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龙十六小“三性课堂”教学案设计
灵龙小学 兰华
北师版小学数学 教材第 5册第 1单元
课 题
《小熊购物》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兰华
课时
第1课时
三性 目 标
1、经历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掌握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运算顺序。
学
前
准
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前测答题卡 学案
流程及
时间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三、拓展运用,巩固提升
四、总结收获,丰富情感
五、拓展提高,课堂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发现的信息?
2、提出问题。
熊二买4个面包1瓶饮料多少钱?
3、解答问题
(1)独立完成
画图:
列式:3×4=12(元)12+6=18(元)
或:
3×4+6 6+3×4
=12+6 =6+12
=18(元) =18(元)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说一说:
单位都是”元”,结果都是18,都有乘法和加法,虽然他们的算式列的不一样,但是他们所表示的意义是没有区别的。
三、拓展运用,巩固提升
1、分享最快乐
学生先认真观察购物图,想想算式的意义,同桌之间说一说;熟练体会运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
嘟嘟买了一包糖果盒2包花生
7×2+5
=14+5
= 19(元)
7表示花生每包7元
2表示2包
7×2表示2包花生的价格
5表示一袋糖果的价格
算式是求一包糖果盒两包花生一共多少钱。
2、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a、看图说图意
b、列式解答
4×5+3 3+4×5
=20+3 =3+20
=23(个) =23(个)
3、树爷爷生病了
先独立判断,再同桌说一说,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3+3×6
=6×6
=36 (×)计算顺序错误
改: 3+3×6
=3+18
=21
5×3+3
=5×6
=30(×)计算顺序错误
改:5×3+3
=15+3
=18
5+2×3
= 6
=5+6
=1 (×)书写格式错误造成等式两边不平衡
改: 5+2×3
= 5+6
=11
四、总结收获,丰富情感
谈收获:
1、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计算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3、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解答生活中类似的题。
五、拓展提高,课堂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动画礼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熊大熊二来到了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把它们的熊眼都看花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说一说)
(2)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让我们来看看熊二买了什么,帮它算算账,好吗?
请同学们画图或者列式来表示。
如出现有同学列综合算式,请他们说一说想法,再引导全班同学看懂综合算式,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
在解答时可能会有部分同学因为前面知识的影响,将其中的“6+3×4”算成=9×4=36,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情境让学生说一说“6+3”在情境中表示什么意思?
说一说这两个脱式计算的异同点
(适时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顺序,提醒学生注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位置的书写,同时提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加上单位名称和答语。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的讲题。
三、拓展运用,巩固提升
1、分享最快乐
朋友们都来给嘟嘟过生日,她非常高兴,她希望把快乐与大家分享,于是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大家,同学们,想不想猜猜她的礼物是什么呢?
(计算时提醒学生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算完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2、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请同学们说一说,算一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塑料瓶?
3、树爷爷生病了
师:参加完嘟嘟的生日会,熊大熊二唱着歌跳着舞准备回家去,这时路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原来,是树爷爷生病了,碰巧啄木鸟医生不在家,看着树爷爷难受的样子,熊大他们可心疼了,亲爱的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
四、总结收获,丰富情感
师:森林里的故事即将进入尾声,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影感呢?(学生总结不出来的,老师可以做适当补充)
五、拓展提高,课堂延伸
师:小伙伴们玩得很尽兴,可是有一个人不高兴了,大家知道是谁吗?对啦,就是他,光头强!没被邀请的他非常生气,决心向熊大发起挑战,比赛时间就定在明天。他的难题可急坏了熊大。所以熊大想请大家课后给它辅导一下,你们愿意吗?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
3×4+6 6+3×4
=12+6 =6+12
=18(元) =18(元)
两步计算式题,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学后记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凑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课重创设熊出没大电影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