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题名称
杠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5.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6.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3、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从常见工具中认出杠杆,并能准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课前复习
数学知识:点到线的距离
课
题
内
容
讲
解
一、 课题引入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并讨论其共同点:
1.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下面这些工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小组讨论共同点: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
二、主要内容
活动一:认识杠杆
活动二:认识杠杆五要素
活动三: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活动四: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活动五:杠杆的三种类型
例题讲解
课堂练习
二、 重点归纳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本节的难点。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F2
L2
L1
F1
O
(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三、 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两次“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解释其原理
五、例题讲解
例题一:力臂
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一、 画力臂
步骤:找支点的位置,画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检查:虚线、垂直、大括号
1.如图,轻杆O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F1
A
B
F2
O
2.请你在图中画出使用剪刀时,杠杆AOB所受动力F1的示意图及动力臂L1、阻力臂L2。
3.如图所示,用夹子夹住物体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
5.图中ABO可看成杠杆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该杠杆的动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图。
6.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处的动力,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
二、已知力臂画力,抓住力、力臂始终垂直
步骤:画力的作用线(与力臂垂直),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为力的作用点,再确定力的方向。
1.如图,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例题二:判断杠杆重新平衡
例:如图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解析:一种方法:3×2<2×4,右边向下倾
另一种方法:增加的力×力臂
1×2<1×4,右边向下倾
例题三:求最小力问题
a、 明确作用点
方法:支点和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最长
b 、不明确作用点
例:画出使杠杆AB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解析:作用在A点最小力?
作用在B点最小力?
哪个力更小?
要使杠杆平衡,求作最小力,应作用在哪一点?
方法:在杠杆上找出离支点最远的点作为作用点
例题四:力的变化
1、杠杆在某一位置平衡,而力的方向在变
例:如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地自位置1移到位置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然后减小
D.先减小,然后增大
解析:⑴看力臂变化,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所以F先减小后增大
⑵靠近最小力还是远离最小力?靠近最小力,力变小,远离最小力力变大
2、如图所示,F 顺时针转时,力如何变化?(F 不可能转到上面去)
思路:先作最小力
答:顺时针先变小后变大
逆时针变大
3、如图所示,在杠杆OA上的B点悬挂重物G,A端用细绳吊在小圆环E上,且细绳AE长等于圆弧CED的半径,此时杠杆恰好成水平状态,A点与圆弧CED的圆心重合.E环从C点沿顺时针方向逐渐滑到D点的过程中,吊绳对A端的作用力大小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大
C.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D.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例题五.张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张华重250N,爸爸重750N。当爸爸离跷跷板的转轴0.5m时,张华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六、课堂练习与订正
1.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任何情况下,力臂都不可能为零
2.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B.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C.杠杆的力臂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长度之和
3.如图所示,有一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其中点挂一重物,现在A端施加动力FA。
(1)如果动力FA沿F1的方向,则其动力臂是 、
阻力臂是 。
(2)如果动力FA沿F2的方向,则其动力臂是 。
(3)如果动力FA沿F3的方向,则其动力臂是 。
(4)如果动力FA沿F4的方向,则其动力臂是 。
4.画出下列杠杆各力的力臂
5.(1)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是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a)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在图中画出钢丝钳剪钢丝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F2;
(2)在图(b)中画出力F1的力臂和力臂l2对应的力F2。
★6.作出下列杠杆中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7.用撬棍撬石头,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若石头作用在棍上的阻力为500N,则
所需的动力至少为 N。
8.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
同一物体行走.比较可知甲图中动力臂/甲图中
阻力臂 乙图动力臂/乙图中阻力臂,故甲
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大于/等于/小于)
A O B C
9.如图轻质杠杆(AO=OB=BC)上挂着150N的重物,为使杠杆水平
平衡,可采取的方法有:(1)在A点沿 方
向加150N的力;(2)在 点沿竖直向上方向加150N
的力;(3)在 点所加的力为最小,此力的
大小是 N,方向是 。
10.右图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是
杠杆ABC和杠杆A’B’C’在起作用,其中杠杆A’B’C’
是 杠杆.(省力/费力/等臂)
11.下图1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12.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水果商贩将标准秤砣换成较轻的秤砣卖给小芳1㎏水果,则水果实际质量(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13.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C.支点可以在杠杆上的任何位置 D.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杆长度
14.如图所示,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A.杠杆仍平衡
B.杠杆左边向下倾
C.杠杆右边向下倾
D.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甲 乙
15.在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上再加一力,杠杆仍处于原平衡状态,则( )
A.这力通过支点 B.这力在阻力一侧
C.这力在动力一侧 D.题设条件不可能存在
16.右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17.如图5,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 )
A.F增大,L减小,M增大.
B.F增大,L减小,M减小.
C.F增大,L增大,M增大.
D.F减小,L增大,M增大.
1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向_____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
(4)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和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砝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来源:学&科&网]
(5)如图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存在问题归纳
问题解决方案
提交时间
学科组长审批
教学主管审批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