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4327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章编号:1 6 7 1 1 6 5 3(2 0 2 3)0 2 0 0 0 1 1 0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王凯,易能静(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0 8 1)摘 要: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经阶段,为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 0 0 52 0 1 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熵值法、E S D A方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类

2、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不仅能显著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改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碳排放强度则显著抑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交通改善呈现出显著的负溢出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关键词:旅游业;产业集聚;经济高质量;E S D A;空间杜宾模型 中图分类号:F 5 9 0 文献标识码:A D O I:1 0.7 5 3 5/j.i s

3、s n.1 6 7 1-1 6 5 3.2 0 2 3.0 2.0 0 1收稿日期:2 0 2 2 0 4 2 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 8 B J Y 1 9 1);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建设项目(5 0 1 0 0 0 2)作者简介:王凯(1 9 6 9-),男,湖南新宁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易能静(1 9 9 9-),女,河北邯郸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 0 2 1级旅游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D i r e c t a n d 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 s o f I n d u s t

4、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o n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WANG K a i,Y I N e n g j i n g(C o l l e g e o f T o u r i s m,H u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 4 1 0 0 8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d u s t r i a l a

5、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i s a n e c e s s a r y s t a g e f o r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t o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i m p a c t m e c h a n i s m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o n h i

6、 g h-q u a l i t y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s e d o n C h i n a s p r o v i n c i a l p a n e l d a t a f r o m 2 0 0 5 t o 2 0 1 9,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 t h e i m p a c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o n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7、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a n d i t s s p a t i a l 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 b y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u s i n g l o c a t i o n e n t r o p y,e n t r o p y m e t h o d,E S D A m e t h o d a n d s p a t i a l D u r b i n m o d e l.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F i r s t l y,d

8、 u r i n g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e r i o d,t h e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a n d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s p a t i a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d t h e s p a t i a l c

9、 o r r e l a t i o n t y p e s o f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a r e m a i n l y H-H a n d L-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T h e s p a t i a l e v o l u t i o n t r e n d o f b o t h 2 0 2 3年6月第2 3卷第2期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10、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J u n.2 0 2 3V o l.2 3 N o.2h i g h-l e v e l a r e a s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s p r e a d i n g f r o m t h e o r i g i n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a r e a t o t h e n e i g h b o r i n g a r e a s a s

11、a w h o l e.S e c o n d l y,i n d u s t 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n o t o n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p r o m o t e s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 l o c a l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b u t a l s o h a s a s t r o n g p o s i t i v e s p a t i a l s p

12、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A n d t h e n,t r a f f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t o 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w h

13、i l e t o u r i s m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h i b i t s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o u r i s m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h a v

14、e s t r o n g p o s i t i v e 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 s,w h i l e t r a f f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h o w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n e g a t i v e 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 s.L a s t l y,t h e r e i s r e g i o n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i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i n d u s t

15、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o n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K e y w o r d s: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h i g h-q u a l i t y e c o n o m y;E S D A;S p a t i a l D u b i n M o d e l一、引言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推动发展结构和速度规模并重的高质量旅游经济成为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旅游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关期,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是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而旅游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集聚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均衡性1(P 1 3-2 7)、生态环境负外部性2(P 8 7-9 9)。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旅游经济产值和社会效益不断攀升,旅游业已成为推 进 地 区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重 要 产 业 之一3(P 2 1 4-2 2 4)。因此,刻画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厘清旅游产业集聚变化对旅游经济高质

17、量发展的冲击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各级政府制定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指旅游经济总量增长,也包括同期对旅游发展质量(旅游经济发展对社会效益、环境质量影响)的价值判断4(P 6 4 1-6 4 7)。为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学者们对旅游发展质量的内涵本质、空间格局、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在概念上,张朝枝等5(P 4 3-5 0)、王学峰等6(P 3-5)从定性角度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评价;刘英基等7(P 2 8-3 8)、刘佳等8(P 1 6 0-1 7 3)从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三方面测度了旅游经 济 发 展 的 质 量

18、;孙 晓 等9(P 1 2 6-1 3 0)、吴 云超1 0(P 1 7 1-1 7 4)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空间关系上,张爱平等1 1(P 2 8 3-2 9 2)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了旅游发展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性;张新成等1 2(P 2 0 1-2 0 8)运用健康距离模型探究了黄河9个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的空间演化特征;刘力钢等1 3(P 1 1 4-1 1 9)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探析了旅游经济质量在空间上具有差异。在影响因素方面,部分学者考察了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左冰等1 4(P 2 5-3 9)基于结

19、构主义视角探讨了旅游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谢露露等1 5(P 1 7-3 2)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溢出效应;高俊等1 6(P 1 0 0 5-1 0 1 0)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具有的积极正向影响;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下,学者们不再只单一研究经济指标,逐渐增加了对环境的重视。王明康等1 7(P 1 0 2-1 1 4)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关系,其作用具有异质性;王凯等1 8(P 1-1 0)发现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碳排放效率;李姝姝等1 9(P 1 3 4-1 4 6)借助固定效应模型

20、证实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效率的正向效应具有异质性;王兆峰等2 0(P 7 9 6-8 0 7)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影响呈“U”型曲线特征。通过梳理上述研究发现,研究内容上,学界关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侧重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较少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的系统性研究;研究方法上,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集聚变化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的文献仍然少见。鉴于此,在测度2 0 0 52 0 1 9年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首先运用E S D A(探索性

21、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索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空间集聚2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特征;其次,立足于地理空间维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效应及溢出效应,进而厘清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传导机制,以期为中央和地方制定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理论分析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旅游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对同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做出的价值判断4(P 6 4 1-6 4 7)。旅游产业集聚可以通过各类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影响旅游经济质量、环境效益和社会福祉等

22、方面,从而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持下,旅游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也有可能对邻近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可分别聚焦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其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图1 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二)研究假设直接效应上,旅游产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竞合效应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直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方面,旅游产业集聚是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汇集,一方面有利于区域内企业对各类旅游资源要素的合理调配,进而提高配置效率;另一方

23、面,旅游产业集聚有利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共同建造,并将降低旅游企业的单位使用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 1(P 5 9-7 4)。此外,旅游产业集聚能通过带动区域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2 2(P 5-1 3)。技术创新效应方面,旅游产业集聚更容易吸引教育、科研机构等要素资源设施的集中布局,有利于旅游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集聚区内旅游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2 2(P 5-1 3)。竞合效应方面,旅游产业集聚会引致企业之间竞争关系的形成,而竞争环境下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旅游企业被逐渐淘汰出局。此外,为获得竞争优势

24、,旅游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对提升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1 7(P 1 0 2-1 1 4),由此提出假设1。假设1:旅游产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竞合效应对本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的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旅游产业集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共享效应和虹吸效应对邻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由于地理上的邻近,集聚区内旅游企业的技术、知识和信息更容易传播到邻近地区,加强邻近地区和集聚区在旅游企业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交流和学习,能够提高邻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同时,通过知识和技术在邻域的共享和扩散产生技术

25、溢出效应,特别是旅游降耗减排技术的溢出与传播,促进旅游绿色发展1 7(P 1 0 2-1 1 4)。共享效应方面,一方面本地旅游产业集聚有利于邻域企业资源要素共享、基础设施公用及市场信息互通,降低邻域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并提高其经济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之一,具有流动性较强且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成本较为自由的特征,当本地人力资本流入邻域,便会对邻域旅游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产 生 正 向 空 间 溢 出 效应2 3(P 1 1 8-1 2 8)。此外,在地域上的邻近更有 利于旅游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并通过跨区域制定相关制度政策促进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协同发展

26、,从而通过共享合作红利推动邻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1 5(P 1 7-3 2)。虹吸效应方面,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不同,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东部地区各省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旅游产业集聚高水平省份的基础设施、资源要素较为完备,能够为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产业环境,并随着集聚 水 平 的 提 高 其 旅 游 市 场 规 模 不 断 扩大,吸引更多邻近区域的人才、企业、市场入驻,3 第2期王凯,易能静: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 由此对邻域旅游业产生虹吸效应,周边地区旅游资源 要 素 被 旅 游 产 业 集 聚 高 水 平 地 区“截

27、流”,阻碍邻域旅游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资源获取 等,从 而 抑 制 邻 域 旅 游 经 济 高 质 量 发展2 4(P 1 6 5-1 6 8)。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相似且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小,因此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能够更加自由流动并抑制区域间“截流效应”的产生,有效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和共享效应,由此对邻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作用2 5(P 1 1 1-1 1 7),从而提出假设2和假设3。假设2:旅游产业集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共享效应和虹吸效应对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假设3: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三、研究方

28、法与指标选取(一)区位熵区位熵不受地区规模限制,且能较为直观地反映要素的空间分布。参考麻学锋等1(P 1 3-2 7)、王凯等2 6(P 3 4 4-3 5 3)学者的做法,选用区位熵表征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具体见式(1)。T Ai t=(t ri t/gi t)/(T Rt/Gt),(1)其中,T Ai t表示i省n年旅游产业的区位熵;t ri t表示i省n年旅游总收入;gi t表示i省n年的地区生产总值;T Rt表示n年全国旅游总收入;Gt表示n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二)熵值法熵值法依据各项指标所包含的有效信息量确定其权重,使其在指标选取和赋权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因素得以有效避免,且应用范围较

29、广。参考孙晓等9(P 6 4 1-6 4 7)的研究成果,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3 0个省域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三)E S D A方法E S D A法通过测度事物要素的空间关联度,对其空间分布和关联模式进行可视化描述与分析,其核心要点包括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2 7(P 6 8 1-6 9 0)。全局空间自相关是度量某种属性值与邻近区域之间的集聚或离散关系,应用较为广泛,采用全局M o r a n s I指数来检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而局部空间自相关是测度局部地区的空间位置变化,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各省域之间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聚集程度,采用局部M o r a n s I指数

30、来明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变化2 8(P 2 3-3 1)。其公式为I=mmi=1mj1Wi j(xi-x)(xj-x)mi=1mj1Wi jmi=1(xi-x)2,(2)Ii=m(xi-x)mj=1Wi j(xj-x)mi=1(xi-x)2,(3)其中,I,Ii分别代表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及局部M o r a n s I指数;xi,xj分别代表i地理单元和j区域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Wi j为邻接空间权重矩阵;m,x分别表示各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位置数值和均值。(四)空间杜宾模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旅游经济在不同区域之间产生互相作用,而传统面板模型无法反映这种空间

31、交互关系。空间面板模型将空间因素纳入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既可以有效消除空间自相关而产生的回归偏差,又有利 于 系 统 考 虑 空 间 关 联 性 和 空 间 溢 出 效应2 9(P 1 2 5 6 2 4)。基于此,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以期考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公式为T EHi t=+WT EHi t+T Ai t+WT Ai t+Ci t+W Ci t+i+t+i t,(4)其中,T EHi t是核心被解释变量,表示i省域在t年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T Ai t是核心解释变量,表示i省域在t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Ci t为控制变量;表示常数项;,分别代表旅

32、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旅游产业集聚的空间滞后系数;W代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i,t分别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为随机扰动项。(五)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旅游产业集聚(T A)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T EH)分别为核心解释变量和核心被解释变量。其中,在被解释变量(T EH)指标构建和选取上,由于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持续迭代优化,其衡量标准不再只追求经济利益,融进更多有关社会和环境的元素,使旅游经济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契合。在创新理念上,企业需要采取增加旅游资本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做法提高其生产效率;协调发展4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理念要

33、求发展高质量旅游经济不仅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还要重视生态和社会的协调性;绿色理念方面,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其生态环境治理和维护能力是检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开放理念方面,旅游业通过对外开放能够吸收旅游外汇、提高对外接待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共享理念方面,发展高质量的旅游经济强调旅游产出成果、社会资源惠及全体人民。因此,为全面考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性,以“五大发展理 念”为 基 础,参 考 唐 业 喜 等4(P 6 4 1-6 4 7)、孙 晓等9(P 1 2 6-1 3 0)的研究成果,从多维角度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1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34、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分项指数具体指标属性创新投资生产率旅游业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生产率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从业人员+创新人力资本旅游院校数+协调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住宿餐饮/总收入+城乡协调水平城镇人口比重+区域经济协调水平旅游收入/G D P+绿色旅游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治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清运量+开放旅游外汇旅游外汇收入+对外开放入境旅游人次/旅游接待总人次+市场化程度市场化指数+共享旅游收入分配旅游总收入/当地总人口+公共卫生水平卫生厕所普及率+旅游文化资源博物馆数量+旅游服务设施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数量+控制变量包括5个方面:一是公共交通

35、服务能力(P T C)。优越的交通条件能够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并降低旅游技术、信息传播成本,提升社会资源共享以及企业生产效率。采用各省域年度总客运量来表征7(P 2 8-3 8)。二是旅游碳排放强度(T C E I)。发展高质量旅游经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旅游碳排放总量与旅游总收入的比值来表征3 0(P 8 9-9 8)。三是技术水平(T P R S)。技术水平是发展高质量旅游经济的关键。选取专利申请受理量来表征3 1(P 6 6-7 7)。四是经济发展水平(E D)。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越完善。选取人

36、均G D P来 表 征3 2(P 1 1 1-1 1 6)。五 是 对 外 开 放(O P E N)。对外开放通过技术输入、外资吸引、制度进步等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对旅游经济高质 量 发 展 产 生 影 响。选 取 进 出 口 额 来表征3 1(P 6 6-7 7)。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3 0个省份,西藏与港澳台因相关数据缺失严重,故不包含在本次研究范围内。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 0 0 52 0 1 9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 0 0 52 0 1 8年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和2 0 1 9、2 0 2 0年 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 以及各省

37、份统计年鉴,少数缺失数据进行线性插值法处理。四、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演变趋势为分析2 0 0 52 0 1 9年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 质 量 发 展 水 平 的 时 空 演 变 趋 势,运 用A r c G I S 1 0.2中的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由表2可以看出,2 0 0 52 0 1 2年,高水平旅游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京、苏、浙、沪等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极化特征;2 0 1 32 0 1 9年,除黑和鲁之外,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均显著上升,其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多组团式的板块化连片特征。2 0 0 52 0 1 2年,旅游经济高

38、质量发展高水平的地区较少,以京、苏、浙、沪、粤等省(市)为代表,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由于旅游经济高质量不再只以经济指标衡量,东部地区旅游业可能借助其地理、经济等优势率先提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效益、环境质量,因此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较高。2 0 1 32 0 1 9年,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低水平地区仍以新、青、宁、甘等省(自治区)为代表,以皖、赣、陕、贵等省为代表的较低水平地区发展程度提高,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集5 第2期王凯,易能静: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 聚化发展。此外,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整体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

39、区扩散的特征,同时也表明二者在空间上可能具有自相关性。表2 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等级T AT EH2 0 0 52 0 1 2年2 0 1 32 0 1 9年2 0 0 52 0 1 2年2 0 1 32 0 1 9年低新、青、甘、宁、内、冀青、宁、粤、鲁、黑新、青、宁、甘新、青、宁、甘较低黑、吉、鲁、皖、闽、粤、桂、湘、鄂、豫、陕、赣新、甘、内、冀、苏、浙、沪、闽、湘、鄂、豫、渝、琼黑、吉、内、冀、晋、豫、皖、赣、桂、湘、鄂、陕、渝、贵、琼黑、吉、内、冀、晋、豫、鄂、湘、桂、渝、琼较高苏、浙、津、晋、辽、川、渝、滇、琼京、津、皖、赣、桂、川、陕、吉、辽津、辽、鲁、闽、

40、川、滇津、辽、鲁、皖、赣、闽、川、陕、贵、滇高京、沪、黔晋、贵、滇京、苏、浙、沪、粤京、苏、浙、沪、粤 (二)空间相关性分析为检验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全局M o r a n s I指数来验证其空间集聚特征。根据表3可知,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M o r a n s I值均至少在1 0%水平下显著,整体在0.1 0 9,0.2 0 9 内呈“W”型上升趋势。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M o r a n s I值均大于0,整体在0.2 9 8,0.1 7 2 内波动,并且均至少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一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研究期内具有明显的

41、正向空间相关关系,说明中国省际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并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规律。从总体上看,2 0 0 52 0 1 9年期间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空间相关特征均较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各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表3 2 0 0 52 0 1 9年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M o r a n s I统计值年份M o r a n s IT AT EH年份M o r a n s IT AT EH2 0 0 50.1 9 7*0.2 9 3*2 0 1 30.1 2 6*0.2 3 4*2 0 0 60.1 8 5*0.2 2 1*2 0 1 40.

42、1 2 6*0.2 6 6*2 0 0 70.1 4 4*0.2 2 6*2 0 1 50.1 3 0*0.2 7 7*2 0 0 80.1 1 8*0.2 1 4*2 0 1 60.1 3 5*0.2 5 3*2 0 0 90.1 0 9*0.2 9 7*2 0 1 70.1 9 7*0.2 6 5*2 0 1 00.1 5 1*0.2 6 5*2 0 1 80.2 0 9*0.2 3 7*2 0 1 10.1 5 4*0.2 5 3*2 0 1 90.1 6 8*0.1 7 2*2 0 1 20.1 6 1*0.2 4 6*注:*表示p0.0 1,*表示 p0.0 5,*表示p0.1,下同

43、。为进一步明晰中国各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存在空间集聚特征,采用局部M o r a n s I指数判别其空间变化特征(如图2所示)。图2 2 0 0 5年、2 0 0 9年、2 0 1 4年和2 0 1 9年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局部M o r a n s I散点图6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位于“高-高”(H-H集聚)和“低-低”(L-L集聚)象限的省份代表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也就是说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均质性。处于“高-低”(H-L集聚)和“低-高”(L-H集聚)象限的省份则表明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负相关,即不同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

44、分异特征。处于“H-H”和“L-L”型省份分别占总数的7 3%,7 0%,6 7%和5 7%,而处于“H-L”和“L-H”象 限 的 省 份 分 别 占 总 数 的2 7%,3 0%,3 3%和4 3%。这一结果说明研究期内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均衡的空间发展格局,多数为“H-H”和“L-L”集聚型省份,并且其空间分异格局呈波动下降态势,表明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局部区域集聚格局显著,呈较为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五、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计量检验(一)模型识别检验由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因此在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和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时必须考虑空

45、间效应的存在。通过LM检验、W a l d检验、L R检验以及H a u s m a n检验来判别空间效应的影响。表4结果显 示:LM检 验、W a l d检 验、L R检 验 以 及H a u s m a n检验结果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LM检验结果判别S DM模型为最优形式;L R检验和W a l d检验结果表明S DM不能退化成S LM和S EM。H a u s m a n检 验 结 果 为2 0 6.6 0(p0.0 0 1),显著拒绝原假设,舍弃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运用时空双重固定效应的S DM模型探析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另外,为保证S DM回归结果的稳

46、健性,同时列出O L S、S LM和S EM等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表4 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结果检验方法特征值检验方法特征值LM-L a g t e s t1 1 4.4 8 8*W a l d-L a g t e s t5 2.7 1*R o b u s t LM-L a g t e s t6.0 5 6*L R-E r r o r t e s t4 5.3 0*LM-E r r o r t e s t2 7 8.6 4 2*W a l d-E r r o r t e s t 4 7.0 6*R o b u s t LM-E r r o r t e s t 1 7 0.2 1 0*H a u

47、 s m a n t e s t2 0 6.6 0*L R-L a g t e s t4 9.5 8*(二)回归结果分析由表5可知,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结果显著为正,并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在促进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邻近地区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果一方面是由于旅游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相邻旅游企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促进了旅游行业成本降低和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产业集聚使大量专业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区域内汇集而产生知识、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区域旅游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此同时,大量旅游企业入驻而产生的竞争效应催生旅游产业

48、结构转型升级。因此,旅游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以及竞争效应提高了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表5 S DM模型回归结果变量O L SS LMS EMS DMT A0.4 7 2*(-0.1 0 1)0.2 4 9*(-0.0 2 9)0.2 3 4*(-0.0 3 0)0.2 1 1*(-0.0 2 9)P T C0.0 8 4 4(-0.0 7 3)0.2 0 5*(-0.0 3 5)0.2 1 7*(-0.0 3 5)0.2 1 6*(-0.0 3 4)T C E I0.0 0 4(-0.0 5 8)-0.0 8 0*(-0.0 1 8)-0.0 9 6*(-0.0 2 0

49、)-0.1 3 0*(-0.0 1 9)T P R S0.4 7 3*(-0.0 9 4)0.0 9 9*(-0.0 4 5)0.0 9 7*(-0.0 4 3)0.0 6 5 1(-0.0 4 3)E D0.6 0 4*(-0.2 1 5)0.5 0 3*(-0.0 9 6)0.4 6 6*(-0.0 9 4)0.4 7 0*(-0.0 9 4)O P E N-0.0 4 1(-0.1 1 9)-0.0 0 2 7 6(-0.0 4 8)-0.0 2 7(-0.0 4 9)-0.0 6 8 8(-0.0 4 8)W*T A0.1 1 9*(-0.0 6 3 9)W*P T C-0.3 5 4

50、*(-0.0 8 2)W*T C E I0.2 1 1*(-0.0 3 3)W*T P R S-0.0 9 7(-0.0 8 4)W*E D0.2 6 7(-0.1 7 3)W*O P E N0.1 2 4(-0.0 9 6)C o n s t a n t-6.9 0 5*(-0.8 5 6)r h o0.1 2 3*(-0.0 5 7)0.1 8 8*(-0.0 6 1)s i g m a0.0 0 7*(-0.0 0 0 5)0.0 0 7*(-0.0 0 0 5)0.0 0 6*(-0.0 0 0 4)R20.8 9 20.8 5 10.8 3 00.5 8 8L o g-L4 7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