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写结合:儿童生活与文本知识的精神相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广。“读”与“写”不应是单纯的组合,语文教学应当依托文本积累知识,根植生活深化体验,辅之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读与写的高度融合,让“读写结合”以广义的形式呈现在儿童面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读写结合”高度融合的有效策略依托文本,根植生活,真情抒怀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我们教材上的每一个文本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里面充
2、盈着作者丰富激荡的个人情感,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阅读就是积极、主动地从文本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里储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人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各不相同,读到动情处总会情不自禁地抒情,发表自己的感想,写写读后感。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营造诱发情感产生的情境,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生成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温儒敏教授把语文素养界定在三个重要方面:听说读写能力、文学文章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而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是内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江苏教育研究2012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