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第19章第1节)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洛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胡国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熟练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
思想方法,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难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难点突破关键: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做一做
将一张纸片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设法找到某一边的中点,记作点O,将上层的三角形纸片绕点O旋转180度,下层的三角形纸片保持不动,此时:
(1)两张纸片拼成了怎样的图形?
(2)这个图形中有哪些相等的角?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
(3)用简洁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注意:截口线是直线,并且要使上、下两张纸对齐。
通过观察,让学生勾勒出发现的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学习平行四边形。
二、 概念的形成和巩固
A
(一)质疑引入概念并讲解
1、观察质疑:一般的四边形如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2、归纳概念
(1)让学生自己归纳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讲授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
三、性质的发现和证明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由定义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2、质疑:
平行四边形除以上性质外还有其他性质吗?(提示:请学生仿照三角形的学习方法从边和角去探索)
第一步:猜想边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二步: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让各组学生用刚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验证猜想(测量、对折剪开、旋转、平移、推理等方法验证上面的猜想)
3、 小组汇报发现:
4、拼一拼
刚才有小组说是通过对折剪开来验证的,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
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可以拼出几种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从拼图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是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因此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通常可以连结对角线转化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进行解题。
5.推理:(如何证明上述结论?)
已知: □ABCD
求证:(1)∠A=∠C ∠B=∠D A D
(2) AB=DC AD=BC
B C
(1)分析:解决四边形问题的常用方法: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
(2)证明方法(略)
6、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四个角之和
思考: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
能确定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用三种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和方法。
四、 性质的运用
例题讲解:(多变题)
如图所示,□ABCD中,E是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F,则AB与CF相等吗?说明理由
(1)一变:C是DF的中点吗?
(2)二变:若使∠F=∠DAF,□ABCD的边长之间还需要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请你补上这个条件,并进行证明(不增添辅助线)
(3)三变:若AF平分∠DAB,且∠D=∠F,能求出∠B的度数吗?
(4)四变:若在□ABCD中,延长DC到F使DC=CF,连接AF交BC于点E,则E是BC的中点吗?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自己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问题经常连对角线将之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
2、你还有什么遗憾吗?
六、布置作业:
1、开放作业:将本节课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
2、规范作业 : 教材 99页 1、2题,选6
七、板书设计:
一、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