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有数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49108 上传时间:2024-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9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有数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有数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罗田县实验小学 童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练习,课本做一做第一题。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 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面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