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688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杨凡弓张荣军*【摘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力奋进的重大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开创性地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薪新的时代命题,既是对我党百年成功实践的科学经验总结,也是我党在新的征程中继续铸就辉煌的重要遵循。在此重大历史关头,从学理上分析二者为何能结合、为何要结合、怎样结合对我们奋进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在重大历史节点上总结党的历史、汲取历史智慧,是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2、百年华诞的盛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时代高度,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先后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了深刻理解并把握这一重大命题,本文试图探二者为何能结合、为何要结合、怎样结合对我们奋进新征程具有重大时代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 2 ZDA036)的阶

3、段性研究成果;贵州省社科联重点项目“用传统文化推动农村乡村文明实现路径研究”(GZLCZB-2022-2-7-15)的阶段性成果。*杨凡,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张荣军,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贵州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6 7 页。32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人民热烈欢迎,并

4、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从学理上看,二者能够相结合的原因包括:志同道合的社会理想、兼容并包的理论特质及心系人民的立场站位。(一)志同道合的社会理想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除了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外,还在于它们有志同道合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理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生活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马克思目睹了资本主义蕴藏的巨大生产力,也洞悉到资本的劣根性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无法调和,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

5、主义终结的结论,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为人民谱写美好生活的奋斗史,在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长期求索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大同的优秀文化传统,比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知,二者都旨在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社会理想上的不谋而合,就为二者相结合定下了基调。(二)兼容并包的理论特质兼容并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有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为二者相结合提供了条件。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

6、本的观点,实践的开放性、发展的与时俱进性内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是随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凡是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的企图都与其本质相违背,如果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化的现存公式来对待,那它将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此外,辩证的观点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兼容并包性,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辩证否定正是要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完善的东西。兼容并包性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传承有序,是因为中华民族在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中涵养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等理念都是

7、这方面的明证。总之,二者都表达了一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的包容性诉求,这就为二者相结合提供了条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外文出版社,2 0 2 0,第1 2 0 页。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4 2 2 页。?孔子:论语,岳麓书社,2 0 1 8,第2 0 7 页。3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三)心系人民的立场站位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早在中学时期,马克思就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

8、、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还从物质生产出发,窥探了“现实的个人”是全部人类历史活动的首要前提,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人,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从而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全部社会历史活动的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是全部社会发展成果的享用者。因此,为全人类谋解放、为全人类谋利益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主旨。鲜明的人民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固有属性,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始终秉持民本的传统,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由此可知,二者都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

9、中的主体性地位,在人民立场站位上的相融相通,就为二者相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要结合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诞生于西方,中华优秀传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实现二者相结合是各自理论本身在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上来说,实现二者相结合是被我国百年辉煌实践证明了的伟大创新创造,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一)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鸦片战争后,在中华民族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给处于危难之际的旧中国送来了指引前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百

10、年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为了让经中国百年成功实践检验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在我国广衰的土地上向下扎根、彰显真理伟力,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完成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是因为,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人民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中华人民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能为马克思主义在我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0 卷,人民出版社,1 9 8 2,第7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2 8 7 页。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11、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1 3 页。34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国的传播发展提供丰厚的文化养分。也即,只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本土的文化载体,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发展才能达到日用而不觉、久久为功的效果,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受阶级性、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随时代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点,又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结合起来。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各家各派思想文化的精髓,并不总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这就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12、对之进行挖掘提炼。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代代守护之又要使之与时俱进、因时而新。也就是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像保护历史文物那样原封不动,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时俱进地赋予其以新的蓬勃生命力。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还需要处理好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能在闭门造车、故步自封中获得实现,应以宽阔胸怀积极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对之进行辩证取舍,从而做到既吸收外来文化又不全盘拿来。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唯有实现二者相结合,

13、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不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文化新样态。(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具体实际层面及文化传统层面相结合的统一过程。回眸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党内存在的将马克思主义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倾向,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其中,强调“我国的具体特点”与“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就映射出马克思主义既要实现同中国具体实际层面

14、的结合,也要实现同中国文化传统层面的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在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互动中,始终把两个结合放在重要位置。例如,邓小平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沃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1,第5 3 4 页。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3,第3 页。3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的学理分析土、精神命脉、丰富滋养、突出优势等多重维度,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

15、,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强调党的治国理政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库中汲取丰厚滋养。回顾党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就是持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程,这一历程深刻地阐释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 周年的盛会上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既说明了我们过去奋斗的主旨,也指明了我们在新征程中继续奋斗的前进方向。基于此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二者相结合,就是

16、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大局的。民族的复兴既是物质复兴亦是文化复兴,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的深层根源。例如,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论断阐明了文化自信对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而文化自信的基础就是对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风霜而不垮、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就是因为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注人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由此,实现二者的结合,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把握时代脉搏、研判发展大势,不断为我国的

17、优秀传统文化注人新的时代气息,从而在二者相结合中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达到以文化自信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美与共的社会理想、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民为邦本的治国之道等,都能为我们民族的复兴注人鲜活的文化养分。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两个理论内容的简单叠加,更不是要以谁取代谁,而是要实现二者互有所助、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回答好二者以何种方式结合、结合成什么样,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实现二者的结合,根本性的问题是要弄清二者的结合要坚持什么方向、要以什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 0 2 1,第3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外文出版社,2 0 2 0,第3 2 页。36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么为指导思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乎我们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自马克思主义传人我国来,我国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式发展。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兴党强国的根本指

19、南,那么,毫无疑问也应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根本指南。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实现二者的结合,应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或其他什么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原因所在。(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不能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我们民族乘风破浪向前发展的精神根脉,是我们民族在世界文化浪潮的激荡中屹立不倒的坚实基础。推

20、动二者的结合,应立足这一深厚根基而不能动摇。不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不能动摇,并不是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是要对其进行具有时代性的阐释,使其与现代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而这本身又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包括回应一系列的问题:二者到底有多少内容相契合、如何挖掘提炼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行之有效地实现二者的结合等。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随时代发展进发出蓬勃生命力。首先,这就要求培养既能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精通传统文化知识的人才。其次,要善于通过讲传统故事、引传统俗语谚语等人民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如毛泽

21、东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来表达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最后,需要引经据典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习近平总书记援引汉书中的“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及贞观政要中的“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来表达廉洁政治及忧患意识对政党的重要作用。总之,只有在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厚根基毫不动摇的基础上,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为其注人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结合才有扎实的文化土壤。(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动摇如前所述,二者能够相结合是因为在社会理想、理论特质及立场站位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但这并不表示二者会自行结合,能不能结合、能怎样结合,就需要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 0 1 7,第3 3 页。习近平谈

22、治国理政第3 卷,外文出版社,2 0 2 0,第3 2 页。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分析把方向、观大局的领导核心,而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因为“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坚持二者相结合,就应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此外,之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还因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辩证取舍,坚持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最后,之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特定时代主题调整二者相结合的策略。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反映革命主题与人民诉求,中国共产党在二

23、者的结合中建立的就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根据建设主题适时调整文化战略,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和“两手都要抓”的文化策略。进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科学阐释,强调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既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也对传统文化有着礼敬的科学态度,是推进二者相结合的领导核心力量。(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不能变中国共产党恢宏壮阔的百年创业史就是为实现我们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的

24、求索史。具体而言,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分别为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及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百年来,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可以说,党百年来创新创造的理论成果,都是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在不同阶段的深刻把握中应运而生的。脱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实践基地,党的理论创新创造将失去动力之源。因此,在新的征程中实现二者相结合,也应紧紧围绕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而展开,特别是要应对

25、当今时代的各种挑战,例如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也是检验二者相结合是否有效的直接标准。所以,为实现二者相结合,就必须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生动的实践基地作为二者相结合的策源地,推进理论创新以回答时代问题。汤志华、谢石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重大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 0 2 1 年第1 期。38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26、 Marxist BasicPrinciples an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Yang FanZhang RongjunAbstract:A major historical node in two centuries of striving for goals,GeneralSecretary Xi Jinping summarizes historical experience,draws on historical wisdom andcreatively emphasizes tha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27、 Marxism should be combined with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new era proposition is not only a summary of thescientific experience of our Partys success over the past century,but also an importantfollow for our Party to continue to mak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the new journey.At this

28、important historical momen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oretically why the twocan be combined,why they should be combined,and how they should be combined for ournew journey.Key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Chinese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inicization of Marxism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