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3年-初-三-中-考-物-理-公-式(详-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35779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三-中-考-物-理-公-式(详-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初-三-中-考-物-理-公-式(详-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 初 三 中 考 物 理 公 式 一:力学 物理量 单位 v——速度 m/s km/h s——路程 m km t——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1min=60s 1、速度公式: 物理量 单位 G——重力 N m——质量 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t=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1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3 g/cm3 m——质量 kg g V——体积 m3 cm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4、密度公式:ρ= 公式变形:求质量: ( )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G物——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5、计算浮力的公式: ①称量法:F浮=G物-F 物理量 单位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②阿基米德法: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③平衡法:F浮=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④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 1cm2=10--4m21mm2 =10--6m2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6: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ρ——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7: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F1——动力 N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8: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 物理量 单位 F —— 动力 N G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的判断) 9:滑轮组: F = G总 物理量 单位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2 ∴F = G s =2 h 10:机械功公式: 物理量 单位 W——动力做的功 J F——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 h W=F s   11: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P——功率 W W——功 J t ——时间 s 单位换算: 1W=1J/s 1kW=103W 公式变形:P =FV=fv(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物理量 单位 η——机械效率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13:机械效率: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二:热 学 1:★热量计算公式:(不要求计算)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 △t ——温度差 ℃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1。△t = t1- t2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2:燃料燃烧时放热 物理量 单位 Q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Q放= mq   三、电学部分 物理量 单位 I——电流 A U——电压 V R——电阻 Ω 1、欧姆定律: 同一性:I、U、R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U、R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物理量 单位 W——电功 J U——电压 V I——电流 A t——通电时间 s 提示: (1) I、U、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3.6×10 6 J。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2、电功公式: W = U I t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W = U I t 结合U=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 →→W=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3. 电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电功率 W kW W——电功 J kWh t——通电时间 s h   P=   P = P=I2R 物理量 单位 P——电功率 W I——电流 A U——电压 V P = U I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4、焦耳定律 : Q=I2Rt 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 C=λƒ 6、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仅以两个电阻为例)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分配或电流分流 串 联 电 路 公式: I=I1=I2 表述: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公式: U=U1+U2  表述: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 R=R1+R2 表述: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电压分配公式(与电阻相对应): 表述: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并 联 电 路 公式:I=I1+I2 表述: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U=U1=U2 表述: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公式: 表述: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电流分流公式: 表述: 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8、串、并联电路的电功、电功率特点(仅以两个电阻为例) 电路图 电功 电功分配 电功率 电功率分配 串 联 电 路 公式: W = W1+ W2 表述: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电功分配公式: 表述: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公式: P = P1+ P2 表述: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电功率 分配公式: 表述: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并 联 电 路 公式: W = W1+ W2 表述: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公式: 表述: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公式: P = P1+ P2 表述: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 公式: 表述: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物理计算中常用的数学公式 1、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2、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3、圆的面积公式:S=Лr2=Лd2 4、正方体体积公式:V=a3 5、长方体体积公式:V=abc 6、圆柱体体积公式:V=sh 7、勾股定理:a2=b2+c2 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9、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物理量单位换算关系 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 1min=60s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 m =10-3km=10dm=102cm= 10 3 mm = 10 6 μm = 10 9 nm 3、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cm2=10-4m2 1dm2=10-2m2 4、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cm3=10-6m3 1dm3=10-3m3 1mL=1cm3 1L=1dm3 1L=103mL 5、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t=103kg 1g=10-3kg 1mg=10-6kg 6、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 g/cm3 = 10 3 kg/m3 7、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 m/s = 3.6 km/h 8、电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A=10-3A 1µA=10-6A 9、电压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v=103v 1mv=10-3v 10、电阻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Ω=103Ω 1MΩ=106Ω 11、电功(电能)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 度 = 1Kw h = 3.6×10 6 J 12、电功率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w=103w 13、电磁波频率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MHz=106Hz 1kHz=103Hz 初中阶段常见的几个常数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 340m/s 2、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0×10 8m/s = 3.0×10 5 km/s 3、水的密度:ρ= 1g/cm3 = 1.0×10 3 kg/m3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0℃ 4、水的比热容:c= 4.2×10 3 J /(kg ℃) 5、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6、对人类而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30~40分贝 7、1个标准大气压 p0 = 1.013×10 5 Pa = 76cmHg 8、g = 9.8N/kg 通常取g = 10N/kg 9、人的密度跟水的差不多 等于1.0×10 3 kg/m3 10、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1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 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20V; 人体的安全电压值是: 不高于36V 初中阶段出现的几位物理学家的贡献 名 字 国 籍 贡 献 伽利略 意大利 “实验+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牛顿 英国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光的色散实验 奥斯特 丹麦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电磁感应现象 托里拆利 意大利 托里拆利实验:首次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阿基米德 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 欧姆 德国 欧姆定律 沈括 中国 地球磁偏角 墨子 中国 小孔成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