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内在机制与可行路径*雷志松(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识“三大规律”、精神谱系、世界贡献、历史自觉、历史伟业的关系。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应明晰教育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关键词:大历史观;历史自信;价值意蕴;可行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0001-03大历史观是一种观察历史和社会的思维、视野和科学方法。历史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深刻
2、把握而持守并宣示的一种价值态度和实践自觉。大历史观与历史自信互为因果,青年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是增强历史自信的前提,增强历史自信是青年学生树立大历史观的应有之义。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1-2、历史教育特别是“四史”教育都有较充分的研究,已经构筑起颇为壮观的理论高地。但是,对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相应理论探讨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些成果,但主要属报纸或政论性杂志体会性、宣传性文章,尚缺少深度性的研究成果。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对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意蕴、问题研判和可行路径,还需增强系统研究。因此,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系统全面研
3、究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是当下亟待完成的工作。1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意蕴历史观正确与否,历史自信坚定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旨归,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学史增信、以信促行,使大历史观和历史自信植根于青年学生心灵深处,促进青年学生增强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斗争本领,树立对历史的自觉和自信,更有效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3,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立根铸魂,使青年学生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夯实新时
4、代青年群众基础,并在历史长河中讲好中国历史、在时代大潮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全球风云中坚定中国自信。从战略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使青年学生秉持“古今中西现实”三向思维禀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人民至上根本理念,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青年学生时逢新时代,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增强历史主动,应具有踔厉奋发的志气、骨气、底气。做到爱党爱国、明德立德、成长成才、奋发奋进,以坚定的历史自信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2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内在机制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坚持用唯物史观理解历史、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用历史
5、主动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4,注意处理好培育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识“三大规律”、精神谱系、世界贡献、历史自觉、历史伟业的关系。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与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自信相互依存。一方面,青年学生具有大历史观这一正确的*基金项目院2020 年度浙江省省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教办函 2021 195 号。作者简介院雷志松(1973),男,江西上饶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高校学术论坛1-历史认知是增强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包括:培育历史认知中实现历史自觉在实现历史自觉中把握历史主动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增强历史自信
6、。把握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的历史主线是增强历史自信的关键要义,增进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根本的历史认同是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自信是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的根本目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中,增强历史自信。只有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自信才能促进青年学生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使青年学生确信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注重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识“三大规律”。近代以
7、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最终坚定作出了“四个选择”,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四个选择”体现了大历史观,具有历史唯一性和历史进步性。“四个选择”的内在本质,也是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坚定历史自信与坚定“四个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历史自信作为一种基础性自信,对于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向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了解国情和党情,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从而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
8、和增强历史自信。深刻认识“三大规律”,“三大规律”共存于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之中,这使得大历史观走进历史深处,从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把握历史现象,使青年学生形成基于纵深视野的规律史观,牢牢把握新时代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正确方向。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包括对历史进程、历史成就、历史影响、历史经验、奋斗精神的高度自信。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自信来源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中国共产党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自信的深厚根基在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创造的历史实践、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精神谱系。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与历史规律、历史自觉、历史伟
9、业的逻辑进路。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来自正确的历史认知、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好历史现在和将来、主题主线和主流、自觉自信和主动、世界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进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历史自觉、开创历史伟业,树立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传承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增强初心使命的激励效应、彰显青春奋斗的磅礴伟力、练就为民造福的高强本领。3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问题研判自信对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意义非凡,有了自信才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类挑战交错叠加,我们应时刻警惕可以预
10、见乃至难以预见的风险,在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方面也要看到面临的一些挑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映射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呈现复杂性,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提出新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青年学生在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当引导青年学生从世界变化的大格局、中国发展的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坚持大历史观,始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内容更新率高等优点,全球化的网络空间使网络政治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景象,网络文化不仅是
11、文化问题,也是安全问题。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既要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对信息平台中教育资源及信息进行甄别、提炼和优化。青年学生群体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政治判断力还相对较弱,思想易被影响,面对不同社会思潮间的激烈碰撞极易造成历史观相对缺乏历史认同。青年学生求知欲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富有激情。但由于受到年龄和阅历等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从某个历史时段、某个文化碎片、一国一隅、细节片段、现象表象看问题,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不一定全面系统深刻。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比较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未能真正做到在把握历史大势和历史规律方面坚定理想信念、在牢固
12、树立大历史观方面增强历史自第一卷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thods教 育 方 法 研 究2-信、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方面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部分家长和教师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信仰培育的单维理念,重理论灌输、轻价值熏陶的单向方法,以及唯分数的评价导向。教师往往生硬地直接给出结论,未能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青年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教育教学的渗透力、感染力、吸引力不够,统领历史片段、历史细节和历史碎片的意识和能力也都还不够。家庭、学校和社会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合力以及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形成。其存在着有热度缺深
13、度、有共识难落实等现实问题,资政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青年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的意识和能力不够。4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可行路径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历史教育的时空视野与实践半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可以从明晰教育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等方面着力。明晰教育教学内容的契合点。青年学生所学的每一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虽然都有其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但都应从“历史事实”到“历史必然性”,在整体史视角讲懂“中国特色社
14、会主义为什么好”。在纵横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中,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以正史为依据,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快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重视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对青年学生历史观塑造的影响,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筑牢历史记忆,为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夯实基础5。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关注青年学生这一接受主体的特征和需求,同时教育主体自身首先应树立起大历史观和坚定历史自信,践行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共生的新理念。形成知识灌输与信仰培育相融合的新模式,引入知识考查与价值测量的评价机制,提升育人格局、拓宽育人视野。做好多元文化文明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打造
15、与之相适应的话语体系。注重从整体性视域和大历史观视角,善用“长焦镜头”避免简化叙史、善用“广角镜头”注重整体叙史。认识历史阶段性和连续性,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大历史观统领史料的运用,洞察史料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大趋势和大逻辑。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沉浸式体验教学法。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青年学生梳理历史的脉络,培养青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素质的各个维度,建立起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协同机制。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资源,发
16、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完善的人力支持体系。其中,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主渠道,要重视历史教科书建设和课堂教学。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贯穿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过程,贯穿学生学习知识、社会实践、后勤保障的各个环节。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抓住问题结合现实,用历史智慧分析解决学生的疑问,筑牢实践基础。做到理论武装与现实践履相统一、外在培育与自我形塑相结合、常态教育与节点强化相协调,搭建培育青年学生大历史观和增强历史自信的桥梁。参考文献:1 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艾四林,康沛竹.掌握科学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提高解决改革与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习近平历史观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8):20-25.3 高奇琦,段钢.对历史的自觉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J.求是,2013(01):57-59.4 韩震.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的哲学意蕴N.人民日报,2022-02-21(07).5 林文俊,陈一收.培塑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意蕴、原则与方法J.理论导刊,2022(07):9-14.高校学术论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