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骆莲莲中南大学姜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语与翻译“法律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提要】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契合推动法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符合建设法治中国的社会诉求,满足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需要,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经之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律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发彰显,但目前仍存在课程体系暂未打破原学科壁垒、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双师型兼思政型教师匮乏等问题。本文通过深人探究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法律英语”课程思政路径,在中西方法律文化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进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国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嵌人式案例分析等方面精心
2、设计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关键词】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法律英语、涉外卓越法治人才【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9 6 4 8(2 0 2 3)0 3-0 0 8 0-0 6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推动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对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跨学科、跨专业、跨思维能力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仍相当短缺。如何顺应时代变化,促进新文科建设中涉外法治人才的纵深培养已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就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高等院校除遵循传统法学课程体系外,应重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进一步
3、改进“法律英语”课程教学路径。就“法律英语”教学而言,高校可通过法律知识及语言教学这条明线与课程思政这条暗线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坚守法律、捍卫公平正义、参与法治建设、推动法治进程、传承法治文明的高素质法治人才。1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的意义涉外卓越法治人才需通晓国际法律法规、具有国际化格局、精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解决风险纷争并敢于推动全球治理时代化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法委员会2 0 18)。我国大力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近十年来、成效显著、意义重大,这不仅契合推动法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符合建设法治中国的社会诉求,更能满足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需要。80
4、.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现行过于平面化的分科教育体系已无法妥善解决时代复杂性问题,传统法学培养机制下的法科生大多缺乏跨领域、跨学科的国际化法治能力。开展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确有必要。新文科建设带动了“新法学”的兴起(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2 0 2 3),法学教育逐步由粗放式大众化教育向高质量精英化教育发展(孟磊2 0 2 1)。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法学教育供给侧改革、整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朝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实践型方向培养法治人才,有助于建设支持国家急需、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杜玉波2 0 2 0)的“新法学”学科,推动构建立体化的分层教育体系,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的内在
5、逻辑发展。长久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保障之一,但目前,大众化、同质化的法治人才(王德新2 0 19)已无法满足中国法治社会的可持续性和专门化建设。通过提升法科生职业道德素养与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精英化、分层化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多样化、复杂化的法治实践,推动建立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法委员会2 0 18),有助于进一步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法治支撑,是根源性解决建设法治中外语与翻译国的社会诉求的必然之路。中国日渐崛起既彰显了其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也诠释了其胸怀天下的大国
6、担当。然而,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在医疗卫生、经济贸易、信息科学、政治外交等各领域安图制裁中国。中国国家权益呕待维护,这要求培养造就德法兼修、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学科融通能力强、能运用出色外语进行谈判商、在涉外事务中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现中国智慧的战略型卓越法治人才队伍,从而服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调整与变革,服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时代需要。2“法律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问题“法律英语”属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三大类课程1之一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由法律科学与英
7、语语言学有机结合而成并日渐成熟,是一门跨学科且应用性极强的新兴交叉学科(骆莲莲,杨俊敏,阎勇2 0 2 1:1)。“法律英语”课程以法学为依托,以英语为工具语言,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社会道德准则、跨文化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进行教学(李军2 0 2 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法律英语教育全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 0 18)。通过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专业法律词汇、法律知识和法律文化,洞悉中西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方面的异同,从而造就精英明法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对“法学+”等跨学科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实施年限不长,也未及时出台或更新合乎时代背景的“法律英语”教学体系,同时,具备
8、“法学”和“英语”的跨学科基本功、乃至“课程思政”基本素养的高校师资力量仍不足。“法律英语”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2.1课程体系暂未打破原学科壁垒目前,我国“法律英语”课程体系逐渐成熟,体现在人才培养规划、相关组织数量和影响力、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成果(张法连2 0 19)以及自身发展规律等诸多方面。但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 0 2 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可知,“法律英语”的课程体系归属仍不够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完善,它既不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能与商务英语并列的独立二级学科(张法连2
9、0 19),也不属于法学(一级学科)目录外的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解志勇2 0 19)。其“专门用途英语”的身份并不足以支撑法律英语逐渐展露的独立学科性质,该身份所铸造的学科壁垒难以被打破,许多高校无法促进法学与英语的深度融合并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另外,“法律英语”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一学期,不仅课时较少,且没有相应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大部分高校的“法律英语”课程难以达到教学目的,阻碍了其语言和课程思政充分融合的高质量教学。2.2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的根基在于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目前,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号召,为摆脱简单的“法学+英语
10、”培养模式,开始根据其所处层次和所具性质的实际情况,融人思政教育。但各高校的课程差异性仍较大,培养的涉外法治人才竞争力还不够强,“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还不够明显。一方面,作为交叉新兴学科,“法律英语”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缺乏丰厚的系统性历史经验,大多仍采用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将重心放在语言教育,而忽视了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文秋芳2 0 14),缺乏系统性评价体系,导致课程与实践脱节,甚至缺少社会认同。另一方面,虽然目前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更加注重“法律英语”相关课程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但由于教学模式单一,针对学生“法律英语通而不精、
11、重理论少实践、价值塑造也需要教师正面引导”的实际情况,教师难以创新性地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灵活进行教学调整。2.3双师型兼思政型教师相对匮乏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帮助学生学好法律英语的先决条件。目前,师资主体从仅具备单一外语学科背景,逐步过渡至“法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存在问题。首先,教师知识素养专业度不够,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考取法律英语证书,对“法学”和“英语”两者的掌握深度和侧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屈文生2017),要么缺少跨文化国际视野、要么缺乏对法律的深度剖析能力、要么因欠缺法律英语实践只能81.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纸上谈兵,能在教授与教研两方面都与时
12、俱进、有效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的少之又少。其次,高校法律英语的师资培训力度不够,体现在缺少合适渠道参加相关课程和讲座进修、缺少有国际法律实务工作经验的专家等进行指导,同时,较少有外语背景的教师主动攻读自身专业背景外的法律学位,反过来,有法律背景的教师也如是,难以跳出自身舒适区。最后,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关注度不够,法律、外语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缺乏深挖法律英语思政元素的能力,更不用提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互相分享资源、取长补短、协同育人,能同时将思政教育做得好的“双师型兼思政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法律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还有待提升。3“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具体教学模块而言,“
13、法律英语”课程应在听、说、读、写、译场景训练中,提升学生法律英语语言能力和知识文化;在法律案例分析、实务模拟讨论与小组活动学习中,突出法律的实践性特点,提升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在比较中西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差异中,兼收并蓄,拓展全球化视野,提升用英语介绍中国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中国法治表达”能力;在教学创新中,应依据分类教学和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原则,采用专题研讨法、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并使用多元化的测试形式与评价体系(张法连2 0 19)。就课程思政要求而言,“法律英语”课程应通过内化理性精神、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等,
14、帮助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人格;在“润物细无声”思政观引领下,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价值观辨识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因此,为提升学生涉外法律综合素养,改革“法律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中西方法律文化异同、中国法治发展进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国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嵌人式案例分析等方面设计融人自然的“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成为题中之义。3.1呈现中西方法律文化异同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都不能仅凭一国之力谋发展、兴法治。“法律英语”课程不可避82.外语与翻译免会涉及国外法律体系。这要求在设计“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批判性分析各国
15、法律体系优劣,认识自身长处的同时取他国精华。比如“法律英语”开课第一讲的重心在于中外法律体系概览。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商君书中的经典名句为导入,证明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法律体系要根据本国的实际出发,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所实施的法律制度体系与西方不同,但经实践证明其具有显著科学优势。其次,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后,主动权应归还学生,引导学生绘制英文思维导图自主分析,展示所学,领会英美法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存在的异同及原因等。最后,以小组头脑风暴等为延伸,探究如何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法治交流并增进法治共识,如何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建的国
16、家在法治领域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解决国际纠纷等。以“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呈现中西方法律文化异同,通过从不同法律体系的局部探索比较到整体总结,培养学生辩证分析不同法律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与不同国家的适配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兼容并蓄的法律体系机制对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意义,树立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不仅需要积极探索和传承我国优秀法治文化、还要科学欣赏和接纳国外优秀法治成果的开放法史观,为法律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跨文化思想基础。在“法律英语”教学中可设计科学合理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客观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异同,培养学生运用跨文化法律知识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态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学生在“一带一
17、路”倡议和人类文明共同体构建中互助互惠的包容开放思维,成为有广阔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卓越涉外法治人才。3.2紧跟中国法治发展进程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中国正处于法治建设的关键期,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扎根于自身历史传统,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很有必要在“法律英语”教学中加人相应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立足中国国情,深度理解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从而加强自身外语与翻译的中国特色法治意识和专业素养。在讲解“法律英语”课程的“侵权法”时,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民法典,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基本原则层
18、面的表达,主动关注和分析现象级社会事件,紧跟中国法治发展进程,深植规则意识,提升分析案例的能力,首先,以高空抛物伤人等事件为导入,在学生课前已经自主学习“侵权法”英语慕课的基础上,介绍相关概念、原则及其分类。其次,以情境讨论式教学开展小组头脑风暴,分析立案可行性,并探讨业主和物业的注意义务和公平责任原则。通过有目的地创造情境,思考事件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和发生的原因,在启发学生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认同。再次,拓展式讲解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中“原告”“被告”相关的英语成对词。课中进阶式的口头陈述为课后完成英文案件辩论书写作任务打下语言基础,培养学生撰写合乎逻辑、推导严密的英文法律文书的能
19、力。最后,启发学生基于中国法治发展进程探索民法典新增“自甘风险”“私力救济”“好意同乘”等规则的意义,并讨论当下一些有争议的侵权事件该如何通过最新法律法规得以有效解决,培养学生基于事件本身进行分析的法理思维能力,树立严谨镇密的法律职业修养和对公平正义的法治追求。在“法律英语”教学中,应确保事件分析紧贴社会现实、贯通理论与实际,设计环环相扣的思政点、兼顾立德树人与职业素养,进行中西法制理念对比、提升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人知识点与案例中,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内外现实问题、将理论与时事相结合、紧跟新中国法治发展进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生活、学习、工作态度
20、和坚定的法治信仰,将中国特色法治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成为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3.3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前两小节的重点在于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从内多方面塑造学生的包容开放法史观、跨文化和批判性法治思维、中国特色法治文化自信等,但若要推动中国法治建设优秀成果大步“走出去”,还需从外科学化引导学生自发践行用英语传播中国司法智慧、讲好中国法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治故事的重要使命。学生学习法律英语需在扎根中国的同时,进一步融通中外,为扩大中国法治影响力、提升国家法治形象贡献独特力量。比如在“法律英语”的实体法教学中,在讲
21、解婚姻家庭法的法律和语言知识的同时,需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婚姻家庭法律规范适用的时代精神,并体会婚姻家庭法所具备的浓厚生活气息、独特的法学魅力、极强的应用性和社会伦理价值。首先,以近期的黄阿丽:小眼镜蛇英文脱口秀、中国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等片段为导人,对比中美婚姻制度及文化背景异同,启发学生对婚前协议制度和“护小家爱大家”的法律职业道德操守等的思考,为后续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做铺垫。其次,通过欣赏民法典和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关于婚姻家庭的中英文重要论述以及中国特色法治小故事,启发学生探究将“树立优良家风”“婚前协议”“共债共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等中国特色法治思想写人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22、引导学生树立孝老爱亲、患难与共、心怀家国的正确婚恋观和家庭观,尊重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伦理。再次,以“是否该设置离婚冷静期”小组英文辩论赛为批判性思维延伸,启发学生结合古今中国法治建设成果3,充分认识为我国公民合法婚姻家庭权利提供保障而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提升以专业化视角解决现实婚姻家庭争端的实践能力。最后,以小组英文汇报形式,头脑风暴输出“作为法律人,自身应如何经营好一个家庭?如何为婚前协议和离婚协议等咨询者提供合理有效建议?请用英语讲述中国法治故事或真实案例来论证你的观点”等,启发学生深度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精华和社会现实状况,引导学生深人社会实践,树立从“心”出发
23、、为“和”努力(梁文莉2 0 2 2)的中国特色法理观念。通过“宪法宣传周”、民法典等有中国法治特色的思政元素,在“法律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发了解、翻译、传播中国特色法治故事,增强学生“以情释法”的中国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主动传承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会讲中国法治故事、坚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卓越涉外法治人才。3.4国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法律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庭是法律人施展83.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才能的首要舞台(郭雳2 0 2 0)。若需确保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并得心应手,应在培养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实习实践机会,然而我国
24、的现有法律英语教育乃至法学教育都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法律诊所、模拟法庭、企业实训基地等都有助于实现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常态化,其中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掌握法律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运用涉外法律、提升应用能力的快速渠道,对弥补中国传统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具有独特价值。比如讲授“法律英语”中诉讼程序法时,聚焦国际上诸如“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Mirandav.Arizona)、“西尔沃索恩木材公司诉美国案”(Silverthorne Lumber Co.v.United States)等经典性案例或争议性案例并适当改编,以国际模拟法庭的形式开
25、展实践教学,从而确保学生以律师或者法官等身份参与近乎真实的法律程序,灵活运用法律检索、文书写作、庭辩礼仪、口头辩论、专业翻译、逻辑分析、判例甄别(钱锦宇,薛莹2 0 17)等各种法律知识与技能,自如地处理案例。再者,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国际模拟法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选取展现中国特色司法智慧的成功案例4 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诉讼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建立未来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职业的职业道德操守,认识到公民与政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性,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模拟法庭实践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自身表现,并头脑风暴如何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诉讼制度,并发扬中国优秀诉讼机制,形成国
26、内国际“诉讼智慧双循环”。最后,在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参加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ICC)等法律英语相关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收获更大成果,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比促学、以赛促练”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3.5嵌入式案例分析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案例教学是“法律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对象,将法律英语知识置于双法系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学(李川2 0 15),其需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独立分析、用英语沉浸式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架起西方与中方、理论与84.外语与翻译实践的沟通桥梁,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的“
27、嵌人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所选案例应能很好地嵌人日常教学中,在兼顾学生法律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尽量选取能切合教学目标的真实性、启发性、典型性案例,使学生的法律英语知识能得到有效转化和升华;二是所设计的思政元素应能很好地嵌人案例教学中,在教授学生法律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观,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格。比如,在讲解美国“毒树之果原则”(fruit ofthe poisonous tree)时,可先引人“辛普森杀妻案”等现实案例,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把法律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结合起来,分析并深入
28、理解“毒树之果”的一味排除性。同时,自然嵌入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相关案例的权衡例外性,引导学生对比中美两国诉讼程序制度的异同,探索相同案例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可能判定。其次,带领学生主动延伸有中国特色的“法院独立审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基本原则”等相关案例,分别与美国法律体系中的“法官独立审判”“辩诉交易制度”“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原则”等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理解我国法律原则和制度建设的原因定位、价值权衡和人性考量,从而增进对国情的理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案例特点,批
29、判性思考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司法和公正执法,以及如何在吸收外来优秀诉讼文化成果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构建中国特色法治文化。4结语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具有理论规律、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然而目前以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法律英语”教学还存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多方面问题,本文设计的“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建议。本文提出的“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主要通过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异同,引导学生秉持开放共享、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先进理念,在扎根中国外语与翻译的同时,也要融通中外;通过紧跟中国法治发展进程,培养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30、治自信,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法治文化,循序渐进打造体现中国特色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法律实务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一实践一比赛”转换能力和未来职业自信心;通过嵌人式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理解力,引导学生恪守法律法规,树立法律道德操守。探索设计融人自然的“法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是法律英语教育、乃至法学教育和新文科建设的改革方向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涉外卓越法治人才的创新之路。教师可深入研究“法律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构建与时俱进、动态灵活的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体系,通过内化理性精神、
31、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法律实务活动,从家国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有法律知识、语言能力、跨文化思维、高职业道德以及实践技巧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注释:1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和跨文化交际三大类课程。2商君书指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3如,中国古代的“七出三不去”与中国现代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可形成对比。4如中国一新加坡“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选中,
32、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诉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香港安达欧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海难救助合同纠纷案等。5LexisNexis,W e s tla w,H e in O n lin e 等数据库都可供教师挑选经典案例。杜玉波.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J.中国高教研究,2 0 2 0(12):1-4.郭雳.创新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 2 0(12):3 8-4 5.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指南(2 0 2 0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0.李川.情境式双语案例研讨的法律英语教
33、学模式探究 J.法制与社会,2 0 15(2 7):2 4 2-2 4 3.李军.构建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J.法学教育研究,2 0 2 1(3):132-151.梁文莉开放教育“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一以广东开放大学为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2(1):14 6-14 9.骆莲莲,杨俊敏,阎勇.法律英语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 0 2 1:1.孟磊.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探究 .中国高教研究,2 0 2 1(11):7 0-7 4+9 0.钱锦宇,薛莹.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路径选择及保障机制一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培训和参赛为例 .山东大学
34、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63-71.屈文生.法律英语教学须直面的若干问题 中国外语,2017(4):4-11.王德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法学教育研究,2 0 19(2):3-3 1.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外语教学与研究,2 0 14(1):118-12 6+16 0.解志勇.法学学科结构的重塑研究 J.政法论坛,2 0 19(2):13-22.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2 3.张法连.法律英语学科定位研究 J.中国外语,2 0 19(2):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 0 18 2 号EB/0L.http:/ 0 2 2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J3号 EB/OL.http:/ 的意见.教高【2 0 18 6 号EB/OL.http:/ 0 2 3-0 4-2 6通信地址:4 10 0 8 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外国语学院85.-美国法律概论 M.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