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十九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五) 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帮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发现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A
2.在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三千弟子”诵读之时,中央的巨幅画卷中间,开始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体,方版汉字凹化,整个活字印刷版如水波涌动,此消彼长,充满着无限动感,场面十分震撼。有些观众在观看后发表了以下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
B.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就已出现,所以有了流传广泛的唐诗
C.活字印刷术是蔡伦的伟大发明
D.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就是活字印刷的珍品
【答案】A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错误,乙正确
B.甲、乙都正确
C.甲乙都错误
D.甲正确,乙错误
【答案】B
4.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解析】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其中典型代表是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为本题答案。
【答案】C
5.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
A.二进位值制 B.五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 D.十进位值制
【答案】D
6.“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在古代,我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战国时期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D.郭守敬制作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7.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8.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达尔文所说的“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 )
A.《黄帝内经》 B.《授时历》
C.《齐民要术》 D.《石氏星表》
【答案】C
9.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几乎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却代表传统科技与近代科学的不同发展趋势,形成这种强烈反差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B.天文学革命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C.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产生不同影响
D.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在明朝已形成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应用型选择题,以《农政全书》和《天体运行论》两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对中西科技发展的不同特点的把握。旨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科技的不足,进而理解中西方近代的巨大差异。《农政全书》是一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注重经验,但没有推动中国科技发生质的飞跃,《天体运行论》则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偏重科学探索与理论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对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多分析、多比较,从而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答案】C
10.《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查阅了《伤寒杂病论》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1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12.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进行了统计(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形成上述局面的条件应包括( )
①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 ②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③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④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3小题28分,14小题24分,共52分)
1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1)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
(2)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8分)
(3)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8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1)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在16世纪以前的科技水平远超西方。(4分)
(2)材料二中科学重新兴起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有哪些?(10分)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工业革命已进行了70余年,而中国仍在传统科技里徘徊,试分析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10分)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