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28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 卷第2-3 期2023年6 月“理论研究”信息与管理研究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Vol.8 No.2-3Jun.2023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王克岭,谭心,段玲(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 5 0 0 9 1)摘要:聚焦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化利用,以流域4 省(区)为研究区域,沿循“现状审视一特征分析一策略探索”的主线,审视、分析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化现状及各类型非遗资源特征,基于“产业化难易”与“本地需求强弱”二维度探索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分类活化的思路性对策。研究表明:对易于产业化、本地需求较强的非遗资源需

2、要市场“积极性作为”;对难于产业化、本地需求较强的非遗资源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对难于产业化、本地需求弱的非遗资源需要政府“积极性作为”;对易于产业化、本地需求弱的非遗资源需要政府引导宣传并给予相应扶持。关键词: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空间;分类活化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6-2 8 2 7(2 0 2 3)0 2/0 3-0 0 9 2-1 10 引 言肇始于农耕文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地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活态存续。在各种活态存续方案中,立足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实现遗产的活

3、化利用,继续赋予和延续遗产的生产化或生活化利用是活态存续的最终解决方案,究其实质是对文化遗产的符号化或场景化塑造。针对非遗而言,其活化是一个具象化、可视化或重现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将传说、节庆、风俗、技艺、仪式等转化为可视、可触、可体验的文学作品、戏曲剧目、曲艺表演、网络视频等文化产品。因此,如何更好地将非遗这一“活化历史”留存和延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为文化强国建设注人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成为一个呕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非遗资源是金沙江流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分和鲜活本体,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转化潜力和时代价值是金沙江流域乃至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实践

4、中,金沙江流域非遗的保护利用及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已经启动或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因理念认知不到位、顶层设计不健全、整体性思维匮缺而导致开发模式复制、结果千篇一律。不区分类别随意开发、歪曲滥用、胡乱作为致使金沙江流域文化生态遭致一定程度破坏,流域内非遗保护传承依然任重而道远。在数字时代,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人式终端、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等把人、机器、服务连接在一起,形成高度共享的生态网络,这其中数智技术赋能成为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新动能,为非遗保护传承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0 AJY017)作者简介:王克岭(1 9 7 0 一),男,甘肃兰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文旅产业管理研

5、究。第 2-3 期的分类施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在兼顾国家意志与地方利益的基础上,审视金沙江流域各类型非遗资源特征,利用技术分类施策,促进非遗的创意、传播、体验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以更好地展现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的传统魅力与现实活力,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紧迫。综上,本文聚焦于金沙江流域非遗活化思路,以流域4 省(区)为研究区域,沿循“现状审视一特征分析一策略探索”的逻辑主线,审视、分析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化现状及各类型非遗资源特征,探索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分类活化的思路性对策,旨在为促进流域内非遗资源规范化、长效化保护传承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战略思想或对策建议。1文献述评及研究思路1.1文献述评

6、2003年1 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昭示着非遗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和重视。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生活化或生产化实践活动,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的生活形态、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的具象化展示,它们被不断地再创造,为社区和族群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1。非遗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 2 ,保护与弘扬非遗,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3、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民文化自觉与自信4 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围绕非遗的内涵与外延 5、类型划分 6、传承保护 7、开发利用 8、价值评估 9、资源空间分布 1 0、活化利用模式 1 1 等进行了探索。近年来,部分学者从地理学视角切入开展

7、研究,非遗资源空间分布的相关成果逐渐增多:在研究尺度上,主要以国家 1 2-1 3、省域 1 4-1 5、区域 1 6-1 7 为空间范围展开研究,流域 1 8、线路 1 9 尺度的相关成果仍较少;在研究对象上,以整体 2 0 或某一类非遗(如体育 2 1、民歌 2 2 等)为主,分类别非遗的相关成果仍较匮缺;在研究内容上,一是基于不同研究尺度审视非遗空间分布特征,二是基于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其形成机理 2 3 及其引致的旅游效应 2 4 或旅游开发模式 2 5,鲜有研究立足整体性保护利用视角分类型探析流域型非遗资源活化问题,本文尝试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2研究思路现代公共事务领域应立足横向、

8、纵向及深向的逆碎片化理念及其方法,建立资源特征、创造转化(产品转化)和空间场域的动态关联以实现整体性治理 2 6。基于上述认知,本文构建金沙江流域非遗立体活化框架(如图1 所示),探索金沙江流域非遗活化利用思路。研究思路如下:(1)立足内容维度,从纵向的资源活化倾向性特征、横向的资源活化适应性特征以及深向的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三维度审视金沙江流域各类型非遗资源特征,析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基础的适应性和独特性;(2)立足整合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化利用思路,即运用“产业化难易”和“本地需求强弱”二指标,将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划分为4 类,分类探讨其活化利用的思路性对策。2金沙江

9、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现状当前,我国遗产保护思路呈现出从侧重局部保护到整体性保护转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点状遗产、片状区域过渡到跨区域统筹联动,跨区域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现出整体统筹发展思路 2 7。作为西部地区重要流域之一,金沙江流域地形复杂,文化资源富集,天然串联起了人文特色鲜明的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的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域。活化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在促进传统文化延续的同时,使金沙江流域肩负起现代文明发展的使命。2.1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形成多种类、广分布、高价值格局。(1)多种类。随着金沙江流域由封闭走向开放以及“国潮”经济

10、的稳健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资源被开发成产品并广受大众喜爱,包括商品型、体验型、考察型、观赏型、辅助型、学习型等类型多样的文化精品,如基王克岭,等: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9394信息与管理研究2023年基础技术O资源聚集点聚集线5G聚集面3D工艺美术类物联网传统演艺类人工智能民间文学艺区块链术类元宇宙民俗节庆类传统医药类数字化场景表现数字藏品形式影视动漫创造转化空间分布特征活化适应性特征金沙江流域非遗“数”+“实”产品化模式+新型场馆文创商品舞台表演目标居化倾向特分类活化体验型商品型考察型观赏型学习型征辅助型产本地需求强弱本业化难易活化框架图1 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分类活化研究框架于

11、传统技艺衍生的琅银器、东巴画等工艺品,融合传统舞蹈、音乐羽化而成的印象丽江等大型演艺等。(2)广分布。从非遗资源的区域分布看:四川最多,占比为3 1.2%;青海最少,占比为1 7.9%。(3)高价值。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前5 批次立项总数看,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人选491项,在全国的占比为1 3.6%。2.2存在的问题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存在着理念认知需要提高、保护机制有待完善、区域协同呕待加强等问题。(1)理念认知需要提高。金沙江流域地域分布较广及整体性保护理念认知尚不到位,4 省(区)未完全立足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从横向、纵向及深向等3 个维度实现整体性规划,呈现出碎

12、片化、条块化、分散化和抢占化等保护传承的困境。(2)保护机制有待完善。金沙江流域内大多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滞后,部分州(市)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如:地方经费投入不足,个别州(市)安排非遗保护项目经费数额较少,难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些州(市)未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不区分资源类型,随意、胡乱开发,导致“原真性”缺失、文化异化或亵渎等现象频发,文化生态建设性破坏仍存在。(3)区域协同呕待加强。从横向关系看,金沙江流域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尚未形成活化协同体系,非遗项目管理的沟通协作不够,非遗活化的合力仍未形成。针对上述问题或困境,青、藏、川、滇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跨区域协作,出台了对

13、金沙江流域非遗活化利用的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指导和激励流域内非遗资源保护传承。截至2 0 2 2 年9 月,青、藏、川、滇等4省(区)涉及金沙江流域遗产活化的公开文件共8 2 项,其中:四川省50项(省级8 项、市/州级4 2 项),云南省1 8 项(省级4 项、市/州级1 2项、县级2 项),西藏自治区4 项(省级2 项、市/州级2 项),其他3 项(如图2 所示)。但从发文数量和机构看,数量上省际差异较大,机构上联合发文较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统筹协调匮缺、横向协作不够等问题。6040200图2 4 省(区)涉及金沙江流域非遗的政府发文数量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政府文件”库统计得到。口省级口市/

14、州级县级4221284四川云南2一西藏区域30青海其他第 2-3 期王克岭,等: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953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础及空间分布表1 4 省(区)非遗数量及占比一览表3.1流域概况及数据来源金沙江流域属于长江上游,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跨青、藏、川、滇等4 省(区),地理坐标介于90.54E1 0 4.9 5 E 和2 4.4 6 N3 5.7 8 N 之间,总面积约4 7.4 6 万km。金沙江从青海玉树巴塘河口起至四川宜宾岷江口止,贯穿了众多民族聚居区,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串点连线聚片。研究数据包括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数据、矢量地图数据。其中:非遗

15、资源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所涉数据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5 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覆盖4 省(区)5 2 个地级行政区的491项非遗项目(含扩展项);矢量地图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官方网站。3.2资源类型划分及概况非遗资源类型划分方法较多,包括五分类法、六分类法、十分类法,其中,十分类法源于2 0 0 6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将非遗资源划分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音乐、民间文学、民俗、曲艺等1 0 类。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一2 0 0 3)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16、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遗类别的界定,本文将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划分为5 个主类(含1 0 个亚类),包括工艺美术类(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演艺类(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文学艺术类(民间文学)、民俗节庆类(民俗)、传统医药类(传统医药)。依据上述划分方法,对青海(8 8 项)、西藏(1 0 5 项)、四川(1 5 3 项)、云南(1 4 5 项)非遗资源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 所示),统计显示:四川的工艺美术类和传统演艺类占比8 0%以上,西藏和云南传统演艺类占比4 0%以上,青海占比最多的为传统演艺类。类型西藏工艺美术类22(25%)

17、传统演艺类34(38.64%)民间文学艺术类9(10.23%)民俗节庆类17(19.32%)传统医药类6(6.81%)合计88(100%)3.3资资源活化倾向性特征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赋优良,美术作品精美绝伦,传统技艺独特精湛,民间医药广为流传,民俗文化多姿多彩,表演艺术淳朴生动。流域内非遗项目种类齐全,按5 主类统计的数量及代表性项目列举如表2 所示。同时,根据各类非遗资源利用的倾向性特征,将其归集为体验型、商品型、考察型、观赏型、辅助型、学习型等类型。主类亚类传统美术绘(白族)工艺美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白族扎染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制技传统技艺艺(鹤庆)、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青海表2

18、 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五分类明细一览表举例东巴画、剪纸(傣族)、玉雕(腾冲)、木雕(剑川)、刺绣(撒尼)、建筑彩四川30(28.57%)63(41.17%)51(48.57%)64(41.83%)3(2.86%)7(4.58%)12(11.43%)16(10.46%)9(8.57%)3(1.96%)105(100%)153(100%)云南30(20.69%)65(44.83%)19(13.10%)25(17.24%)6(4.14%)145(100%)数量资源倾向54体验型、商品型、考察型、观赏型9196主类传统演艺类传统体育、摔(彝族)、打陀螺、赛马会(当吉仁)、传统箭术(南山射箭)、土族游艺与

19、杂技轮子秋、峨眉武术、藏棋、青城武术民间文学阿诗玛、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四季生产调、格萨(斯)尔、梅民间文学艺术类葛、查姆、达古达楞格莱标、哈尼哈吧、坡芽情歌民俗火把节(彝族)、景颇族目瑙纵歌、独龙族卡雀哇节、怒族仙女节、传统民俗节庆类族刀杆节、白族绕三灵、阔时节传统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藏医药(骨伤疗法)、葬传统医药医药类医药(水膏药疗法)、傣医药(睡药疗法)注:统计截至2 0 2 1 年第五批非遗名录项目;由于篇幅原因,仅列出部分代表性项目。3.4资源活化适应性特征从价值转化角度看,培育多层次、优结构、高质量、有特色的产品体系是非遗资源活化的关键 2 8 换言之,从

20、产品思维出发,活化是保护、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最根本也最具活力或效力的方式 2 9。在产品转化过程中,一些非遗因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浓厚的地方特色,其羽化出的产品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产 3 0,如藏戏、唐卡、普洱茶、少数民族舞蹈及音乐等。非遗产品化的过程只有充分体现非遗项目的地方特色或优势和非我莫有的地域性、人文性,并满足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形成良性持续的产业化转化模式。从实践角度看:(1)工艺美术类非遗有助于民众了解当地人文历史,具有艺术独特性和高收藏价值,体验型、商品型、考察型、观赏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2)传统演艺类非遗具有强烈的视听觉冲击,不仅满足大众审美与精神需要,而且契合大

21、众拓宽艺术视野的体验需要,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艺术独特性,体验型、观赏型、考察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3)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传承性强,且可作为“内容”融人其它各类非遗产品中,如民间文学既可通过民间故事口头传承,也可通过传统演艺(山歌、表演等)形式得以呈现;(4)民俗节庆类非遗资源丰富,生活化及在地化属性较强,参与型、观赏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5)传统医药类非遗具有较高的医养价值,随着康养理念的深入人心,大众对医药知识及技术的获得与体验需要日趋强烈,体验型及学习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被需要的程度。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具有较大产品开发潜力,应立足非遗资源特性,坚持生产性保护原则,锚

22、定市场需求偏好,有序推进产业化,助推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起来”“传下去”。3.5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运用ArcGIS,以地级行政区划为口径,按1 0 个亚类统计金沙江流域4 省(区)5 2 个州(市)非遗数量,利用核密度法分析其非遗资源分布特征(如图3-1 至图3-1 0 所示)。信息与管理研究续表2亚类举例锅庄舞(迪庆)、热巴舞、木鼓舞(沧源佤族)、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民间舞蹈族)、傣族孔雀舞、彝族老虎笙族民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姚安坝子腔、彝族民民间音乐歌(酒歌)、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弹唱)、弥渡民歌花灯戏(玉溪)、壮剧、傣剧皮影戏(腾冲)、滇剧、佤族清戏、彝剧、白传统戏剧剧、关索

23、戏、端公戏(旺苍)傣族章哈、大本曲、古尔鲁、贤孝(西宁)、青海平弦、青海越弦、青海传统曲艺下弦、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清音、金钱板2023年数量资源倾向9258401311387024体验型、考察型、观赏型辅助型参与型、观赏型体验型、商品型、学习型第 2-3 期王克岭,等: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97非遗一一传统技艺核密度图非遗一传统美术核密度图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图例非遗_ 传统技艺ValueHigh:2.57064Low:0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图例非遗_ 传统美术ValueHigh:2.104940280非遗一一传统体育核密度图云南省.5601,120Kilometers图3-102

24、80560Low:0图3-2非遗一一传统舞蹈核密度图1,120Kilometers青海省西旅自治区四川省图例非遗_ 传统体育ValueHigh:0.201655Low:0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烟川省图例云南省非遗_ 传统舞蹈ValueHigh:1.847990280非遗一560图3-3传统戏剧核密度图1.120Kilometers0280Low:0非遗一传统医药核密度图560图3-41,120Kilometers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图例非遗_ 传统戏ValueHigh:1.06656Low:0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图例非遗_ 传统医药ValueHigh:0.7814080280云南省5601,120

25、Kilometers0280560Low:01,120Kilometers图3-5非遗一一传统音乐核密度图图3-6非遗一一民间文学核密度图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2图例非_ 传统音乐ValueHigh:1.33431Low:0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图例非遗民间文学ValueHigh:0.8363090280云南省5601,120 Kilometers图3-70280Low:0560图3-81,120 Kilometers98信息与管理研究2023年非遗一民俗核密度图非遗曲艺核密度图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图例非遗民俗ValueHigh:1.42492Low:0根据核密度由高到低,非遗资源空间依次由中

26、心的密集区、中间的次密集区和外层的低密集区构成,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空间形成了1 0 个聚集区域,分别为:(1)以成都一德阳一眉山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空间,聚集了传统美术(图3-2)、曲艺(图3-1 0)、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图3-3),其中心均为成都。其中:传统美术北至绵阳与阿坝交界、南至?山与宜宾交界、西至甘孜、东至资阳,呈南北向条形辐射状;曲艺北至阿坝、南至宜宾、西至甘孜、东至南充,呈南北向椭圆辐射状;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北至阿坝、南至昭通、西至甘孜、东至资阳,呈西北向椭圆辐射状,并沿东北方向片状辐射至达州、巴中与广元。(2)以拉萨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其聚集项目类型较多,包括传统技艺(图

27、3-1)、传统医药(图3-6)、传统舞蹈(图3-4)、传统戏剧(图3-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图3-3),其中心均为拉萨,其中:传统技艺与传统舞蹈向南辐射至日喀则,呈葫芦形辐射状;传统医药与传统戏剧辐射至山南、林芝、那曲、日喀则,呈南北向椭圆形辐射状;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沿东北方向辐射至海西与玉树交界,呈椭圆辐射状。(3)以宜宾一乐山一雅安一内江一资阳一眉山一成都一德阳一绵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传统技艺(图3-1),其以眉山为中心,北至阿坝、南至昭通、西至甘孜、东至资阳,呈耳朵辐射状并向云南片状辐射。(4)以西宁一海东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传统音乐(图3-7)、传统体育游艺与

28、杂技(图3-3)、民间文学(图3-8),其以西宁与海东中间处为中心,形成海北一海南一黄南辐射弧线。(5)以成都一德阳一绵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传统音乐(图3-7),其以德阳为中心,北至阿坝、南至攀枝花、西至甘孜、东至达州,沿东北方向呈瓶口向下的“瓶状辐射”。(6)以玉溪一昆明一楚雄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传统戏剧(图3-5),其以昆明为中心,北至丽江、南至红河、西至德宏、东至文山,沿西南方向呈缺角圆形辐射状。(7)以昆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图3-3),其以昆明为中心,形成红河一文山一曲靖一楚雄一玉溪辐射圈,沿西北方向呈缺角圆形辐射状。(8)以玉溪一

29、红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民间文学(图3-8),其以玉溪与红河中间处为中心,北至?山、南至西双版纳、西至德宏、东至文山,呈不规则片状辐射。(9)以大理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民俗(图3-9),其以大理为中心,向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方辐射,沿东北方向辐射至四川绵阳,呈四角星辐射状。(1 0)以西宁一海东一海南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聚集区,聚集了民俗(图3-9),其以海东为中心,沿西向辐射,形成以海北一海南一黄南为弧线的半月形辐射状。4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策略非遗保护即采取何种举措以确保非遗的生存和发展,通常又被区分为保守、折中和激进等3 种思路。其中,生活化利用、生产性保护(

30、即“活化”)被视为一种折中路径,该路径被广为接受并得以推广应用。究其实质,“活化”就是化“非物质”为“物质”,化“看不见”“摸不着”为“看得见”“摸得着”。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图例云南省非遵曲艺ValueHigh:0.6918222805601,120Kilometers图3-9图3 金沙江流域4 省(区)5 2 州(市)非遗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云南省02805601,120KilometersLow:0图 3-1 0第 2-3 期非遗是农耕及游牧文化的延续与活态展演,其价值源于“过去”,其出路在于“未来”。当前非遗的利用主要还是依赖传统技术,随着以5 G、3 D、元宇宙、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

31、链等为代表的新网络、新技术以及新算力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在原有非遗“本体”产品开发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探索形成“数”“实”融合产品化模式,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活化”带来了无限可能。在实践中,在产品创意方面,把数字技术应用到非遗场景重塑、藏品开发及影视动漫创意设计中,使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产品的创意;在传承方面,将数字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充分运用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以非遗数字图书馆、非遗数据库、非遗传承人电子名录等工程创新非遗抢救性或传承性保护手段;在传播方面,借助新媒介载体(特别是抖音)展演或传播非遗,推动非遗传承人或创作者通过直播链接非遗产品和消费主体提升民众对非遗的关注度。概言之,依托数字技术

32、推动非遗从“在地式”静态保护或动态展演升级到包括“在场式”数字活化体验在内的新阶段,数智技术推动非遗文化更广泛、更便捷地走进大众生活。基于现代服务是一种线上线下融合、集供给和需求共融互通而构建的人货场一体化产业生态的认知,活化需要关注非遗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即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可复制的产业化要求来创新发展,但相较于其他行业,非遗的产业化面临较多困难,融入旅游和融入科技是其产业化的破局之路。此外,考虑到非遗的原真性、符号性、人民性等本质特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某类或某项非遗面临传承危机,本研究中即把它们界定为“人民性”较弱,反之,则把它们界定为“人民性”较强;同

33、时,本地需求环境和挑剔顾客的大量存在是集聚形成的条件 3 1 ,因此,活化还需要关注非遗资源的本地需求强弱。基于上述认知,本文以“产业化难易”为横轴,以“本地需求强弱”为纵轴,将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的活化策略划分为4 类(如图4 所示)并分述如下。王克岭,等: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本地需求强99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产业化难度较大人民性特征较强产业化难度较小人民性特征较强一市场积极性作为1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体育、难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于产4业化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曲艺象限象限1象限象限IV传统文学易于产业传统戏剧化1产业化难度较大政府积极性作为人民性特征较弱产业化难度较小人民性

34、特征较弱引导宣传并给予支持1本地需求弱图4 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的活化策略(1)居于第I象限的亚类易于产业化,本地需求较强,意味着该类型(如传统医药、传统音乐、曲艺等)不仅产品化难度较小,而且其人民性特征较强,需要市场在这些领域“积极性作为”,推动非遗资源借力产业化路径走进大众生活。金沙江流域以拉萨为中心的聚集区(传统医药)、以西宁一海东为中心的聚集区(传统音乐)、以成都一德阳一眉山为中心的聚集区(曲艺)应在该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并推进落地实施。100(2)居于第象限的亚类较难于产业化,本地需求较强,意味着该类型(如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产业化难度较大,但其人民性特征较

35、强,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推动上述非遗资源的线上传播和线下体验的协同共进。金沙江流域以西宁一海东一海南为中心的聚集区、以大理为中心的聚集区(传统民俗)、以宜宾一乐山一雅安一内江一资阳一眉山一成都一德阳一绵阳为中心的聚集区(传统技艺)、以成都一德阳一眉山为中心的聚集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以拉萨为中心的聚集区(传统舞蹈)应在该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并推进落地实施。(3)居于第象限的亚类较难于产业化,本地需求较弱,意味着该类型(如传统文学)产业化难度较大,其人民性特征也较弱,需要政府在其发展中“积极性作为”,通过“看得见的手”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金沙江流域以玉溪一红河为中心的聚集区应

36、在该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并推进落地实施。(4)居于第IV象限的亚类较易于产业化,本地需求较弱,意味着该类型(如传统戏剧)产业化难度小,但人民性特征较弱,需要政府大力引导宣传这些类别的非遗,并在具体政策、办事程序、税费、要素使用及价格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助力高科技企业在秉持原真性原则下,通过现代技术打造数字化产品及消费场景,促进传统戏剧等非遗资源的传承和发展。金沙江流域以玉溪一昆明一楚雄为中心的聚集区应在该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并推进落地实施。5 结 语立足整体性保护利用视角,聚焦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从资源活化的倾向性特征、适应性特征及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三维度出发,本文探析了金沙江流域各类型非遗资源的特征,

37、有针对性地提出金沙江流域非遗资源活化利用的思路性对策,丰富了非遗资源活化利用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本文从“产业化难易”与“本地需求强弱”二维度对流域内非遗资源活化利用思路进行了研判,但实践中并非所有非遗资源都适宜于产品化开发。某些市场需求有限的非遗资源应在保护传承和突破IP打造脆弱性的基础上,发掘传统文化IP的潜在价值,关注当代生活需求,通过独特文化生产方式的构建,让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公众生活并赋予年轻化表达,促进小众非遗资源精神内核的创造性转化,这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信息与管理研究2023年参考文献1 王克岭.古驿道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模式选择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J.企业经济,2 0 2 2,4 1

38、(6):5-1 4.2 易玲,肖樟琪,许沁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 0 年:成就、问题、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 0 2 1(1 1):65-73.3 刘思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9,4 2(1):8 1-8 9.4 季中扬,高鹏程.“非遗 保护与区域文化认同 J.文化遗产,2 0 2 1(3):1 8-2 3.5J ARIZPE L.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iversity and coherenceJJ.Museum International,200

39、4,56(1/2):130-136.6J LOMBARDO V,PIZZO A,DAMIANO R.Safeguarding and accessing drama as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JJ.Journal o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2016,9(1):1-1l.7 CHRONIS A.Co-constructing heritage at the gettysburg story scape 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 0 0 5,3 2(2):3 8 6-4 0 6.8J E

40、SFEHANI M H,ALBRECHT J N.Rol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ourism in natural第 2-3 期protected areasJJ.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2018,13(1):15-29.9 张娜,高小康.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J.学习与实践,2 0 1 7(6):1 2 6-1 3 2.10吴清,李细归,张明.中国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成因 J.经济地理,2 0 1 5,3 5(6):175-183.1 1 王克岭,谭心,龚异.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廊

41、道构建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2,4 3 9):3 5-4 3.1 2 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 0 1 3,3 3(1 0):1166-1172.1 3 徐柏翠,潘竞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 0 1 8,3 5(5):188-196.14柴国珍,孙文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重心移动分析 J.文化遗产,2 0 1 0(2):6-1 1.1 5 胡娟,陈慕琳,张艺琼,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 0 1 7,3 7(1 0):206-2

42、14.1 6 苗红,张敏.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 0 1 4,2 8(4):1 7 9-1 8 6.1 7 梁君、汪慧敏.珠江一西江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J.社会科学,2 0 1 8(1 2):39-49.1 8 常媛媛,赵馨,刘耀龙.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2 1,4 4(1 1):1 3 7-1 5 0.1 9 杨姗姗,蔡银潇.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3):220-228.2 0

43、李蕊蕊,赵伟,陈静.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1 4,3 3(6):97-102.2 1 殷鼎,史兵,陈小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1 8,4 1(1 1):1 1 6-1 2 2.2 2 向文,蔡际洲.长江流域民歌非遗代表项目的地理分布J.艺术百家,2 0 1 9,3 5(1):1 7 2-1 7 7.2 3 李萍,袁芳,张健,等.京津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2 0,43(9):36-47.2 4 张建忠,温娟娟,刘家明,等.山西省

44、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旅游响应 J.地理科学,2 0 1 7,3 7(7):1104-1111.2 5 江娟丽,杨庆媛,张忠训,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 J.经济地理,2 0 1 9,39(6):205-213.26J PERRI,LEAT D,SELTZER K.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 M.London:Bloomsbury,2002.2 7】王克岭.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 J.企业经济,2 0 2 1,4 0(4):5-1 2.2 8 王灵恩,李浚硕,吴小露,等.京张体育文化

45、旅游带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产品转化路径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2 1,4 4(4):1 3-2 4.2 9 邵露莹.场景技术空间:基于产品思维的非遗文创活态传承路径 J.艺术与设计(理论),2 0 2 2,2(3):26-30.3 0 王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1 8.31 THRIFT N.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M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王克岭,等: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思路101102信息与管理研究2023年Acti

46、vation Pathwa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in Jinsha River BasinWANG Keling,TAN Xin,DUAN Ling(School of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ourism Management,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Yunnan,China)Abstract:Focused on the activation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Jinsha River

47、 basin,thisresearch is undertaken under the paradigm of status quo review-feature analysis-strategy explorationin four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in the basin.To be specific,it examines the current activationsitu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analyzes

48、 the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the classified acti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based on two dimensions:difficultylev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local demand.It is showed that: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

49、ageresources that have easy industrialization and strong local demand,positive action from the market isneeded;for those that have difficult industrialization and strong local demand,both the government andthe market need to come into play;for those that have difficult industrialization and weak loc

50、al demand,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ake positive actions;for those that have easy industrialization and weak localdemand,the government should publicize with relevant guidance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upport.Key words:Jinsha River basi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pace;classified activat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