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_阿依江·叶尔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77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_阿依江·叶尔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_阿依江·叶尔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_阿依江·叶尔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19,40(4):995 1000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野生动物学报http:/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威胁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阿依江叶尔肯1,2程鲲2宗诚2*戚英杰1(1.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乌鲁木齐,830000;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哈尔滨,150040)稿件运行过程摘要:收稿日期:2019 05 22修回日期:2019 06 22发表日期:2019 11 10关键词: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限制因素;威胁因子;参与式乡村评估Key wor

2、ds:Kalamaili Mountain Natureeserve;Limiting factor;Threat factor;Participatory rural assess-ment中图分类号:Q958.1 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 1490(2019)04 995 06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因子和有效管理限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 22 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威胁因子及 16 项管理限制因素利用问题矩阵排序,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威胁因子现状,提出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威胁较为严重的自然因素包括极端气温、风沙干旱、暴

3、风雪、马胃蝇等因子,能够通过气象监测、调整水源地等方法得到缓解;人为因素中非法开矿、过度放牧、公路铁路修建等造成了保护区生境的退化,应加强巡护管理。保护区有效管理最大的限制因素是管护资金不足,其次是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和保护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保护区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巡护管理、人员支撑、培训规划、宣传教育等 6 个方面需要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提升和管理。Analysis of Threats and Limiting Factors for EffectiveManagement in Kalamaili Mountain Nature eserveAyijiang YEKEN1,2CHENG

4、Kun2ZONG Cheng2*QI Yingjie1(1.Xinjiang Kalamaili Mountain Ungulate Nature eserve ManagementCenter,Urumqi,830000,China;2.College of Wildlife and Protected Area,Northeast 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rapid evaluation method of participatory rural assessment(PA),thethrea

5、ts and constraints on effective management in Xinjiang Kalamaili Mountain Nature eservewere analyzed We identified 22 major factors that threaten protected animals and 16 managementconstraints in the nature reserve We ranked these factors in a problem matrix and analyzed thethreat status by semi-str

6、uctured interviewThe:natural factors such as extreme temperature,sandstorm,drought,snowstorm,and horse stomach fly had serious negative impacts,and第一作者简介:阿依江叶尔肯,女,25 岁,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救护研究。*通讯作者:宗诚,E-mail:DOI:10.19711/ki.issn2310-1490.2019.04.024these can be mitigated by meteorological monit

7、oring and water source adjustment Human factorssuch as illegal mining,overgraz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railway have resulted in habitatdegradation in the reserve This can be alleviated by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Inadequate management funds,inadequate staff training,and t

8、oo few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we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We propose here six issues for up-grading,including infrastructure,technical equipment,patrolling management,personnel sup-port,training planning and public education自然保护区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域1,是保存野生生物物种和自然历史遗

9、迹、减少人为干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我国自 1956 年开始,截至 2016 年共建立 2 740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147 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 14.83%。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仍然受到诸多因素限制,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当下加强保护区管理、减少威胁是保护区最为重要的任务。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研究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土地权属管理、资源管护执法权限、资金投入、资源本底调查、科研宣教、社区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足2。在缺乏系统性管理的情况下,管理人员通常寻求能够暂时缓解或短期内消除外界威胁的方法和技术,而非从根本上解决潜在隐患3

10、。为了深入了解保护区面临的威胁和限制,需要对管理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监测,从而查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保障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依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应用较多的是 IUCN 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于 1997 年开发的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估和优先次序确定方法”(APPAM)4、世界银行(WBC)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布的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价跟踪工具(PAMETT)5。我国也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标准6。摸清保护区问题来源,激发保护区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让保护区管理计划、解决措施和

11、决策水平得到真正提高,是加强有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自 1982 年建区以来,经历了 6 次保护区面积的调整,其间保护区公路修建、准东油田开发等也使保护区完整性受到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的持续存在,对主要保护对象产生了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影响7。这些复杂棘手的问题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阻碍,本文立足于卡山保护区的管理实际,通过管理人员和牧民代表的参与式评估方法,分析主要的威胁因子和有效管理的限制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卡山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1研究地区与方法1.1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概况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准

12、噶尔盆地 东 缘,地 理 坐 标 为 88309003E,44 364600N,面积12 825.35 km2。行政区域包括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和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青河县和福海县。保护区以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国家级保护动物鹅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盘羊(Ovis ammon)等荒漠有蹄类为主要保护对象,被誉为“观兽天堂”。普氏野马的数量从无到有,逐渐实现了野化,现有普氏野马 200 匹左右,形成了 18 个家族群;其他有蹄类数量也有所增加,蒙古野驴约4 000

13、头,鹅喉羚 3 0005 000只。保护区下设办公室、林政资源科、公益林管理科、疫源疫病监测科、普氏野马野外监测科、森林派出所 6 个科室,现有职工 21 人。保护区内设立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 6 个。目前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野生栖息地保护措施、水源地建设及饲料储备、巡护与疫病疫源监测、野生动物冬季救护、管理信息化和远程监控系统建设、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建设等。1.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rural appraisal,PA),使用到的 PA 工具有:直接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题矩阵排序等。半结构式访谈从日常管理和本地牧民的一些生活话题开始,有利于展开交谈

14、和消除隔阂8。问题矩阵排序是以小组会699阿依江叶尔肯等: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威胁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议的形式,通过交流讨论将所有因素进行相互间重要性的比较并进行排序。威胁因子是直接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正在或潜在发生负面影响的因素。通过与保护区职工交流、与区内部分牧民沟通以及对保护区内部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列出 22 项潜在威胁因子。根据威胁因子发生的程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进行打分。其中威胁程度包括 4 个等级:严重、较高、中等、轻微;发生范围分为全面(80%)、普遍(51%80%)、局部(21%50%)、零星(20%);持久时间:持久(20 年以上)、长期(1120 年)、中期(51

15、0 年)、短期(5 年以下)。以上 4 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赋值 14 分,3项之积作为综合指数:低度(14 分),中度(523分),重度(2464 分);再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每种威胁因子发生的频次、发生原因、引发者以及目前的缓解程度进行了解,分析威胁因子的根源及其对主要保护对象产生的威胁。依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标准和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以及卡山保护区管理现状中的潜在限制因素,确定了 16 项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填写是或否的方式,让保护区工作人员各自填写对限制因素的看法。按照选项“是”的数量,使用问题矩阵排序将限制因素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2结果与分析2.

16、1保护区的威胁因子分析在自然因素中,属于重度威胁因子的有极端气温、风沙干旱、暴风雪和马胃蝇(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中度威胁因子有天敌捕食、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病虫鼠害;低度威胁因子有洪涝灾害和外来物种入侵。在人为因素中,重度威胁因子有非法开矿、过度放牧和公路铁路修建;中度威胁因子有薪柴采集、偷挖草药、采石开矿和旅游活动;低度威胁因子有种植开垦、非法采金、非法狩猎、家马介入和挖沙取土(表1)。表 1卡山自然保护区威胁因子的综合评价Tab.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reat factors in Kalamaili Natur

17、e eserve类型Type威胁因子Threat factors威胁程度Threat level发生范围Scope持续时间Duration time综合分值Total scores自然因素Natural factor极端气温34448暴风雪34448风沙干旱34448马胃蝇42324天敌捕食22416病虫鼠害1339空气污染1339水源污染1236洪涝灾害1122外来物种入侵1122人为因素Artificial factor非法开矿43336过度放牧24432公路铁路修建42324薪柴采集13412旅游活动22312采石开矿1339偷挖草药2228非法采金1224非法狩猎1133家马介入113

18、3种植开垦1122挖沙取土1122799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19,40(4):995 1000根据综合影响分值,提取高于 4 分的威胁因子,进行根源调查和定级,对其进行排序得到威胁程度较高的前 9 项,由高到低为:(1)暴风雪;(2)马胃蝇;(3)公路铁路修建;(4)非法开矿;(5)过度放牧;(6)空气污染;(7)旅游活动;(8)病虫鼠害;(9)家马介入。自然因素中,卡山保护区的荒漠生境及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是导致极端气温、暴风雪、风沙天气等威胁产生的原因,保护区夏季气温高达 50,在冬牧点可引起火灾发生,冬季气温低至 38,可引起暴风雪,2

19、009 年的暴风雪导致鹅喉羚数量急剧下降;风沙天气频率几乎为34 d 一次,这可能导致荒漠化的加剧;马胃蝇在全世界有 9 种,我国有 6 种,其中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是卡山保护区的优势种,它通常通过在针茅上产卵,由马科(Equidae)动物采食针茅及饮水时动物间相互传染而进入宿主体内致病,同时保护区内天然水源地数量少,野生动物大量聚集在一起饮水导致水源浑浊程度较高,这也是马胃蝇能够快速传染的原因;保护区内开矿、昌吉地区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厂的污染物排放等造成的空气污染限制了其周围植被的生长,从而导致野生动物远离该区域。人为因素中,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

20、藏,是牧民过度放牧、薪柴采集,以及人们进行非法开矿、采石、采金、狩猎、挖沙取土、偷挖草药的重要原因,保护区内的绝大部分区域也是牧民的冬牧场,因此牧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引入超出草场承载量的牲畜放羊,导致草场退化严重,另外,这些牲畜与食草野生动物存在食物竞争;夏季随牧民进入保护区的家马,与普氏野马组合为一个群体,杂交将导致普氏野马基因纯度下降;牧民过冬常采集梭梭柴(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chinensis)等用于取暖,是导致灌木数量急剧减少的一大原因,尽管近年来限制了草场牲畜放养数量,保护区也采取发放煤炭的措施,以期使牧民停止利用灌木,但由于监督力度不够

21、、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利益驱动力量大,这些现象依然少有存在;近年来,保护区也采取制定法律条例、巡护管理、监督调查等措施,对保护区内的非法行为进行了制止;另外,216 国道的扩建以及 Z917 铁路的修建是一项重大工程,将为阿勒泰地区、昌吉地区甚至与蒙古国的交通运输提供很大的方便,但公路铁路对野生动物生境具有一定影响,原本在该区域栖息的野生动物,已远离人类活动区域。2.2管理现状及限制因素分析2017 年卡山保护区进行了大幅度整改:阿勒泰地区和昌吉地区的管理站已合并为一个管理中心;矿区已全部退出并进行了地质恢复;喀木斯特工业园区终止后重新划入保护区;政府调节要求牧民根据其牧场面积放养一定数

22、量的牲畜,禁止过度放牧;目前,对正在修建的公路和铁路进行工程影响监测,充分考虑保护区东西两侧的野生动物采食、迁徙和基因交流情况,修建了多处野生动物通道。根据有效管理评估标准,确定的卡山保护区有效管理的 16 项限制因素包括:(1)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2)土地权属不清楚;(3)管护站卡数量不足;(4)巡护道路覆盖度不够;(5)缺少巡护车辆;(6)巡护装备不完善(如望远镜、GPS 等不能满足实际需要);(7)宣传警示牌数量过少;(8)管护资金不充足;(9)保护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10)没有监管经济开发的权利;(11)缺少生态监测装置;(12)缺少雪地救援设备;(13)现有管护设施陈旧;(14)

23、没有制定管理计划;(15)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16)人员配置不完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 12 项限制因素认同度超过了 50%。保护区基层工作人员和野马站点的员工对这 12 项限制因素进行矩阵排序,确定其主次。排序结果由高到低为:(1)管护资金不充足;(2)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3)保护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4)缺少雪地救援设备;(5)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6)巡护装备不完善;(7)员工配备不完善;(8)缺少生态监测装置;(9)管护站卡数量不足;(10)缺少巡护车辆;(11)现有管护设施陈旧;(12)巡护道路覆盖度不够。2.3管理措施可行性分析针对威胁因子和限制因素,讨论并列出相应的解决方

24、案,依据可行性分析原则,包括技术可行性、实际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可受性、政治优势和社会可受性等,满足以上 6 项原则的有效管理措施包括: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巡护管理、人员支撑、培训规划、宣传教育等方面(表 2)。899阿依江叶尔肯等: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威胁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表 2卡山保护区有效管理措施及实施方法Tab.2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Kalamaili eserve措施Measures工作要点Main points实施办法Implementation methods基础

25、设施Infrastructure建立野生动物通道;设立标示牌或更新旧标示牌;增加供水车辆,充分利用人工水源地;增加管护站卡数量;配备巡护车辆或更新旧车辆;配备日常管护设备或完善现有管护设备向上级管理单位请示,说明情况,有必要时请领导现场考察并作决策技术设备Technical equipment提供野生动物救护设备;化学、天敌灭鼠;配备生态监测装置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救护、生态监测、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还需技术设备上的支持,同时进行培训巡护管理Patrol management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环境,处理垃圾;严格执法,管理外来人员;定期清理天然水源地进行管理人员调度安排,并动员管护及执法人员加强职责人

26、员支撑Personnel support增加管护人员数量;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招聘一些有一定中文水平,能够吃苦耐劳的管护员和执法人员宣传教育Publicity and education向社区牧民及周边各县市居民、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可配备 12 名保护区工作人员作为讲解员,进行简单培训培训规划Training plan首先对不懂中文或中文水平较低的员工进行汉语培训,目前,新疆各地以农村为单位进行汉语培训,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能参加培训或结果不如人意等问题;进行监测的相关培训,包括监测过程中注意的事项,需要记录的内容等安排 12 名保护区内工作人员,最好是精通中文和哈萨克文的技术人员,对管护员

27、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培训3讨论3.1威胁因子及消除方案3.1.1自然因素强冷空气活动是暴风雪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较好的水汽输送和对流层低层冷涡辐合,对流层中层强上升运动和对流层低层强风区的结构等对降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9,因此对卡山保护区进行气象监测并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鹅喉羚等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的威胁,同时,做好雪地救援设备的完善。胃蝇蛆病是一种由胃蝇属(Gasterophilus spp.,双翅目 Diptera:胃蝇科 Gastrophilidae)的胃蝇幼虫寄生在马科动物胃肠道的不同部分而引起感染的体内蝇蛆病。由胃蝇感染的马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胃肠道溃烂、肠

28、梗阻或肠扭结、直肠脱垂、贫血、腹泻或消化系统疾病等症状,严重的死亡。在该属 9 种已知物种中,黑腹胃蝇是卡山保护区的主要胃蝇物种,它们最具致命性。其产卵部位主要是植物的叶和茎,这些卵通常在 39 d 内自动孵化出来,但幼虫仍留在卵壳中,只有当植物被马食用时才破壳而出10。另外,感染野马和野驴的黑腹胃蝇群体基因交流最频繁,说明放归普氏野马种群每年重复感染的黑腹胃蝇主要源自同域野驴,且黑腹胃蝇传播盛期发生在家马离开以后11,这也是由于水源地非常集中,大量野驴和普氏野马共用水源地,传染率非常高。因此,对卡山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加强,水源地的及时清理以及人工水源地的有效利用能够帮助普氏野马减少因马胃蝇

29、感染的致病和致死率。3.1.2人为因素由于当地经济发展加速,人为活动逐渐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所加剧。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对植物盖度影响最为明显12,19902014 年卡山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表现为低盖度区和中低盖度区面积增加,高盖度区和中高盖度区面积减少13。卡山保护区景观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建区以来因为开矿曾 5 次进行面积调整,加之冬季牧民的过度放牧14 和用于取暖的梭梭柴采集,保护区内人员进出活动也大量增加。卡山保护区生态系统有很高的脆弱性,人为活动增加会通过践踏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硬度、水分含量下降,从而使靠近道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12,因此,216 国道和 Z917 铁路的

30、修建及工程长期施工是较大的威胁因素。自 2017 年整改以来,保护区非法开矿情况得到999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19,40(4):995 1000依法处理,部分调出的区域已调回保护区。增加巡护人员、执法人员数量,提升巡护质量,有效降低非法进入保护区的闲杂人员数量,是保护区内生境能够逐渐恢复的有力保障。通过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牧民过度放牧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关于牧民在保护区内采集梭梭柴问题,尽管已采取发放煤炭的方式进行生态置换,但依然有牧民不满意,其原因是量少不够过冬,因此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方案的支付意愿(WTP)15 等方法对牧民的需

31、求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也能够得到宣传。3.2提高管理有效性的措施根据管理有效性的限制因素,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实施时应由保护区管理局相关领导具体负责,确保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资金支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一直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省级及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国家基本没有投入,因此加强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卡山保护区主管部门对保护工作的重视度,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保护区。(2)培训规划方面:保护区内管护人员主要是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哈萨克族,多数人员国语水平较低,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管护人员应提高自身国语水平,学习调查相关知识,目前进行的培

32、训几乎每月一次,但其培训质量低下,没有专业人员讲解巡护应注意的事项,因此保护区应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培训,真正提升巡护质量。(3)人力支持方面:保护区内人才配备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因此招聘方向应指向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人员;学历水平较高的管护人员不足,应采取提高管护人员工资水平的方式,多招聘国语水平较高,能够吃苦耐劳的优秀人才;增加执法人员数量,解决因执法力度不足造成的保护工作限制。(4)技术支持方面:巡护、监测、调查的质量与技术设备的质量相关,因此在资金的支持下,更新车辆、救援设备、监测装置,提高技术研究水平,可使监测工作更加精准16。(5)日常管理方面:日常监测质量低下,现有管护设施陈旧

33、,限制了主要的管理,因此加强日常管理,通过主要领导的安排,以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结合的方法提升管护员日常监测的积极性和质量;加强社区共管、国际交流及高校研究合作,通过研究威胁的产生原因等细节问题,因地制宜采取相应具体措施。(6)宣传教育方面:通过社区、学校等的参与,举办野生动物保护讲座、爱鸟周等系列活动,提高卡山保护区周边区域公众的保护意识,社区调查工作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保护深入人心。参考文献:1黄宝荣,欧阳志云,郑华,等 生态系统完整性内涵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196 2202 2刘文敬,白洁,马静,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J 北京

34、林业大学学报,2011,33(增刊 2):49 53 3乔原杰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探讨 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1):70 72;102 4LEVEINGTON F,HOCKINGS M,COSTA K L,et al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protected areas-a global study M 2nd ed Switzerland,2010 5刘方正,崔国发 国内外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比较 J 世界林业研究,2013,26(6):33 38 6高军,徐网谷,蒋明康 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

35、区的有效管理分析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2):16 20 7刘玉燕,刘浩峰,刘敏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J干旱环境监测,2005,19(3):131 135 8崔淑丽 参与式农村评估(PA)在现代农村(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J 宁夏农林科技,2001,42(6):39 42 9孙永刚,孟雪峰,孙鑫,等 内蒙古暴风雪天气成因分析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5):18 27 10LIU S H,CHENG F,FAN X Z,et al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

36、tructure of Gasterophilus pecorum in XinjiangProvince,China,using fluorescent microsatellites(SS)markers J Veterinary Parasitology,2018,261:53 58 11王文婷,张东,胡德夫,等 新疆普氏野马马胃蝇蛆病主要病原体黑腹胃蝇溯源 J 林业科学,2014,50(11):90 95 12张启 人为活动强度与雾灵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关系的研究 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4 13凌威,王新杰,武文昊,等 19902014 年新疆卡山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4):227 232 14宁宝英,何元庆 农户过度放牧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来自黑河流域肃南县的农户调查 J 经济地理,2006,26(1):128132 15赵云峰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意愿及其支付行为研究 以辽河为例 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6国家林业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 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手册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0001阿依江叶尔肯等: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威胁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