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对勾】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01598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对勾】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B.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减慢 C.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解析: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是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且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D 2.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C.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变化 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 解析:细胞分化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细胞仍保持全能性,造成差异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C 3.(2013·抚顺六校联合体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表达,得到的蛋白质也就不同;细胞衰老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有助于体内细胞的更新,不能说是有害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等,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所以说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答案:B 4.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被称为细胞“凋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B.若能激活细胞凋亡基因,则可特异地杀死癌细胞 C.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 D.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 解析:在生物发育过程中,新的细胞不断通过细胞增殖产生,衰老的细胞依赖细胞凋亡清除,二者保持动态平衡;若能激活癌细胞中的凋亡基因就可杀死癌细胞,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细胞凋亡基因正常表达才导致细胞凋亡。 答案:D 5.(2013·东城区期末)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细胞中的mRNA不存在明显区别 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 D.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控制,细胞凋亡则不受基因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生命现象的理解与应用。A项中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因为转录出了不同的mRNA;B项中单个癌细胞DNA的量不变,但整个癌组织的DNA总量是不断增大的;C项中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这样使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有所减小,因为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D项中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答案:C 6.(2013·湘潭模拟)下列对于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C 7.(2013·江苏百校样本)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骨髓瘤细胞,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因素 C.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通过细胞培养获得大量骨髓瘤细胞是利用了癌细胞无限增殖的原理,不能说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A 8.(2013·西城区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意味着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 B.细胞分化是动物和植物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其整个生命进程中 C.通常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 D.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低 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产生差异;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因此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会发生分化。 答案:D 9.(2013·山西省四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纺锤体 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基因的表达 C.能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的病毒一定是DNA病毒 D.在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中,溶酶体起重要作用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体。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该过程中同样存在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的病毒也可以是RNA病毒。 答案:D 10.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胞分裂增殖时一旦缺乏某种蛋白质将导致细胞癌变。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是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这将导致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增多 B.癌细胞有丝分裂时,DNA复制发生于间期,而染色体复制发生于前期 C.观察动物的癌变组织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分裂末期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向两极移动 D.上图能够表示某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三个重要数值的相对量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细胞分裂及细胞癌变等。药物抑制癌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DNA的复制,使间期细胞数目增多,故A对;癌细胞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故B不对;癌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C不对;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目变成0,故D不对。 答案:A 11.(2013·海淀区期末)下列关于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的增殖、分化、坏死、凋亡在生物体的生命历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故A错误;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所以细胞坏死对机体是有害的,故B错误;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故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溶酶体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正确。 答案:D 12.在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  ) A.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逐渐消失 B.mRNA种类发生了改变 C.染色体种类发生了改变 D.转运RNA种类发生了改变 解析: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化为红细胞时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逐渐消失;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基因表达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不同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是不同的,所以翻译产生的蛋白质也是不同的,所以已经分化的细胞中mRNA、蛋白质,以及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不同的,但是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以及转运RNA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2013·南昌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无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胚胎时期尾会自动消失,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具有图示各项生命活动的个体,在其体细胞增殖的后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动物体内F到E过程的细胞信号主要来自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6)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在________方面的功能比较低下。 解析:(1)细胞癌变后会无限增殖,形成恶性肿瘤。(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人在胚胎时期尾会自动消失,属于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4)体细胞增殖的后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5)动物体内的细胞信号主要来自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6)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比较低下。 答案:(1)D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凋亡 (4)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两套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5)神经 (6)监控(“和清除”可不答) 14.(12分)(2013·潍坊质检)下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请用箭头和文字简要表明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__________。 (3)成熟的红细胞结构非常特殊,我们使用的教材中以红细胞为材料的实验是__________,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4)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________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 解析:(1)区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细胞壁的有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二是细胞核内DNA不会随细胞增大而增加。 (2)图示中c过程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信息流动途径为: DNAmRNA蛋白质 (3)以成熟红细胞为材料的教材实验是体验制备细胞膜,原因是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多余的细胞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改变。(4)细胞中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二者之一发生基因突变就可能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癌变,癌变的细胞代谢十分旺盛,参与增殖的非膜结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1)有无细胞壁 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增大而增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NAmRNA蛋白质 (3)体验制备细胞膜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改变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核糖体和中心体 探究点 对照实验的设置及结果分析 ——抑制细胞凋亡的方法 15.(16分)(2011·福建高考改编)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 h 12 h 24 h 48 h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2)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人透析:(1)“细胞凋亡相对值”是归纳结论的依据 “细胞凋亡相对值”是指细胞凋亡的数量与细胞总数的比值。因此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细胞数目越少。 (2)对照实验组及实验结论的确立 各组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只有一个变量,该实验中有如下对照实验: 对照 实验 自变量 实验结论或探究问题 ①② 是否有辐射损伤 核辐射会诱导脾细胞凋亡 ②③ IL-18的“有、无” IL-18能够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 ③④ 辐射前后注射IL-18 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答案:(1)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2)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阅卷人点评:(与15题中问题序号对应) 一、得分要点 (1)必须体现“编程性”或“程序性”;必须是“少”;必须是“②③”。 (2)必须体现“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造成的影响。 二、失分案例 (1)错答成“无损伤性”;“多”;“①②”。 (2)错答成“对照实验”。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