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分数说课稿袁庄小学 张爱芹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一、说教材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平均分”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是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2、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本单元的“核心”,为以后扩展到“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平均分”和抽象的分数概念的理解做准备,更是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能力目标: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情感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三、说教学重难点和关键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感知分数的意义。 难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和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为落实课改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质疑引导”的教学方法。2.说学法叶圣陶先生曾
4、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重视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操作实践”。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整合。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认识分数,操作探究3.类比迁移,总结提升4.面向全体,分层练习5.回顾全课,小结延伸(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
5、个环节时,教师由学生喜欢旅游的话题入手,并创设出学生野餐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带着怎样分才公平的疑问给分一分,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当学生分到1个蛋糕时,学生立刻会产生困惑,1个蛋糕怎样分才公平呢?这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结合具体的情境启发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转
6、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分数1/2表示,并将“不平均分”和“平均分”形成对照比较,突出“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并结合白板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第二个环节我设计“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环节,我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让他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表示出每个图形的1/2,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2的含义,又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多样性。通过“辨一辨”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2的本质特征平均分,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三)类比迁移,总结提升这个环节分三个层次。首先给不同的小组发形状不同的图形,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图
7、形、大小都一样,在学生充分理解1/2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折一折,用涂色的方式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 接着教师从众多的学生作品中选出几个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图形,但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来表示,然后教师顺水推舟由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引出相同形状也可以表示出不同分数,进而引入分数的大小比较,集体交流比较1/2和1/4的大小,接着猜想如果这出这个圆的1/8,和上面的分数比较,大小怎样?最后验证猜想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大小比较,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
8、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规律,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最后在学生认识了众多分数之后再教学分数的写法,并练习写分数,对于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有学生先自学后汇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面向全体,分层练习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新课的教学中有基础性的练习,如有“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打上“”,有“想想做做”第3题,先填一填,再读一读。还有“想想做做”第5题,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在比
9、较分数的大小。新课结束之后先设计一条基础性的练习,让学生说说从生活中的画面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这时所有同学都能参与;最后设计了“想想做做”第6题,这是生活中出黑板报的实例,有部分学生会错误的认为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这时从错误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是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通过回顾本课的收获,这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和累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时教师渗透数学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数学史,从而喜欢上数学。最后给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饼的大小不一样,它的1/3的大小也就不一样,这里既考查了学生前面对1/4的意义是否真正理解,又为以后学习对应分率埋下伏笔。六、 说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板书设计时注意两点:1.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