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前语文练习二(诗歌鉴赏)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大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
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C.我们每个单位都要旷日持久地开展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活动,每个
党员干部都要深入群众,身体力行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
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3.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
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
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
通过了验收。
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
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阮郎归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这首咏物词吟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2)“萍散漫,絮飘飏”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
(3)结尾两句,古人评价为“大不俗”,请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7.名句名篇默写(8分)
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⑵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⑶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⑷君子慎始,差若毫厘, 。《礼记·经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