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单选题1、“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答案:B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三个条件要同时达到才能燃烧,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会使可燃物表面热量被快速带走,温度易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故要保证持续燃烧,就要保证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故选B。2、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
2、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答案:AA、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面粉粉尘,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故做法正确;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C、更换灯泡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人接触灯泡的金属部分时触电,故做法错误;D、在高速公路上,由于汽车超速行驶,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故做法错误。故选A。3、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乙醇C石油D天然气答案:B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
3、;B、乙醇可用植物的秸秆等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正确;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故选B。4、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D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与酸雨无关,故B错误;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资源,与酸雨无关,故C错误;D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
4、放,故D正确;故选D5、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B农业要禁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D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答案:B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故A正确;B、农业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不能禁用,故B不正确;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正确;D、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故D正确。故选B。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答案:D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
5、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故选D。7、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答案:A分析: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
6、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8、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答案:CA、隔绝氧气使可
7、燃物不再与氧气接触,切断了一个燃烧条件,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B、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远离火源,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轻易是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目的,选项错误;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选项正确,故选C。9、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答案: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
8、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故选B。11、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
9、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
10、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答案:B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13、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答案:DA、由图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11、不符合题意;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石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故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不符合题意;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燃烧值大,氢气不易贮存和加注,符合题意。故选D。14、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BCD答案:DA、此图为禁止烟火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此图为禁止火种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属于消防安
12、全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为节能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AH2BCH4CCODNH3答案:AA、液氢是液态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H2,符合题意;B、CH4是甲烷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C、CO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D、NH3是氨气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A。多选题16、有关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C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D只要有足够高的温度,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答
13、案:AD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如白炽灯通电,选项错误;B、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选项正确;C、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选项正确;D、燃烧需要可燃物,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法发生,选项错误,故选AD。小提示: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达到燃烧才能够进行。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
14、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BD解析: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故A错误;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B正确;C、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存在着能量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BD。18、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15、的是A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高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C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D过程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答案:CD如图所示,CH4与常见物质M反应生成Cu2O、二氧化碳和水,Cu2O与O2反应生成M,则M为CuO,则有:A、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64+16100%=80%,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2642+16100%88.9%,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O中的高,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过程、由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甲烷,44
16、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12+162100%=12g,则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12g1212+14100%=16g,设16g甲烷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x,由氢元素守恒则有16g1412+14100%=x1212+16100%,解得x=36g,因此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36gH2O,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过程可知,CH4与常见物质CuO反应生成Cu2O、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8CuO一定条件CO2+2H2O+4Cu2O,由方程式可知每16份质量的甲烷与640份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反应,Cu2O与O2反应生成CuO,反应的方程式为2Cu2O+O2一
17、定条件4CuO,由方程式可知每32份质量的氧气参与反应生成320份质量的氧化铜,由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可知理论上每16份质量的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份质量的O2,即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一定质量的CH4可与氧化铜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氧化铜,同时放出较多热量,由放出热量多少可知,过程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D。19、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
18、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答案:AD分析: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A.煤与天然气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多很多,因此煤燃烧更容易导致酸雨,故选项正确;B.天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故选项错误;C.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煤影响比较大,故选项错误;D.煤与天然气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AD。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桌上少量酒精洒出着火时可用
19、湿抹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充分C森林着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灭火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在有限的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答案:BCDA、实验桌上少量酒精洒出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是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增加了燃烧时氧气的浓度,则煤炭燃烧更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C、森林着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是隔离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在爆炸极限内,在有限的空间中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20、故选BCD。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的是A甲烷CH4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将水通电分解答案:ACA、甲烷在足量氧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符合题意;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不符合题意;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
21、反应后,不再变化,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D、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故选AC。22、2005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10月中旬,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也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11月17日,神六载人航天“多人多天”飞行圆满成功关于上述事实,下列说法不正确有是()A在运送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B化学
22、给人类带来灾难,应取缔所有的化工厂C用于制造钢轨的合金材料高锰钢,具有很好的韧性和耐磨性D尽管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在选择钢轨时仍要注意钢材的防锈功能答案:ABA、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H2O2不含碳元素,反应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B、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化学的发展有利有弊,化学对人类的贡献是相当大的,不能因为一些化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取缔所有的化工厂,故选项说法错误;C、高锰钢具有很好的韧性和耐磨性,可用于制造钢轨,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容易生锈,尽管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水分,故在选择钢轨时仍要注意钢材的防锈功能,故选
23、项说法正确。故选AB。2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吹灭蜡烛,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D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通过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答案:BD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例如铁和氧气的生锈反应不是燃烧,错误;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破坏书籍档案,正确;C、吹灭蜡烛,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蜡烛着火点以下,错误;D、一氧化碳燃烧不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可以通过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正确;故选BD。2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24、。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也可以燃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对比,可推知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对比,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D利用电炉控温可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BA、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也可以燃烧,可推知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正确。B、对比,升温至260的过程中,被沙子覆盖红磷不燃烧,没有覆盖燃烧,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正确。C、未燃烧,因为着火点没有达到,错误。D、利用电炉控温可改变可燃物的温度,不是着火点,错误。故选:AB。2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
25、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H2点燃之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其他可燃气体之前也需要验纯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单质由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答案:AB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推理正确;B、H2点燃之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其他可燃气体之前也需要验纯,推理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推理错误;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6、。单质由种元素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推理错误。故选:AB。填空题26、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3)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答案:(1)4P+5O2点燃2P2O5(2)大于(3)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1)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2)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
27、的热,会使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3)中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没有接触氧气,没有燃烧;中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白磷燃烧;对比可知变量是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27、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_。答案: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28、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锥形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70热水不仅能提供热量使锥形瓶中白磷达到着火点,还能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其不能燃烧。28、至2020年12月,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1)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研究发现月球岩石中含有钙长石(CaOAl2O32SiO2),钙长石由_种元素组成。(2)月壤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如核燃料氦-3,请写出氦元素的符号_。(3)卫星上的微型电子仪器常采用银锌电池,银锌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换情况是_。(4)为避免月球样品被污染
29、,采集回地球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利用了氮气的性质是:_。答案:(1)四#4(2)He(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化学性质稳定分析:(1)钙长石(CaOAl2O32SiO2)中含有钙元素、铝元素、硅元素、氧元素共计四种元素;(2)氦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e;(3)银锌电池的工作原理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保证密封物质不变质。29、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该
30、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_答案:天然气置换反应1:114:34NH3+3O2点燃6H2O+2N2(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观察图示可知,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是:C+H2O高温CO+H2,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3)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
31、子个数之比,所以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只少4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所以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点燃6H2O+2N2。30、“水”与“火”虽然性格迥异,但它们的力量都推动着人类的进步。I.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对火的探索与利用。(1)人类从钻木取火抵抗野兽入侵,到现在运用各种燃料烹饪加工食品,人类制造和控制火的技术不断更新,燃料燃烧过程中能_大量的热;(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_;(3)水能灭火,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答案:(1)放出(2)天然气(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1)燃料燃烧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3)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