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知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冲突。 学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提醒的深刻道理,然后联系实际谈感受。 设计理念: 以自渎为主,重在感悟积存。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叙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3、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冲突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一、教
2、师#三年级# 导语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3、题解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或听录音) 2、领读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三、读懂课文,对比解释自悟句意文意 1、让学生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解释,揣摩句子意思。 2、汇报沟通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叙述一遍 4、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 5、练习感情朗读 6、生齐读(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留意反对的语气) 四、提醒道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学习小组分析争论 2、汇报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熟读背诵进展语言积存 七、作业: 1、帮忙楚国人卖出矛和盾,该怎么做? 2
3、、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冲突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训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提醒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存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展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确实,中华民族有绚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存成语。今日我们
4、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冲突。 2、板书课题,观看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情愿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忙学生熟悉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忙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5、 (盾-结实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锋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由于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全都,相互抵触) 4、假如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尝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响?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6、(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答复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亏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假如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假如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冲突?假如冲突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刚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全都,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冲突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
7、,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冲突的现象吗?假如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六、拓展作业: 看看以下句子有无自相冲突的地方? 1、我确定李琳也许是生病了。 2、我估量他今日肯定不会来参与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处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许多,莫高窟中精致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七、质疑提问。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教学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话题更好,这样可以为下边的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 2、课堂教学密
8、度还是不够大,所以由于时间关系局部教学环节没能在课时内呈现。比方:逐句理解全文后,应请一名学生把句子意思连起来讲一遍,这样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觉问题准时解决。然后再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稳固。再比方: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所以教学能否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成了未知数。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放有收,那么怎么放,又怎么收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思索的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你不知道会消失什么状况,所以必需做足预备,迎接挑战。对于设计好的教案必要时还要敏捷地删繁就简。 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
9、古代的兵器,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索这两种假如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根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也许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创造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共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学生品尝了“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当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终再抓住“进攻、防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另外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挨次,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防卫。这个想法怎样产生的呢?因此,
10、我就让学生在同伴中相互说一说。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创造家在竞赛的过程中发觉问题,仔细思索,发觉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索,想到了创造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创造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觉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防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提醒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仔细地读一读”。这样的连接自然贴切。学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复习时,还让学生默
11、写了这句话,以突出这个重点句子。 最终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终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立刻也说了一些。如带灯泡的钢笔,带音乐声的拖把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学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查找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5.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练习题 一、辨一辩。 持()炮()般() 挂()泡()船() 功()腿()伸() 攻()退()神() 二、说反话 防卫()紧急() 安全()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