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媒介事件的展演与集体记忆构建——基于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弹幕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5684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事件的展演与集体记忆构建——基于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弹幕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媒介事件的展演与集体记忆构建——基于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弹幕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媒介事件的展演与集体记忆构建——基于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弹幕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1文化广角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官方账号“北京2022年冬奥会”(现在改名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2月10日在B站发布了第一条动态。然而从2021年2月10日至2022年8月22日,该账号所发布的动态中最多播放、最多收藏的均是于2021年5月18日发布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位列全站排行榜最高第四名。其上传的是中共中央广播电视版本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播的版本一致。通过观察该视频的弹幕,我们可以发现该视频的弹幕仿佛变成了一个线上记忆场所。在这个场所之中,网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记忆实践。而这些记忆实践对媒介事件的集体

2、记忆建构也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B站视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中弹幕的话语分析,来探究以新媒体形式展演的媒介事件是如何影响集体记忆的。一、文献探讨“集体记忆”这一概念于1925年由莫里斯 哈布瓦赫开创性地使用,用来指代“具有一定时空边界的群体”所拥有的记忆1。这一创造性的概念,以其跨学科的特征及普遍的阐释力成为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我国的集体记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传播研究领域的集体记忆研究剧增,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互联网使集体记忆的传播手段、途径和影响力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的社会语境下,从传播学路径讨论人们如何在互联网中分

3、享和传播、重构集体记忆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传统“媒介事件”指这样一个过程:“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2。目前国内对于媒介事件与集体记忆关系的研究较少,只有三篇是关于媒介事件的记忆建构。张馨月、李红涛以网友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追忆来探讨媒介事件与连接记忆之间的复杂关系3;姜楠等则通过1981年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来探讨媒介事件集体记忆的建构因素4。而李红涛通过梳理媒介事件的相关研究,对媒介事件的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5。二、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为获取相应的数据资源,本文通过网络爬虫的方式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关键词对B站上视频进行抓取,

4、抓取结果显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于2021年5月18日上传的视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点击量达到1021.7万次,弹幕数量达到50万,在所获取的视频中均为第一。本文通过网络爬虫的方式对该视频的弹幕进行爬取,共获得9600条弹幕,经过清洗,最终获得9124条弹幕。本文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媒介实践、集体记忆相关理论作为理论背景,随机抽取800条弹幕文本进行主题分析,来探讨媒介实践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建构关系。三、记忆话语的选择:既有框架的遵循与跳脱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文本向度主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分析,包括对词汇、句法、情绪、文本结构等的分析。本文将采集到的数据清洗之后,利用词云软件

5、“微词云”频媒介事件的展演与集体记忆构建基于视频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弹幕分析周阳(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媒介事件塑造着集体共识与集体记忆。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事件的展演方式与传统媒体有了很大区别,并对集体记忆构建带来了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网络纪念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受到传统媒体的影响。然而网络纪念空间所具有的特性实现了对网民的赋权,其记忆实践充满了个人性和自主性。在参与纪念仪式的过程中,网民从媒介事件的展演中获取唤起记忆的内容资源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选择性处理。由此,网民的记忆实践与媒介事件的展演在网络纪念空间中不断协作与争夺,从而形成了关于媒介事

6、件一个全新的记忆秩序。关键词:媒介事件;集体记忆;话语分析;弹幕作者简介:周阳(199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122文化广角词进行汇集统计。本文通过对前30个高频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以下三点特征:(一)将北京奥运会与国家认同相关联“中国”作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其在文本中往往与国家认同相关的词语出现,如“中国万岁”“中国的传奇”“中国红”“中国的文明”等,充分体现了网民对于北京奥运会的认同以及对自我身份的确定,突出了其所代表的意义及在网民心目中的地位。另一高频词“祖国”出现的语境也与“中国”类似,用以表达对该媒介事件的认同。而“世界”等跳出固有地域边界的词,一

7、方面指向在世界不同国家所举办的奥运会;另一方面,则指网友对于北京奥运会的认同并不限于本国之内,尝试突破地域的局限,也契合过往新媒体记忆研究中所言的“全球与地方”的张力。(二)多重时间点的游动高 频 词 中 出 现 了 许 多 表 示 时 间 类 的 词,如“2022”“08”“时候”“当时”“现在”“打卡”等,而与此相关的高频词还有“奥运会”“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等。“2022”成为频率最高的一个时间词,很多网民将2022年某个日期作为弹幕发出,表达打卡之意。“2022/2/8”(编号8188)、“2022”(编号4204、4205等)这种打卡行为往往是在观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或者2

8、021年东京奥运会相关视频之后,形成的一种仪式性行为,用以展示自己在不同时间向度的游动。“当时”与“现在”则更为清楚地体现了现在与过去的勾连,网民对于过去的回忆往往与当下相关联。(三)情感表达的狂欢化在前30个高频词列表中,“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卧槽”“高能”等词成为网民表达情绪的首选词语。除了词语外,标点符号“!”“?”的多个连用也成为网民表达内心感受的主要手段。甚至有时,屏幕上会出现整片的红色标点符号或者“哈哈哈哈”。与其说网民是在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自我感受,倒不如说其是在弹幕机制下所进行的狂欢。除了此类较为简单的文字弹幕会大量重复之外,一些内容比较深刻的弹幕也会大量重复,如央视

9、对开幕式的解读。四、媒介事件的新媒体再现与集体记忆的社会实践记忆话语的社会实践建立在弹幕文本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基础之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网民通过弹幕文本的书写而建构起集体记忆的话语。本文对该视频中抽样的800条弹幕进行主题分析,共将其分为9个主题:内容描述(12.5%)、观看感受(24.3%)、自娱自乐(14.4%)、打卡仪式(10.6%)、幕后故事(3.1%)、民族认同(12.4%)、其他事件(5%)、个人经历(14.3%)、其他(3.5%)。从主题分析可以看到,在视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所构建的网络纪念空间中,网民进行了多种类型的话语实践。而在B站视频的场域中,网民关于集体记忆的

10、话语实践受制于媒介、群体、网络文化、媒介事件本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弹幕话语主题来分析媒介事件新媒体再现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集体记忆的竞争与协同。(一)维护:加冕脚本的认同与运行新媒介对于记忆的生成与影响是与主流媒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视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的上传,也是受到同时间段主流媒体议程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议程设置,也包括属性议程设置。同时媒介事件的新媒体再现遵循加冕脚本,使得视频观看成为包容性的、肯定的仪式,将网络纪念空间变成社会的神圣中心,网民被召集到建构媒介事件集体记忆的过程中去。“202227看了冬奥来打卡了”(编号4174、4227-423

11、2)、“2021东京阴间奥运会来重温”(编号8757)在“历时性”版本再现中,增加了解说部分,解说内容则大多是关于节目的介绍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这为网民的弹幕文本提供了素材。在由媒介事件新媒介再现所形成的纪念空间之中,网民的话语实践从其文本的选择以及情感倾向来看,总体还是受到主流媒体的宏观框架影响。除此之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过去发生的媒介事件,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参照,成为衡量奥运会开幕式的一种标尺,尤其是与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对比,促使了网民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以及民族自豪感的产生。“以为是标配,没想到这成为奥运会的天花板”(编号5960)、“奥运会的记忆中从此有了中国的传奇!”(

12、编号165-217)。(二)重塑:展演过程中的补充与勾连作为“电子纪念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注定会进入集体记忆当中。而所有的媒介事件在其展演的过程中都会牵涉到历史叙事和记忆工作。在对媒介事件进行再现时,媒体报道中的媒介事件常常会“援引先前的事件”“修正和再修正集体记忆”,来发挥其整合功能。而在对媒介事件的新媒体再现中,“援引工作”便交由网民的记忆实践来完成。通过前文的弹幕文本主题分析,可123文化广角以发现,在媒介展演过程中,与其进行勾连与补充的主要是主题为“幕后故事”(编号655)、“其他事件”(编号663)、“个人经历”(编号4658)的弹幕,如“心疼这里有个小方块坏掉了表演者

13、强撑着到结束手都血肉模糊了”(编号3272)。网络纪念空间颠覆了传统纪念空间的地域限制以及身体实践,取而代之的是打破传统纪念空间的物理区隔,消解其时空边界。整个网络纪念空间具备卡斯特所说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的特征6。这为个体参与集体记忆建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为人们了解“他者”文化开拓了新的途径。网络纪念空间的流动性特征极大提高了其内容的容纳度。媒介事件再现的过程中弹幕池汇集了多种个人记忆类型,个人记忆的汇集呈现在媒介事件展演过程中实现了不同记忆与媒介事件的勾连与补充。但是与媒介事件进行勾连和补充的记忆并不完全由网民自主决定,集体记忆是限定于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在每个历史时期分别体现出对

14、过去的各种看法,都是由现在的信仰、兴趣、愿望形塑的。”无论是背景、幕后故事还是由媒介事件再现引起的对于过去的回忆,都是基于如今视频及弹幕池中的框架对过去进行的选择和重塑。从内容含义基本一致的弹幕中可以看出,参与仪式的个体在观看视频之时,也在模仿他人的弹幕行为。在社会框架和自我能动性的双重作用下,网民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在群体中对某些特定记忆的回忆并进行传播与展示,由此关于媒介事件的集体记忆被重新建构。(三)割裂:仪式感式微下的娱乐与消解在传统的纪念空间之中,仪式活动是象征空间、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建构的源头,并且纪念活动的线性与重复性是获得仪式感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传统纪念空间里完成纪念仪式与构建

15、记忆基础的身体实践,已经被数字象征符号所取代。网民获得跨越时空局限的权力和更大的话语权力的同时,网络纪念空间的秩序也失去了把控。网络记忆空间对网络纪念话语的运用具有赋权作用,它让普通人有机会在纪念中分享个体经验,表达私人情感,由此纪念空间中的个体声音得到了强化。然而娱乐性与无厘头依然是弹幕的风格,对视频内容的分享和看法注重的是个人喜好感受,并且往往是非理性的、随意的。在媒介特性和文化的双重作用下,网络纪念空间的仪式感式微。本文通过对研究样本的观察发现,弹幕的发送者主要是青年网民。弹幕文本主题分析结果显示,有近乎15%的内容是网民的自娱自乐。虽然弹幕发送者之间并不相识,但是当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情

16、绪表达出来,以弹幕形式出现在屏幕中时,其便融入“弹幕狂欢节”之中,如“把日本旗燎了”(编号1262-1268)、“土豪:喂!喂!我在参加奥运会,这个项目明天再谈!”(编号938)、“叙利亚:前有追兵,后有猛虎!”(编号134)。在“弹幕狂欢节”中,弹幕具体的表达内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弹幕的发出以及弹幕在屏幕上的呈现,严肃的纪念仪式演变成一种娱乐化消遣,意义的沟通与记忆的共享在狂欢之中被逐渐消减。作为伟大精神和历史时刻的凝聚的纪念空间有了“坍塌”的危险,反记忆的话语实践也使得关于媒介事件的集体记忆发生断裂。五、结语本文以B站视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中的弹幕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媒介事件

17、的新媒体再现给其集体记忆的构建带来的影响。传统媒体的既有影响、媒介事件的既有框架维护并加冕了媒介事件。从整体上来看,传统媒体为关于媒介事件集体记忆的构建设置了宏观议程,但是宏观议程并不是凌驾于个人的记忆实践之上,而是镶嵌于个人记忆之中,由此个人记忆实践起到了维护与加冕媒介事件的作用。网络纪念空间的流动性、灵活性以及话语权的平民化,让网民得以自由书写记忆,无数“记忆的微光”为集体记忆的构建提供了丰富材料,重塑了媒介事件的整体面貌。然而,网络纪念空间的流动性、灵活性也带来了仪式感的式微,再加上弹幕文化所具有的狂欢性,割裂了媒介事件集体记忆的整体性。参考文献:1莫里斯 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

18、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40,45.2丹尼尔 戴扬,伊莱休 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212.3张馨月,李红涛.“北京奥运yyds”:媒介事件的数字重访与连接记忆的激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8):28-39.4姜楠,王旭宁,赵京阳,等.媒介事件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以“1981女排世界杯夺冠”为例J.公关世界,2022(21):58-59.5李红涛.深度媒介化与媒介事件的公共记忆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7-67.6曼纽尔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宏,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6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