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445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女报 2023.06魅力女性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朱腾钰(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了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性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其中女性劳动力数量占比较大,农村妇女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由于家庭角色分工、社会性别定位、自身素质等因素限制,农村女性的就业压力远高于男性,就业转移难度较大。近年来,家政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农村女性向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了农村女性就业转移到家政服务业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女性劳

2、动力转移和农民家庭增收,同时缓解家政服务业的供需问题提供参考。当前,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限制因素较多,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合作,以解决农村女性的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关键词:农村女性;就业转移;家政服务业;乡村振兴农村女性家政服务行业就业转移能够巩固拓展以家政脱贫成果,并且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有助于加快家政服务业的提质扩容进程。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平稳、有序的去巩固攻坚成果,即要对有想法的、有能力的剩余劳动力进行重点帮扶带动,有序的向城市方向过渡。农村女性劳动作为家政服务和家政兴农工作的主要痛点,需要注重系统地推进农村女性家政服务高素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政府作为牵

3、头,加强政策的有力支持,注重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带动农村女性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从行业的供给角度和城市需求的方向来看,需要做到农村女性勇于出去、技能过硬、素质较好等方面,让机构能够高效协调,让雇佣者满意。从女性获取资源的途径和能力来看,农村女性大部分情况下缺失主动获取资源的途径。农村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人力资本缺乏、资源获取渠道匮乏等,使其在社会的角色及在家庭中处于并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从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的个人基本情况、就业状态两个板块进行分析农村女性在家政就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一、农村女性个人基本情况(一)弱势群体农村女性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当中会发现,

4、很多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选择男性。家政服务业给农村女性的就业转移提供了渠道,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中因其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从事该职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又因为家庭职责等因素,导致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致使其在家政服务业雇主心中的选择性大大降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是相对于城镇女性,农村女性在就业当中仍属于弱势群体。对比城镇女性,由于她们没有过多空闲时间外出就业,在家庭与子女抚养的义务上大于男性,使其在资源配置上处于弱势地位。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性别分工的影响,她们的身份标签,比如以家庭为中心等,使得农村女性就业转移至其他行业存在一定

5、阻碍和困境。但农村女性身上存在的其他标签,比如耐心、接地气等,对于她们进入家政服务业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二)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转移至家政服务业中,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技能欠缺、综合劳动素质水平较低,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的基本情况,遭受就业公司和雇佣公司的淘汰制度考核,将会大大打击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积极就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成功率远低于社会期望。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多方组织的培训中,会发现在道德素养的提升、基本文化知识的普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特色引导、相关劳动法规的了解这几个对就业具有较大帮助的板块并未得到重视。所以在劳动力就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女性无法很-11-女

6、报 2023.06魅力女性好地形成与就业相符的价值观、沟通方式、独立就业观念,以及无法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良好的品质道德,造成了现在农村女性具备基础的技能,但是缺失职业素养,难以满足现在的家政服务业需求者所希望的整体素质。且农村女性在就业中也无法正确地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家政服务过程中大多由于其性格原因选择默默忍受,也有的无法承受会以辱骂雇主或选择辞职等较为极端的方式发泄。(三)消极就业转移态度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过程中具有畏难情绪,不积极主动求职,缺乏竞争意识。她们面对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对就业转移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严重阻碍农村女性就业转移至家政服务业工作的开

7、展。农村女性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主力,如果其最基本的权益未能得到保障,相关必要的法规政策也相对滞后,那么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过程中就会存在积极性不高、就业畏难、就业盲目等现象。农村妇女就业转移至家政服务业,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是一种新的生活选择,但同时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就总体情况看,农村妇女就业转移至家政服务业存在就业人口较多、质量偏低、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社会保障力度不完善等问题。二、农村女性就业状态(一)角色认知出现偏差首先是职业转变的角色认知存在冲突。农村女性在工厂、招待所等服务行业的流动性较大,随着婚姻、生育等因素,一些农村女性会经历回归家庭再回到劳动力市场的阶段

8、。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村女姓,家政服务工作对于她们来说是较好的重新获得就业转移的机会。而从其他行业踏入家政服务行业,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她们对于自己角色的判定,认为自己的技能只能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同时农村女性主要承担的角色是整个家庭的照顾者,大部分的农村女性需要照料老人或者子女,其对家政服务业的第一印象就是照料他人。进入工作环境后,会存在容易泄漏雇主的隐私,甚至喜欢探听雇主隐私、存在随意翻动雇主东西的行为。当家庭与职业存在冲突的时候,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中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受自身观念的影响,农村女性更倾向于放弃工作回归家庭,这会对农村女性家政服务就业转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二)就业信

9、息不对称农村女性的独立性、创新性培养被忽略,在就业时存在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农村女性在就业转移过程中的就业信息不对称,难以了解这些行业的招聘需求,无法匹配到家政服务业其他板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算了解到了相关的就业信息,但农村女性却对信息筛选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相关部门对招聘信息的管理不完善,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不健全甚至是不匹配,导致招聘信息的传播不流畅,无法让农村女性得到靠谱的、完整的、及时的招聘信息。农村女性的就业渠道大部分还是由家乡人告知介绍,只是以地缘、亲戚关系找到工作。这种方式不能让农村女性完整地了解家政服务行业,包括雇主性格爱好、薪资待遇、是否需要住家等。这也打击了农村女性就业转移

10、的自信心,使得农村女性就业转移处于低成功率阶段。(三)与雇主关系建立较为波折农村女性最先接触的家政服务是最基础的劳务劳动,与日常的家庭照料较为相似,其中的成果是难以进行量化和评比的。雇主看中的不仅仅是其是否具备优秀的技能,还有其所具备的性格、品德、修养等。所以农村女性就业转移至家政业服务会面临雇主的不信任等问题,容易导致农村女性失去工作机会。进入家庭这个较为私密的工作环境当中,农村女性会存在情感投入和人际交往。在新环境当中,其对于事情的处理方式、说话方式、说话态度都会影响雇主对其的评价。在工作过程当中,农村女性不能与雇主家庭成员形成较为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无法计量工作成果的前提下,就算付出了劳

11、动,可能雇主也无法给予积极的评价。三、农村女性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对策建议(一)走出来农村女性就业转移至家政服务业当中,首先一个问题是要让有意愿的人员顺利地进入市场工作。政府部门要做好就业保障,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法律意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让农村女性有底气迈出脚步。打造沟通平台,打开农村女性的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渠道。对于农村女性对家政服务业所具有的疑惑、困惑,应当积极、及时地进行反馈。设置专门的家政服务业互联网平台,使就业信息、就业需求、就业渠道等向农村女性开放,破除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壁垒。在政府的监督下,公益组织要灵活规划,合理调度人员,保障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的顺利开展。高校志愿者可以整合家政服

12、务业职业培训的教学视频,搭建技能教学资源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相关技能进行教学。企业机构可以打造互联网平台,让农村女性能够通过机构了解家政服务业专业需求,同时实现双方的供需平衡,实现找得到、找得对、找得快。通过政府支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帮扶,完善就业信息、就业机制,积极动员农村女性,调动农村女性能动性。加强交流、关心、了解,提高就业、失业、工作等方面的保障,让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中,想出来、敢出来、有底气出来。(二)有技能在了解家政服务行业阶段,农村女性需要积极接受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能够做到在家政服务业留得住,稳定发展,避免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只有不断提高知识,与时

13、俱进,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目前对于智能家电的普及和使用,使得家政服务业市场具备多样性的服务需求,根据家政行业会出台的行业标准,在技能培训方面要加强学习更新和提升。在培训开展过程中,需要有实操的过程,强化沉浸式模拟,积极引导就业意识的改变,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做好记录,课后需要反复总结学习,提高培训效率。进入工作阶段,需要积极提供心理疏导,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调整心态。在定期的技能培训中要注意引导,树立稳步前进观念,对于自己的能力与擅长领域有清晰的了解与认知,踏实地在家政服务业中找到归属岗位。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了解了行业后,再进行调整,去关注工资水平与收入状况。-12-女报 2023

14、.06魅力女性当然也需要做好培训后的监督工作,对于培训后的就业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农村女性整体的服务质量、技能素质、秩序规范。(三)有价值从事家庭照料类型的农村女性需要机构、企业、组织等方面给予认同,在长期的评估和监督后,需要给予相关的证书、奖状等,让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在就业的过程中,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家政服务业大部分的雇主及家庭成员素质相对较高,农村女性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向他们学习。在家政服务就业转移的过程中,农村女性不仅存在着经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提升,在观念、思想等方面也进行了重塑,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从而产生自信心,提高就业转移的积极性。在社会层面上,需要宣

15、传尊重技能人才,不以贵贱看待家政服务业,形成较好的接纳氛围,让农村女性在家政服务业就业转移过程中,充满信心地去实现工作价值、人生价值。此外,家庭对于农村女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下,与家庭成员积极沟通、交流,排解工作中的烦恼,同时也增加亲情的交流。【课题来源: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家政学院)基金项目名称:吉林省家政服务业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编号JZ2022KF02】参考文献:1 任美娜,刘林平.农村闲置劳动力家政服务转换及其从业稳定性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109-122.2 韩巍.促进家政服务业更好吸纳就业 J.宏观经济管理,2022

16、(10):77-82.3 罗 明 忠,邱 海 兰,陈 小 知.农 机 投 资 对 农 村 女 性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影响及其异质性 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2):127-137.4 韩洪云,梁海兵,郑洁.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意愿与能力:一个经验检验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9-16.5 陈琴珍.互联网科技赋能传统家政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J.高教探索,2023(1):102-107.6 刘育婷,肖索未.“干活时把雇主当家人,相处时把自己当外人”:住家家政工的雇主关系及情感劳动研究 J.妇女研究论丛,2020(4):73-87.作者简介:朱腾钰(1998),女,重庆长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政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