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宁远县实验小学: 陈湘鸿题 目乘法分配律授课时间40分钟所属学科及课型数学、新授版本及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内容设计的。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
2、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过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就学生的经验而言,学生对于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早有接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与乘法分配律进行沟通的思维基础。教学中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表述会是学
3、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3、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四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开始注意对事物的分析与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开始做出自己的回答。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学会使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3、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二、过程与方法:
4、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2、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习活动 一、课前组 织,开 启课堂 学习序 幕。1、谈话导
5、入。 以杨梅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2、让学生猜想杨梅销售过程中的简单计算过程。 引起学生回忆,联想出杨梅销售场景,打开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门,自然开启学习模式。学生放松心情调整状态,自觉进入课堂。通过大胆猜测,开始主动学习。设计意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找到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真诚交流,唤起学生热情的回应,使学生自觉进入课堂学习。 二、学习新知 三、练一练(一)、6筐杨梅,每筐25元,一共多少钱? (一个人买下)学生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625=150(元)(二)、6筐杨梅,每筐25元,一共多少钱? (两个人买下)1、猜想出这两个人各自买杨梅的
6、筐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课件逐一展示、讲解。)A:男的买4筐+女的买2筐。B:男的买3筐+女的买3筐。C:男的买1筐+女的买5筐。2、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5+1,6可以分成4+2,6可以分成3+3,3、如果确实是一个人买了4筐,一个人买了2筐,那么今天的账应该怎么算?A:(PPT课件配合,详细讲解。) 乘法: 625 分: =(4+2)25 配: = 425 + 225 = 100+50 = 150(元)B:师生共同小结。 在计算“因数因数 ”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分成两部分,分别配上另一个因数,算出各部分的积,再加起来。这种运算技巧就是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理解得
7、越是明白透彻,用起来也就越是得心应手。设计本环节,把乘法分配律简单的分解成“分”和“配”两个小环节,使学生在实际运算操作中“按部就班”,能够“摸着石头过河”,从而大大降低了乘法分配律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1、比一比。(女生分、男生配。)(课件出示)(1)10178 = ( + ) = + (2)9963 = ( + ) = + (3)4425 = ( + ) = + 2、教师评价学生答题表现,进行课堂学习激励。 师:同学们学习得法,思维灵活,答题积极,老师为同学们的优秀表现感到高兴。将“猜想验证归纳”这样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这样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
8、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组交流,小老师讲解。 学生自主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答题。小组交流,小老师讲解。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更好的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设计意图:1、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的关键两条:一是会“分”和“配”;二是能把“分”和“配”两个环节始终对应。2、在学习了新知以后,结合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进行运用。四、用字母表示定律1、教师提问:你能够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2、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得出字母定律。 (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 3、(PPT课件板示) (a+b)c= ac+ bc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9、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建立符号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时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五、乘法分配律当中的3个疑问一、这样做对不对? =(4+2)25 = 425 + 2 ( )二、搭配好以后,多乘了个25是怎么回事?三、小明的烦恼: 10043 =(35+65)43= 3543+6543= ?79235+21235 = =(课件展示) 乘法分配律逆运算: ac+ bc = (a+b)c学生,自主判断,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小组讨论。同学们集体讨论,想清楚应该怎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烦恼。学生
10、通过记忆,内化知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应用中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扫清学习障碍,有助于学生更加正确、灵活地使用乘法分配律。学生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六、本课小结1、 全课小结: 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的关键两条是什么?学生回顾思考,小结课堂收获。 七、 作业 布置。1、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88125 9946+46(20+4)45 42803+588032、一种套装,上衣每件64元,裤子每条36元。买怎样的套装57套,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做题,完成作业。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提高认知。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让学生把乘法分配律的三种题型贯通一体,获得整体性解决问题的思想。【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乘法: 625 分: =(4+2)25 配: = 425 + 225 = 100+50 = 150(元) 用字母表示: (a+b)c= ac+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