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6.1 线段、射线、直线
设计:南通市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 张小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
3.会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通过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会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难点:三种几何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
教法
学法
教法: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形成“抽象数学”,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四基”的生成。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全面展示。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欣赏图片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认识基本事实并简单运用
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相对近一点?
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应该怎样修?
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简单应用:如何选择路线?
问题2:如果你想将一个毛巾架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问题3:(1)过已知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过已知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简单应用:
(1)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
(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枚钉子,然后在钉子之间拉一条绳子,定出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砌出的墙就是直的。
(二)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及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1.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探究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两直线相交等概念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通过身边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基本事实的应用价值.
由这一基本事实引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再类比探究得到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三)比较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
训练1:连一连(学生操作,教师适时点评)
训练2:数一数(学生先在下面数,再请一生展示)
训练3:画一画(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训练4:说一说(先在小组内说,再在全班展示)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习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几何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适时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
自我评价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了完美整合,主要体现在:
1.直观呈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2.充分展示符号语言的建构原理;
3.适时搭建合作探究的教学平台。
板书设计:
6.1线段、射线、直线
1.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表示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