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528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5 卷 第 2 期2023 年 6 月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5,No.2Jun.2023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 郭 锐1,王 琳2(1.河南工程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中原工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摘 要: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

2、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方式传递关怀生命的情感,展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智慧。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凸显现实价值,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关键词:民间儿童服饰;中原地区;生命关怀;艺术元素;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3.5;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0X(2023)02-0017-06Life care of the folk childrens clothing in Zhongyuan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tter lifeGUO Rui1,WANG Lin2(1.Sc

3、hool of Fashion,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Zhengzhou 451191,China;2.College of Fashion Technology,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7,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nsiders to the design problems of childrens clothes in the domestic market,and seeks solutions from traditional folk

4、childrens cloth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 society life,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documents,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olk childrens clothing in the Zhongyuan area is carried out.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shapes of folk childrens clothing in the Zhongyuan area highlight the practical functi

5、on of life protection,and the colors and patterns of clothing convey the emotion of caring for life through metaphor,and show the attitude and wisdom of pursuing a better life.The expression of life care theme elements in the Zhongyuan area folk childrens clothing highlights the realistic value,whic

6、h is helpful to provide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for the current childrens clothing design.Keywords:folk childrens clothing;Zhongyuan area;life care;artistic elements;cultural connotation收稿日期:2022-09-28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BYS011)作者简介:郭锐(1981),男,河南许昌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与设计。1 1 研究缘起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绵长,黄河文明影响下的中

7、原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缩影。“以农为本、以土为生”的中原人民历经千百年的洗礼与沉淀,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刻意蕴内涵的服饰形制,是中国民间服饰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原民间服饰根植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鲜明地反映出广大民众的风俗礼仪、民间信仰、心理诉求、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1。目前,关于民间服饰和传统儿童服饰的研究众多,聚焦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有学者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艺术形式丰富,在民俗活动中展现出多重文化内涵2-3。过往研究多是对典型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梳理与总结性陈述,主题性深入研究不足,更缺少观照现实的价值性研究。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通过文献资料与服饰实物

8、互证,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生命关怀主题探究,以期赋能当下童装设计。2 2 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的释义生命关怀因其指向范围而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关怀包括一切生命体,狭义的生命关怀仅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指对人生命的关怀。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人的生命是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于一体的存在物4。针对人的生命关怀,强调在生产生活中,遵循和呵护生命成长中本有的天性,并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尊重与关爱生命,从而使生命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得到舒展,实现关怀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美好生活追求5。中原民间的生产生活以农耕生产劳作为主,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

9、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了。”6人们由土和土地衍生出了自然崇拜与生命至上的思想,中原民间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充满了质朴的生命情感。在中原地区民间生活中,从信仰观念到生活实际,生孩子是大事,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家族的希望,长辈将趋利避害、平安顺遂、吉祥如意、安富尊荣、子嗣绵延的精神期盼物化在儿童服饰中。近代中原地区人民经历了自然灾害的冲击、经济的落后、医疗资源的匮乏,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对于子嗣健康成长的希冀也越发坚定,时刻伴随孩子成长的服饰便成了传递生命关怀的直接表达。3 3 实用的保护:中原民间儿童服饰关怀生命的造物日本社会学家荻村昭典认为:“人类穿着衣服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在

10、自然环境中保护身体、维持生命,第二是能够满足自我表现的愿望。”7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代,医疗条件落后,新生儿抵抗力弱,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新生儿存活率较低。为了保证孩子顺利降生、健康成活,长辈遵循医学知识和生命成长的关键性问题,对孩子的服饰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这正是我们理解中原民间儿童服饰造物特征的根源。3.1 旧衣新穿保平安在中原地区民间生活中,给新生儿穿旧衣的习俗源于民众“求吉”的心理。其一,顺利降生并健康成长的人所穿用的服饰必定带有吉祥的气息,可以帮助新生儿抗击外来侵扰。其二,受到生活条件的制约,在没有经济能力为孩子置办新衣的情况下,只能将大人的旧衣进行改造,让孩童穿用。旧衣改造绝非简单

11、的裁剪与修补,其形式变换多样,表现出长辈对新生儿的怜爱。简单的形式是将旧衣布片拆下后进行拼接,形成一块较大的布裳,用于包裹孩子,这与古代的襁褓如出一辙,民间也称为“包被”(图 1)。包被可以随意缠裹,穿脱自如,不约束活动,符合新生儿成长的实际需求。这种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也是新生儿的必备用品之一。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旧衣改造后的包被形式也各有不同,诗经小雅斯干云:“乃生男子,载衣之裳,载寝之床,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衣之裼,载寝之地,载弄之瓦。”8这里的“裳”与“裼”在使用的布幅和制作工艺上都有相当大的区别。在农耕社会中,男子是家族的延续,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会受到格外的重视,用于包裹男孩

12、子的包被要更加精致宽敞一些。旧衣新穿的复杂形式以“百家衣”最为典型。百家衣(图 2)是将从旧衣物上留取下来的碎布用细密的针脚拼缝起来,形成完整的布幅后,再进行儿童服装的制作。百家衣的特殊之处还在于这些旧衣的布块,要从不同的亲戚朋友家讨要而来,大小均可,意喻着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呵护与庇佑。用不同色彩、花纹的碎布拼接起来的服饰自然呈现出特殊的视觉艺术效果,或秩序均衡,或变化丰富。无论服饰色彩如何丰富,百家衣中却极少出现紫色,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谐音寓意的造物思想中,“紫”的读音与“子”相同,没有谁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即便在家族至亲中“借”到了“紫”,那也要“有借有还”。在中原民间生活中,长辈让孩

13、子穿百家衣如同带百家锁、吃百家饭一样,其寓意都是让孩子受到百家护佑,生命力更顽强。旧衣虽旧,但对于儿童而言确实蕴含了佑护生命的浓浓亲情。图 1 包被款式Fig.1 The style of the quilt图 2 百家衣(收藏于民族服饰博物馆)Fig.2 Baijiayi(collected by the National Costume Museum)81第 2 期郭 锐,等: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3.2 冷暖均衡是关键中原地区四季分明,季节更替与气温变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民间有俗语说:“凉九暖三,注意衣衫。”9民间儿童养护要点也有记载:“凡儿于冬月,须著

14、帽项之衣,夏月须著背褡,及于当脊,更衬缀一重,以防风寒所感,谓诸脏之俞,皆在于背故也。”10随着季节与温度的变化,孩子需要适时增减衣物,在调整穿着时还要注重特殊部位的保暖。中原民间儿童的肚兜、坎肩、开裆裤及连脚裤在帮助孩子适应不同气温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遵守“肚暖”的原则下,肚兜(表 1)成了儿童服饰中重要的一类。肚兜大多为菱形或底角抹圆的造型,靠近脖子处有两根绳带用于系结,肚兜两侧两角处各出一带,用于腰后系结固定。中原民间儿童肚兜的形式遵循中国传统服饰平面结构的特征,仅为一款完整的平面布块,通过绳带的系结能够较好地与身体贴合并留有一定空隙,以便透气散热。以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狮子滚绣球”

15、肚兜(图 3、图 4)为例,菱形圆角的造型搭配青黑两色,整体质朴利落,青色织锦暗纹面料的选用兼具美感与舒适感。肚兜侧面对角两端和领口的黑色缘饰是整个肚兜的点睛之笔,黑色棉布部位的贴补工艺也增加了服饰边缘的牢固度,在装饰服饰的同时,还起到耐脏、便于打理的作用。由图 4 可见,花草上方的狮子正将绣球滚向旁边的童子,“狮子滚绣球”寓意事事如意、好事不断,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有压邪镇凶的作用,有着为幼儿免灾的寓意。肚兜中刺绣的青蓝主色调与肚兜主色相呼应,意在衬托出孩童的形象,突出人物特点及其生命可贵。表 1 肚兜样例 Tab.1 Bellyband samples名称实物图款式图说明“榴开多子”肚兜收藏于

16、中原服饰文化馆,菱形,采用居中单独纹样,以石榴为中心,孩童环绕的形式寓意多子多福“五福捧寿”肚兜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菱形,底角抹圆,五蝙蝠环“寿”,寓意守护幼儿平安福寿,图案色彩与领口贴布色彩呼应“蝶恋花”肚兜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以菱形为基础,底角抹圆,颈部和两侧系 带,花 草 图 案 寓 意 美 好生活 图 3“狮子滚绣球”肚兜(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Fig.3 The hydrangea bellyband with lion rolls(collected by the Zhongyuan Costume Culture Center)图 4“狮子滚绣球”肚兜局部Fig.4 The

17、part of the hydrangea bellyband with lion rolls91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 坎肩用于保护后背,吻合人们对“背暖”的追求。坎肩除单独穿着之外,大多套穿在服装最外层,这是民间使用最广泛的形式。坎肩类似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裆”,在宋代被称为“背裆”,其形制为前后两片、无领无袖。坎肩开襟形式多样,有用绳带在肩部系结固定的形式,也有一字襟的复杂造型。以中原民间儿童服饰彩色锦缎绣花坎肩(图 5)为例,服装整体采用竖条状花草刺绣图案彩缎拼接,前身强调色彩的搭配效果,后身重视花草图案的艺术表现,在平面对称结构中寻求不对称的差异美感。坎肩领口为

18、一字襟布纽系结,日常穿用时胸前纽扣不打开,不破坏胸前的整幅装饰,同时具有防风保暖效果。为了便于穿脱,坎肩两侧开口并用布纽系结。服装背面颈根处有立体蝴蝶装饰,与后背花草图案共同营造出“蝶恋花”的美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人们利用碎小的布块进行拼接是一种以节约为前提的造物智慧,花卉刺绣图案的创作来源于真实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孩子直观地了解生活并萌生出对美的追求。服装只有保暖功能是不全面的,中原民间有俗语说:“汗多亡阳,衣多伤身。”9肚兜冬季穿在内可以贴体取暖,夏天单穿在外便于乘凉时保护腹部不受寒凉邪侵。同时,儿童穿着开裆裤也不仅仅是为了如厕方便,更有利于下肢透气散热。在中原民间生

19、活中,长辈运用积累多年的育儿经验,通过各种巧思与智慧,将服饰打造成保护孩子生命安康的铠甲。4 4 美好的希冀:中原民间儿童服饰呵护生命的意蕴4.1 追“形”祈“吉”的关联虎是百兽之王,常被视为辟邪降灾的保护神。在中原民间有虎图腾的崇拜,儿童服饰中的装饰图案也常用虎的形象。传统民间生活中,儿童在庆祝新年时会穿戴崭新的虎头帽与虎头鞋。以中原民间儿童服饰虎头鞋(图 6)为例,鞋头位置的虎头造型是由贴补和平绣技艺结合制作而成的,融合红、绿色彩,呈现出生动的小老虎头。鞋子后跟处红色点状花布的设计仿若老虎尾巴,增加了虎形象的生动与趣味,这样巧妙的“鞋拔子”设计也便于儿童穿脱,将鞋子的功能完美融于虎纹样中。

20、虎头披风帽是中原地区儿童遮寒保暖的重要衣物。以虎头帽(图 7)为例,前额中心线为帽子的对称轴,左右两片对称缝合。帽片前短后长,后片延伸至肩部,起到较好的保暖作用。前额帽檐处装饰贴补刺绣的虎头纹,虎纹以青蓝色为主,与帽身的大红色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虎图案的视觉效果。虎须部分延长向下留有两根系带,用于戴帽时在下颌处系结,将帽带的使用功能与虎纹形象巧妙融合。孩童头顶虎头帽、脚穿虎头鞋,宛若一只活灵活现、生气十足的小老虎,这正是家族长辈美好期盼的真实显现。图 5 彩色锦缎绣花坎肩(收藏于中原文化与艺术设计中心)Fig.5 The colored brocade waistcoats(collected

21、by the Zhongyuan Costume Culture and Art Design Center)图 6 虎头鞋(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Fig.6 The tiger head shoes(collected by the Zhongyuan Costume Culture Center)儿童服饰中装饰的“五毒”图案也是关联动物形态的表达。端午节时,人们认为此时的五种毒物(毒蛇、蝎子、蟾蜍、蜈蚣、壁虎)开始苏醒出动,有民谚记载“端午日,五毒醒,不安宁”,这些毒虫对于柔弱的幼儿具02第 2 期郭 锐,等: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有很大的危害,由此民间有了端午节前后为

22、幼儿穿着刺绣“五毒”图案服饰的习俗。人们认为“福祸相倚”,借“五毒”图案来“以毒攻毒”,以达到保护幼儿的目的。带有“五毒”刺绣图案的民间儿童服饰虽是心理安慰般的存在,却独具端午节特色。中原民间绣有“五毒”图案的肚兜是“五毒护子”的典型实证案例。除五种毒物的简单组合之外,老虎与“五毒”结合的“虎镇五毒”图案(图 8)更显特色,虎纹或在“五毒”之外以单独的形式存在,或与“五毒”融合在一起,用虎来镇压五种毒物的构图表达出借助老虎的威力驱散毒物、攘除灾祸的吉祥寓意11。图 7 虎头帽(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Fig.7 The tiger hat(collected by the Zhongyuan C

23、ostume Culture Center)图 8“虎镇五毒”肚兜(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Fig.8 The bellyband with tiger town five poisons(collected by the Zhongyuan Costume Culture Center)4.2 逐“音”求“利”的智慧中原民间服饰主要用色为黑色,装饰色彩浓绿艳红,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乡土民俗的色彩意象12,而儿童服饰的用色并不完全受此约束,童装色彩显得更加丰富多样,其中蓝色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在中原民间生活中,孩子刚出生时,外婆就要亲手制作蓝色衣衫当作见面礼。这是由于自古以来,蓝色有“拦”

24、的含义,“拦”本意为“拦住”“留下”,给新生儿穿着蓝色的衣衫就意味着要“拦下、留住孩子”。在制作百家衣向左邻右舍索取布片时,人们也热衷于蓝色布片,更愿意向姓“刘”(留)和“陈”(成)的人家请要布片,也是出于谐音求吉的心理。孩子满月时,姑姑也会送来三双彩鞋,“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穿的紫落成”,其中蓝色谐音寓意阻拦,红色代表吉祥,“紫落成”通过谐音寓意孩子健康长大13。同样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在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层出不穷,猫和蝴蝶的结合谐音寓意“耄耋”,以示长寿;石榴、桃子、佛手瓜的组合是典型的“三多”图案(图 9),传递对多子多福的追求。这些谐音寓意的创作设计既构思巧妙又情趣盎然,符合儿童认识世

25、界的规律,是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体现着人民的智慧14。图 9“三多”纹肚兜(收藏于中原服饰文化馆)Fig.9 The bellyband with the patterns of the Buddhist hands,peaches and pomegranates(collected by the Zhongyuan Costume Culture Center)5 5 观照当下童装设计的价值5.1 丰富童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主题的表达强调平面化、直接化、生活化的图案创作与色彩搭配,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接受与认识外界的规律,是活生生的美育素材,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

26、感与素材。在当下的设计中,可以将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艺术表现形式直接拿来使用,形成跨时空的艺术复原与混搭,也可利用打散重构的方式进行再设计,引入数字虚拟技术,用新的方式再现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艺术魅力。12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5.2 传递童装设计的精神内核在以耕种织造为主的中原民间生产生活中,人们靠天吃饭,就地取材,在服装制作中坚持“慎术”“节用”的原则。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珍惜每一寸面料,在简洁的平面十字结构中因势利导展现多样化造型,让服装材料充分发挥作用。在生命主体元素的创设中通过人与动植物、人与吉祥器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达出道法自然、礼仪教化、天人合一的丰富内容,彰显中华

27、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内核。在外来异质文化引领时尚潮流的今天,挖掘、运用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创作之道,有助于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与时尚设计碰撞、融合之时,呈现多元文化耦合的形态。5.3 提升童装设计的社会价值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设计是童装设计应有的特质,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的呈现表现为适体的造型和有意趣的装饰,从中汲取以儿童为本的设计表达方式,从设计内容、设计情感着眼,关怀儿童成长与发展,提升国产童装品牌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开发有审美冲击力、道德约束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童装产品。6 6 结语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自然且真切,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创作传递出美的形态与审

28、美理念,展现出正确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与智慧。梳理分析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主题的艺术形式与文化精髓,有助于在全球视野下和现代化语境中,丰富儿童日常生活内容,赋能儿童时尚生活,有助于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提升产品的社会价值,寻求中国风格设计更广阔的发展路径。参考文献:1 钟漫天.中国童装文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9.2 孟宪明.民间服饰M.郑州:海燕出版社,1997.3 王晓予.基于中原文化地域的汉族服饰图案艺术表征与民俗内涵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4 韩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127-130.5 张毅.

29、论生命关怀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三重逻辑J.教育评论,2022(8):43-49.6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7 荻村昭典.服装社会学概论M.宫本朱,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4-5.8 徐寒.中国历史百科全书:民族民俗卷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200.9 何学威.中国风土谣谚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258.10 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11 成威,王建芳,李建亮.五毒纹的源变及其文化功能与内涵探析J.艺术研究,2021(6):21-23.12 刘姣姣.基于色度测量的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体系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9.13 孔令奇,夏雪萌.河南民间服饰的乡土气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1,32(3):74-78.14 张仃.中华民间艺术大观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58.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