信息收集好后,确定小组类别。根据学生人数,安排小组个数。按照学生的意愿,统筹分配小组成员,委派专业最相关的指导老师。2)开展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学习小组成立后,建立由学院教师组成的面向所有小组的评议小组,对各个小组的学习内容、进度以及成效进行评价与反馈,建立量化考

43、评机制,采取积分制。3)允许小组之间的成员流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小组活动,本硕两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均会有相应的提高。在新的一个学期,本硕两个层次的学生如若想与其他类别的小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经 104 体育学刊 第 30 卷 过申请,可完成小组更换。更换过程需要建立流动申请机制,以确保流动过程的公平和透明。5.3 学术能力培养方式多样化 新时代教育改革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背景下,知识不断更新,要求当代青年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此,组织开展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让学生在汲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知识的同时,走入“第三课堂”,把所

44、学知识用于实践。1)组内培养活动。以导师研究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围绕论文写作、课题申报、项目撰写进行学术交流,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善学术实践和研究成果。同时,将“本硕”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融入定期学术讨论,对学有余力且具有科研潜力的本科生,提前接受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实现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融合。2)组外教育活动。本硕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需要通过交流活动得到巩固和提高。一方面,举办多种类型的学术研究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学术沙龙、学术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术热情。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投稿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培养跨学科研究的氛围,通过知识交流和思想

45、碰撞产生创新火花。3)倡导第三课堂。一方面,本科生可以跳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研究项目的关键问题,对研究内容有更全面认识;另一方面,本科生有更多与硕士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能够更加快速便捷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有利于提高其参与感、获得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有效实施这些活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参与第三课堂的条件和流程,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经费、导师指导等。同时,建立与社会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5.4 配套本硕互促考核制度 把本硕融合培养的目标进行量化处理,规定为每学期的目标需

46、要达标,在期末安排考核,把考核合格作为学生毕业与教师奖励必须达成的事项。1)本科学生考核。本科生教育以教授基础课程和体育专业课程为主,本科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文化理论知识的掌握、良好逻辑思维的养成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不同学生在学期初选择的小组类型不同,依据不同类型的小组学习目标,可在学期末安排闭卷考试或者结构化面试,测试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标。2)研究生考核。体育学硕是以提升学术能力为主,提升运动技能为辅,可以参加研究项目的调研与撰写、参与学术报告会等作为考核的内容,对于运动技能的考核则可通过比赛或是组织运动技能测试进行定性评价;体育专硕则是以提升运动技能为主,提升学术能力为辅,对于

47、二者的期末考核内容不尽相同,体育专硕更侧重于运动技能考核,二者在学术能力提升与运动技能提升的考核权重有所差异。3)导师考核。学院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学术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的考量,广泛征求学术委员会、主管领导、小组成员等参与人员的意见,经学术委员会研究、审议确定学习小组指导老师。落实导师责任制,对取得丰富成果的学习小组给予导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将小组考核结果列入导师考核的增量指标,激发导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5 拓展学生实践活动场域 1)学术活动实践场域。本硕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于实践中求真知,实践场所不应限于校内的课堂与实验室等。学校应提供资源,让本硕融合培养学习小组成员

48、去往其他高校的课堂与实验室进行观摩学习,可尝试建立校际联合培养模式。同时,与体育类企业合作,让学生在践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进一步了解就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与品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另外,尝试与体育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如让学生进入各类体育基地进行学习,使课本上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遇上真实的体育场景,抽象与具象的碰撞,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与理解专业知识。2)运动技能提升场域。运动技能不仅需要开阔的场地支持练习,也需要通过激烈的体育赛事得到提升。运动场地方面不单单是要保证校内有充足运动场与体育馆供学生使用,也要能够带领学生到各个体育场馆学习运用各种精细化的训练器材。体育赛事方面,仅仅参加

49、院运会、校运会是远远不够,学习小组应该积极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赛事,如各种类型的商业比赛等,以赛代练。此外学校应该帮助联系各种训练基地,通过近距离观察专业运动员呈现的运动技能训练活动,既能掌握一定练习方法,也能在标准技术动作的启发下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这对于缺乏运动技能的体育硕士来说尤为重要。探究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学生的差异化特质,基于学生培养的主体协同、能力要求、实践路径和保 第 4 期 梁大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105 障条件,提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优化对策

50、。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将智慧化创新管理纳入普通高校学生本硕融合培养,在高质量育人平台构建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大格局。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2-10.http:/ 2 张大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实“三个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20(3):1-3.3 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等.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25-30.4 康喜来,李德武.“健康中国”背景下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