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习走向生本 刘自谦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预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我就传统的预习与生本模式下的预习之间不同想法和做法做一浅谈。说到生本模式下的预习,首先谈谈我对学生传统的预习要求。我对学生传统的预习要求是这样的:(1)标。首先用序号标注出整篇文章的自然段。(2)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3)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4)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
2、,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5)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6)注。不动笔墨不看书,对自己的发现、启发、感受、见解、疑问等注在相关的段落或者句子旁边。(7)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我自以为制定的预习之详细完美,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仔细经过思考、对比我发现,传统的预习是让学生在上课前对某篇课文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那几篇文章,就一篇文章而言
3、,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麻烦、敷衍了事。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课文粗略读上几遍,对生字词进行圈划,这就算是预习了。这样预习的结果是低效的,最多解决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基本上没有领悟。传统的预习中,教师只是提常规要求而已,诸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而且是一个学期布置一次要求,每一课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模式化”,预习变得机械性,兴趣缺乏,效果不理想。生本模式下的预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生本模式下的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是这样做的:一、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空。在预习学习中,我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特点,可以适当利用课外
4、时间进行,但更多的安排在课内40分钟之内完成。课堂上,我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共同制定的预习目标进行尝试性学习,并通过自学教材理清思路、习得知识,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要注意营造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他们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以达到互助共进的目的。二、重视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在指导策略上要遵循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学
5、习时有章可循,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做法是:1、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2、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3、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三、对预习要分层要求。预习要本着生本理念,“以生为本”不应成为装点门面的标签。因此,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等策略,必须在预习中得以充分体现。四、预习力求“简约”。“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努力在40分钟内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量进行合理分配,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形式化的预习不仅会使学生晕头转向,而且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实效性不大。因此,预习一定要简约,即目标要明确,要求要简洁,程式要简
6、单,要充分发挥其导读、导思、导疑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觉质疑问难。这种预习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教学要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步阅读法,教学中反复训练,不断引导、指导、激励,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中的生活世界,体味读书的乐趣,而后不断内化,形成习惯。这种预习既有阅读性内容、积累性内容,还有生活性内容。这种预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掌握方法。两者相比,发现传统的预习内容仅限于课文,老师的指导性不明显,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或应付学习的状态。这种预习虽然可以“因人而异”,但由于总的目标不明,学生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迷失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而前生本理念下的预习则是在目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中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获得自主探究的本领,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