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22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6社会科学2023年第7 期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任远摘要:人口发展战略是针对人口总量、结构、空间分布和人口素质相关事务的总体谋划,是对人口变动和国家发展的宏观规划。长期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开展大国治理的重要经验。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对于国家中长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非常重要。2 1世纪以来,针对人口变动和国家宏观发展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内容丰富,党和国家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和实践。在当前时期,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的新形势,构建完善的人口发展战略体系框架,从

2、而促进人口和发展的协调,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还需要创造条件发挥人口变动过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缓解其消极作用,并在人口变动过程中探索国家未来发展的道路。关键词:人口发展战略;人口变动;国家发展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7-5 8 3 3(2 0 2 3)0 7-0 13 6-0 9作者简介:任远,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人口发展战略是针对人口总量、结构、空间分布和人口素质相关事务的总体谋划,是对人口变动和国家发展的宏观规划。顾宝昌和穆光宗提出,人口发展战略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合理人口分布、开发人口资源“五位一

3、体”的内容,他们认为人口发展战略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内所设计和实施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人口大战略。周学馨认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于协调未来人口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人口是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枢纽性的因素,所以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实施良好的人口发展战略,对于引导国家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了推进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本文首先简要梳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的历史。其次,本文思考如何“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在本文系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新

4、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E00026)的阶段性成果。顾宝昌、穆光宗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人口研究1994年第5期顾宝昌、穆光宗: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人口研究19 9 4年第5 期。周学馨:论新时期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人口与计划生育2 0 0 4年第7 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49 页。137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社会科学2023年第7 期当前时期需要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的新形势,构建完善的人口发展战略体系框架,从而促进人口

5、和发展的协调,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最后,本文探讨如何在人口变动过程中,根据人口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探寻国家未来发展的道路。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针对人口变动深化和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并指导国家人口发展工作,以及在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长期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开展大国治理的重要经验。人口发展战略通过党的全面领导和一个有为的政府得到实施,构成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20世纪8 0 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口发展战略的意义。2 1世纪初,基于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首要人口问题的判断,党和国家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6、的任务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2 0 0 0 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 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实践,形成了更加综合的工作视野。在2 0 0 4年中央人口资源和环境座谈会召开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此为基础,在2 0 0 6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7、”。2 0 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 0 16 年,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 0 16 一2030年)出台,提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努力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分布上确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人口发展战略思想不断深化,具体规划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包括“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

8、强国战略”“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重大决断。2 0 2 3 年5 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可以说,人口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被充分认识,其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口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开展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此,学界长期投人,致力于有所突破和有所贡献。2 1世纪以来一些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包括:2 0 0 4一2 0 0 6 年由国家组织开展,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为组长,包括

9、10 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 0 0 多位专家参与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人口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田雪原提出加强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的人口发展战略,他在著作大国之路:2 1世纪中国人口与发展宏观中提出人口发展战略的“三步走”设想。按照其当时提出的设想,我国目前马上将进入人口总量出现减少的“第三步”,需要考虑全方位的适度人口建设。胡鞍钢在“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 0 0 0 一2 0 5 0)”中提出,通过人口发展战略统筹人口数量、结构和质量,并进一步统筹人口、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

10、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 年,第49、3 3、3 2 页。新华社: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s:/ 0 0 7 年。3田雪原:发展观的转变与人口发展战略,学术探索2 0 0 5 年第5 期。田雪原:大国之路:2 1世纪中国人口与发展宏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6 年。5138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社会科学2023年第7 期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他也提出了中长期人口发展目标的“三步走”,按照其构想,我国在2020年应进人人口数量稳定的“第三步”。现在看起来,我国人口将出

11、现长期性的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数量稳定的“第三步”并不会出现。对人口变动开展科学研究,把握人口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有利于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2 1世纪以来,针对人口变动和国家发展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宏观主题:第一,人口发展态势和人口格局变化的研究。2 1世纪以来,中国进人低生育率背景下的“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未来面临的人口发展态势和人口格局的巨大变化,构成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加以调整的宏观人口背景。李建民是国内较早提出中国进人“后人口转变”时期的学者之一。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不定期地提供各国人口预测数据,在最近的2 0 2 2 年度报告中,他们提供了我国从当前到2 0

12、5 0、2 10 0 年的人口总量、老龄化发展等主要人口指标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的中方案,我国人口在2 0 5 0 年将下降到13 亿左右,2 10 0 年下降到7.8 8 亿,这一方案成为学界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态势进行判断较为普遍引用的数据来源。在2 0 0 6 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研究者推算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 0 3 3 年达到峰值15 亿左右,然后下降,目前看来当时所估算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总量显得偏高了。人口学界对于中国人口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状况的评估,以及对未来人口态势的动态预测开展着长期性、积累性的研究,近年来的人口预测研究包括翟振武、王广州等所开展的工作,陈卫、

13、王金营和原新等研究团队利用七普数据对人口变动的未来预测研究。我国人口未来变动将进人一个新的发展形态,有学者将其称为“人口新常态”。近年来学界对未来人口变动的“人口负增长”也开展了较多研究。第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研究。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或者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被认为是人口发展的国家战略。翟振武、李建民、穆光宗等较早地讨论“人口均衡发展”,他们将人口均衡发展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各要素变化之间的平衡及其与外部关系的协调,并使人口的再生产、质量、结构和分布等实现更高级的均衡状态。李建民等提出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的目标是适度的人口规模、优良的人口素质、优化的人口结构、合理的人口分布,我国的人口

14、发展战略应该从非均衡型的人口发展战略变为均衡型的人口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要通过实施适度鼓励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来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8第三,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人口红利”假说被广泛地用来解释东亚国家的经济奇迹,也常被用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人2 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和比重下降,与此相关联,人口的社会抚养系数从逐年下降转为上升,这些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带来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挑战。“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观点最初由梅森(AndrewMason)等提出,强调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过程的人口

15、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仍然会带来积极因素,这一观点在对我国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中也有胡鞍钢: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 0 0 0 一2 0 5 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7 年第5 期。任远:中国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战略转型,南京社会科学2 0 17 年第1期。李建民:后人口转变论,人口研究2 0 0 0 年第4期。翟振武等:2 0 15 一2 10 0 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人口研究2 0 17 年第4期;王广州、王军:中国人口发展的4新形势与新变化研究,社会发展研究2 0 19 年第4期。翟振武:人口新常态与人口政策,攀登2 0 15 年第6 期;李建民:

16、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人口研究52015年第1期。翟振武、杨凡:解决人口问题本质上是追求人口均衡发展,人口研究2 0 10 年第3 期;李建民:论人口均衡发展的概念与要义,人口研究2 0 10 年第3 期;穆光宗:人口优化论: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口研究2 0 10年第3 期。李建民、周保民:中国人口与发展关系的新格局和战略应对,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3 年第6 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识人口基本演变规律,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管理世界2 0 2 2 年第1期。李建民: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人口研究2 0 15 年第1期。Andrew Ma

17、son,Ronald Lee,“Reform and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Elde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apturing the SecondDemographic Dividend,Genus,Vol.62,No.2,2004,pp.11-35.1392023年第7 期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社会科学所应用。穆光宗曾提出“广义人口红利”,提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来收获人口的转变红利、投资红利、转移红利和转型红利。蔡防提出,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乃至消失后,仍然可以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避免“人口负债”需要通过

18、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都阳等提出通过户籍改革来进一步收获人口红利,延续中国经济奇迹。任远提出,国家发展需要从重视劳动力数量开发利用和汲取人口红利的发展战略,过渡到通过教育和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创造出“新人口红利”。第四,低生育率和生育支持政策的研究。生育水平是影响人口长期变动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监测和判断人口生育水平、调整生育政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础。如果说计划生育制度在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中发挥了人口发展战略的作用,那么在生育率

19、转变完成以后,如何进行生育政策调整成为人口发展战略首先面对,也是学界讨论相对较为充分的内容。最近十年来,我国生育水平仍然在继续下降,特别是一孩生育率继续下降。靳永爱和吴帆等曾经相对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不会进人“低生育率陷”,但是七普数据结果表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3,这加重了学界对我国实际上有可能已经进人“低生育率陷阱”的忧虑。在2 0 10 一2 0 2 0 年间,无论是“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可以三孩”,还是适度鼓励生育、呼吁自主生育、服务与支持生育等,实施更加宽松的生育政策已经成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强调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生育配套政策,促进性别平等和家庭发展

20、被广泛提倡。第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被广泛讨论。有研究者认为人口老龄化虽然造成抚养系数上升,但是推动人力资本投人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中立的。也有学者强调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人口老龄化总体上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如汪伟等认为,人口老龄化会促使人们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因此有利于经济增长。在2 1世纪初,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的挑战,实施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生产性老龄化等发展战略,加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统筹治理得到学界较多关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被确立为国家战略,进一步

21、推动了学界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随着新兴技术发展,智能科技应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的工具。一些学者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加强综合治理和整体治理,要积极探索相应的中国道路、提出中国方案。穆光宗: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8 年第3 期。蔡防: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2 0 10 年第4期。3都阳、蔡、屈小博、程杰:延续中国奇迹:从户籍制度改革中收获红利,经济研究2 0 14年第8 期。任远:中国人口格局的转变和新人口发展战略的构造,学海2 0 16 年第1期。4靳永爱: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事实与启示,人口研究2 0 14年

22、第1期;吴帆:欧洲家庭政策与生育率变化:兼论中国低生育率陷的风险2 0 16 年第1期。6原新: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人口学刊2 0 16 年第5 期;原新:论优化生育政策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 年第4期;吕红平:我国生育政策:变化估计与未来调整,人口与社会2 0 15 年第4期;任远:低生育率社会的家庭制度建设,探索与争鸣2 0 2 1年第1期;任远:当前生育政策继续变革和调整完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广州大学学报2 0 2 2 年第4期。计迎春、郑真真: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低生育率,中国社会科学2 0

23、 18 年第8 期;宋健、阿里米热阿里木: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人口研究2 0 2 1年第4期。Ronald Lee,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 for China,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Vol.3,No.3,2020,pp.189-217.汪伟、姜振茂: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综述,中国人口科学2 0 16 年第3 期。左学金: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养老保障:挑战与政策选择,中国人口科学2 0 0 1年第3 期;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

24、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人口研究2 0 0 2 年第6 期;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1年第5 期。任远:智慧老龄社会的构建,晋阳学刊2 0 2 2 年第2 期。胡湛、彭希哲: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治理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 0 18 年第12 期;胡湛、彭希哲,吴玉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9 期;杜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人口研究2022年第6 期。140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社会科学2023年第7 期第六,人口迁移流动和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在人

25、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背景下,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已经成为人口变动中最突出的人口过程。2 0 10 年以来,我国迁移流动人口的规模在继续增长,以省内迁移为主、乡城迁移为主、向东部地区流动为主的态势保持稳定,省际迁移有所减少。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体系结构发生调整,在2 1世纪以来表现出人口空间聚落更加集聚的特点,特大城市增长的速度更快。陆铭等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加强城市体系的集聚性,加快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构成大迁移时代的突出任务,杨菊华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人包括经济上整合、行为上适应、文化上接纳和身份上认同。随着迁移流动人口日益表现出家庭化迁居的特点,任远提出,应该重

26、视迁移流动过程对家庭分离,家庭过程和家庭化迁居的影响,需要重视迁移过程中的家庭福利,重视迁移政策改革和流动人口生活福社的相关社会政策。上述关于我国人口变动和国家发展研究的简单勾勒,提供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较为宏观的知识框架。总之,如果说从2 0 世纪7 0 年代到2 1世纪初,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降低生育率和推动人口转变,那么在进人“后人口转变”时期后,人口发展战略的重心和内容正在发生调整。人口数量的问题仍然存在,而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需要相对更加重视对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素质问题等综合人口事务开展总体谋划。应该看到,人口发展战略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

27、系和系统的工作框架,需要进一步地深化研究,思考和探索优化国家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组成部分,构成人类社会基础性的要素。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战略,需要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平衡关系,考虑人口状况变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从而基于对人口发展动态过程和综合人口事务的把握,促进人口和发展的协调进步,促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本身的不断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重心和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向现代人口再生产方式的人口转变,人口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人口现象。比如,我国已经开始了人口总

28、量的长期负增长,人口结构正面临快速的老龄化,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和比重在下降,人口迁移流动进一步加剧,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人口增减分化,人口城镇化过程在继续发展,等等。因此,积极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的新形势以推动国家发展,需要提升战略思维,丰富人口发展战略的内容,调整综合的人口政策,确保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对人口发展的干预和调节在人口发展战略的实践中,我国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对人口再生产过程和人口状况进行干预和调节。典型的例子是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努力降低生育率和实施人口总量控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

29、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对人口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和引导实现人口合理分布,等等。对人口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宏观决策,反映出对科学理性的追求,这对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维持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具有意义。但值得指出的是,过度强调这种干预和调节,也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周皓:中国人口流动模式的稳定性及启示: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的思考,中国人口科学2 0 2 1年第3 期;王桂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变化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 0 2 2 年第3 期。孙斌栋、金晓溪、林杰:走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格局:19 5 2 年以来中国城市规模分

30、布演化与影响因素,地理研究2 0 19 年第1期;孙斌栋、王言言等: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形态和演化与城市增长模式:基于Zipf定律与Gibrat定律的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 0 2 2 年第3 期。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世界经济2 0 11年第6 期。3杨菊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人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人口与经济2 0 10 年第2 期。任远:家庭为中心的迁移及提高迁移者家庭福利的政策分析,社会科学2 0 2 0 年第9 期。141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三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社会科学2023年第7 期方面。其局限性在于,这种干预和

31、调节,很可能将“人口”作为一个“对象化的物”,而非“主体性的人”。人口在某些时候被认为显得过多,从而需要相应地减少;或者在某些时候被认为过少,从而需要对生育进行鼓励;作为人类社会基本要素所呈现状态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也有的时候被认为是不利的或者不合理的,因此需要优化人口结构或者合理化人口分布。这样的想法基于理性主义,反映出人类的努力,在具体的历史时期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将人口完全作为国家理性干预和调节的对象,却往往会忽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人类行为在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实施人口发展战略时,对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开展干预和调节,需要充分的审慎。国家人口发展的目标本身是否科学合理,需要加以酌

32、。如果“科学规划”本身不能“科学”,以此来干预人口行为和人口过程,其效果是值得商榷的。例如关于适度人口的讨论,我们都知道,针对不同的目标,适度人口的水平实际上并不一致。即使对于同样的目标,以什么样的标准作为“理想”也完全不同。例如,按照美国的土地和住房利用和按照日本的土地和住房利用,采取不同的标准作为尺子,对一个国家人口规划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更不用说考虑能源、环境、经济、国家实力等等综合的变量开展的适度人口评价。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充分的审慎,也在于人口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对于人口状况和变动是否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没有形成共识,对其主观性地开展干预和调节则是有风险的。例

33、如,人口负增长是否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是否不利于经济增长,还需要综合的判断和在一定条件下加以判断。当我们简单地认为人口过多会影响发展,或者人口过少会影响发展,并轻率地对人口发展进行干预,可能会产生出一些连带性的后果。特别是,人口变动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也正是因为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整体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对人口发展的干预和调节,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系统对人口发展的复杂影响。如果忽视了对人口发展规律的系统性把握,单纯对人口过程实施控制,可能未必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例如,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低生育率的挑战,如果不解决低生育率的根本原因和系统性的结构因素,只是进行

34、生育政策的调整,实际上并不一定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不仅要有科学的审慎,也需要系统性的决策。(二)对人口发展的应对和适应基于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复杂联系,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一方面需要探讨对人口状况和变动进行干预和调节,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人口状况和变动加以应对和适应,促进人口与发展系统的整体调整。当前,我国人口变动正面临一些新的人口形势,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更需要积极应对人口变动,进行总体谋划,构建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战略体系框架。这包括以下若干主要的战略实践:第一,在人口长期负增长格局下的发展战略决策。虽然对我国2 1世纪

35、末的人口总量将达到多少仍然有不同的判断,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已经转向持续性的人口负增长。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人口会经历一个15 0 年的变动周期,从19 49 年到当前这接近7 5 年的时间中,人口发展经历了人口持续增长和增长放缓;而在未来的7 5 年左右时间中,将出现持续的人口减少。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期和中期不管采取什么政策,人口生育率都不会很快提高,我国存在进人“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需要服务和支持生育,增强家庭发展能力,重塑生育的价值和文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第二,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的发展战略决策。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年龄结构变动。人口死

36、亡率继续下降和预期寿命继续提高,包括在19 6 2 一19 7 5 年人口出生高峰推移的影响,使我国将在2 0 3 5 年以前出现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情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并将继续进人深度老龄社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口变动客观规律。所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并不是1422023年第7 期社会科学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要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而是需要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建设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已经出现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在下降,进一步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这需要加

37、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人口迁移流动和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战略决策。国家发展已经进人“流迁中国”的时代,迁移流动已经成为人口变动中最突出的人口过程。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如迁移流动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北人南迁”的趋势有所加强,向东部地区的省际迁移率减弱,中西部地区的省内人口迁移率提高,以及从东部地区的回流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有显著增长,劳动力迁移、家庭迁移、工程迁移、扶贫迁移、国际移民等问题更加突显,人口负增长和迁移转变叠加带来城镇化格局出现新趋势,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体系继续调整,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作用

38、进一步突出,特大城市治理面临挑战,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关注中国正在出现的迁移转变问题,研究如何支持人口迁移流动,优化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配置和劳动力配置,完善劳动力迁移流动体制,探索特大城市发展治理现代化,促进移民社会整合和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第四,人力资本投资和提升人口素质的发展战略决策。随着传统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国家人口发展需要从19 7 0 一2 0 0 0 年相对重视通过生育率控制汲取人口红利的时期,过渡到增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从而开发人力资本红利的时期。通过增强对教育、健康的投人,以及在人口迁移过程充分发挥人才和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人口结构变动对

39、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人口变动中构建“新人口红利”。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也要避免将人口作为一个“工具性的物”,而忽视了作为“目的性的人”。积极发挥发展系统中人口要素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是,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人口发展本身同时构成了发展的目的。生育意愿的实现和家庭发展能力的提高、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迁移流动对个人和家庭福利的积极作用、人口劳动参与和社会参与过程中人的发展能力提高,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等等,都表现出人民生活福证的增进。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人口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身构成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来说,

40、对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开展干预和调节,与在人口变动背景下的积极应对和适应是“一体之两面”。对人口进行干预和调节需要一定的审慎,除非人口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明显和严重的不协调,多数情况下,对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应对和适应。在国家人口格局发生显著变动的基本背景下,积极应对和适应人口发展,推动人口总量、结构、空间分布和人口素质等综合人口事务的宏观规划,应该成为当前时期不断优化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向。通过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确保人口再生产能保持在生产生活资料再生产能力的范围之内是必要的,通过实施人口发展战略为未来发展构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必要的。但是,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更为根本的目标,在于动员

41、人们的参与和行动,提高人民的生活福让,促进人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根本追求,在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因此,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的新形势,构建完善的人口发展战略体系框架。基于对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内在规律的把握,构造人口和发展的协调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努力为国家发展塑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在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人口状况的变动来调整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形态,提供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建设人人共享的社会,人类社会将在人口再生产过程的持续发展中展现出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人口发展应该致力于发挥“人的主体性”,努力满足“人的目的性”,这是以人为本发展的要求。同

42、时,这种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43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2023年第7 期社会科学三、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当前时期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决策,要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动的基本态势,在人口变动中调整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形态,探索适应人口变动的国家未来发展道路。我们要正确理解人口和发展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口变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人口变动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综合性影响。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方向,它在一些方面表现为积极的作用,在另一些方面表现为消极

43、的影响。同时,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在某种具体条件下,它会表现为积极的作用,在另外的具体条件下,则会表现为消极的作用。所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具体对策举措,是努力发挥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缓解其不利的影响;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来使人口变动能够转化为国家发展的积极因素,避免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的可能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在人口变动中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一)积极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中长期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直观地表现出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带来的客观挑战。例如,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和比重已经在下降,这不利于养老金账户的平衡,加剧了养老金支出和公共

44、财政支出的压力;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也在下降,未来的劳动力资源总量在萎缩;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3 以下,表现为极低的生育水平,有可能陷人人口发展的“低生育率陷阱”;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总量和比重上升,带来医疗开支和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增长,特别是老龄化过程中失能失智人口、认知障碍人口增加,以及老龄化过程中的疾病扩张带来更明显的社会压力;我国的人口总量会出现长期性的下降,会带来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更加明显,加剧城镇化过程中不同城市的发展分化,部分省份和城市的人口收缩现象将更加突出;同时,人口总量减少,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改变的情况下,会带来消费的减弱,并会带来社会的投资水平有所下降;在人口总量下降的

45、极端情况下,我国人口到2 10 0 年甚至会下降到6 亿一7 亿,虽然这是较小概率的事件,但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会对人口和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带来新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拥有更加积极的观念,人口变动对国家未来发展也同时表现出若干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长期低生育率内生地带动教育水平提高,人力资本相对于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实际上能够抵消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和就业人口下降的影响,因此按照劳动生产率折算的社会抚养系数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动过程中不一定会提高;人口总量的减少也会使人口对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的压力有所减少,人口对

46、土地的压力减少,促进农业集约化,也会减少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老龄化的提高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同时也会提高消费需求,带来一些新的消费机会,带动“银发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也会提高消费需求和带动就业创业活动,带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二)创造发挥人口发展积极影响的条件人口因素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有条件的,人口的总量、结构和空间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城市人口增长。在城市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人口增长就能够成为城市增长的重要人力资源,带动城市的繁荣,但是如果城市的公共服务配套条件和管理服务不足,人

47、口增长就会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城市病”。不是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发生影响,而是城市公共管理能力、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一种外在条件,使得人口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发展具有不同表现。因此,我们看到人口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城市,有的是繁荣发展的“胜利的城市”,有Guillaume Marois,Stuart Gietel-Basten,Wolfgang Lutz,“Chinas Low Fertility May Not Hinder Future Prosperity,PNAS,Vol.118,No.40,2021,pp.1-5.144责任编辑:薛立勇社会科学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在人口变动中探索国家发展道路2

48、023年第7 期的则由于公共管理不足和就业机会不足,表现出大量的城市问题。同理,我们不能片面关注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或者是消极影响,将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归因于人口的变动。而是需要考虑与人口相联系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形态的外部条件是否适应人口变动,这种外部条件的创造,将会发挥和限制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简单地被称为“人口红利”。正如Bloom所说,这种人口红利是一种潜在的人口红利,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人口红利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劳动适龄人口总量的增加构成的潜在人口红利,需要通过劳动力就业才能实现。同样,人口不断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新

49、人口红利”,也是一些潜在的人口红利,需要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变,才能使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与此相应,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的消极影响也是一种潜在的消极影响,其不利影响也主要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表现出来。当外在条件发生变化,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就会消失,或者会被抵消。例如,人口老龄化似乎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更多老年人(特别是健康的低龄老年人)愿意延迟退出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口老龄化的潜在不利影响得到抵消。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机器替代劳动力弥补劳动力熟练的减少,都能够创造条件减少人口负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动对发展的

50、不利影响,并继续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战略要对人口状况和动态趋势有准确判断,而适应和应对人口变动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构造出相应的具体条件,使人口变动潜在的积极作用变为现实,使潜在的不利影响得到缓解、抵消和消除。通过创造条件发挥人口发展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减少不利的影响,才能寻找到有效的国家发展道路。忽视人口变动对国家发展产生影响的具体条件,片面地理解人口变动对发展的影响,往往忽视了人口和发展的复杂、系统联系,这样的思路包含着一种将人口对发展作用“决定化”的理解。人口行为和人口过程受经济发展过程所决定,而人口对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次生”的作用。创造条件使人口对发展的积极作用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