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及乌鸦听后三次不同的表现,懂得乌鸦是如何放松警惕,上当受骗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方法手段:图文结合,以读促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棵”、“叼”、“肉”、“珠”、“转”、“赔”6个生字。认识贝字旁。
提升性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狐狸,乌鸦图片)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指出“狸”的变音。揭题,齐读课题。
2.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读一读,标一标:
a)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c)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读课文,标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
棵 叼 肉 珠 转 赔 脸 麻 差 刚
狐 狸 馋 漂 溜
a)带拼音指名读,齐读
b)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生词读音(注意“一”的变调)
馋嘴 眼珠一转 赔着笑脸 一溜烟 一棵大树
叼着 一片肉 看了一眼 刚一开口 漂亮 麻雀 差多了 狐狸
(把词语和生字一块儿出示,选择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语出示,指导学生朗读纠正)
(3)检查课文
a) 分自然段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b)同桌互读
(4)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
完成填空:狐狸( )骗取乌鸦( )。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指明狐狸、乌鸦的位置。
相机理解“叼”、“直流口水”。
(这一环节放在第二课时开头师述导入比较好)
指导朗读。
四、教学生字
1.观察书后田字格中“棵”、“叼”、“肉”、“珠”、“转”、“赔”6个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棵”、“叼”、“珠”、“赔”:书写时左窄右宽。
“转”:左右等宽。
“叼”:最后一笔是提。
“肉“:书写时田字格中摆放居中。
3.教师范写生字。
4.生描红,临帖,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A.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棵”、“叼”、“肉”、“珠”、“转”、“赔”6个生字。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朗读和指导写字上,在指导写字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怎么把字些漂亮、写美观。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继续学习本课“脸”、“麻”、“差”、 “刚”4个生字。认识羊字旁。
3.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4.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说一说。
提升性目标:
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复习字词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狐狸和乌鸦》。
3、复习词语
叼一片肉 直流口水
没有回答 眼珠一转
看了一眼 赔着笑脸
非常得意 摇摇尾巴
师:你会读这些词语吗?竖着读,你发现这些词语都和谁有关系?从这些词语你可以感受到狐狸怎样?
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什么故事?
三、学习三次行骗,感受不同的形象。
(一)课文的2-5自然段写出了狐狸行骗的三次过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用“﹏﹏”划出描写狐狸的句子,用“——”划出描写乌鸦的句子。(板书:﹏﹏ —— )画完后读读狐狸的句子,想想:你从哪儿看出狐狸的狡猾?
(二)反馈交流,读描写狐狸内容和描写乌鸦的内容。如有同学画得不完整的请改正。
(三)学习狐狸三次说的话和乌鸦三次听后表现
第一次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你从哪儿看出狐狸的狡猾?
2.指名读狐狸的第一句话。师:第一次狐狸关心的谁?狐狸的这句话中用到了----点红:“亲爱的”、“您”,从这两个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真的尊重吗?是真的亲密吗?
3.狐狸又是什么表情?点红----“眼珠一转”。看到了什么眼珠一转?想什么呢?看来他问候乌鸦是假的,是想骗他开口说话。
4谁来读出这种假意?个别读,齐读。
5.此时乌鸦是什么表现呢?(没有回答)乌鸦对狐狸不理睬,说明它对狐狸的话(不相信),对狐狸(有所警惕)。
第二次
出示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指名读狐狸的第二句话。这次狐狸又关心谁?点红“亲爱的”、“您的孩子”
狐狸此时的表情是----(赔着笑脸),狐狸是真心关心乌鸦的孩子吗?(这笑是装出来的,目的是想让乌鸦信任他。)
a)谁来赔着笑脸学一学乌鸦的这句话?
b)原来狐狸对乌鸦是虚情假意。
3.第二次关系孩子的时候,乌鸦有什么反应?(点红“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看了狐狸一眼,此时乌鸦对狐狸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说明----(乌鸦对狐狸产生好感,对狐狸的警惕放松了)。
第三次
出示四、五自然段
1. 自由读
2.第三次狐狸说的话可长了。它都说了些什么?
他为了证明乌鸦的羽毛漂亮,嗓子真好,拿谁来和它比?
乌鸦的羽毛真漂亮,谁来读?
乌鸦的喉咙你喜欢听,他喜欢听,谁都喜欢听。谁来读?
我们学着狐狸的样子一起来夸一夸。齐读。
3. 这次狐狸对乌鸦还“摇摇尾巴”,表示对乌鸦的亲热,讨好。
a) 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全身黑不溜秋,狐狸却夸乌鸦的羽毛漂亮。
b)人们通常把讲不吉利的话的人叫做“乌鸦嘴”,说明乌鸦的叫声很难听。乌鸦的嗓子真的像狐狸说的那样好听吗?
c)看来狐狸说的是假的,它是故意在说好听的话。说好听的话来骗得乌鸦对它的好感,这就叫做:奉承。读词。
狐狸这样骗乌鸦,就是想让乌鸦开口唱歌。甚至有些恳求,这句话后面有一个感叹号,一起再来试一试。
4. 第三次乌鸦又有什么反应?(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狐狸终于骗到了乌鸦嘴里的那片肉,乌鸦上当受骗了。
(四)自读2----5自然段
同桌扮演读2----5自然段,评星。
四、小结寓意
你知道狐狸是靠什么得到肉了呢?(奉承)
乌鸦又是什么原因受骗了呢?(听了别人的奉承话)
你想对上当受骗的乌鸦说些什么?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只听好话的人?否则————
这正如莎士比亚说的——————(出示名言,增加积累)
五、续编故事
师:自从狐狸被乌鸦骗走那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他又得到了一块肉,当他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到了,这个故事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展开想象,接下去续编故事。
狐狸会说些什么?乌鸦又有什么反应呢?
同桌互相练说,指名说,评
六、教学生字
1.观察书后田字格中“脸”、“麻”、“差”、 “刚”4个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脸”:左窄右宽
“刚”:左宽右窄
“差”:左上大右下小
3.教师范写生字。
4.生描红,临帖,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A.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脸”、“麻”、“差”、 “刚”4个生字。
B.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就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中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善于捕捉使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契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师点拨、引导自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课前要对教材、学生作深入研究,更要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语言实践。这里,教师紧抓乌鸦的想法,点拨,引导,让学生思,让学生答。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他们打开想象的闸门,他们便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
二 、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以读为主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对于狐狸向乌鸦的三次亲切问候,我采取自由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读、整体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注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底子、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灵活性。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谈谈对狐狸的看法?有人觉得狐狸很“聪明”,他用自己的话语打动乌鸦,让乌鸦开口。有人觉得狐狸很狡猾,它为了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尽拣好听的说,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诚意的赞扬,而是在欺骗乌鸦。有人觉得狐狸很有“耐心”,在乌鸦不理睬自己的情况下,察言观色,一次次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学生自己独特的看法,老师首先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是靠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是不可取的,我们坚决不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