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07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0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60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吴静(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高职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人才培养程度及教

2、育教学质量会在整体层面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开展劳动教育,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指导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劳动能力,在后续的就业中也能具备劳动意识。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育人着眼点放在培养高职学生劳动能力方面,以期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以此开创我国劳动教育新态势1。一、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客观法则(一)劳动教育的文化法则劳动并非单纯的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务实品格2,通过变换思维与行为方式,创造精神财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新时代,高职教育应发挥出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体现出劳动教育的文化法则

3、。高职院校教育过程及学生后续就业都与劳动相关,要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理念培养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劳动中3,有助于我国独有的中华文明得以更好地延续,确保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更为深厚与广泛。但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学校教育更加关注文化课教育,对劳动教育却缺乏关注度,这种育人模式缺乏完整性,没有兼顾学生的文化教学及劳动教育,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毕业后面临就业,而接受劳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文化自信,弘扬劳动精神,能够使有较强劳动能力的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二)劳动教育的经济法则人之所以能够区分于动物,就在于人具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

4、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也是人类能够长久稳定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经济价值的主要方式。若人类失去劳动能力,基本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对学生劳动思想的引导,实现当前整体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在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进程当中,发挥劳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当前新时代历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更应明确自身的学习定位,高职是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学校,毕业后需要走入社会上各个工作岗位,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劳动品质,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体验和感悟,明白劳动的效果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三)劳动教育的育人法则劳动教育不仅担负着经

5、济教育价值及文化教育价值,也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而这能最为直接地体现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果。当前,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实现,建设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始,未来建设祖国,促进社会发展,都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支持。所以,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劳动教育规划体系,从而围绕劳动的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具备劳动意识以及科学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还能为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以劳动思想武装头脑,懂得通过劳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二、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初衷与本质(一)培养勤俭精神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大到整个人类,小到一个人都需要具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才摘 要: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使其具备劳动素养以及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实现教育初心与教育价值的回归。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契机,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通过价值引领提高劳动素养、结合院校教学培养劳动技能、构建学科体系端正劳动态度等实践路径,多措并举构建教育体系,进而在高职教育当中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劳动意识。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8-0160-03收稿日期:2023-02-0

7、1修改日期:2023-06-12基金项目:2020 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点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与路径创新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SK2020A0865)作者简介:吴静(1979.4),女,安徽合肥人,政工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党建研究。161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161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职业教育与技术应用能促进社会的更好发展。随着当前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学生懂得创造的意义与价值,了解到任何一件物质内容都来之

8、不易,都需要劳动才能实现。作为当代高职学生,需要通过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崇尚劳动节约光荣的意识,通过身边点滴小事,逐步培养学生的勤俭精神,才能真正体现出劳动教育的初衷。(二)提高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指出,整个人类生活的发展源头以及道德、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劳动,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也唯有依靠劳动,劳动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最好方式。当前高职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教育,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初衷开展分析,对高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应秉承德技兼修、立德树人的原则,做好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课堂内外的综合化教育,既能保障学生劳动意识的提升,同时也要具有科学的劳动技能,指导学生在后续的劳动过程中

9、,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价值4,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树立科学的劳动观,锻炼学生精神,磨练学生意志,使学生成为开拓进取、实干奉献、敬业爱岗、爱国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三)磨练精神意志人类文明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能够促进头脑发达,提高双手灵活性。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成果都与劳动具有较强的关系。劳动与坐享其成不同,劳动需要艰辛的付出才能有所收获,也正是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磨练学生的精神意志,让学生具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具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劳动学习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乐趣,并能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成长,三、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一)通过价值引

10、领提高劳动素养在全新历史时期,对高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应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应明确教师是劳动教育的引导者与实施者,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不断优化与创新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知识,尤其应注意深挖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并构建高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这种模式与学生的生活内容贴近,更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对于学生需要而学校短缺的劳动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向教育部门反馈,尽量获得经费支持,以确保劳动教育资源能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还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深入打造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劳动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想的引导工作入手,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意

11、识以及良好的劳动观念,进而才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使其积极地投入劳动的进程当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价值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通过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个人与社会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同时,通过劳动也能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充实及丰富人生。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思想,厘清劳动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使专业课程教育与劳动教育能够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在获得劳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接受德育教育。还应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围绕工匠精神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引导,以相关的节日为契机,运用多种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二)结合院校教学培养劳动素养和技能劳动是创造一切事业

12、的源泉,也是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手段。因此,院校要通过科学的路径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具有自主投身到劳动中的积极性,使其理解通过劳动能够将个人前途与社会发展相关联。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是培养优秀劳动者的摇篮,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天然优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巧,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优势,也能为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高职院校需要发挥自身的体制优势与专业优势,对全新的育人模式进行探讨,旨在增强校企联动育人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使劳动教育更具针对性。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育人优势,在与企业联合的基础上,通过顶岗实习及实验实训对学

13、生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在获得新技能、新知识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专业特色较强的劳动教育内容,对教育学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教师也应对学生劳动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激励,提升学生的劳动热情,也使学生建立劳动自豪感和积极性6,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不分贵贱的含义,只要有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就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任何人都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三)构建学科体系端正劳动态度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还要侧重于学生本专业技能的提升1,进而将这一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学科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建立起严谨的劳动操作规范和认

14、知态度。科学地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将相应的课程实践融入其中,突出劳动习惯培养、劳动品质、劳动技能及劳动价值观的教育3,对学生普及与职业内容关联紧密的劳动学习核心内容,并与相关的劳动实践相结合,从劳动文化的理解及劳动实践中形成完备的劳动态度。还应对学生做好劳动普法宣传,提高学生的核心劳162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62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

15、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动能力,使学生的劳动品德可以得到升华,不仅在学习中能够树立劳动意识,更能够培养生活中的劳动情感,真正将劳动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信念中。学校还应关注实践化劳动育人的价值,为学生构建劳动品德教育第二课堂,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在整个社会实践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劳动实践素养的进一步提升7。构建科学劳动体系,端正学生劳动态度,还应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奉献精神,大力支持与劳动相关的社团建设工作8,拓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社会活动范围,将校园美化及校园卫

16、生保洁活动作为常态化的校内文化实践,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劳动活动及各类校外劳动实践,以此从多元角度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此外,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宿舍卫生清洁、实验实训室清洁、校园卫生清扫等劳动活动,并将此纳入考评体系。(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劳动文化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具有劳动教育学习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更应珍惜在学校能够接受正规劳动教育的机会,摒弃传统只关注文化课的意识弊端,树立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劳动文化与劳动品德的综合发展。高职学生应明确劳动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民族世代相传的艰苦勤劳的品德,这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我国古代耕读结合的小故事,

17、使其了解到古人在日常耕作中也会抽出时间学习,培养学生的劳动信念和实际的劳动技术。教师可以结合科技发展,打造立体化的劳动意识培训体系,借鉴科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如与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相吻合的劳动技能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内容学习劳动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存在疑惑的部分进行解释,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劳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并以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再将视频内容上传至班级学习群,让全体学生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展示自身的劳动技能,也能以此观看其他学生的劳动方式,这会在班级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劳动学习氛围,使班级形成较好的劳动氛围。(五)营造多元空间坚持

18、德育当先为促进高职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配合,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劳动学习空间,在坚持德育当先的情况下,将劳动教育的基础地位夯实。首先,家庭是学生的首个学习场所,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丰富学生的劳动学习途径。家长需要理解学习文化课程并非为了脱离劳动,而是应提高劳动能力,劳动并非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劳动是一切社会生产、生活、学习的基本依托,无论体力劳动抑或脑力劳动,都应受到尊重,引导学生不仅要具有劳动能力,更应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展开劳动实践。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极为丰富,洗衣做饭、浇花喂鱼等都是不同的劳动内容,都可以培养

19、学生的劳动品质。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利用校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德具有积极意义。学校需要将关注点放在校园劳动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专业化的讲座内容,并开展校训校风建设,树立懒惰可耻、劳动光荣的思想,树立美好未来需要劳动创造的坚定信念。还应关注对学生开展劳动基础课程教育,对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完善,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不断深入推进。最后,从社会角度开展分析,社会方面应强化校企合作引导,使高职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劳动知识之后,能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场地,如可以对高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应联合社会力量为学生创设实习实训基地、创业社团等,鼓励高职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新技

20、术,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动性,借鉴自身扎实的劳动技能,进行劳动体验的创新和深入的尝试。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高职课堂,为学生开展讲座活动,也可以创建高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的育人模式。四、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引导,需要将劳动教育作为教学主线,凭借科学的引导方式以及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和精确的劳动技能,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完善劳动品德,凸显出当前高职教育的创新性与时代性,让劳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育人主题与途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建设人才。参考

21、文献:1王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3):36-392张末霞,高佳琳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规范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管学院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107-1093王刚,朱继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意蕴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9(2):1-34黄婕,刘金库,岳海洋,等新时代大学生“德勤技专创”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1):10-13+675蔡婧劳动教育实现高校心理育人的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6):11-136桑震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劳动教育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8):110-1127彭德洪,李锋,彭琦雅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23(1):20-228杨耀文,杨芳淠史杭精神融入高校劳动文化建设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22,38(4):40-45(责任编辑:于淼、王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