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坡上这棵老榆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35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坡上这棵老榆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坡上这棵老榆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文旅坡上这棵老榆树文/蒋仪洁故乡一道向阳坡的台地上生长着一棵道劲粗壮的老榆树,它如同山脚这个小村落和云端那座破庙一样历尽沧桑,一路从苦难中歸歸而来。榆树在旧时榆林的沟梁山随处可见,因为木质坚硬、纹理细密,不仅可以做箱子、柜子、驴拉车的车,还可以承接生命之重做房屋大梁,亦因生命力顽强、“烟火硬”耐烧而备受榆林人喜爱。榆林地处蒙汉交界地带,古称“塞上”“塞外”“上郡”,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榆林由于常年狼烟四起、战火不断,蒙古铁骑经常从范范草原长驱直入、挥戈南下入侵中原大地,饱受兵祸之苦的榆林人为有效阻滞蒙古人南下而种植了大量榆树,榆林亦因榆树而得名,榆树便成为古时榆林人的“国防林”。无论从

2、沉寂于沙漠之中的统万城,还是规模宏大的清平城,以及一道道盘踞于群山之上饱经风雨侵蚀的古城墙、一个个庄严肃穆的烽火台和蒙恬、扶苏等戌边大将的诸多传说,无不印证了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曾经遭受枪林弹雨的洗礼。久而久之,许多战争化语言和作风潜移默化融入陕北民间方言、老百姓的生活和榆林人的血脉中。因此榆林人做事有军人风范,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比如吃饭怕浪费食物,家长会让孩子把碗里的剩饭给“杀割”了,“杀割”便是吃完、格杀勿论的意思;如果谁家老人故去,村里人会感叹这个人一辈子“交零”了,“交零”就是完了、结束了;如果两个孩子吵架斗嘴,长辈会劝说孩子不要“斗阵”,还有“除灭”“争斗”等军事语言的民间化应用,

3、都说明榆林是古代中原大地的边塞重镇、战略要地和安全屏障。持久的战乱给命运多歼的榆林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临广泽而带清流”、水草丰茂的大美陕北衰落为“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的颓废蛮荒之地。战争蹦下的榆林人因饥饿而被迫“走西口”、外出逃难来谋求活路,于是走西口赶牲灵等陕北民歌、信天游应运而生。“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哥哥的手,送你送到大门口。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走头头的那个骤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带上那个铃子吆哇哇地那个声。白脖子那个哈巴吆朝南咬,赶牲灵的人儿吆回来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吆你招一招手,你若不是我的哥哥呀走你的路”。一声声肝肠寸断

4、、催人泪下的深情呼唤道不尽陕北人外出时的离愁别绪。1 52 I 2023/07/VOL.323村里那时也有好多人外出逃难来到南部气候相对湿润、森林植被较好的地方垦荒、狩猎来维持生计。而脚力不济无法外出的孩子则渴盼黄土地的恩赐,每每在大风吹瘦的板结的黄土坡掏“拉拉草”或“萝胖”或蒲公英来充饥,同时期望浸染金黄色日光的榆钱果快速挂满这棵沧桑的老榆树。这棵老榆树是否与黄土坡上的其它榆树一样守望相助,共同抗击过纵横驰骋的蒙古铁蹄,承担过防御外敌的“国防林”重任,至少现在与周边这几棵枝繁叶茂的老杏树一道成为孩子们的“温饱林”和青黄不接时的“救命粮仓”,一枚枚榆钱果咀嚼出对过去艰难岁月的苦涩回味和对未来美

5、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当然,我更加相信这棵老榆树是有灵性和记忆的,它把村里人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都镌刻在厚实的年轮里,某一年某人走了又回来了,而某一年某人走了便从此香无音信。后来,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村里人的生活慢慢地好了起来,吞糠咽菜的日子渐行渐远,白面大米等“细粮”开始走上了村民的餐桌,村里人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生活水平和乡村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部分“光景”好的村民率先离开了世代穴居的黄土窑,住进砖木结构的新房。由于修房建屋,村里人对木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好多杨树、柳树被砍伐用来做橡子子,这棵老榆树也由当初的“温饱林”转变为现在的“用材林”。好多人来到这棵道劲莽苍、树冠如盖、绿茵砸地的

6、老榆树下,盘算着用这棵粗壮的老榆树做房屋的大梁,但随着生活境况的日益好转,村里人对木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挑剔,尽管榆树木质坚硬如铁,但是榆谐音“愚”即愚蠢,而且榆木疙瘩“死硬”,“榆木脑袋”不开窍,这样思来想去村里人最后还是放弃了用这棵老榆树做大梁的想法,这棵老榆树终于安然存活了下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四方商贾云集,直奔榆林富集的能源而来,黄土高坡处处井架林立,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如火如茶,榆林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富集的能源为榆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然而资源的过度开发给自然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榆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乱批滥占、乱垦乱挖屡禁不止,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愈演愈烈,风沙肆虐、水源枯竭日

7、益严重,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力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生态的修复速度,榆林生态已不堪负重。好在榆林人这时幡然醒悟,积极响应“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推进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步伐,统筹推进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和矿区植被修复,榆林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改观,“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发生了根本逆转,昔日的荒山野岭披上了绿装,条条河水泛起了清波,黄土高坡再现生机与活力。如今,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榆林人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陕西的绿色版图由此向北推进了4 0 0 公里,毛乌素沙漠在榆林境内奇迹般地消失了,绿色成为榆林的主色调,也为榆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铺展了坚实的生态底色。坡上这棵老榆树亦完成由当初的“国防林”“温饱林”“用材林”到“生态林”的华丽转变,一次次幸运地躲过了战火硝烟和刀砍斧锯,悠然生长在生态文明的春天里。(作者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西安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濒管处处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朔北的风。|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