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的人口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5460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人口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的人口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邻水县袁市中学 文综教研组说课稿稿 《世界的人口》 袁市中学:邹学全 时间: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及分析 本节教材位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在课本P39——44。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的人口问题等三个问题。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世界的居民一章各部分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都受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问题与人口增长互为因果,所以课文首先按人口增长——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然后提出人口问题,最后教材指出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教材以中国为例指出:计划生育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前后呼应。本节我安排1.5个课时,下面主要说前两个问题。 2、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依据 基本知识方面: (1) 了解当前阶段世界人口增长有不断加快的趋势 (2) 记住: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 一般高于发达国家;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 (3) 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世界人口的 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基本能力方面: (1) 通过对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分布等图的阅读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叠加识图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能力。 思想教育方面: 通过对世界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的学习和了解,初步树立学生的科学人口观和人地观。 我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3、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我认为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与分布特点;难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与计算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初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社会的范围较小,对人口现象具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但未从地理学知识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规律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讨论分析与归纳、讲与练、讲授与反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局部的或身边的地理现象分析归纳出地理规律,通过讲与练相结合让巩固重点,通过讲授与反馈相结合,掌握学生,不断调整教法。 2、教具准备 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幻灯 三、说学法 1、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就是这个道理。本节我多次采用分组合作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也是学习的要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分析问题、概括问题是学习的重要手段。 2、学法指导的依据 首先,初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往往是零碎的、片面的,而相互合作却能够弥补对方对知识认知的不足,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听从他人不同意见和分析判断不同观点的合作态度和学习态度。 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是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叠加识图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因此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和学生好奇心、好胜心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等教给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认识地理现象的能力,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分析和概括是学习的重要手段。 总之,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使能力与知识同步发展。这才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模式 本节采用“ 析材料解决问题——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的教学模式。 2、环节的安排 (1)如何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节我采用问题导入法:教师向学生讲述: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竞争强烈、就业困难。就拿我国来说吧,现在我们听得最多和说得最多的词中就有“竞争”和“下岗”两个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人口不断增长是原因之一。 那么,①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吗?②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吗?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提示学生本节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内容。 (2)如何讲授新课(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个环节我分为两步: 第一步,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39活动中的问题并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1999年人口突破了60亿大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按时间段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1650年——1800年人口增长 3.5亿,1800年——1950年人口增长16.2亿,1950年——1999年人口增长34.8亿,这样分析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人口增长速度由缓慢转向加快(同时强调1800年以前缓慢,此后进入迅速增长时期),同时板书此结论。 在讲了上述问题后向学生提出:“人口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应该怎样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呢?通过这个问题过度到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一部分的教学。这部分教学我让学生分组学习P40活动内容同时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幻灯展示)然后总结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板书,强调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最后,教师直接讲述人口自然增长在经济发达国家较慢,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较快(同时板书)。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步,讲述“世界人口的分布”,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如下步骤:首先用幻灯出示一个问题:列出5个地区(附)让学生思考这些地区中那些地区人口稠密?那些地区人口稀疏?为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并且能够初步感性认识到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学生进一步总结,并且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蔬密程度呢?(从而过度到“人口密度的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P41活动内容1,通过分小组自学让学生知道人口密度反映人口的蔬密程度,同时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和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进而分析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稠密地区和四大稀疏地区”并板书这一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把《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进行叠加分析人口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认识人口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3)反馈练习 一、 选择题: 1、1999年世界人口数量已突破( ) A、60亿 B、54亿 C、50亿 D、11亿 2、关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中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大洋州 二、 填空题: 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决定的。 2、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 3、人口的分布状况与 (4)课堂小结 我采用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形式,这样的课堂小结能够起到复习和巩固课堂内容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附幻灯片内容: 1、某地区原有10万人口,一年内出生人口1000,死亡人口700,问该地区人口的出生率是多少?死亡率是多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南极地区、亚洲东部沿海地区、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地区、欧洲西部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