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2、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那大家也一定听过青蛙沸水生温水死的故事,今天我们再学习孟子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
3、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二、 感知课文1.学生听范朗读磁带,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1)舜/发 于/畎 亩 之 中,傅 说/举 于/版 筑 之 间,胶 鬲/举 于/鱼 盐 之 中,管 夷 吾/举 于/士,孙 叔 敖/举 于/海,百 里 奚/举 于/市。(2)必 先 苦/其 心 志,劳/其 筋 骨,饿/其 体 肤,空 乏/其 身,行 拂/乱/其 所 为,所 以 动 心/忍 性,曾 益/其 所 不 能。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3.积累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今义)交付、送出管夷吾举于士 举:被举用,被选拔;(今义)往上托或推举 士:
4、狱官;(今义)士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征验,表现;(今义)征召、走远路(2)活用现象a.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苦:使痛苦劳:使.劳苦饿:使.饥饿空乏:使.受贫困之苦拂乱:使.颠倒错乱动:使.惊动忍:使.耐得住b.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常过:犯过失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国内出:在外面,国外(3)翻译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在这个人(身上),(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
5、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巨、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的道理)。三、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证明了什么?共同点:这六个人物都出身贫贱,在经历了艰难的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证明观点:生于忧患。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目的是什么?内心
6、:“苦其心志”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7、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6.论证方法归纳类比论证: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举例论证: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对比论证: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归纳推理论证: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7.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先经历磨难,只有痛苦的生活才能锻炼出他坚强的意志、超常的体质、高尚的品质和无穷的智慧,才能登上人生的顶峰,才能创造出卓越的成就。四、 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五、 作业设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