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农村初级中学,由于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其中学困生占很大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怎样转化这些学困生已是摆在农村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认为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造成学困生的因素,找出其内在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因此要想成功地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一定要先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从“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困
2、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让他们摘下学困生的帽子,和其他同学一同享受学习的快乐。近一年来我们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如下:一、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人格缺陷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模式。其主要表现是自私自利、无责任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不肯承认错误等。这样的学生本身对学习不在乎,往往又由于他人不愿与之交往而无人帮助,结果导致学习的困难。 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导致学习困难。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业
3、成绩。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心理崩溃,丧失了迎困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抑郁是个人焦虑不能改变或控制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压抑状态。其主要表现有: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学习、缺乏自信、自尊心减弱、经常失眠、食欲不振等。这种情绪常常给学生正常的学习形成阻力。在现实中,造成学生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生理异常现象等。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有些学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的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
4、忡、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 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
5、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生学习策略如各学科时间分配失当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农村的学生普遍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又被打击。() 家庭教育导致学习困难。 家庭是学生的避风港,学生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学困生”家庭有两类,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专横、说谎、狡辩等坏习惯。隔代教育也常常导致学习不勤奋、怕艰苦、怕困难、没规矩等。这些坏习惯是与家庭环境相关,孩子们不愿与家长、教师沟通。在我们调查的同时还发现我县的回族村家长大多不太重视教育,如:大辛庄、二仙庙村等,家长的思想会严重
6、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另则,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比如一味的打骂,不注意沟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导致学习困难。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固有的弊端和教师家长制的作风,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造成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无论对教育者自身的工作,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现时或潜在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了“学困生”。二、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点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自卑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
7、一直处在冷漠的境况之中,他们在班里感到抬不起头来,老是不如他人,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时而做小动作,时而伏在课桌上,时而东张西望。其实我们自己都明白这些孩子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欣赏、鼓励。() 情绪对抗障碍困难生的对抗情绪,有一部分是教师在教学中造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对感兴趣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往往目光温柔,言语亲切,期待他们能充满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使课堂变得活跃,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一些学习困难生,有的由于好动,教师注视的目光就带有警告、怀疑和责备,由于他们对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多数不能完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教师的提问还带有训斥性,恨铁不成钢
8、。由于他们在课堂上经常受到责备,使这些学生总感到不自在,因而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对教师失去信任,产生对抗情绪。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依赖心理严重,心理波动大学困生在课堂上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分析问题的节奏,当有同学先于自己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表现出中断思考的现象,甚至有的学困生不愿思考,因为教师最终要告诉你答案或练习册后面就有答案。学困生的心理不稳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听懂一点时就会显得兴奋和活跃,当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影响纪律;如果听不懂或不适应时,思想开小差,影响听课质量和教学秩序、纪律
9、。() 自觉性、自制力差,渴求进步,但三分热情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通常学困生要上课5分钟左右才能安静,用心听课,但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耍,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他们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优异成绩,得到教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持续时间不长,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所作所为反复性强。() 意志力薄弱学困生意志力薄弱,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学习任务繁重时,他们更会丧失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不能迎难而上,挑战困难,挑战自己,缺乏坚强的意志力,这也是造成他们
10、学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厌学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厌学。对于校或班级组织的有关学习的活动他们兴趣不高,但组织的其它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等积极性很高。在这些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好象找到了自我,有了信心。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因学习差影响班级成绩、纪律或经常不上课逃学或家长认识不清等问题就造成辍学。教师抱怨学生不想学习的现象是极其普通的,特别是在考试之后,学生的成绩与教师付出的努力和愿望出现大的反差,抱怨更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的期望过高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厌学怕学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一是学习困难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农村小学,认为学习成绩好与不好
11、无所谓,不学好照样可以嫌钱;二是畏难,做作业要动脑筋,玩比做作业有趣;三是学习困难生觉得费力不讨好,总是不及格,不管怎样努力总是落后,总是挨批评。() 心理创伤多学困生在学习上与一般学生相比,付出同样的时间但达不到同样的效果,还经常受到批评,在家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而常受到指责,学习无乐趣,厌学自卑,有些父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也造成心理创伤。 学困生的思维特点(1) 思维启动过程慢,分析、综合过程不连贯,由于基础差,对一个问题的思维启动要较长时间,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毫无章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2)思维起点低,缺乏逆向思维。学困生对一个问题往往要从头开始。演绎能力低,逻辑性差,
12、当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不知怎么办,中断思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3) 思维模糊。学困生在学习中理不清知识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呈一片模糊状。 (4) 再认能力差。学困生由于对知识掌握差,遇到过去的已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回忆、再认,使知识不连贯,无法跟上教师上课进度。(5)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举一反三的能力差。(6)归纳概括能力差。学困生的学习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共性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基本上无归纳、总结。三、 教育转化措施(一) 从“心”开始,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如果抱有消极心理,就
13、不可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待“学困生”,教师应注意从他们个性心理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教师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训斥,可有意提高语调或突然停顿,或用眼神示意,促使学生作出反应,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否则学生因在众多同学面前丢脸面可能会与老师“顶撞”弄得老师很尴尬。对“学困生”的知识点要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布置应考虑简单易行,做到一本教材,两套方案,两种教法,不同要求。并多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设身处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科学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特别是对学困生
14、,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为此,需充分利用成就性需要。首先,在“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的思想指导之下,教师应保证学困生每上一节课或个别辅导之时,都能学有所得,而不是“奉陪末座”。其次,明确交代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学困生在目标明确的小步子中前进。这样既易于达到目标,又能具体地看到学习成果。此外,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学困生再差,也会有自己的进步,只是我们常常着眼于差,用非学困生的水平去衡量他们,所以老觉得无进步可言。教师需要牢记“数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的古训。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显示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取得理想的
15、学习效果。(二) 教育者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其次,精心组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困生”的形成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转化“学困生”必须致力改变课堂模式,构造新的教学过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营造民主的、开放
16、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对问题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照顾“学困生”。介绍新知识时尽可能联系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滚动拓展,以旧引新,以旧带新,这样,既便于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弥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又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教师应该重过程而轻结果。我们应该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分享他们一
17、点点的进步,理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的劳动。第三,让学困生“能学”提高他们学习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布鲁姆在分析了学生能力倾向差异后,认为占90%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的差异。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大力提倡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要让“学困生”感到“能学”,从而提高“学困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1、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学困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
18、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学困生”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章节、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宽。2、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学困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学困生”的反应和笔记速度慢,因此上课不能勉强赶速度,应当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学困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就要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 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使“学困生”感到易学。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
19、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时,对于“近地点”与“远地点”学生一时很难理解,但是只要教师拿来地球仪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看就明白了。这就能把“学困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实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利,也赋于了义务和责任,并能
20、激发起学困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内驱力,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在合作竞争中,由于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也合作竞争的机会。成功是一个人在前进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对于差生来说,更是他们不可多得的精神力量。成功动机是激励人克服困难,达到优异标准,获得有效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尝到甜头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学生转化的一个有力杠杆,是其他转差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他们所学的东西
21、。”学困生缺乏学习的意识,与他们在学习以及活动中缺少成功体验有密切关系。他们由于主观原因的影响,难得到他人的正确评价和精神鼓舞,常常成功率较低,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退缩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失败者心理,越发减少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多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认真观察、应用教育机智,沙里淘金,找出其闪光点,进行适度的表扬,肯定其点滴进步,激
22、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发展,使学生感到成功且被尊重的愉快,并从成功中树立信心。要大胆使用“好,很好,好极了,说下去,妙极了,非常准确,实属高见,完全正确”等等简短而令人精神愉悦的赞赏性的词汇。一个学生,一个集体,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被肯定、被激励、被尊重的氛围里,那么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逐步形成,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也能迅速得到转变。第四,利用“评语”架起师生间感情桥梁教学中坚持在学生作业本及试卷上写评语,这种方式是师生情感的桥梁和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而给学困生写评语更要动一番脑子,主基调应该是表扬、激励和指导,作业评语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扬激励型。“真没想到你这次测验能发挥得如此之好,
23、如果基础知识再扎实一点,成绩一定会更理想”。“作业题错了,但可以看出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态度很端正,有困难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学困生对表扬激励型评语很重视,甚至会相互间传阅以显示自己,为此他们也会更认真地对待下次作业及老师的要求,盼望再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2)是学习指导型。“你选择题错了不少,说明你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果注意每天积累一点,日积月累你的学习会越来越主动”。此类评语对作业中错误和运算技巧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以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看到学习进步的方向和在知识运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3)是行为习惯指导型。“不懂的问题大胆来问,老师等着你”。“打电话对答案和抄袭他
24、人的作业都不是好办法,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上述评语对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对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起一定的作用。 (4)是名言警句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勇敢进取。困难会败在你的脚下”。“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能抓住时间,你就是学习的强者”。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初期,名人名言教育显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农村的学困生是我们教育界中的一个弱势群体,长期得不到重视。我们常常强调“振兴中华”,“要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是建立在提高每个个体民族成员的基础上的,切实转化好学困生在这种形式下显得尤为迫切。现在,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素质如何,
25、直接决定了我们明天的科学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直接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发展中的中国需要的人才,决不仅仅满足那些优秀的学生,也不是只需要为数不多的天才和英才,它需要有广大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保证。惟其如此,素质教育为农村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当作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实践证明: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循循善诱,这是做好转差工作的关键之所在。尽管学困生的转化历程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但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全心全意为学困生开辟展示自身潜能的舞台,为更好的挖掘学困生的潜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把爱心献给社会,以诚相待,以爱相对,我们坚信学困生决不是一株杂草,而是花园中未竞之蓓蕾。春华秋实,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教育者,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学校工作的同仁,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浇灌下,去发现更多的小爱因斯坦、小牛顿、小瓦特,相信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正向我们走来。 张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