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1、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分析,注意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2、能否正确选择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高考要求]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自学导引)
(由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错,老师一旁指点。)
二、机械能
1.动能 有相对性,一般是以地球为参考的动能。
2.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
(通过例子强调势能的注意点)
例1.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经过桌面时的重力势能为多少?重力势能变化多少?
小结:注意相对性,系统性,正负含义。零势能面的选取不同,重力势能也不同,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选择参考面无关。
例2.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C.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不断增加
D.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阅读书本P72,练习以下题目)
例3.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做加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可能守恒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小结:机械能是否守恒绝不是合外力做功为0或合外力为0,而是分析除重力或弹力外的力是否做功。指出条件的理解可以从两上方面去看,一是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二是除重力、弹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总功为零。例如,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除重力外的支持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是g/2,下落H到B点后与一轻弹簧接触,又下落h后到达最低点C,在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恒定,则 ( D )
A.物块机械能守恒
B.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物块机械能减少
D.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
小结:判断是否守恒,可以从守恒条件和能量关系来判断。同时指出弹力指系统内弹力。
5.如图所示,质量均 为m的A、B两个小球,用长为2L的 轻质杆相连接,在竖直平面内绕固 定轴O沿顺时针方向自由转动(转轴 在杆的中点),不计一切摩擦,某时刻A、B球恰好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A、B球的线速度大小均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
A.运动过程中B球机械能守恒
B.运动过程中B球速度大小不变
C.B球在运动到最高点之前,单位时间内机械能的 变化量保持不变
D.B球在运动到最高点之前,单位时间内机械能的 变化量不断变化
小结: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方向。
拓展:绳子突然绷紧瞬间,绳子拉力在做功,碰撞瞬间问题,一般机械能有损失。除非题目有特别说明。
3.表达式:(1) 关键是零势能参考面选好。
(2)
(3)
例6.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滑雪坡由AB和BC组成,AB是倾角为37°的斜坡,BC是半径为R=5m的圆弧面,圆弧面和斜面相切于B,与水平面相切于C,如图所示,AB竖直高度差hl=8.8m.运动员连同滑雪装备总质量为80kg,从A点由静止滑下通过C点后飞落 (不计空气阻力和轨道的摩擦阻力,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求:(1)运动员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经过C点时轨道受到的压力大小。
小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聚
例7.如图所示.质量为2m和m的可看做质点的小球A、B,用不计质量、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跨在固定的光滑圆柱两侧.开始时,A球和B球与圆柱轴心同高,然后释放A球,则B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是多少?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
1.动能
2.重力势能
注意:相对性。系统性。正负号含义
3.弹性势能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
2.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①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没有其他力
②除重力或弹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总功为零
3.判断是否守恒方法 ①根据守恒条件
②能量关系
3.表达式:①
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