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主管理与学校管理制度
民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的学校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要求。民主与集中是相互依存、相伴相生的。没有纯粹的民主,也没有纯粹的集中,只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以及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因此,现代学校的民主管理应该体现为一种管理上的意识和观念。
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载体,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代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代表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实践证明,教代会制度作为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形式,作为学校党组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施科学治校、民主治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在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是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需要,是学校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型的必然要求。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首先要搞清楚与传统学校制度的区别所在,其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评述职,组室评议并提出推荐意见,分管领导提出考评等第的建议,最后考核委员会根据教师师德表现、业务能力和成绩和考勤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确定考核等第。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突出三点:一是自评的严肃性和实事求是;二是组室推荐和分管领导考评时标准掌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考核委员会考核的公正性准确性以及导向性;四是考核程序的公开化。
二、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应该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通过学期、学年、年终考核评级体现。二是通过绩效分配方案及奖励方案体现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成绩,为校争光的教职工按方案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以达到鼓励教师创新争牌,争取优异成绩的效果。三是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给予体现。如对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续签合同时聘期可长一些,对高一层次学历达标、专业技术考核尚未达标的教师聘期缩短至1年。同时我们还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措施健全激励机制。
1.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专题式的教学节活动,如“贯彻二期课改理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全面实施二期课改方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等。根据每个学期不同的主题,我们要求教师上一堂研讨课,设计一份包括教学设计说明的课例,制作一个课件,作一次说课反思,写一篇课后教学反思,学校成立评委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选出优秀课在教学节专题总结会上予以表彰。
2.评选课改明星教师制度。每个学年学校根据教师课改实验的投入程度,课改实施的成绩,家长、学生的反应与评价等情况,评选出若干名课改明星教师,籍以树立积极参与二期课改的教师典型,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3.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能否适应课改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二期课改的实施效果。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要靠教师去把握和贯彻,课堂教学的方式要靠教师去主动地改变,教师是课程实施者,而且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实施者。我们把对教师二期课改的实施要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设计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梯,设定师德、教科研、教育教学能力、特色发展发展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有课改实施的具体要求。与此相应,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 专业化发展个人行动方案》,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别化需求与学校的统一性要求有机结合。我们采用教师个人申报述职——考核评审小组审核——教代会审议通过的评定程序,每两年评审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上市、县评选的名教师后备人选,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三、营造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建设机制。
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真实反映,更是凝聚和团结师生共同为实现办学目标的精神动力,学校文化就是学校风范,一旦形成,会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职工教育行为产生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作用。某种程度上学校文化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内涵发展注重的是学校文化的营造。
1、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是校内民主的两大内容。我校进一步健全了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和规范。学校工作中重大的决策、决定、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都事前征求教职工意见,并召开教代会表决通过,涉及教职工晋升职务、职称评定、考核评奖等均予以校务公示。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在教职工大会或通过其它途径予以明确答复。欢迎教职工通过电子信箱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学校还通过组室记录本架起领导与教职工沟通的桥梁,学校领导平时能耐心细致地听取员工 的意见,消除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密切了干群关系,交流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心理距离缩短了,教职工的心情也就舒畅了。
2、倡导合作共事,团结和谐的组室氛围。合作共事、团结和谐才能融洽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工才能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人际关系的紧张会妨碍教师才能的发挥,也会影响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学校为此明确提出四提倡四反对。提倡顾全大局,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当面提意见,反对背后议论打小报告;提倡合作共事,反对恶性竞争;提倡自我批评,反对指责别人。学校经常对组室长和中层干部进行培训,明确每一层级的岗位职责,让大家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不断提高大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工作的意识,使分级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3、倡导学习氛围和教师主动发展的进取精神。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不学无术和吃老本都是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只有不断汲取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精华,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学校也非常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以学习求发展,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存状态,一种职业习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创新行为。使学习成为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一 种迫切的自我需求。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总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学校内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效能的发挥,阻碍了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从学校宏观、微观环境来看,实现学校的转型,打造学校成为新型学校,已是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