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幻小说的“另类现实”思想实验 论 机器如我 中的“年代英国”四川大学王一平 摘要:科幻小说是一种通过“思想实验”来折射现实、渲染“另类现实”的小说类型,其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着独特的亲和性。在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科幻小说 机器如我 中,作者改造了 年代英国社会的部分现实事件,用“架空历史”的“思想实验”的方式,创造出另类现实,展现了一部与史实几乎相反的 年代英国政治史,如英国在福克兰岛战争中失败、撒切尔夫人下台、工党首相被刺、英国脱欧等。机器如我 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将风云变幻的 年代与当下英国相融合,折射了当代英国社会的重大难题和分裂立场。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机器如我;另类现实;思想实
2、验;年代犜 犻 狋 犾 犲 牶 :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狊 犔 犻 犽 犲犕 犲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牶 ,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狊犔 犻 犽 犲犕 犲 ,本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纪西方科幻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一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英美文学、科幻文学等。联系方式: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 ,犓 犲 狔 犠 狅 狉 犱 狊 牶 ;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狊犔 犻 犽 犲 犕 犲;科幻小说:表现“另类现实”的“思想实验”随着当代社会中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人们面对着一个真正“后 人类”()的、可
3、能产生新生命体形态的时代。在此情境下,许多非传统科幻创作者借由科幻小说的框架,对“可能的现实”进行了演绎。年,英国著名小说家麦克尤恩()出版了 机器如我(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狊犔 犻 犽 犲犕 犲,)一书,该小说采用了幻想类作品中常见的改造现实、“架空历史”()的设置 使用真实历史的基本框架,又改变部分重要历史进程并对其(后果)加以渲染的方式,探索了人工智能体这类新生命体类型,并着重展现了一个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 年代英国社会。在 机器如我 中,岁的查理在伦敦从事股票交易,出于对机器人长期的浓厚兴趣,查理购买了刚刚小规模进入市场的机器人亚当。查理与其女友米兰达分享了亚当的服务。友善的亚当
4、成为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员,亚当甚至表示爱上了米兰达。米兰达的生活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为了给因遭强奸而自杀的好友复仇,米兰达曾设计陷害强奸者戈林奇,使其入狱数年。亚当帮助米兰达解除了戈林奇出狱后发出的威胁,并通过股票交易赚到了大笔资金;查理和米兰达因此收入大增,并打算收养男孩马克,但亚当对于“公正”和“爱”等的理解促使他揭发了米兰达的罪行、赠送了赚取的财富,因此被激愤的查理所“杀死”。米兰达被判入狱一年,出狱后,米兰达和查理遵亚当的遗愿,将他的“遗体”送交给了“计算机之父”图灵。而在故事重要的背景线索方面,小说则大力改造了 世纪 年代诸多重大社会事件的结局:如 年,英国在与阿根廷的福克兰岛()战
5、争中失败(而非如现实中一样获胜);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随后下台,工党领袖托尼本恩()成为首相;本恩主张离开欧盟,后被刺身亡等。机器如我 以作品中曾出现的句子“机器如我,人类如你”(“科幻小说的“另类现实”思想实验 ”)为标题。不难看出,小说体现出了麦克尤恩所宣称的观点:小说是探讨伦理困境的最佳方式,因此他并不想写传统的科幻小说,描写如“超光速旅行”之类的技术进展,而是意在通过头脑中对未来的思索,认真地检视人类的困境(,)。因此,小说并未渲染难以企及的技术“奇迹”,而是借由推演而描绘了亚当从“生”到“死”的历程,并着重展现了 年代至今的西方政治风潮。在此,麦克尤恩对该作的表述其实关涉了科幻小说
6、的基本特点,即其代表着一种以文学形式展开“思想实验”()。本文认为,尽管所有虚构文学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着另一种可能的现实,但科幻小说有明显的构建时空框架和进行观念探索的特点,其一大本体性特点即在于其具有总体性地创造“另类现实”的“思想实验”特色。学界对科幻小说已有不少公认的解读:如英国著名作家、学者托尔金()的“第二世界”()理论:幻想作品创造的设计师和观众可以“进入”其中的其他世界(),是“原初 现实世界”()之外,有着“现实的内在一致性”()而令人信服()的可能世界(,:,);著名科幻研究者苏恩文()的“认知陌生化”()理论:科幻小说立足于(结构主义意义上的)“陌生化”与“认知性”的同
7、时存在和相互作用,其替换掉现实经验环境、对故事的时空背景加以虚构重置,建构一个拟换性世界,形成一种陌生化、新奇性的效果(参见苏恩文,:,),但这种新奇世界 事物的创造不能如同天降神物(如使用超自然因素),而必须以现实经验和逻辑为基础,并且可以通过理性被理解和认知;以及如美国学者詹明信()将科幻小说与“乌托邦”式的想象相勾连(,:),或是如英国学者罗伯茨()所认为的科幻小说主要是“技术小说”(罗伯茨,:),等。而本文所强调的科幻小说的“思想实验”,则主要指一种非物质现实操作性的探索方式、一种通常与某种理念或难题有关的实验,其内容或形式如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著名科幻小说 美丽新世界(犅 狉 犪 狏
8、 犲犖 犲 狑犠 狅 狉 犾 犱,),读者从题目即可理解它设计了一个不同于当时现实的世界。苏恩文接受和强调了布洛赫()的“新事物”概念,即认为这类创新把人类的集体意识从静止状态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新事物激发了人们进行积极变革的希望,具有明显的未来取向。参见爱德华詹姆斯,法拉门德尔松,剑桥科幻文学史穆从军,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如在小说 美丽新世界 的开篇,伦敦孵化中心正在用流水线造人,这对读者来说是新奇、超常的;同时,作者利用其时的生物学知识,细致地描写了孵化中心采用何种技术和原理、如何大批量地制造不同的人类,试图给予这种“新奇”世界一个合理自洽的解释,这就使其与纯粹的
9、“幻想”作品相区分。如科幻小说的“技术标准论”认为,科幻是对超越于当下技术的世界的描绘。如在当代现实中,人工智能只能在围棋这类数据运算比赛中战胜人类,但如果小说描写人工智能体已经全面超越了人类,则其为科幻。当然,此种定义重在强调科幻小说在展现科学和技术发展方面的特点,并不完善。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在现实中难以(或无须)进行实践,而主要通过思辨达成,如著名的“电车难题”就是典型的思想实验。虽然科幻小说可能创造出具有预言性的科技设想 这在诸多展示技术意象、由技术推动故事的所谓“硬科幻”()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它也可能较少关注科学技术,却注重吸收时代思潮、先锋性的文学技巧 这也可能是诸多强调人文反
10、思与形式创新的所谓“软科幻”()小说的特点,然而不论具有何种风格,科幻小说多少都带有某种“思想实验”的色彩,展现一种或几种相对完整的思想理念实验,可以说是内嵌于科幻小说中的结构性要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科幻小说所展开的“思想实验”通常被认为与所谓的“现实主义”文学有巨大的差异。但有趣的是,科幻类型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却一直受到科幻创作者、研究者的关注。如,美籍韩裔学者朱瑞瑛(,:)在其 科幻再现论 中提出,就“认知陌生化”这种有一定普遍性的文学方式而言,以“模仿”()的对象物()为轴,如从鞋带、硬币一直到赛博空间、黑洞等,现实主义()可表现的对象物是有限的,因此现实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较弱或低密
11、度的科幻小说变体(),而科幻小说可以表现与硬币、苹果花、杏仁等易认知、易表现之物相对的难以表现之事物 如“遥远的过去、未来”等,是一种“高密度的现实主义”。又如,诸多科幻作家虽然有着创作幻想型作品的自觉,但却十分注重科幻与现实、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中国科幻界前后几代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郑文光、韩松、陈楸帆等,都旗帜鲜明地强调一种“科幻现实主义”。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转引自姜振宇,:)曾表示:“科幻小说也是小说,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只不过它不是平面镜似的反映,而是一面折光镜采取严肃的形式,我们把它叫作科幻现实主义。”他还提出:“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则想建立这样
12、的流派 社会性的科幻小说,探讨社会问题,并把它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分”。郑文光提倡一种以“变形”的方式投射现实、更深刻反映现实的科幻小说。而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小说名家韩松(韩松,丁杨,:),则在强调科幻小说本身作为全球“现代化产物”的基础上,指出曾经遥远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话题、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而“发生在今天中国的科幻热预示着科幻小说已经成为今天的 现实主义 文学”。多次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青年作家陈楸帆(陈楸帆,:)也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写作方式,主要表现在逻辑的可认知性和美学上的自然主义,科幻现实主义则响应这样一个问题:机器如我 在探讨无人
13、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伦理时就曾提及这一著名的“电车难题”()思想实验(,:):有五个人被绑在有轨电车的轨道上无法脱身,一辆电车向他们疾驰而来,而“你”面前的操纵杆可以改变电车的轨道,将其转到另一轨道上 该轨道上绑了一个人。此时“你”可以不进行任何操作,让电车压死原来轨道上的五个人,也可以操作拉杆,牺牲另一轨道上的一个人,“你”将如何选择?科幻小说的“另类现实”思想实验科技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无法想象如何剥离了科技成分去讨论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确实,科幻小说展现了众多已经成为今日之现实,或是代表一种“可能的现实”的科学技术及相关的社会性内容。或许可以如此理解,在由思想实验所构设的
14、幻想框架中,苏恩文提出的“认知陌生化”中的“认知性”使科幻区分于民间传说、传奇与奇幻文学等类型;而当其内容更靠近业已实现或很可能实现的科技景象和社会境况、其呈现方式更贴近人们已有的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形式时,便更接近于“可认知性”的一端,甚至造成新奇性(陌生化的人、事、物)的乏善可陈。这种接近可以无限地靠近纯粹写实性的作品,却又因为一个思想实验性的基本框架,而保留了与一般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使其不至于逸出幻想型文学的座架,并由此而呈现一种“另类现实”(如某种非人的社会,或与已有历史进程不同的社会等)。而在科幻小说的诸多亚类型中,如 机器如我 采用的折射(反转)现实、重写(架空)历史的模式,则正可谓
15、是投射现实、渲染另类现实的科幻思想实验的经典范例。科幻作家“可以从一个极端真实的语境出发,通过可理解的 逻辑自洽的条件外延及思想实验,将文本中的情节 人物推向一个极端超现实的境地,从而带来一种惊异感及陌生化效果。”(陈楸帆,)架空历史的科幻小说筛选了大量的历史现实,以一种富有批判性的态度来重造历史。如,美国科幻名家迪克()的“雨果奖”获奖作品 高堡奇人(犜 犺 犲犕 犪 狀 犻 狀 狋 犺 犲犎 犻 犵 犺犆 犪 狊 狋 犾 犲,),便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结果进行了颠倒:德国、日本等轴心国战胜了美国、苏联及其他欧洲各国,并在 年代成为超级大国,小说正是在德日两国的全球统治与争霸背景下假想美
16、国社会的。与之相似,机器如我 也对一些确实可能发生的“反事实”()进行了合理推演,并通过对政治和社会旧事的“改写”来投射当下英国时事,因此小说故事的主线 “重塑”年代英国社会,具有十分浓厚的塑造“另类现实”的“思想实验”色彩。在此,作者在展示某些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要素与社会思潮的精神内核 一种“本真现实”加以实验性、有选择地“陌生化”投射,由此刺激读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这也造就了“架空历史”的科幻小说的基本机制与吸引读者的重要品质。“另类现实”:年代以来的英国社会政治史作为始终关注 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的作家,麦克尤恩在 机器如我 用极大的篇幅展开了一项重要的思想实验:如果
17、当代政治路径并非如现实一般进展,又会如何?小说改变了 年代西方世界右翼保守风潮的回归,使各国左翼政党在竞选中获胜,如美国民主党总统卡特()战胜保守党候选人里根()成功连任,法国的密特朗()败于法共候选人马歇()之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手,英国保守党也丧失了执政党之位;而小说主要集中在对英国社会和政治史的“重写”,并投射出当下英国前途难料的未来。机器如我 描述,年代前期的英国社会上演着“双城记”:一方面,失业、通胀、罢工、交通问题突出,社会中的高自杀率、少女怀孕、种族冲突,药物成瘾、流浪街头、强奸、抢劫、儿童抑郁等情况增加;另一方面,改善也在发生,拥有卫生间、中央供暖、电话和宽带的住所增加,青
18、少年完成高中教育,工人阶级子女进入大学,人们参加古典音乐会,拥有汽车、自有住房,出国度假、参观博物馆和动物园等,等等(,:)。事实上,正如贝克特()的著作标题 年何以塑造当代英国(犘 狉 狅 犿 犻 狊 犲 犱犢 狅 狌犃 犕 犻 狉 犪 犮 犾 犲:犠 犺 狔 犕 犪 犱 犲犕 狅 犱 犲 狉 狀犅 狉 犻 狋 犪 犻 狀)所显示的,世纪 年代对塑造当代英国社会、决定其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机器如我 吸收、融合了诸多重要的当代政治元素,演绎了错综复杂的 年代政治史,其中几个最主要的方面如:政坛的左右之争,国内事务中的女性、儿童、移民等问题,以及大英帝国的“遗产”。英国国力自第二次世
19、界大战之后开始衰落,福利社会和国有化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加上能源危机等的冲击,英国工业实力下降,经济不振,甚至被称为“欧洲病夫”()(,:)。在 机器如我 中,查理描述了他的一辆英国利兰集团()生产的旧车,这辆制造于 年代中期、破旧过时的汽车,代表着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也投射了战后国家的落后。在二战结束后初期,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拥有如捷豹、罗孚()、劳斯莱斯、名爵()等知名品牌。年代执政的工党政府鼓励汽车产业合并,前文提及的时任工党议员本恩曾担任威尔逊()政府的技术部()部长,任工业重组委员会()主席。本恩支持行业巨头通过合并成立利兰集团(),该巨无霸集团旗下拥有罗孚、名爵、戴
20、勒姆()、凯旋()、捷豹、路虎()、迷你()等诸多主流汽车品牌和畅销产品,在 年代末占据了英国汽车市场 的份额(,)。不幸的是,利兰集团在 年代面临倒闭,英国政府对其实行了部分国有化。最终,经过多次重组、转让等,随着该集团的各大品牌逐渐被德国、美国、印度、中国等外国汽车公司收购,曾经辉煌的英国汽车产业也走向没落乃至终结,一如小说中查理对车辆的形容,“锈迹正在吞噬它,尤其是在车身上那些凹痕周围”(,:),这 是 所 谓 的“英 国 病”()(,:)。年代末,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前,卡拉汉()领导的工党政府经历了 年到 年之交的“不满之冬”()。为了控制高通胀,基于诸种理由,卡拉汉政府规定 年度全国加
21、薪幅度不能高于,势力坐大而左右政局的工会采取了激烈的反对态度,随后英国爆发了包括工厂、交通运输机构、学校等在内的全国大罢工,社会似乎陷入了崩溃,各个小团体不再认为自己是社会科幻小说的“另类现实”思想实验的一员,而只是竭尽所能争取对自己有益之事(,:)。如小说所描绘的,进入 年代初期,英国社会经济衰退、消费下降、通胀高企、罢工频仍、骚乱不断。年之间,伦敦地区的抢劫和暴力窃夺等增加了 ,个别区域如布里克斯顿()甚至增加了 (,:)。查理提到,荒谬又似喜剧的是,懒散地躺在安乐椅上读着报纸上近在咫尺的骚乱、撒切尔夫人争取构建欧洲单一市场()等消息时,又不由得朝门口一瞥,担心是不是会出现强奸犯,甚至遭到
22、谋杀。小说中的失业率已经超过了 ,而且小说并未谈及这段时期英国大规模开发北海油田()这样能改善经济状况的重大利好,因此作者可能在“实验”中排除了这一“天赐”的偶然因素。面对如此的历史境况,机器如我 借机展示了当代英国右翼与左翼的对立立场:右翼指责来自英联邦()和欧洲大陆的移民造成了失业问题,英国工人的工资被压低,“黑皮肤、白皮肤的外来人口”加剧了住房危机,造成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压力,“据说本地学校操场上挤满了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八岁小女孩”,而左翼则只听到这些抱怨中包含的仇外和种族主义意味,而他们责难的社会问题包括了如股市的贪婪、投资不足、短期主义()、信奉股东价值(最大化)、未改革的公司法、自
23、由放任市场带来的损害等。(,:)除了 年代的宏观经济情况、政治事件,机器如我 还以小说中的米兰达强奸案影射了当代的“”运动。在小说中,米兰达童年和少女时期的好友玛丽亚姆是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移民。玛丽亚姆遭到同校的戈林奇强奸,她认为此事会让家族蒙羞,在痛苦中悄然自杀。作为极少数的知情者之一,米兰达在数年后设计引诱戈林奇,并控告其强奸。这一事件与“”运动一样,试图从历史旧事中(作)为曾经的“沉默者”发出声音,然而如何面对“旧罪的阴影”却引发了争议,而如何处理很可能出现的不实指控也同样是一个难题。在小说中,无法就旧事对戈林奇进行起诉、追究责任的米兰达采用了诬陷的复仇手段。在侦察过程中,警察乐于
24、逮捕有其他前科的戈林奇;在庭审中,案件中的疑点被提出,但法官和陪审团都倾向于相信米兰达,因此违法的作恶之人终于被非法的手段所惩罚。查理在得知内情后并未将其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加以考虑,而是同情米兰达自认为是“代玛丽亚姆发言”(,:)的举动,而同样爱慕米兰达的机器人亚当虽然保护了她,却认为这一手段与其正义观相悖。小说通过这一颇为微妙的设定(人机对立),让两者对此事的不同态度和行动成为贯穿小说的基本情节和叙事动力,也似乎代表了当代社会思潮中对平权运动的两种态度:面对难以还原的过去或难以证实的事件,应该选择始终有利于扶助弱势者的“逆向歧视”,还是保持绝对的正义?总之,小说展现了 年代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的
25、多个方面,也借此处应影射 、年发生在伦敦南部布里克斯顿的两次大规模暴乱。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此投射出了当代英国社会的思潮与矛盾。“另类现实”:年代的福克兰岛战争在 机器如我 的英国政治“思想实验”中,最浓墨重彩地渲染的,乃是在 年月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的福克兰岛战争()。福克兰岛战争是英国当代政治中不可回避的一幕。如果说 世纪 年代苏伊士运河危机()显示了大英帝国不再占据世界权力顶峰,而主权争端已久的福克兰岛战争则是其后的另一场关键性“战役”,不同的是,这场战争的大获全胜为英国在衰落之后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福克兰群岛(西班牙语称为 ,即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水
26、域(约南纬 ),面积约 平方公里,距离英国本土约 公里。在 年代初,岛上仅有约 居民,作为英国的海外领地(),岛上的居民 以上是英国人后裔,通行英语。在历史上,英国、法国、西班牙、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在战后的非殖民化进程中,英国政府曾有意将福克兰岛移交给阿根廷,但两者未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到 年代初期,英国国内经济状况不佳,国防经费紧缩;而此时阿根廷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胀率超过了 ,国家破产近在眼前,阿根廷军政府需要一场胜利以转移注意力,因此派出军舰夺取福克兰群岛,试图以此化解国内危机。(,:)对于这场局部战争,年月 日,美国 新闻周刊(犖 犲 狑 狊 狑 犲 犲 犽)借用“星球大
27、战”系列电影之名 帝国反击战(犜 犺 犲犈 犿 狆 犻 狉 犲犛 狋 狉 犻 犽 犲 狊犅 犪 犮 犽,)加以喻指。年月,英国夺回福克兰群岛控制权,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将福克兰岛争端形容为“两个秃子争一把梳子”(“”)(,:)。在 机器如我 中,叙述者查理的视角主要集中在英国社会政局的变动上,展现了对战争期间及战后社会的观察:当战争爆发、英国海军派出特遣舰队()参战时,全国都沉浸在帝国辉煌历史所营造的一往无前的集体幻梦中:从中世纪晚期,世纪,到 世纪早期的胜利等,英国人不断战胜如西班牙人、荷兰人、德国人、法国人等对手。尽管查理并不喜欢这样的情景,却也不由得被打动 值得注意
28、的是,对许多英国人而言,与苏伊士危机导致的战争不同,这场战争是从臭名昭著的新法西斯主义军政府()手中解救福克兰岛的行动,其正义性高于前者。如小说中的米兰达就支持派出特遣舰队,她对查理引用博尔赫斯之言的回答是“秃子可以把梳子传给后代”,并认为阿根廷夺取福克兰岛首都斯坦利港口(),代表着不受欢迎的军政府挥动“爱国旗帜”进行的垂死挣扎 他们折磨、残杀成千上万的民众,还把阿根廷经济拖向谷底。(,科幻小说的“另类现实”思想实验 :)而且,也许正如时任英国海军第一海务大臣()利奇()在说服撒奇尔夫人出动特遣舰队时所言:“如果我们不出动,或者在行动中犹豫不前,不能取得全面胜利,那么几个月后英国就会变成另外一
29、个国家,一个毫无威信、无足轻重的国家。”(,:)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持此类立场。在现实中,一向反对战争的左翼政治家本恩就曾提出不派出特遣舰队的动议,该动议仅以微弱劣势未获通过(,:)在小说中,他随后在大选中战胜撒切尔夫人而成为首相;而本恩长久的盟友、同样持反战立场的工党前任领袖科尔宾(,任工党领袖)也反对福克兰岛战争(,)。在 机器如我 中,与阿根廷牢牢占领斯坦利港口的画面形成对比的是,由于舰船被击沉、英军人员伤亡与战斗失败,伦敦中心区域如圣保罗大教堂充满了哀悼之情,伦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与米兰达的态度相反,尽管查理认为游行会被视为“不爱国、为法西斯政权辩护以及反对国际法”(,:),他
30、却支持游行。而考察该游行的地点、规模、立场等,熟悉当代英国社会的读者,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 世纪初英国公众对布莱尔()政府参加伊拉克战争的态度:反战抗议者在伦敦等城市开展了多场大规模示威游行。据报道,仅在 年月 日,伦敦海德公园()附近就聚集了超过 万人(,)。作为反战联盟()的主要成员,本恩就曾在该集会上发表演说(,)。而在同年月的游行中,科尔宾也在一个反战集会上警告首相布莱尔:英国公众在伊拉克问题上意见出现了严重分歧,英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危险增大,后果堪忧(徐剑梅,)。在现实中,福克兰岛的胜利激发了爱国情绪,保守党政府的地位由此稳固,在次年()的大选中大胜。而小说对此进行了颠倒:阿根廷死
31、亡 余人、英军阵亡近 人;阿根廷的独裁军政府获胜,其权威强化,政权稳固(而非如现实中一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战败后下台);撒切尔夫人提交辞呈,未被接受,但随后输掉了大选,工党获得了多达 席的议会多数(在现实中则是保守党获得 席的议会多数)(,:)。小说中,在米兰达的父亲梦想完成的“任务清单”上,包括了争取英国“脱欧”等不可能之事。但令人吃惊的是,本恩成为首相后,却宣布政府将着手退出欧盟,且不会重启 年曾采用的公投()形式进行决策(,:)。而与现实中连任后的撒切尔夫人躲过了爱尔兰共和军()的暗杀相反(),小说中,首相本恩在布莱顿的宾馆被炸身亡()。现实中,撒切尔夫人在 年上台,治理之初的改革并不受
32、民众欢迎,直到 年福克兰岛战胜后她才巩固了统治,获得连任机会以继续实施其政策,而长期执政方保证了其“撒切尔主义”()有足够的时间观其成效:强调自由市场、财政节制、严控公共开支、减税、民族主义、私有化等(,:)。撒切尔夫人得以用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新自由主义”()对英国社会进行重新改造,使这一时期成为左右之争的分水岭。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英国 增长了 ()(,:),若非如此,“英国病”或许将病入膏肓,无法疗治。而 机器如我 将撒切尔在执政末期()颇受诟病的“人头税”()提前至福克兰岛战败之后不久、其第一个任期之内,以此更合理地解释其下台。与之相应地,小说描绘了本恩如同摇滚明星般受到战后“婴
33、儿潮”出生的一代人的欢迎,包括中产阶级背景的学生、年轻的工人阶级等。持激进左翼政见的“本恩派”()决心清除那些“犹豫不决的中间派”()(,:)。显然,从 机器如我 中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面对的困境 在重大国务上的失败、遭遇保守党内的反叛和掣肘等,可以看到其后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所处困局的影子()。小说中,撒切尔夫人在战败后在唐宁街 号提出辞职时泪洒当场,也让人不由得想起梅与欧盟协商的“脱欧”()协议三次遭到下议院高票否决、被迫辞职时落泪的情景。而在撒切尔夫人的对立一方,著名的激进左翼()政治家的本恩身上,则显然有着工党前任领袖科尔宾的影子。由此,小说描绘了 年代的英国政治,也探讨
34、了近四十年后的当下社会,一种观念分野明显、舆论分裂、无法达成共识的政治“极化”现象()。在当代英国政治光谱之中,各色鲜明,而面对决定国运的重大问题时,政府之内、政党之间,公众之中意见分裂乃至截然对立,势均力敌又莫衷一是,且无人愿意进行真正的妥协。小说结尾部分关于“脱欧”的描述,则几乎就是对当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对立的双方质疑对方的基本理念、因此难以达成共识情景的复述:最大规模的游行正在进行;一半的工会运动是在反对罢工,一半政府成员和一半反对党都反对工党继任首相“留在欧盟”的决定;一半工党成员希望首相下台;有人希望进行大选,有人希望他们支持的人上位,“分歧无处不在”(,:)。事实上,机器如我 中论及
35、了查理与米兰达关于福克兰岛战争的对立态度,使深爱米兰达的查理产生了疑虑:如果我们对于这类根本性的问题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又如何可能共同生活?总之,机器如我 以人工智能题材为主题,但占据大量篇幅、贯穿全书始终的却是对 年代以来英国社会现实与政治潮流的深刻把握。如果从科幻小说本体性的“思想实验”特征来看,该作品与“现实主义”有着内在共通之处。“现实主义文学试图展现真实世界的微模型,在有限的叙述中展现一个足以补充历史现实世界的平行现实。现实主义文学是作者主观意识参与的创造性再现的结果,它所追求的并非与历史现实零距离的 逼真感,而是一种 本质的现实,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艺术现实。”(王守仁,:)而
36、如 机器如我 一类的科幻小说,也十分注重投射出一个宏大、新异、严整的另类现实(社会)影像、一个具有可认知性的“第二世界”,并重视某类理念的演绎在该世界中的贯穿性 这在 机器如我 中主要体现为对英国社会思想分裂、科幻小说的“另类现实”思想实验极化具有洞察力的把握、对现实的一种不乏忧虑的讽刺性改造。具体而言,在对虚构的高级人工智能体加以检视的同时,机器如我 构设了大量英国社会政治典故、时事细节及相应的“反事实”叙述,非常典型地体现了科幻小说探索“可能的现实世界”的实验方式:设计基本论题,将假想世界及相应理念转化为故事、人物、场景,展现其生动“真切”的面貌。可以说,一种相对完整的“思想实验”是内嵌于
37、此类作品中的结构性要素。面对看似难以预测又不可逃避的现实与近未来,作者们以此种文学“思想实验”的方式介入到现实进程之中,丰富和革新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而对科幻小说创作而言,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幻作家的创作,则为其增加了丰富的多元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参考文献 ,“:?”,:,犇 狅 犕 犲 狋 犪 狆 犺 狅 狉 狊 犇 狉 犲 犪 犿 狅 犳 犔 犻 狋 犲 狉 犪 犾犛 犾 犲 犲 狆?:犃 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犉 犻 犮 狋 犻 狅 狀 犪 犾 犜 犺 犲 狅 狉 狔 狅 犳犚 犲 狆 狉 犲 狊 犲 狀 狋 犪 狋 犻 狅 狀 ,:,犃 狉 犮 犺 犪 犲 狅 犾 狅 犵 犻 犲
38、狊 狅 犳狋 犺 犲犉 狌 狋 狌 狉 犲:犜 犺 犲犇 犲 狊 犻 狉 犲犆 犪 犾 犾 犲 犱犝 狋 狅 狆 犻 犪犪 狀 犱犗 狋 犺 犲 狉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犉 犻 犮 狋 犻 狅 狀 狊 :,“,”,:,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狊 犔 犻 犽 犲犕 犲 :,“:”,:,犅 犪 狀 犵!犃犎 犻 狊 狋 狅 狉 狔狅 犳犅 狉 犻 狋 犪 犻 狀 犻 狀 狋 犺 犲 狊 :,()犜 犺 犲犕 狅 狀 狊 狋 犲 狉 狊 犪 狀 犱 狋 犺 犲犆 狉 犻 狋 犻 犮 狊 犪 狀 犱犗 狋 犺 犲 狉犈 狊 狊 犪 狔 狊 :,“”,:,“?”,:陈楸帆,“超真实”时代的科幻文学创作中国比较文学,():陈楸帆,胡勇,专访陈楸帆:科幻是人类最大的现实主义 :韩松,丁杨,韩松:在今天,科幻小说其实是“现实主义”文学 中华读书报,月 日第 版: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 姜振宇,贡献与误区:郑文光与“科幻现实主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亚当罗伯茨,科幻小说史马小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达科苏恩文,科幻小说变形记 丁素萍,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王守仁,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勃勃生机 浙江社会科学,():徐剑梅,英伦数十城市 日继续举行反战示威游行 月 日,: