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4543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铁路改革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李 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山西 太原 0 3 0 0 1 3)中图分类号 F 5 3 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8 2 7 9(2 0 2 3)0 4-0 0 3 8-0 3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进军号令。2 0 2 3年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旗帜鲜明地阐明了国家铁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深入理解“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对于铁路切实担负起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理论逻

2、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基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共同体等方面的理论,对于促进铁路发展乃至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运输业属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范畴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存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社会生产各个领域。马克思在 剩余价值理论 中专门对运输业进行论述,他指出运输业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因此,“改善交通运输工具也属于发展一般生产力的范畴”,即在一般生产力的发展中包含着运输业的发展。正因为交通运输业具有“一般生产力”“一般生产条件”的性质,所以交通

3、运输业具有作为发展生产力基础的战略地位,也使得它在社会结构系统中具有决定社会、经济、文化和国防等方面基础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二)交通运输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环节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延续靠的是不断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马克思在 导言 中对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进行了系统论述,四大环节联结着经济循环全过程,能否紧密衔接、良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运输业“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而继续”,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之间,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流通过程就会阻塞,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就会发生中断,社会再生产将无法进行下去。因此,交通运输业是社 会 再

4、 生 产 的 一 个 不 可 或 缺 的 必 要 中 间环节。(三)交通运输推动经济活动中心的改变马克思认为:“交通特别便利的情况既使生产中心又使市场加速集中。”一方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剧新的经济中心的集中,既包括生产中心,也包括销售中心。另一方面,“生产地点和销售地点的位置还会移动和变迁,因为交通工具发生变化,二者的相对位置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导致人口的集中,并给生产和消费带来更多便利。因此经济活动中心也往往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改变,即经济活动中心在交通运输发展下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交通运输发展是城市的产生、发展和湮灭的直接因素。832 0 2 3.4

5、 理论学习与探索(四)铁路为“实业之冠”,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1 8 2 5年,世界首条铁路诞生于英国,开辟了陆路运输新纪元,引发了交通运输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 8 3 0年 后,英 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先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铁路的出现,引起马克思高度关注并称铁路为“实业之冠”。马克思在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一书中指出:“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个铁路网,那你就不能不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必要的生产过程都建立起来,而这样一来,也必然要在那些与铁路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业部门应用机器。所以,铁路系统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马克思的

6、论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铁路是一种先进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必然选择;二是铁路在打破传统农业社会壁垒、推动现代工业社会各领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马克思的论述明确指出了铁路是现代工业的先驱。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铁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维护国家安全、加速精神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必然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二、历史逻辑: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

7、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却探索未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在这一进程中,铁路率先发展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光荣的历史传统。(一)孙中山的铁路强国理论,科学阐述了铁路先行的思想随着1 8 7 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铁路先行思想一直伴随着我国铁路1 4 0多年的发展历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拯救中国、改造中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实业建设,对铁路建设更是情有独钟,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等著名论断,首次科学阐述了铁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次提出铁道立国思想、铁路建设

8、理论和铁路强国梦想。他著的 建国方略 第二部分 实业计划 中,目标是使中国成为至少拥有1 0万英里(约合1 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并制定了中国6大铁路网络系统,以期通过铁路建设扭转中国铁路落后状况,促进实业振兴发展,推动国家走向强盛,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全国铁路网布局的设想。尽管这一计划受当时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然而孙中山先生关于铁路发展的重要思想、精辟论述、宏伟蓝图,进一步丰富铁路先行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铁路工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铁路作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行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

9、治舞台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阵地和坚强堡垒,为奠定建党的思想、组织和实践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铁路人提出“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加速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时指出:“首先是解决交通运输和修理铁路、公路、河道的问题。”他还指出:“我们的铁路太少,要使中国工业化,就必须大大地发展铁路,现在才2万公里,少得很,今后 要 有2 0万 公 里,要 有 更 多 的 铁 路。”1 9 4 9年7月2 3日,周恩来同志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动员全体工人阶级:“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在

10、谈到“首先就得恢复农业生产”之后,周恩来同志强调指出:“第二是恢复交通运输。首要的是恢复铁路。”可见,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探索初期就高度重视率先发展铁路。这一时期,铁路人以赤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932 0 2 3.4 理论学习与探索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支撑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路发挥出开路先锋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面临着巩固政权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两项重要任务。国家要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在党的领导下,截至1 9 4 9年年底,中国大陆原有铁路基本均被铁道部接管,主要干线基本修复并连成整体。同时启动了铁

11、路新线建设,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最早明确的“四个现代化”就包含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在1 9 5 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 9 5 6年首次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 9 5 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三个元帅、两个先行官”的思想,“两个先行官”的其中之一就是铁路。1 9 7 5年,为扭转“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3月5日,邓小平同志召开解决铁路问题的全国工业书记会议,并指出:“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

12、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当天,党中央做出 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把铁路作为国家开展整顿的突破口和先手棋。由此可见,党中央清醒认识到,铁路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工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和先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铁路人着力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投身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努力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发挥出开路先锋作用。(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铁路立足服务大局当好国民经济发展火车头1 9 7 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同年1 0月,邓小平同志在日本参观访问,乘坐了日本新干线“光8 1号”超特快列

13、车,他称赞高速列车“就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跑起来,作为突出薄弱环节的中国铁路更需要跑起来。1 9 8 2年1 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反复强调要把铁路交通先搞起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对铁路进行考察,2 0 0 1年1 1月,他在视察石家庄铁路分局时题词:“发扬新时期火车头精神,为国民经济发展当好先行。”胡锦涛同志对铁路发展十分关心,强调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这一时期,铁路人不负党中央重托,发扬火车头精神,

14、着力破除瓶颈制约,抢抓铁路发展机遇,使铁路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成了铁路大国,解决了“够不够”的问题,有效支撑了中华民族“富起来”。(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铁路更加坚定自觉地肩负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铁路工作高度重视、极为关怀,在铁路安全、建设、运输、改革、科技创新以及“走出去”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中国高铁点赞加油,从“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到“铁路密布、高铁飞驰”,从“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到“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从“当好雄安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到“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为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新时代铁路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开拓创新,率先实现铁路现 代 化,为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提 供 坚 强支撑。(作者系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代理高级讲师)责任编辑:孟祥春042 0 2 3.4 理论学习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