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永清第三小学 梅玉芝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3 + 2)434 + 24 2(11 +9)112 +
2、92 205 + 45(20 + 4)51.计算、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第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指导探索: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1) 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师板书算式:(64+26)2642+262(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655455(6545)52、统计本
3、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师板书算式:(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三、联系实际探究规律。师:(出示主题图课件)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呢?你想知道吗? 准备探索 1、(课件出示例题3)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植树活动中,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个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1)
4、让学生说列式及解答思路。板书:(42)25425225(2)分组计算结果。(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等式:(42)25 =425225(4)、观察并讨论: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左边到右边的计算顺序有什么改变?四、 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小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
5、、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3.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五、巩固运用规律。(一)数学医院判断正误。2( 6 + 5 ) = 2 6 + 5- - - - - ( 25 + 7 )4 = 25 4 74- - - - -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二)连一连317 + 5 1722 + 443018 + 4618 6 + 4 62230 + 44 306020 + 603060 20 + 303 + 517(三)填一填(12+40)3=()3 +()3 15(40 + 8) = 15()+ 15() 7820+2220=()+()20 6628 + 6632 + 6640=+(四)做一做 10332 9932五、课堂总结与评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