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语一年级听说第一课至第十五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922812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语一年级听说第一课至第十五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双语一年级听说第一课至第十五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我最喜欢春天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最喜欢…”“更喜欢…”表达不同程度的喜欢,会简单陈述理由。 2.听故事的时候,能注意到表达喜欢的句式,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内容。 教学难点:会使用“最喜欢…”“更喜欢…”表达不同程度的喜欢。 教学过程:(利用DVD光盘) 自学指导(一)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中的李节。 老师边讲解,边问: (1) 小军有哪些妈朋友? (2) 小羊最喜欢那个季节?为什么? (3) 小蜜蜂和苹果树分别喜欢那个季节,为什么? (4) 小军的妈朋友是谁?它到哪里去了? 1.引导学生观擦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上由谁,他们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在说话等句子,借以复习“…在…”这一句式。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练读对话,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如:“暑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简单提示一下暑假里可以做什么。 指导学生读妈长句子 如:“因为秋天有很多好吃的水果”。“暑假的时候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玩。 3.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连读对话,读完一遍,换角色再读,多读几遍。 自学指导(二)深入学习重点句式 请学生分别扮演“小羊”“小蜜蜂”“苹果树”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李节并简单陈述理由,可以直接读句了,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李节。 我最喜欢春天。 我更喜欢夏天。 我最喜欢秋天。 我最喜欢冬天 (2)练习简单地陈述理由。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李节的真实喜好,并简单地陈述理由。如:我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太冷了。 我最喜欢夏天,不用穿很厚的衣服。 布置作业: 1. 回家练一练,唱一唱儿歌:“春天在哪里”。 2. 给父母说一说图画中的“红花”“绿草”“小黄鹏”。 课后反思: 2.今天会下雨吗? 教学目标: 1. 会询问天气,能简单地谈论天气。 2. 能听懂并简单地运用“晴天”“阴天”等与天气有关的常用词语。 3. 能听懂故事中与天气相关的语句,能借助拼音,插图和教师的讲解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内容并重点词合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用重点句式和重点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会话 一、导入:扩句练句,引导学生交流 (1)、你还知道哪些天气?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2)、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让学生每天关注天气,轮流说一说当天的天气情况。 二、自学指导(一)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哪里。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窗外的情况。 2.学生拼读句子,练读对话。教师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3.“我想出去玩一会儿”是表达意愿的,相关的功能之前没有学过,可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整体记忆,但是不作为教学的重要。 4.对话中出现的“下雨”“沙尘”是本课的重要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学习。“天气预报”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播放电视节目“天气预报”片段,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5.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对话。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互换角色,反复练习,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对话内容。 自学指导(二)、 让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互问互答,每个同学能机会提问:也有机会回答。“今天会下雨吗?” “今天会下雨”。明天会刮风吗? 明天不会刮风。 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 今天是阴天。 还可以运用给出的词语。展开更为丰富的对话。 明天有雨吗? 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 我爸爸说,明天会下雨。 明天没有雨,明天是晴天。 今天是什么天气? 今天刮风,很冷。 背诵儿童: “小雨沙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天气。 2. 学生拼读词语,记忆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3. 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如: “今天是晴天,出太阳了,天很热。” “今天是阴天,天上的云很多。” “刮风了,天变冷了。” 二、 自学指导(一):听读故事 1. 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李节发生的事情,故事里都有谁。 2. 引导学生依次观察5幅图画,说一说每个场景分别是什么天气。 3. 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其中,“窝”“树枝”“草丛”“发抖”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画理解。 4.学生再次观察教学光盘,跟读故事。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朗读的时候可以分为两个角色,一个角色主要朗读描写天气的部分:另一个角色主要朗读小麻雀的活动,注意读好心理活动的语气。 三、 自学指导(二)唱一唱 1.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小雨”“说话”“长大”等词语学生都已经学过,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种子”“出土”的意思,以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的整体含义。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快要发芽的欢快心情,教师多唱几遍,让学生跟唱,并随着音乐律动。 2. 教师可以将这首歌作为课间休息的旋律。或者作为课间活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反复跟唱,使学生更加熟悉这首歌。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3.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有……”进行说明:会使用”我最喜欢……”表达程度最高的喜欢,并能简单地说明喜欢某事物的理由。 2.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常见动物的名称和“有……””我喜欢……”等句式: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内容并重点词和重点句式。 教学难点:用重点词和重点句式造句。 教学过程: 一、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邀趣。 1.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去过的同学,在动物园看到那些动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活动”中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在动物园见过的动物。 2.教师读对话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初步了解对话内容。“狮子”“老虎”“熊猫”等动物园里常见动物的名称,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中的图片,说一说巴克提看到了动物园里的那些动物。 3.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教师适当讲解。如,教师解释“周末”就是周六,周日。引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再分角色练习对话。 二、自学指导(一):会话 课前准备:相关词语的卡片(正面是图画,背面是加注拼音的词语)。 1. 学生看图,把知道的动物名称大声说出来。 2. 学生拼读词语。教师可以做动作演示某些动物的特征,如,孔雀开展的大尾巴,企鹅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袋鼠一跳一跳的样子。引导学生边读相关动物名称边做动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记忆。 3. 游戏:看卡片说词语。 教师刮序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大声说出相应的名称。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学生两人小组,一人出示卡片的正面图画,另一人说出相应的动物名称,两人交替进行练习。逐渐熟练后,教师组织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记住的词语多。 三、自学指导(二):活动 (扩展练习)1.一年级上册的听说课已经学习过水果,科目等类别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重点句式,谈论对水果,科目的喜好,并简单地陈述理由。如: “我最喜欢葡萄,因为它很甜。” “我最喜欢樱桃,它红红的,特别可爱。” “我最喜欢美术课,可以画画.” “我最喜欢音乐课,因为我最爱唱歌。” 2. 句式练习。教师依次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使用“卡片上有……“的句式说句子。学生从词语卡片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用“我最喜欢……因为……”的句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陈述喜欢的理由。 四、自学指导(三):听读故事 (课前准备:小象,狮子,老虎等动物的头饰。) 1.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了那些动物,借以复习动物的名称。 2. 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讲解大致意思。如,可以用生活中的实列解释“百货商店”的意思。 3. 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教师适当讲解。如。借助图片讲解“草原” “树林”“竹林”“小河边”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有……” “……最喜欢……”等句式,说一说草原上,树林里,竹林里,小河边各有什么动物,他们分别最喜欢什么东西。如” “草原上有狮子和老虎。” “狮子和老虎最喜欢肉。” 4. 学生借助拼音读第六自然段。教师可以提问:“小象为什么那么高兴?你们猜一猜它的商店里会卖什么东西?” 5. 学生看图听故事。教师指几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自学指导(四):读儿歌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中有哪些动物。 2.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注意读准动物的名字。然后说一说小姑娘在动物园看到了那些动物,这些动物干什么,相机借助图片学习“海豹” “小鹿”等词语。 3.教师范读儿歌,并适当讲解。如。可以借助图片解释,“闲不住” “树上歇”的意思。 4.教师指几名学生,开火车读儿歌。然后学生分组开火车读儿歌,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 布置作业:熟读儿歌“动物园”。 课后反思: 4.我们班的人比你们班的人多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比……” “……比较……” “……和……一样……”等句式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比较。 2. 能听到并使用“大”“小”“多” “少”等常用的具有对比关系的形容词。 3.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表示比较的句子:能借助图画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4. 教学重点: 1. 重点句式。“我们班的人比你们班的人多”。 “1号车比较小。” “猴子和兔子一样多。” 3. 重点词语。常用的具有对比较的形容词,如“大”“小” “多” “少”。 教学过程: 会话 一、 导入: 1.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 2. 学生自主拼读对话。教师适当讲解。如。“接”,教师可以提问:“放学后谁接你回家?” 3.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中已经学习过“比尾巴”这篇课文,对理解“比”的意义有一定基础。 提示学生如何进行比较。可以说“……比……”.如:“我们班的人比你们班的人多”。也可以说“……比较……”.如:“1号车比较小” “2号车比较大”。 4. 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对话。教师指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对话,及时评价。 二、自学指导(一):会话 (学生两人小组对话,巩固词语)。 “大象比兔子大”。 “兔子比大象小。” “猴子比小鸟多。” “小鸟比猴子少。” “长颈鹿比熊高。” “熊比长颈鹿矮”。 1. 先在图中找出自己知道的词语。如,“大”“小”“多” “少”“高”“矮”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 2. 学生自行拼读词语,并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表述某种特点,如,“大象高”“兔子的尾巴短”。 3. 引导学生用“……比……” ……和……一样……”的句式,对图画中的动物进行比较。如。“猴子的尾巴比兔子的尾巴长”“狮子和梯子一样多”,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学生依次说。教师及时评价。 三、自学指导(二):听读故事 扩展练习。教师可以出师多幅具有对比关系的图片,或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多角度地练习之前学习过的具有对比较的形容词。 也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或是学生互问互答方式。如: “老鼠比老虎小”。 “铅笔比橡皮多”。 “文具盒和书包一样多。” “你的铅笔和我的铅笔哪个长?” “你的铅笔长”。 1. 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解释题目的含义:“吹牛就是说大话的意思”。 2.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内容。教师引导学注意观察玩具士兵和长颈鹿的高度,问一问学生,“玩具士兵和长颈鹿谁更高”。 3. 学生听教师读一,二自然地,然后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教师适当讲解。如。可以剑起大拇指示意什么是“厉害”。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故事。如。“小朋和小刚在吵什么呢?”“小明说自己的玩具士兵有多高?” 4. 学生观察第二至第四幅图,借助拼音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重点句式进行回答。 “小刚的玩具士兵有多高?” “他们和天山一样高。” “小明的玩具士兵有多少?” “他们和草原上的草一样多。” “小刚的玩具士兵有多学少?” “他们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5. 学生看图,听教师读第六,七自然段。教师适当讲解。 6. 教师读故事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再次感知整个故事。可以鼓励学生跟读。 展示:读儿歌 1. 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是什么动物,它们什么身体部位比较长,以便复习以前学过的动物和身体部位的名称。“虾” “胡子”等词语,可以借助图片理解。 2.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 学生两人小组,一人独问句,一人读答句。读完一篇,互换角色,多读几篇。 4. 教师带领学生边读儿歌,边指自己的身体部位。 布置作业:背诵儿歌比腿长 课后反思: 5.你会打乒乓球吗?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会……” “不会……”的句式谈论有能力/无能力的情况。 2. 能听懂并使用“打羽毛球“ “踢足球”等与体育运动的常用词语。 3.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表达有能力/无能力的句子和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常用词语:能借助图画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1. 重点句式。“你会打乒乓球吗?”“我会打羽毛球。” 2. 重点词语。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词语,如“打羽毛球”“踢足球”“跑步”。 教学难点: 用重点词语和句式造句。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对话发生的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话。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释“运动会”“报项目”等词语。“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在本课“活动”部分列出,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活动”中找一找,借助图画理解。 2.教师领读对话,学生跟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 3.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互换角色练习。 4.扩展练习。引导学生使用新学的句式谈论日常生活的某种能力。 “你会洗衣服吗?” “不会。” “你会扫地吗?” “会”。 “我会擦桌子。” “我不会画画。” “我不会打篮球。” 自学指导(一): 会话 把全班学生分四组个小组引导学生使用“我会……” “我不会……”的句式谈论体育运动。 课前准备:相关词语的卡片(正面是图画,背面是加注拼音的词语)。 1.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试着说一说图画中有哪些体育运动。 2. 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借助图画理解意思,识记词语。 3. 学生俩人小组合作学习,一名学生盖住图中的文字,另一个学生说出相关词语。然后两人学生交换角色练习。 4. 开展“你举我说”的游戏。教师随机挑选卡片举起,学生立刻说出图片上的体育运动是什么。 5. 复习句式,巩固词语。可以让学生自由练说,如: “我会打篮球”。 “我会拍皮球。我能拍100下。” “我不会踢足球。” “我不会打羽毛球。” 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式,表达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喜好,如:“我喜欢跳绳。” “我不喜欢打羽毛球。” 自学指导(二): 听读故事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会那些体育运动,教师顺势夸赞学生:“你会打篮球,你会跳绳,你会踢足球,你们都很厉害。” 1. 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可以提问:“这里的 (你)是谁呢?他什么很厉害呢?”激发学生对听故事的期待心里。 2. 教师读第一自然段,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故事。如:“故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老师让同学们做什么?”教师跟着学生理解的情况讲解语句。 3. 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会……”的句式,说一说小凯,小芳,小新,小江会做什么。如:“小芳会跳绳。”“小新波河很厉害。” “小江跑步很快。” 4. 学生借助拼音读第六,七自然段,说一说小华厉害在哪里。教师引导读课题,回答“你”指的是谁。 5. 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再次感知整个故事。鼓励学生跟读。 读儿歌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向教师提问。 2.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儿歌内容,如“竹竿”“墙角”。 3. 教师领读儿歌或教学光盘播放儿歌,学生跟读。 布置作业 背诵儿歌:明年和你一样高 课后反思: 6.你们周末打算干什么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打算” “准备”等词语说出自己的打算。 2. 能听懂并运用,“公园” “商场”等与公共场所有关的常用词语。 3.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与公共场所的词语:能借助图画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式。“你们周末打算干什么?” “我打算去书店买书。” “我准备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练歌” “我要和家人一起去公园玩。” 2.重点词语。 与公共场所有关的词语,如“公园”“动物园”“电影院”。 教学难点: 用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一) 扩展练习,真实对话。先是师生问答,然后学生互问互答。 “你周末打算干什么?” “我周末……” “你今天晚上打算干什么?” “我今天晚上……” (一) 会话 1. 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2. 引导学生借助“活动”部分的图片和经验学习新词语“书店”“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 3. 学习使用“打算”“准备”“要”等表达打算。 “我打算……” “我准备……” “我要……” 4. 学生自由拼读对话,画出不懂得地方。教师解释句子的含义,并示范带读。 5. 重点词语运用。学生交流:这个周末他们打算干什么? “巴克提周末打算干什么?” “他打算去书店买书。” “加娜尔周末打算干什么?” “她准备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练歌。” “买买提周末打算干什么?” “他要和家人一起去公园玩。” 6.学生两人小组份角色对话。教师指几组学生学生到前面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 活动 课前准备:公共场所的图片:相关词语的卡片 1.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不同公共场所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然后将带拼音的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2. 全班学生拼读词语,对照图片学习新词语,记忆各个公共场所的称说方式。 3. 将词语卡片从黑板上取下来,只保留图片在黑板上,然后指学生上台,用教鞭乱序指点图片,全班同学随机说出这名学生指的是什么地方。 4. 4.运用词语。指学生上台,先指着图片称说地点,然后说周末打算去那地点做什么。如:、 “电影院 周末我打算去电影院看电影。” “超市 周末我准备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 5. 第二部分“活动”的词语,也可以玉第一部分“会话”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先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名称,再开展会话教学,以便学生在会话中灵活运用这些词语。 自学指导(二) 学生两人小组,互问互答。如“你明天打算干什么?” “我明天打算去……..(某个地点做什么) “我明天准备和……一起去…….(某个地点做什么)” (三) 听读故事 1. 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解释题目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观察几幅图画,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它们在哪里干什么。 3. 听教师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到了故事内容。如:“故事里有几只兔子?”“它们住在哪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4. 听教师读后面的故事或观看教学光盘,然后借助图画的内容,说一说自己听懂了什么。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如:“它们都去哪儿?”“它们在哪儿干什么?”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复习运用本课新学的词语。 5.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画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 读儿歌 1. 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哪里做什么。 2. 教师朗读儿歌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朎听,感受汉语的音读美。 3. 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儿歌,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向教师提问。 4. 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 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边跟读边做动作。 布置作业: 熟读故事:地球旅行 课后反思: 7.请问到书店怎么走 教学目标: 4. 会使用“请问……怎么走” “……远不远”等句式询问方向,距离。 5.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问路,指路的句子,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重点句式。“请问到书店怎么走?” “从这条路往北走,到十字路口向左转。” “远不远?” 教学难点: 用本课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一) 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中的重点句式。 “请问到书店怎么走?” “从这条路王北走,到十字路口向左转……” “远不远?“ “不太远……” 会话 1.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对话的场景:古丽娜和妈妈走路在大街上,不太认识路,古丽娜向路的阿姨问路。 2. 教师逐句讲解对话内容。讲到“往北走”等表示方位的语句时,教师以手势示意以帮助学生理解。 3. 教师领读对话,学生跟读。 活动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对话场景。在第6课学习过公共场所的名称,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图画中看到了那些公共场所,有多少个:“十字路口”。 2. 学生拼读问路,指路的列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指一指“银行”和“十字路口”,以便理解对话的内容。 3. 替换联系。学生用图画中公共场所的名称替换问路的目的地。教师先示范指路,然后学生练习指路。 “请问到哪邮局怎么走?“ “一直往前走,过两个红绿灯,左边就是邮局。” “请问到电影院怎么走?” “|往前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边就是电影院。” “请问到商场怎么走?” “往前走,到第一十字路口,左边就是商场。” “远不远?” “不远,走路十分钟就到了。” 自学指导(二) 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一人问路,一人指路。然后互换角色练习。角色可以指几组学生党众表演对话。 听读故事 课前准备:袋鼠和长颈鹿的头饰。 1. 讲述情景,引出故事,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动物,猜一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2. 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借助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如: “袋鼠在哪里打电话?” “他在给谁打电话?” “它为什么给长颈鹿打电话?” 3. 教师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并引导学生陈说本课的重点句式。 “你家怎么走?” “我家就在公园的旁边。” 4.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教师提问:“袋鼠说它的家在哪里?长颈鹿到哪里了?它找到袋鼠的家了吗?” 5.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六,七自然段,教师适当讲解。如:“袋可以指着对面的建筑,人讲解“对面”的意思:指着学校的某个建筑的顶,讲解“屋顶”的意思。 6. 教师读故事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看图听故事。 7. 指两名学生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可以多指几组学生上台表演。 唱一唱 1. 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歌曲的主任公:小孩和警察。 2. 学生看图,听教师常歌曲。学生提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适当讲解。 3. 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试着跟唱。 布置作业:背诵儿歌:一分钱 课后反思: 8.我画了很多种颜色的花 教学目标: 6. 会使用疑问代词“什么” 询问颜色。能说出一些日常物品的颜色。 7. 能听懂并称说,“红色” “黄色”“蓝色”等常用的颜色词语。 8.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与颜色和水果有关的词语:能借助图画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式。“你画了什么颜色的花?” “我画了红色的花。” 2.重点词语。 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如“红色”“黄色”“蓝色”。 教学难点: 用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一) 扩展练习。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之间合作问答。 “你的橡皮是什么颜色的?” “我的橡皮是黄色的。” “他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他穿的是红色的衣服。” 会话 1.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对话的场景。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加娜尔和李杰在哪里,它们的桌子上有什么东西。 2. 学生拼读对话。教师逐句讲解对话。对话中出现的词语“画” “画画”等在一年级上册,下册语文课文中出现过,一些有颜色的词语学生也已经相关,可以利用插图或是先准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新词语。可以借助第二部分“活动”中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红色”“黄色”“蓝色”“紫色”也可以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列子丰富学生的理解。如,蓝色的天空,黄色的香蕉。 4.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重点句式。如: “李杰画了什么颜色的花?” “李杰画了红色的花.” “加娜尔画了什么颜色的花?” “加娜尔画了很多颜色的花。” 5.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指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对话,并及时评价。 活动 1. 了解学清,激发兴趣。本课学习的颜色有关的词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在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颜色。 2. 学生拼读词语,借助图片识记词语。 3. 学习新句式。列句中的词语,如“书包”“什么”,学生已经多次接触。非常熟悉,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是什么颜色的”来询问颜色,用“……是…..色的”进行回答。 4. 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巩固词语,练习对话。 “你的书包是什么颜色的?” “我的书包是黄色的。” “ 你的铅笔是什么颜色的?” “我的铅笔是红色的。” “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我的衣服是白色的。” 自学指导(二) 学生几人小组采用开火车的方式,以此说自己某件物品的颜色。 “我的橡皮是蓝色的”。 “我的鞋是粉红色的。” 听读故事 1.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画,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重点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颜色的东西。 2. 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借助图片了解大意。 3.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孵化,让学生猜一猜小男孩在说什么。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二自然段。 4. 引导学生观察第三幅画。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糖果都有哪些颜色。 5. 教师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使用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同时复习果类的词语。如: “葡萄味的糖果是什么颜色的?” “葡萄味的糖果是紫色的” “黄色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黄色的糖果是香蕉味的。” 6.教师读故事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再次感知整个故事。鼓励学生跟读。 读儿歌 1. 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几个娃娃,分别有什么特点。 2. 教师朗读儿歌,学生朎听。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词语。如。教师可以指着自己的皮肤,解释“皮肤”的意思。可以让学生亲密地手拉手,解释“亲亲热热”的意思。 3. 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图画中“五个胖娃娃”的肤色,“物质彩笔”的颜色,复习本课重点词语。 4. 教师领读儿歌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跟读儿歌。 布置作业:背诵儿歌:五个胖娃娃 课后反思: 9.这里的蔬菜真多呀 教学目标: 9. 会使用副词“真” “挺”“有点儿”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评价出。 10. 能听懂并称说,“白菜” “芹菜”等与蔬菜有关的常用词语。 11.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与蔬菜有关的词语和表达评价的句子:能借助图画大体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式。 “这里的蔬菜真多呀。” “黄瓜和白菜挺新鲜的。” 2.重点词语。 与蔬菜有关的词语,如“白菜”“芹菜”“菠菜”。 教学难点: 用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一) 扩展练习。 1. 借助教室陈设,身边的文具等练习运用新学的句式。 “这椅子有点儿矮。” “这桌子有点儿高。” “这水桶有点儿小。” “这块橡皮挺大的。” “这把尺子挺大的。” “这支铅笔真短啊!” 2. 借助水果,动物图片练习运用新学的句式。 “长颈鹿真高呀!” “大象的鼻子真长呀!” “孔雀真漂亮。” “熊猫挺可爱的。” “这苹果有点儿红。” “西瓜有点儿小。” 会话 课前准备:水果,动物的图片。 1. 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对话的场景:加娜尔和妈妈在菜市场买菜。学生说出“超市”等场景也算正确。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解释“蔬菜”的意思。 2. 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上画了那些蔬菜。 3. 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话。可以让学生把“会话”中的蔬菜类词语圈出来,借助“活动”中的图片试着理解词语。 4.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解释对话中的表示程度的词语。如,教师出师两个苹果的图片,一个有点儿大,一个非常大,通过对两个苹果的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有点儿”和“很/真/挺”在程度上的差别。 “左边这个苹果真大!” “右边这个苹果有点儿大。” 5. 教师领读对话或教学光盘播放对话,学生跟读。 6. 学生分角色练读对话。 活动 1. 学生看图,不看图下的词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蔬菜名称。 2. 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3. 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盖住书中的文字,指着图,另人说出这是什么蔬菜。然后两人互换角色练习。 4. 在活动巩固词语,并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式。如,学生两人小组练习问答: “这是什么蔬菜?” ——“这是什么蔬菜?” ——“这是萝卜。” ——“这是冬瓜。” ——“这是茄子。” 自学指导(二)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吃过的没吃过的蔬菜。如: “我吃过洋葱,南瓜,胡萝卜。我没吃过芹菜,菠菜。 听读故事 1. 学生拼读题目,教师借助第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