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05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批准号:20YB14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利军,男,甘肃定西人,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甘肃省藏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近现代史研究。牛吾塔,女,甘肃合作人,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甘肃省藏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社会发展研究。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张利军牛吾塔(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30)摘要:甘肃涉藏地区自古

2、就是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区域,在人类早期文化、民族变迁、朝代更迭中,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一脉相承。同时,以拉卜楞寺和禅定寺为代表的佛教寺院在政治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经济上茶马互市,文化上互动交流,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涉藏地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如期实现脱贫,正在同全国一道奔赴在新征程上。探讨甘肃涉藏地区与中华民族同根共进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对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变迁与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

3、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12022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和宣传教育。”2因而,深入挖掘研究甘肃涉藏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进程,做好广泛宣传引导及教育工作,对提高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力和深刻认识命运共同体,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一、甘肃涉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变迁甘肃涉藏地区,背靠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是连接西北与西南,青藏高原与内地的枢纽,自古就是多民族生产生活和交流交汇的区域。境内

4、发现的人类早期文化,与黄河流域多处人类早期文明相似。历史上,羌、吐蕃、鲜卑等民族你来我往,通过战争、贸易、迁徙等不同方式在这片热土上演绎历史的精彩,以卓尼禅定寺、夏河拉卜楞寺等为代表的政教集团始终同中央政府及内地保持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一)人类早期文化的同根共进一体化2019年,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夏河县甘加白石崖溶洞发现了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被科学家命名为夏河人,这对研究人类起源迁徙及其对青藏高原环境的适应具有重要价值。在甘南州三河一江流域出土的石片、石器、陶罐等物,表明甘肃涉藏地区早期的文化分布较为丰富,主要有临潭农业地区的仰韶文化,舟曲、卓尼等地的

5、马家窑文化,遍布全州的齐家文化,这些文化类型与黄河流域广泛存在的同时期文化类型一致。考古发现,甘南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土著文化中遗存的陶器,在形状及花纹上“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3及至夏商以后,甘肃涉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联系已经密不可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19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甘肃涉藏地区发现的夏河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一系列和内地文化类型一样的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出土的石球、石棒、陶器等物品,印证了这片土地的久远与文明,这些都表明,甘肃涉藏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活动,不仅在早期文化类型上与内地相同,而且在手工业和生产生活等方面也受到了内地文化的影响,与

6、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发展早期文化也是共进程一体化。(二)各民族在共同地域上的历史变迁历史上,戎、氐、羌、吐蕃、鲜卑、吐谷浑、党项、蒙古等多个游牧民族,长期占据或活动在甘肃涉藏地区,并与当地民族共同生活。现如今,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汉、回、东乡、土、蒙古等民族,呈现出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的嵌入式格局。他们共同乐居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发挥着各自的文化特长,长期进行着交往交流交融。夏商周时期的羌氐民族,经常与华夏族发生战争。藏羌同源说虽有异议,但至少说明羌是藏族的主要来源,该民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河湟江岷流域,这也是如今甘肃涉藏地区藏族的主要来源

7、之一。西汉时期,夏河设白石县,卓尼归临洮县,天祝属令居县,均隶属于金城郡。各县的初始划设,标志着甘肃涉藏地区正式成为西汉政府的管辖之地。诸羌在“匈奴的支持下,进攻令居、安故,并围困枹罕”4,后被降抚,专门设置了护羌校尉管理氐羌等民族事务。枹罕,位于甘肃省临夏县境内,与甘南州夏河县清水乡相接,在这一地区进行战争,并设置管理机构,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初步加强了西汉政府对邻近地区及各民族的管理。东汉时,先零羌、烧当羌、牢姐羌广泛分布在甘肃涉藏地区。西晋时,鲜卑、吐谷浑、西羌等多屯驻或战于枹罕,控制着今甘南大部。唐代,文成公主进藏,途径甘肃涉藏地区前往青海,极大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后吐蕃多次占

8、据河西及陇右地区,甘肃涉藏地区成为战争前沿,一部分吐蕃驻军留守后融入当地民族,成为现今甘肃藏族的先民。天祝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是吐谷浑受吐蕃压迫后,经青海迁入甘肃而归附融入中华民族的实例。宋代以来,吐蕃、吐谷浑、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长期在甘肃涉藏地区活动,吐蕃、唃厮啰、西夏等民族政权彼此之间你进我退,你来我往,经过战争冲突的洗礼融合,在河西、天水、定西、陇南等地也留下了藏文化的烙印。元代,蒙古族与其它民族的融合加快,甘肃涉藏地区先后归其统治,特别是八思巴与阔端在甘肃凉州的会谈,使西藏正式纳入到中华民族版图。明清以来,蒙古族尊崇藏传佛教格鲁派,遂入驻青藏高原,俺答汗、固始汗等先后进入青海,

9、开始兴建寺院,发展各自实力。甘肃涉藏地区的大多数寺院纷纷改宗格鲁派,进入土司和寺院统治下的政教合一制社会,他们积极寻求与中央政府建立关系,将中央的敕封作为莫大的荣幸,始终保持政治上的认同。民国时期,以肋巴佛、杨复兴、黄正清等为代表的甘肃藏族人士,反抗压迫、追求进步,经过红色思想的洗礼及血与火的斗争,各族人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及思考。一般来说,民族变迁的原因及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经济贸易和边市交换引起的互动;二是战争压迫和行政手段的民族流动;三是自然天灾等环境因素的被迫迁徙;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包容自信。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

10、体的过程,以上四种类型都存在,只是在某一时期其中一种因素起主导或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种类型中的唐蕃互市、丝绸之路南线通道、茶马互市和回汉等善于经商民族进入甘南、宗教集团组织商队等,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第二种类型中东汉对羌的迁徙,致使“西北诸郡,皆为戎居。”5吐蕃与唐战争、罗卜藏丹津事件、河湟事变、甘南各族大起义等,促使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等地的汉、藏、蒙古、回等民族长期大量的流动。第三种类型中最为典型的是因舟曲泥石流和修建九甸峡水库而整体搬迁到兰州新区、酒泉瓜州等地方的移民。第四种类型中就有吐谷浑归唐、凉州会谈、卓尼土司与历世嘉木样活佛,以及其它高僧的进京任职及

11、敕封等。甘肃涉藏地区作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地域上的开发变迁,加强了同其它地区的交往联系,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物质产品,促进了甘肃涉藏地区历史发展进程。这里不仅有多个民族活动,还是历代中央政府管理涉藏地区的前沿,推行郡县体制、茶马司、设治局,敕封土司及活佛,对维护祖国统一和地方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当然,民族的变迁还包括其它一些非主流因素,如宗教信仰等。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张利军牛吾塔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20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

12、(三)同中华民族的交流联系从未间断甘肃涉藏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是连接内地与青藏高原、西北、中亚及欧洲的陆上主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南线贸易、茶马互市和各商队往来的主要地区。文成公主经甘肃涉藏地区进入西藏,带去丝绸、美酒、种子、茶叶、杂工等大量物品和工匠技术,金城公主入藏,唐将“九曲之地”作为汤沐之所给予吐蕃。河西走廊被西夏占领,由内地经河西前往中亚及欧洲的丝绸之路受阻,继而绕道临夏甘南出入青海新疆,甘肃涉藏地区一段时期内成为维系中西交流和活跃地区经济的重要通道,而位于临潭新城的洮州卫城,夏河甘加乡境内的八角城等,经常派兵保护来往商队,成为汉、藏各民族联系中原内地,保障丝绸之路南线通道

13、的重要支点。从这一点上讲,历史上的东西方交往交流交融之路没有因任何政权占据或战争冲突而中断过,而是重新寻求开辟新路线或疏通局部支线,保持与各地的交流联系,甘肃涉藏地区作为南线重要通道,正是发挥了这一补充作用。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涉藏地区与内地一些重要人士进京入藏的通道。同时,明清统治者为了扩充军事实力,促进经济贸易往来,密切联系甘肃涉藏地区,设立了兰州、河州、洮州、庄浪、西宁、秦州等茶马司,不断与各地互通有无,直到清代中后期才逐渐衰落。而河西地区的庄浪茶马司直到1936年前后,改设为“茶马理番科”6,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4年才予以裁撤取缔。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需要和经济利益

14、的刺激下,甘肃涉藏地区同全国各地的联系从未间断过,交往交流交融频繁有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政教合一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实(一)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明永乐时期,卓尼首领内附,赏封为千户土司,统管卓尼、临潭、迭部、舟曲等地,修建禅定寺,形成了土司管理下的政教合一社会。此后涌现出六位德识俱备的卓尼籍甘丹赤巴,历世策默林世系更是受到清政府赏识,或驻京任职,或抵制英国外侵,特别是二世策默林身兼西藏摄政、达赖经师、甘丹赤巴数职,“首次按清高宗制定的金瓶掣签方式认定”7了十世达赖喇嘛,开始了由中央政府制定批准达赖和班禅转世的制度,对规范活佛转世及涉藏地区稳定意义重大。清代,拉卜楞寺的

15、创建,使甘肃地区政教合一进入鼎盛时期。历世嘉木样活佛及拉卜楞寺上层在对待和硕特拉藏汗与西藏本土第巴的矛盾、六世达赖是否进京、罗卜藏丹津反叛、喇嘛噶绕仓抵御沙俄外侵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始终保持对中央政府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强烈反对英美等国侵略分裂西藏,发电并奉命派员“赴藏联络”8。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五世嘉木样活佛亲自撰写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向各族群众积极宣传抗日,并派黄正基、黄正清两次赴前线慰问,告诫僧众要严密防范日本间谍,动员60名青年入伍参战,时刻心系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以实际行动维护着中华民族的统一。(二)加强与中

16、央政府的往来认可甘肃涉藏地区作为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完备的修习体制和严格的修习次第,先后涌现出一批受人尊崇的活佛高僧,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活跃往来于各地,促进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及汉藏满蒙等民族的交流。“洮岷三杰”往来于北京与地方,策默林世系多次往来于北京、西藏、甘肃等地,沟通了与中央政府与各地的关系。拉卜楞寺建立后,历世寺主嘉木样活佛及上层高僧多次前往蒙古、青海、四川、北京、山西、西藏、东北等地游历宣教,担任寺院法台,沿途观赏风土人情,接受款待献礼,交好各界人士,开阔了思想眼界,扩大了文化交流。嘉木样活佛还专程前往北京谒见皇帝,并获得中央敕封,部分高僧长期驻京任职,加强了与中央政府的沟通联

17、系。这些敕封与任职,首先是羁縻政策的政治需要,其次表明中央政府对一些重要活佛高僧的赏识与认可,最后是自身积极努力的结果,是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体现。(三)政教分离的探索和现代管理的开始卓尼的政教合一制自明代形成,在经过多次改土归流后,都没能结束其统治。清初以来,合作碌曲玛曲夏河等地由拉卜楞寺实行政教合一制。民国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行直接有效管理,设立卓尼设治局、夏河设治局等管理机构,并推行保甲制度。1927年,在解决拉卜楞案件之时,夏河由青海划归甘肃管辖,在拉卜楞设立管理机构拉卜楞设治局。1931年,民国政府明令要求废除残存的土司制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1青藏高原论坛TIBET

18、ANPLATEAUFORUM次年便改设卓尼土司衙门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进而设置卓尼设治局。同时,积极推行保甲制度,但仅限于柳林、洮南、洮北、同仁乡等小部分区域,大多数地区因遭到群众强烈反对和武力抵抗而难以推行。1936年,“夏河县政府在县内推行保甲制度,将全县从事农业的定居藏民和回汉民共3097户、10983人分别编为5个联保、312甲。牧民23000人因迁移不定,未能实行保甲。”9同年,在天祝“设8保101甲,管理藏族约9000人。”10尽管这种改变不是主观积极的,只是自上而下的被动执行,许多措施也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但是对甘肃涉藏地区有着重要意义。两个设治局在当时权力不大,要依靠土司和拉卜楞

19、寺才能推行各项政策,保甲制度在广大牧区也没有真正实行,无法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但这毕竟是一次艰难的探索尝试,深深触动了长期的政教合一制度,是甘肃涉藏地区构建并融入到中华民族现代管理体系的一次有力尝试。当时的第五世嘉木样活佛也深深感到“政教合一的情况,不会长期存在,将来定会改变。”11(四)丰富活跃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汉唐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就同内地保持着经济联系,吐蕃多次请求与唐互通边市。北宋时唃厮啰派使向朝廷进贡,宋廷予以估价回赐,并在河、岷、熙等边境开设交易所,繁荣地方经济。当河西走廊被西夏占领后,东西贸易受阻,一些商人改道河州、青海等地,沿线贸易日渐兴盛。元代,“陇右之巩昌、河州则为汉、蕃、

20、色目人等互市之中心,西藏萨迦派上层用帝室赏赐之宝钞购买丝绸、茶叶、瓷器、染料等经驿站贩至吐蕃地区出售。”12明清时期的甘肃涉藏地区向朝廷贡马及土特产品,中央政府予以大量回赠。同时,在秦州、河州、洮州、庄浪及天祝松山开设茶马互市,与内地进行经济交易活动。到民国时,甘肃涉藏地区皮毛、酥油等畜牧产品的输出与内地的粮食、糖茶、布匹、瓷器等商品的输入贸易达到高潮,国内以河州商、陕商等为主,国外以英国新泰来、德国世昌等一些商业资本为代表,大量收购优质皮毛进行出口。临潭西道堂、拉卜楞寺都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商队,往来于天津、上海、武汉、包头、陕西、河南、西藏等全国各地。经济往来和商业贸易的兴盛,吸引了大批善于经

21、商的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极大密切了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地将甘肃涉藏地区纳入到中华民族的贸易体系之中,丰富活跃了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五)共同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在现代教育进入前,甘肃涉藏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寺院教育为主。第五世嘉木样活佛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通过收听广播、学习世界地理、向外籍传教士请教新鲜事物等方式开阔视野,并提倡广大僧俗学习先进文化;亲自创办喇嘛青年职业学院,聘请汉族教员任教,鼓励寺院僧人学习汉语、卫生、化学、物理、印刷等实用内容;编排藏剧文成公主进藏,选派僧人演练,增进汉藏文化交流。此外,一批内地学者云集拉卜楞,为涉藏地区的现代文化教育和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曾在拉卜

22、楞女子学校任教的李安宅、于式玉,在拉卜楞寺学习过的牙含章、黄明信等。同时,对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等文化表示友好,允许或资助其修建清真寺、关帝庙、教堂等,促进了中华民族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近现代以来,甘肃涉藏地区重视文化教育,接受现代事物,通过寺主活佛亲自倡导,寺院集体支持,僧人积极参与,提升了蒙藏各民族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视野,特别是僧人带头学习汉语和实用技术,聘请汉族教员授课,创办女子学校,吸收汉、藏、回等民族青少年学习,为进一步沟通各族交流,融洽民族感情,增进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六)红色思想的播撒甘肃涉藏地区各族群众深受红色革命思想的洗礼。红一

23、方面军经四川阿坝进入甘南,多日连续在玛曲寻找合适的渡口无果后,转由俄界进入迭部境内,攻打腊子口,北上胜利会师。期间,卓尼杨土司开仓放粮,暗助红军过境。拉卜楞寺第四世热丹嘉措活佛“听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阿坝地区,秘密派人赴四川给红军送去两驮糌粑、一驮酥油、两个麝香、一张狐皮和一条哈达,表示敬意和支持,红军还给予一张收条”13。红四方面军进入临潭,建立起甘肃涉藏地区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召开了洮州会议,当地“回族籍阿訇丁振邦打开清真寺粮仓,还将一块怀表送给了红军,并鼓励各族青年积极参军”。陇右党组织将肋巴佛发展成重要力量,在甘南掀起了汉、藏、回等民族大起义,反抗国民党的残酷压迫。中国共产党早

24、期人士宣侠父,亲自远赴玛曲草原,向各部落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夏河藏族青年吴振纲、喜绕等人,赴重庆学习并接受革命思想,返回后联络了一批进步青年,为甘肃涉藏地区的解放及新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张利军牛吾塔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22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建设发挥了作用。红色思想在甘肃涉藏地区的传播,凝聚了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坚定了革命必胜和民族走向的信心,播撒下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解救农牧民的种子,加速了广大僧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前途命运的认同。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一体

25、推进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涉藏地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快速发展,依法治理初显成效。进入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同东南部发达地区交流互动频繁,对口扶贫及援藏建设活跃,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前夕,永登、天祝等地相继解放,卓尼土司杨复兴主动放弃土司制度,卓尼、迭部、临潭和平解放。在地下党的积极争取下,黄正清投诚起义,合作、碌曲、玛曲、夏河等地和平解放,甘肃涉藏地区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1952年,夏河、合作等地初步完成党的政权组织建设,设7个区及3个县直属乡。到1954年,对

26、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将第七区欧拉、乔科等地划设为玛曲县,将第二区的尕海、玛艾等地划设碌曲县。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各民族的建设信心和主人公意识。甘肃涉藏地区的胜利解放及建立党的政权组织,结束了长期的政教合一制,实现了社会历史进程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共同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成为国家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固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加快。(二)改革开放后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依法治理成效明显。首先,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到1990年,

27、仅甘南州就有“党委130个,党员20852名。”14其次,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实行承包制、股份制。以农牧业为支柱,基础建设拉动,采矿、水电、畜产品加工并举,生态保护和商贸旅游综合发展。再次,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干部、寺院、农牧民等各界群众进行普法学习教育,重新修订甘南藏族自治州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个”15,各民族的法治意识提高,民主法治社会初步形成。最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恢复了民族宗教工作机构,开放了绝大部分宗教场所,拨款修复失火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开展“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特别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巨大考验,甘

28、肃涉藏地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三)新时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连续七次召开中央西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甘肃视察工作,为涉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方向。甘肃涉藏地区以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为重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农牧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一廊一带”行动、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甘肃卷、实施国家通

29、用语言文字及青少年交流计划、建设各级融媒体和红色文化方面聚力。在进疆入藏及连接中亚欧洲重要通道、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互动、省内外结对扶贫、涉藏地区专项援建、宗教文化及生态文化旅游体验方面发力,经济、文化、人员往来活跃频繁,内涵、形式、方法不断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力和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教的意识显著增强。四、结语甘肃涉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从发现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化,历史上的氐羌、吐蕃、党项、吐谷浑、蒙古等民族的交流变迁,唐宋时期的丝绸之路南线通道,明清以来的茶马互市及商队贸易,到如今的汉、藏、回、蒙古等民族互嵌共居,各民族休戚与共的交往

30、交流交融从未间断。近代以来,甘肃涉藏地区积极支持抗战,倡导学习汉语及宣传汉藏交流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3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实,高度体现出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和自信。这些历史文化变迁,无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和包容自信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甘肃涉藏地区彻底结束了政教合一制,实现了政教分离,社会主义制度牢固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依法治理初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涉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满足,举办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中华民族同心圆增大,中华民族共同体

31、发展进程不断向前向深推进。注释:主要包括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河西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南境内大夏河、洮河、首曲黄河、白龙江的简称。一处分布于玛曲的半农半牧及牧业区,一处分布于迭部及舟曲的农区。即丝绸之路中的青唐路。今甘肃玛曲、碌曲、夏河等的大部分地区。指华丹嘉措、华丹扎西、释迦三人。包括今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合作市等地区。临潭苏维埃旧址展览馆,图片解说内容。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N.人民日报,20200830.2汪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涉藏州县高质量发展和长

32、治久安N.人民日报,20220526.3李振冀.甘南藏区考古集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16.45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10.213.610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天祝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18.17.7丹曲.卓尼藏传佛教历史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181.8周伟洲主编.西藏通史民国卷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132.9甘肃省夏河县志编撰委员会.夏河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65.11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甘肃省藏学研究所编.拉卜楞寺与黄氏家族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396.12党诚恩,陈宝生.甘肃民族贸易史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37.13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368.14甘南州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甘南州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126.15甘南州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甘南州志(19912010)M.北京:中华书局,2019:9.责任编辑贾伟责任校对陈昱彤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张利军牛吾塔历史变迁与一体认同:甘肃涉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研究24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