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女性情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78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女性情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女性情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女性情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学艺术周刊82新实践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女性情怀阮丽君人们评价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以下简称阿布拉莫维奇)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她长达四十年多的职业生涯中,她大胆地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媒介,创作出了许多令人难以忘记的和超出大众想象的行为艺术作品,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视觉艺术的固有认知,她的行为艺术已经算是一个传奇。但是抛开所有标签,回到最原始的定义,她只是一名与其他女子毫无差别的女性。而阿布拉莫维奇则巧妙利用她那不同于男性的对艺术的认知,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创造艺术,其实她的女性情怀从她的很多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一、开放的女性情怀阿布拉莫维奇 1946 年生于贝尔格莱德,父母

2、都是铁托的拥护者,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使得阿布拉莫维奇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迫接受压抑式教育,在长大后阿布拉莫维奇不断地尝试并试图摆脱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这也决定了她日后的创作风格。她作品的灵感大多数来源于她的故土巴尔干,她深深地被巴尔干地区对亲密关系的态度所吸引,并对巴尔干民族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女人是太阳的妻子,男人是月亮的丈夫”,这种传统的对男性女性不同的理解,源于对人性自然力的保持和对不可摧毁的宇宙力量的接触的渴望。在当地的一些仪式上,男性和女性都非常极端“开放”地表现自己,把最原始的本性表现出来,阿布拉莫维奇因此深受启发。在艺术上,阿布拉莫维奇对欲望的力量比对性别的力量或是性别角色下的

3、焦虑更感兴趣。她说:“在我们的现实文化观念里,欲望的精神性被剥夺了,我们给欲望的定义是卑贱的、下流的和平庸的。我想做的只是建议人们把对欲望的观念往后推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传统文化根源对欲望的理解和认识。”为了推崇自己的想法,她大胆利用自己的身体,冲破了身体的公共领域和个体领域的界限,同时也冲破了身体的生理和精神潜在界限。在阿布拉莫维奇职业生涯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著名的 1974 年节奏 0中,她首次尝试现场互动,事先签订协议将自己麻2023 年 14 期 83新实践醉 6 个小时,并在现场摆放了包括枪、菜刀、鞭子等 72 种危险道具,在这段时间里观众可以任选这些道具,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4、,并且阿布拉莫维奇不做任何反击,最开始人们无疑是小心翼翼的,直到后来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使这场行为艺术表演变了味道。这次险些丧命的表演是残酷的,但她的深层创作目的只是希望通过艺术手段发现一种能够使人保持更自由的状态的方法欲望应该是在文化领域里面的。二、平等的女性情怀在西方社会,男女两性的地位比起中国更是相差悬殊,卢梭就是一个轻视女性的人,他认为:女人要取悦男人,要贡献给男人,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男人,要安慰劝阻男人,使男人生活甜蜜且愉悦。除此以外,还有叔本华、尼采、康德等人,都发表过对女性主义不公正的观点,甚至带有严重的性别歧视,这些或许来源于西方文化的影响。

5、但在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合作的行为艺术作品AAA-AAA中,他们面对面跪坐在地上,距离很近地对着对方大声尖叫,甚至都快碰着彼此的嘴。在 1978 年的呼吸中,两人嘴对嘴拼命地呼吸着对方的空气,好像要把对方身体里的空气全部吸走,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两个作品都看似是性别对立却巧妙地形成一种制衡。后来她说:“我认为女人手中拥有很强的精力和能量,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三、悲伤的女性情怀阿布拉莫维奇的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缺失的亲情一直让她觉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哪怕后面第一次成家了以后也依旧填补不了内心的空白,对情感的寻觅一直延续到遇到与她同月同日出生的“雌雄共体”的乌雷身上,童年深受创伤的两人都被对

6、方深深地吸引着。阿布拉莫维奇曾说:“艺术家要避免爱上另一个艺术家。”而当遇到真爱时,她自己却没能做到,也许这早就为他们的故事注定了一个悲伤的结局。12 年的相处,爱情的火花让他们的艺术成就再攀新的高峰,蔓延出无限的灵感;但爱情的不断碰撞也最终导致了他们感情的破裂。在相爱时,他们原本计划在长城上以一场婚礼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从此共度余生,但事与愿违,最终长城成为两人分手的见证,成为记忆深处一个悲伤的回忆。“很多人一直认为两人在走长城的时候还是恋人关系,是在这期间乌雷出轨才导致了最终的分手。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开始徒步之前他们的关系就已经破裂,两个人总是在疯狂地争吵。但为了艺术,他们还是决定要去完成

7、这件事。”乌雷基金会总监哈娜后来说道。在这个作品中,乌雷代表“火”,从中国西部戈壁沙漠的嘉峪关出发,沿长城自西向东走;而阿布拉莫维奇则代表“水”,从位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沿长城自东向西走,总计行程超过 5000 公里,90 天后,两人最后在位于山西省的二郎山会合,没有过多的言语,两人的眼睛都牢牢地黏在对方身上,然后紧紧相拥。在感受男人温热的怀抱之际,阿布拉莫维奇如水般无声地流泪,泪洒长城,整个长城充满了她的悲伤。情人,长城徒步完成后,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挥手告别,这段旷世恋情就此落下帷幕。回首过往,现在看来,也许她寻觅对父亲的情感寄托本身也是这个悲伤故事的源头。四、清醒热烈的女性情怀在与乌雷

8、相爱时,阿布拉莫维奇怀孕了,她嘴上说着“我就是纯粹的艺术家,不可能把我对成为艺术家的热情分给一个孩子”,其实 文学艺术周刊84新实践内心清醒地知道,不只是因为艺术事业,也是因为自己完全没有心情对孩子负责,还是因为乌雷她无法信任这个花心的并曾经离开自己和儿子的男人会和她一起抚养孩子。但显然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在 1988 年,相爱 12 年的两人因为总是疯狂争吵以及乌雷的出轨分手了,从此 22 年不见,直到 2010 年。2010 年,“艺术家在现场”活动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两个半月,在这漫长的716小时中,阿布拉莫维奇一动不动,眼神空洞地注视着桌子另一边的访客,像雕塑一般接受了

9、与 1500 个陌生人对视的挑战,既有普通大众,也有一些名人,大多数人跟她对视不到 10 秒,就崩溃而哭,有的超不过 20 秒,就因各种情绪而潸然泪下,后来人们干脆建了网站,名为“阿布拉莫维奇令我落泪”,但没有一个人能撼动雕塑般的阿布拉莫维奇。直到乌雷的出现使整个作品上升到超出艺术的层面。在妻子莉娜的带领下,乌雷来到了活动现场,与阿布拉莫维奇进行一分钟的对视。当乌雷在对面坐下时,阿布拉莫维奇无神的眼睛中第一次明显地出现了惊讶与惊喜,还伴着其他复杂的情绪,紧跟着身体忍不住地颤抖,眼泪不自觉地夺眶而出。时隔 22 年未见,相比于乌雷的隐忍,阿布拉莫维奇更为热烈直接,在反应片刻后,阿布拉莫维奇做出了

10、整个活动中唯一一个动作隔着一张木桌,向乌雷伸出了双手,乌雷在反应过来后也握住了她的手。两人双手紧紧相握,十指相扣,视线都离不开彼此,相视而笑,眼眶中都饱含泪水,为久别重逢后见到故人、回想起曾经的美好而流泪,为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而流泪。后来阿布拉莫维奇告诉乌雷:“这是我第一次做作品时打破规定,因为你不是随便的一个过客,你曾经就是我的生命。”在分开的 22 年中,曾经亲密无间、同生共死的恋人再也没有见面,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对于乌雷来说可能这段故事已经放下了,但是对于阿布拉莫维奇来说当她爱的时候就是百分之百的爱,恨的时候就百分之百都是恨。早在 2015 年,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为了作品版权问题闹上法庭

11、。在法庭上,乌雷主动和阿布拉莫维奇打招呼,但阿布拉莫维奇完全不理他。而时隔 22 年的久别重逢,也宣告着阿布拉莫维奇的释怀,两人正式宣告和解。而这次和解也几乎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最轰动的艺术盛事。阿布拉莫维奇作为最先伸出手的一方,最后先收手的也是她,拿得起也放得下,似乎在最后告别,告诉自己结束了,坚毅又感性。如果有一天久别重逢,那便是另一个开始,此后爱情破灭的丑陋已经被阿布拉莫维奇抛到身后,她又继续投入新的艺术创造中。五、自我保护的女性情怀在童年生活中,阿布拉莫维奇受到压抑式教育,甚至经常挨打,由于经常被忙于革命的父母所忽视,她从小个性敏感而脆弱。家庭给她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她形成了一

12、种潜在的自我保护机制。早些年,在阿布拉莫维奇父亲离开后,她与母亲不断作对的时期,她把自己的工作室当作一个堡垒,甚至为了抵御母亲的到来,在墙上涂上了脏兮兮的棕色鞋油,很显然最后她这种可笑的做法成功保护了自己。阿布拉莫维奇曾经的合作伙伴乌雷后来回忆:“当我受伤的时候,我就像一只猫,会默默地缩回去。但对阿布拉莫维奇而言,爱破碎之后,就变成了恨。”但这种方式又何尝不是通过恨降低对爱情受伤的麻木,是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呢?六、富有矛盾性的女性情怀在阿布拉莫维奇早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经历、战争的暴力、东正教信仰、东欧的社会局势等因素都对她的成长构成了一定的影响,从2023 年 14 期 85新实践而造就了阿

13、布拉莫维奇矛盾的女性情怀。关于自由与不自由的矛盾。与母亲的关系一直是阿布拉莫维奇不能挣脱的心结,并长期伴随其艺术生涯。从小受到母亲严苛与专制管教的阿布拉莫维奇,一直有一颗迫切逃离的心,于是在她还是上学的年纪便慢慢通过各种方式远离自己的母亲,追逐心中的自由。但造化弄人,此时享受艺术和生活独立的阿布拉莫维奇还是逃离失败了,因为她收到了一个来自她专制母亲的消息她的母亲丹妮卡为她的女儿离家太久而感到焦虑,于是以自己的职权为阿布拉莫维奇在诺维萨德艺术学院谋了一份助理教授的职务。一边是内心强烈渴望自由,一边是母亲的专制管教,年轻的阿布拉莫维奇始终被动地在自由与不自由的边界上不断徘徊,最终却还是短暂地屈从了

14、母亲。母亲甚至要求在她成名之后做表演的时间也要严格服从自己军事化的管理要求,必须在晚上 10 点前结束。这些带有某种精神压抑性的烙印或多或少地融入了阿布拉莫维奇日后的创作当中,正像她所说的:“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因而,寻求身心极限状态下的自我解放和某种自由一度成为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创作的内在线索之一。渐渐地,阿布拉莫维奇重新偏向了自由的那一边。直到后来,母亲的去世使她完全走向了自由。关于直面与逃避的矛盾。阿布拉莫维奇对血这种纯粹的鲜红色一直有着异常的恐惧,这种恐惧直接反映到阿布拉莫维奇与其他女子一样来例假时,在她还没被人告知这仅仅

15、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的时候,这种毫无理由且不停的流血使她觉得自己在死亡边缘游荡,而她的恐惧也一直持续下去。但巧妙的是,阿布拉莫维奇对血的恐惧却好像没有延续到她的艺术创作上,在阿布拉莫维奇早期的艺术创作中经常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来完成作品,这时的她又是一个大胆的女孩,早已将内心的恐惧抛之脑后了。关于坚毅与脆弱的矛盾。阿布拉莫维奇因环境因素,从小个性敏感而脆弱,这种脆弱常常反映在情绪上。但是当在别人身上看到这种脆弱的时候,她很难被这种脆弱吸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磨难的坚韧以及重获新生的力量感。阿布拉莫维奇这种坚韧的、不屈不挠的品质大大超越了内心的脆弱。一定程度上来说,她巧妙地将力量进行精神转换,从

16、而战胜了自己。正是阿布拉莫维奇这种富有矛盾性的人格,给她的女性情怀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七、淡然的女性情怀在深度了解阿布拉莫维奇之后,总会忍不住被她看淡生死的情怀所深深吸引。她的艺术创作总是在不断挑战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把自己不断地往死亡的边缘上推,如节奏系列,她把自己的身体推向意志的力量和无意识的领域来使自己完成这一系列作品。当阿布拉莫维奇每次觉得自己快要死掉的时候,总是会对自己说:“罢了,不过是死。又怎么样呢?”阿布拉莫维奇还是个体面的女人,她甚至还提早立下了遗嘱,安排好了她未来追悼会上的一切,她说追悼会要成为一个既庆祝生又庆祝死的结合。这些足以见得阿布拉莫维奇对死亡的看法远远超过其他人。阿布拉莫维奇将自己与艺术融为一体,站在了那个时代行为艺术家的高峰,她无疑是伟大的,但同时她也是痛苦的、自由的、孤独的。阿布拉莫维奇创作了很多作品,她以女性视角观察世界的看法始终紧密地融入她的作品中,值得我们大家细细品味。作者简介 阮丽君,女,汉族,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本科在读,工艺美术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