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系 年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张振芝李飞洋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传道解惑之效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参照普通高校通常设定思政课的教学次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呈现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使大学生能够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对其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知.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应强化原创性贡献的研究,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部结构
2、,夯实课堂教学和体验新媒体技术的实现路径,保障融入真正落实而非流于形式.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思政课;时代价值;内容定位作者张振芝,东北大学教授(沈阳 )李飞洋,东北大学(沈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继习近平的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理 论.它 运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法 治 理 论“科学回答了 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 世纪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了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以高校思政课程教材(年版)为蓝本,探究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内容定位和实现路径,推进党的建设创新理论、重大理论更快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
3、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现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重要举措.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全面教育评论/年第期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法治教育功能,意义更大.(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主要抓手 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开局.“八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力争到 年,公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对此教育部作了周密安排.但是,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旨的“八五”普法规划,最持久、最深沉、最系统并且覆盖范围最广的教育方式必须是高校思政课.因此,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主要抓手就是习
4、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第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实现“八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八五”普法规划提出了“三度两性三显著”的目标和“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的原则,其核心是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最有潜力、最有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新生力量,他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的深邃政理、法理、学理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的步伐与节奏.借助高校思政课堂阵地系统地宣传与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广大学生从政治高度上分析错综复杂的法治现象,从理论深度上领会法治要义,从实践厚度上把握法治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
5、用法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第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内容.“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指出了“三突出三深入”重点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深入学习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党规国法,“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只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质、内在意蕴与实践要求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材,然后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科学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八个统一”的要求与科学方法,阐释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讲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法治故事,才能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理论和情感认同,完成“八五”普法规划的内容要旨.(二)有效提
6、升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教育界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尤其是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较为充沛.但是,从法治与政治关系角度进行学理阐释则一直不尽如人意.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方法,特别是正确处理法治与政治辩证关系的精辟阐释,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根本政治制度提供了法治智慧.第一,法治功能离不开政治理论.依法治国背后的政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理.习近平法治思想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无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发展道路,还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根本任务、战略布局、法治保障,都蕴含着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全过程人民
7、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呈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党的先进性和政治性的统一.这些理论与观点,助推了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知高度,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资源.第二,法治功能离不开法治模式.法治模式当中的政治逻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法理.法治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依存于它的经济基础.我国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有着根本不同的政治逻辑.一方面,宪法法律确认政治事实、直接体现政治逻辑.另一方面,通过法治改革完善政治体制.习近平指出“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相适应.为此,习近平作出的科学判断,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制度供给和法治理念.第三,法治功能离
8、不开政治立场.法治道路下的政治立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据.政治道路决定法治道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奉行人民至上,全方位保障人民正当合法权益,人权保障是最大的政治.这种尊法据理的法治思维、精准练达的辩证方法,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话语转换提供法律语境的支撑.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定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课题.在现有高校思政课体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参考普通高校通常设定思政课的教学次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融
9、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使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知更加清晰而完整,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一)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定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蕴意深邃.对于步入大学校门首次接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生来说,它在法治教育方面具有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为此,课程融入侧重关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什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系统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内涵,以宪法法律制度展开,奠定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法律基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与践行宪法等法律法规活动中,把对宪法的尊崇化作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一是系统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及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让
10、学生清楚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提供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贡献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中国智慧,从而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其科学内涵,体会到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坚持以宪法法律制度展开,就是要求教师从完备法律规范体系入手,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讲清楚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我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权利,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宣誓制度等概念与理论;讲清楚党内法规基本结构以及与宪法法律的关系,破解长期困惑学生的诸如“党大还是法大”等伪命题;讲清楚人治与法治、法制与法治、依法治国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变迁与转换;讲清楚坚持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和法治文化“四位一体”自信的理由与依据.(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定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汲取中华法治文明和世界法治文明智慧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时空穿透力和历史厚重感的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这一史论有机统一的历史走向蕴含着“厉行法治、奉法强国”“法治兴则国兴,法治衰则国家乱”的法文化.基于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则侧重研究与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通过讲好不同历史时期的法治事件,呈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文化源流,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自信.一是教师在讲述中华民
12、族的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道路中,适当增加习近平同志深入研究中华法治文明、传统法律文化和法治思想的内容,包括先秦法家提倡“法者,治之端也”、儒家倡导“为政以德”等传统法治文化,汉代以后历朝历代坚守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及近代礼法之争后的变法图强思想,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根与魂.二是根据教材历史脉络,教师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法律文本,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年宪法及宪法修正案,讲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法治实践,增强学生对在革 命、建 设、改 革 时 期“以 法 治 国”到“依法治国”转换的革命文化的自爱.三是根据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进入新时代,教师围绕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系统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借鉴、合理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一些举措,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的定位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社会性、阶级性、人民性,蕴含着丰富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主要内容,主 要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三观”,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注重研究与诠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让学生在体会马
14、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增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认同.一要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方向、法治立场和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挖掘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融贯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政党学说、民主观、法治观、权力观等法治理论,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阐释,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人民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开放性,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二要将饱含着许多辩证思维的理论命题梳理出来,如政治和法治等多种辩证关系,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给予详解,讲出思想高度、学理深度、学术厚度,使学生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体系和有机
15、整体,增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方法认同.(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定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最能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与实践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同行的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此课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逻辑展开,让学生深刻认识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规律,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要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进行学理性阐释与实践性考证.整体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
16、”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科学回答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让学生牢固树立起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等法治理念.二要梳理习近平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时,重视并亲自谋划推进法治建设的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践中深刻把握“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和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原创性法治命题.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有效发挥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用的事例、论断,深刻阐明到“两个百年”之交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坚持走好中
17、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道路.三、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各门思政课程除了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内容定位,还必须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部结构、夯实课堂教学和体验新媒体技术.(一)强化原创性贡献研究,筑牢融入之理论根基原创性贡献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挥“两个结合”的优势,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形成与创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成果.如,“三个体系”共存的体系化格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等.只有深入研究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通过高校思政的教学予以充分再现,才能持续增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青春活力
18、、理论特色.一要围绕“三个体系”共存的体系化格局,研究展示制度基础的法律规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法律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制度体系依次形成和紧密关联,不仅反映它们价值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而且体现它们之间历史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只有研究展示“三个体系”渐次形成的法律规范,才能确定法律、法治和制度价值内涵的逻辑关系,奠定“四个自信”的法治基础.二要围绕首次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思想,研究我国利用涉外法律开展国际斗争的策略.研究内容包括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和国际法治这些基础性概念及其彼此之间
19、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重要论述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反制裁、反干涉、反制 长臂管辖”的法律法规,拓展执法司法合作域界,延伸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安全链,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展现出我国在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涉外法治智慧.三要围绕核心价值观入法理念,展示法治建设最新成果.要发挥好相较于其他理论更强的立德树人功能,完成好“八五”普法任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递和价值塑造的统一.教学要注重选择与展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具有代表性的 民法典开展教学,使高度融合承载着中华
20、礼治文化、适应了重视人伦纲常的社会文化习惯、表达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高境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规则融入;要注重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底蕴、凝聚社会大众价值观和道德共识的法治建设成果作为最新成果展示.(二)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增强融入主体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法律知识、法治素养、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融入的质量.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宣部等部委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指示精神,教育部以行政规章确立了思政课教师的法律地位,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选聘办法等.但是,从现有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结构来
21、看,想要发挥好法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他们的法律专业素质还有待于强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尝试.一要积极将法治人才引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相对充足,但是整体的法治素养不高,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任务明显力不从心.因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大量使用法律语言,饱含着古今中外丰富的法律智慧、法治思想、法治文化.然而,高校思政课程教师主要出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该学科受到“培养人才惯性”的影响,有关法治理论的课程很少成为该学科的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更谈不上系统化、科学性的训练,与法治教学存在差距.为解决落差,要积极吸收法律专业毕业的博士或者
22、优秀的硕士,将他们引进高校,成为思政课专职教师,以此提高法治教育的整体水平;还要统筹安排地方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做兼职思政课教师,发挥“以吏为师”的法治示范作用.二要建立法学类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手拉手”教学机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课程一般设定在法学院,由法律专业的教师承担.高校思政课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由思政课教师和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然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为解决燃眉之急,通过法律专业教师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集体攻关和团队协作的方式,让高校思政课教师把握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进行尊法据理地阐释.此外,要强化思政课教师听课与交流,鼓励与支持高校思政
23、课教师进入相关法律课堂,尤其是进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课堂听课,强化法治思维训练;鼓励与资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的法治实践活动,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丰富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三)夯实课堂教学和体验新媒体技术,铸起融入之桥梁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理论阐释形式,使其变成空洞的说教,应该依据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媒体技术上着力.一要运用P B L、C B L教学方法,夯实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教学,让学生在不断深入的连续追问中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增强法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
24、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演示,并组织学生辩论.通过案例引出相关的法治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中内化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真正成为以透彻的法理分析回应学生的关切,以法学理论说服学生,以法治精神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的关键课程.二要注重体验新技术,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一方面,利用可视化视频节目,以云党课、云团课形式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播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为主题的网络新媒体产品,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脱贫攻坚等进行积极宣传,证明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不但过去行不通,现在更行不通.参考文献:陈一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J学习月刊,():中央宣传部,司法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 治 宣 传 教 育 的 第 八 个 五 年 规 划(年)N人民日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A 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