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员工满意度调查 分析报告行管部 2010年1月1调查时间:2010年1月7日8日。调查方式:采用无记名调查表。调查对象:公司全体员工。发放方式:1月7日由行管部向车间一线人 员发放调查表,8日向职能部门 人员发放。回收方式:统一投入投票箱内。2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侧面了解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员工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及想法等;2、广泛征询员工建议意见,寻求破解问题及难题的对策,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再接再厉,对新一年的工作有所启示和改善。3调查项目:一、企业发展与管理二、工作环境三、工作氛围四、个人工作管理五、个人回报、六、个人成长(培训与晋升)4参与调查人员构成:
2、一、生产一线人员(以下简称车间人员)二、职能部门人员(以下简称行政人员)5反馈率: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83份,回收149份(含7份废票)。其中,车间人员:回收98份(含6份废票);行政人员:回收51份(含1份废票)有效反馈率为:77.60%(车间:93.88%;行政:98.04%)反馈率分析:本次调查反馈率较高,显示公司员工对公司反馈的信心充分,参与率较高;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员工不理解,持消极观望态度。6一、企业发展与管理本大项共有7道题目,分别从企业发展前景信心、发展目标明晰、经营状态满意、规章制度执行力、考核制度公平性、企业管理参与以及合理化建议采纳等方面设计。7一、企业发展与管理图表显
3、示,本项目中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一项的满意率最高,为64.97%;对公司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的公平、公正一项的满意率最低,为40.67%。8一、企业发展与管理分析与对策:分析项目:员工对公司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的公平、公正一项的满意度。数据采集(一):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占公司总人数的满意情况对比。9一、企业发展与管理数据采集(二):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行政)人员满意/不满意人员数分别占车间(行政)人员总数的满意情况对比。结论:图表显示,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的满意度对比差距大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倾向不满意,行政人员倾向满意。10一、企业发展与管理分
4、析:员工对公司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的公平、公正一项的满意率低,其中,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1、考核内容、指标设置不完善,考核标准定义不明确(如目前行政人员与车间人员使用统一的绩效考核表,硬性指标少,针对性不强,对于考核标准缺乏统一的理解);2、考核奖惩不分明,激励性不足(奖惩缺乏层阶,没有区分性,考核没有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因素有效结合);3、考核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车间操作人员的晋升、职务调动没有统一规定与标准,职业发展通路不畅);4、考核缺乏针对性改善计划(奖励的机会少,考核偏重惩罚,事后缺乏沟通解释和必要的改进帮扶措施);5、考核执行力度不强(没有形成常态工作
5、机制,部分人员存在监管不力现象);6、新的奖惩制度推行时间不长,制度的落实需要一段时间;7、员工对考核奖惩制度理解不足。因此,建议针对此项,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明确考核标准,加大宣传,促进考核制度的推行,考核过程引入多方监管,进一步提升考核制度的激励性。11二、工作环境本大项共有7道题目,分别从工作条件、安全防护措施、现场管理、食堂、宿舍、业余活动、工作时间等方面设计。12二、工作环境图表显示,本项目中员工对工作场所、现场6S管理一项的满意率最高,为56.51%;对开展集体活动、娱乐活动、精神文化活动一项的满意率最低,为31.01%。13二、工作环境分析与对策:分析项目:员工对公司开展集体活动
6、、娱乐活动、精神文化活动一项的满意度。数据采集(一):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占公司总人数的满意情况对比。14二、工作环境数据采集(二):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行政)人员满意/不满意人员数分别占车间(行政)人员总数的满意情况对比。结论: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的满意度对比差距大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均倾向不满意。15二、工作环境分析:员工对公司开展集体活动、娱乐活动、精神文化活动一项的满意度低,确实反映了目前公司的现状。其中,车间人员相对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且外地人数量多,生活圈范围狭小,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相对也较行政人员高。对策:建议针对
7、此项,从资金、人员、设施设备三方面着手解决。活动资金可采取公司补贴加个人均摊形式;其次要积极开动脑筋,创新形式,把公司员工参与业余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不要仅限于聚餐、KTV、爬山等常规活动);另外,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设施设备及场地,如篮球场、员工活动中心等。2010年可由行管部牵头组织,尝试举办一次积极向上的、倡导公司文化价值取向的文娱集体活动。针对车间人员,也可以采取技术比武、技术传帮带的活动,丰富了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技能。16三、工作氛围本大项共有4道题目,分别从公司(部门)整体工作氛围、直接主管工作能力、影响力、企业各级领导对员工的关怀等方面设计。17三、工作氛围图表显示,本项
8、目中员工对直接主管的领导与管理能力一项的满意率最高,为62.68%;对企业各级领导倾听员工意见,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一项的满意率最低,为46.31%。18三、工作氛围分析与对策:分析项目:员工对企业各级领导倾听员工意见,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一项的满意度。数据采集(一):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占公司总人数的满意情况对比。19三、工作氛围数据采集(二):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行政)人员满意/不满意人员数分别占车间(行政)人员总数的满意情况对比。结论: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行政人员的满意度对比差距大于车间人员,车间人员倾向不满意,行政人员倾向满意。20三、工作氛围分析:原因分
9、析有以下几点:1、车间人员人数较行政人员多,部门工作接触多,产生摩擦的几率比行政人员高;2、体制不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沟通制度及沟通手段、沟通渠道;3、部分管理者责任意识和服务心不强,对下属员工所提意见不重视,不及时解决;4、员工存在偏见与误解心理,担心影响自身工作。对策:建议针对此项,建立定期恳谈制度和内部帮扶计划,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解决内部问题,加强考核,将员工对领导的评价作为业绩考核的内容,鼓励员工分享思想,有效化解抱怨。21四、个人工作管理本大项共有4道题目,分别从岗位设置分工、工作制度流程、工作量饱和度、工作业绩肯定等方面设计。22四、个人工作管理图表显示,本项目中员工对所在
10、岗位的工作制度与流程是否清晰明了一项的满意率最高,为61.61%;对岗位设置与分工一项的满意率最低,为53.02%。23四、个人工作管理分析与对策:分析项目:员工对岗位设置与分工一项的满意度。数据采集(一):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占公司总人数的满意情况对比。24四、个人工作管理数据采集(二):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行政)人员满意/不满意人员数分别占车间(行政)人员总数的满意情况对比。结论: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行政人员的满意度对比差距大于车间人员,车间人员倾向不满意,行政人员倾向满意。25四、个人工作管理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一线人员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尚存在
11、不够明确之处。对策:建议针对此项,进一步细分岗位,梳理各岗位职责,重点在职能交叉和无人负责的区域,需进一步挖掘、提升个人工作潜力与绩效,加强绩效考核,根据工作量与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对部分岗位岗位职责重新划分调整,对于目前确实工作量大的岗位,建议进行人才招聘,满足工作需求。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轮岗,丰富工作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操作技能。做好人才选拔、储备。26五、个人回报本大项共有2道题目,分别从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设计。27五、个人回报图表显示,本项目中员工对薪酬一项的满意率为40.40%;对福利待遇一项的满意率为32.21%。28五、个人回报分析与对策:分析项目:员工对福利待遇一项的满意度
12、。数据采集(一):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占公司总人数的满意情况对比。29五、个人回报数据采集(二):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行政)人员满意/不满意人员数分别占车间(行政)人员总数的满意情况对比。结论: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的满意度对比差距大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均倾向不满意。30五、个人回报分析:关于薪资和福利待遇项,历来是备受员工关注与争议的地方。07、08年连续2年为所有评价项目中单项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今年单项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为集体活动、娱乐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31.01%。一方面,此项变化反映了员工关注焦点的转移;同时,也反映了员工对薪资和
13、福利待遇仍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对策:建议针对此项,进一步完善公司薪资福利制度,逐项解决员工重点关心的方面,消除不满意因素。31六、个人成长(培训与晋升)本大项共有6道题目,分别从培训机会、培训实效、培训师授课水平、员工发展空间、员工晋升机会、压力管理方面设计。32六、个人成长(培训与晋升)图表显示,本项目中员工对培训内容对工作是否有帮助一项的满意率最高,为53.69%;对如果对本人的发展有利,但不增加报酬,是否愿意承担更多的压力一项的满意率最低,为32.21%。33六、个人成长(培训与晋升)分析与对策:分析项目:员工对如果对本人的发展有利,但不增加报酬,是否愿意承担更多的压力一项的满意度。数据采
14、集(一):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占公司总人数的满意情况对比。34六、个人成长(培训与晋升)数据采集(二):满意率值的计算采用车间(行政)人员满意/不满意人员数分别占车间(行政)人员总数的满意情况对比。结论:车间人员的满意度低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的满意度对比差距大于行政人员。车间人员与行政人员均倾向不满意。35六、个人成长(培训与晋升)分析:此道题目是属于压力管理范畴。员工的反映一方面反映了大多数员工的真实心态,一方面也为企业管理,尤其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提供了借鉴与思考。对策:在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博弈中,公司应该更加考虑如何尽可能地使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利益达成一致,自愿与企业绑在一起,真正成为利益的共同体。36谢谢。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