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示范课《16 雷雨》教学设计
西吉县第二小学 吕智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教学设计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纠正字音
1.教师检测学生课文的预习情况,分自然段指读,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相机纠正字音错误。
3.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开展朗读竞赛。
三、自主品读,感悟雨前的景象
1.导入: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绘雷雨前的景象的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自由读,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4.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引导。(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5.师生对读。
如:教师:乌云——学生:黑沉沉地压下来。(指导学生抓住“黑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
教师:树上的叶子——学生:一动不动。
6.指名反馈: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
6.集体交流,评议。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各个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说说写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