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蜡烛教案.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46612 上传时间:2024-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蜡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早读课朗读),积累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欣赏蜡烛燃烧的视频以及关于蜡烛的诗词。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师:古人赋予蜡烛很多含义,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及文体) 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3、 关于作者西蒙诺夫的生平。 4、点名一篇战地通讯,随后介绍通讯和消息的异同。 5、 解决生字新词。 三、 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本文层次。 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2、 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 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 老妇人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四、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3、找出文中对炮火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有什么作用?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渲染了当时紧张而激烈的战斗气氛,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精神。 4、 文章多次提到黑围巾,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黑色的大围巾”表达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5、 找出文中对蜡烛的描写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蜡烛是文中一个小道具。它虽然小,却是老妇人的宝贝,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贝奉献给烈士,表现她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6、 谈谈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1)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五、合作探究 1、分析烛光的特殊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2、最后一段的含义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 “不会熄灭”、“永远燃着”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七、 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八、 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 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 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 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4)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 了一下。 (5)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火焰。 (6)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烛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2、填空。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九、课后作业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3、课外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